第1883章 漳州見聞

以李溰個人的經歷而言,他感覺自己出國之後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似乎還遠超在國內的時候,無論在海漢控制的舟山島還是大明所屬的漳州城,當局都給予了他和他所率的團隊高規格的接待。比如類似這種爲他出行特意派出軍隊清理出一片城區的舉動,李溰以前在漢城的時候就從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頂多就是出行時由一隊儀仗兵開道罷了。

這樣的優待也極大地滿足了李溰的虛榮心,他雖然有朝鮮世子的身份,但畢竟在外交方面仍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哪怕知道對方的重視可能是出於某種目的,故意要以此來爭取自己的好感,但也還是不免會爲此而感到竊喜。

原本許心素也考慮過專門騰出一處宅院來接待李溰一行,但選來選去這漳州城裡似乎也沒有合適的宅院,原因就是許心素自己一直沒有大肆翻修府邸,其他人就算有錢也要礙於身份影響,不敢在城內修建大型宅院,以免有僭越之嫌。這種微妙局面帶來的後果便是漳州城最豪奢的宅院全都位於城外,而把朝鮮世子這樣的貴客安排到城外居住,顯然有些不妥。

最後只能在權衡了各種條件之後選擇了當下這種妥協的解決方式,將城中檔次最高的客棧作爲李溰一行的臨時住所。

雖說名義上是個客棧,但這家客棧的檔次的確不差,安排李溰住的這院子也絕非普通客棧的四合院,而是由江南名師設計的蘇州園林風的精緻庭院,平時不對外開放,只用於接待貴客,有時候一年都未必會營業一次。

李溰對於蘇州園林一無所知,但這並不妨礙他能感受到這處院子在設計上的處處用心。水面、池岸、假山、亭榭,在小小的庭院中融爲一體,池中遍植荷花,池岸藤蘿密佈,小徑邊翠竹環繞,硬生生在狹窄的空間裡營造出了自然風光。

許心素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幕僚董煙雲,來負責李溰一行的入住事務。董煙雲文人出身,跟隨許心素這麼多年,迎來送往的工作早就已經駕輕就熟,一邊帶着李溰往裡走,一邊向他介紹這庭院的各種設計精妙之處。

“世子,你莫看這庭院比較素淨,但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幾乎全是從兩千裡外的蘇州運來……你看這池中的假山,這可是貨真價值的太湖石,光是運來漳州的運費就高達數千兩銀子……這涼亭上的匾額,是海漢文化部長寧大人的手書,這可是市面上買不到的稀罕物……”

李溰一邊聽一邊心中暗暗吃驚,如果對方不是在吹牛,那這院子的造價只怕是高得驚人,能安排自己入住這種地方,這許心素的確是下本錢了。

許心素在漳州城裡營建這麼一處高檔接待場所,雖是出於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但在設計和營建的過程中也是參考了海漢迎賓館的設置。特別是在服務方面,許心素親身在三亞體驗過迎賓館的服務質量之後,便將自己的感受帶回了漳州,並要求自家的接待場所也照此標準執行。

而這個外觀看似中式的庭院,在內部卻大量採用了海漢產的傢俱潔具等等,力求在每一個細節都讓入住者感到舒適。光是每間屋子都配上了明淨透亮的玻璃窗,就讓李溰忍不住在心裡大嘆富貴,也難怪福建水師能從海漢手中成批買船買炮,這是真的不差錢啊!

李溰先前在舟山時所住的環境雖然也不差,但與漳州相比簡直可以用樸素來形容了。董煙雲離開之後,李溰斜靠在軟軟的沙發椅上,喝着剛送來的冰鎮果汁,心道這地方也就是面積小了點,但住着似乎比景福宮還舒服一些。傳說海漢人最爲講究享受,但看來大明的高官在這方面也不差啊!

這一晚李溰在淡淡的薰香氣味中睡去,自離開故土之後久違地睡了一個囫圇覺。如果不是隨從將他從睡夢中叫醒,估計他能一口氣睡到下午去。

按照行程安排,李溰今天將與許心素一道去視察本地的貿易市場,這事自然不能勞對方久等。不過昨晚睡了個好覺,李溰今天也是幹勁十足。

與李溰先前在舟山島所見到情況類似,漳州城外的商業區也同樣坐落在港口碼頭附近,以便於貨物吞吐裝卸。不過或許是因爲這裡發展的時間更久,看起來繁榮程度比舟山有過之而無不及。

“目前福建一地的海貿港口主要集中於漳州泉州兩地,但實際上從這裡出海和入境的貨物遠不止福建本地範圍,內陸的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也會將這裡作爲對外貿易的渠道。”

許心素一邊陪同李溰參觀商業區,一邊很詳細地向他介紹了本地的貿易狀況。

許心素早年便是做走私商人起家,如果不是因爲市場競爭被鄭芝龍所逼迫,爲求自保投了明軍,那說不定他到現在都還在做着老本行。當然了,在官場發跡之後,許心素與海漢之間的貿易關係就不能再以走私來定義了。十八芝覆滅之後,許心素很快便在福建取得了隻手遮天的局面,海漢人員貨物出入境都毫無阻礙,雙方的跨國貿易也由此變成了公開化。

在加入海漢牽頭的國際貿易體系之後,許心素很快便從中嚐到了甜頭,跨國貿易所帶來的巨大收益讓他能有充足的資金去打造武裝艦隊和遠洋船隊,將自己的貿易航線不斷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就連遠在爪哇島的巴達維亞等地,來自福建的貿易船隊也早就已經造訪過了。

對於許心素而言,既然朝鮮是盟友海漢看好的新發展方向,那自然是要趕緊跟上步調尋找發財機會。雙方此前已經在漢城就貿易問題達成了初步的協議,不過許心素認爲這份協議僅僅只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他希望能通過這次接待朝鮮世子來展現出己方的經濟實力,讓朝鮮人意識到與福建在經貿方面進行合作是一個靠譜的選擇,從而在後續的貿易往來中擴大合作規模和範圍。

李溰很快便注意到漳州的貿易氛圍似乎更爲自由,或者說管理方面比較粗獷——這是相較於海漢比較周密細緻的管理制度而言。但若論繁榮程度,這裡的確不遜色於舟山定海港,街道上同樣也能見到熙來攘往的各國商隊,以及堆積如山的各種貨物。

值得一提的是,李溰注意到這裡的商業區裡同樣也有海漢銀行的存在。據許心素的介紹,海漢在漳州設立銀行分支機構已經有六七年的歷史了,如今越來越多的商人和跨國商業機構體會到了銀行在國際貿易中所能提供的便利,也願意選擇銀行這種安全高效的金融機構來爲自己管理資金。由於海漢銀行的資金非常雄厚,又有強大的國家武力作爲保障,因此其口碑也遠非普通的錢莊銀號所能比。

“海漢銀行……真的這麼好用嗎?”

面對李溰的問題,許心素也是坦然告之,這年頭很多做跨國貿易的商人已經不願收取現銀,一是各國的度量衡不同,銀子成色不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隨身攜帶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而海漢銀行所發行的貨幣就不存在這些問題,結算起來極爲方便,自然便受到了各家追捧。

當然了,這種特殊貨幣必須要有強大的信用和雄厚的資金作爲保障,民間金融機構很難做到這樣的程度,所以從市場角度來說,海漢在這個經營領域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

李溰腦子裡與金融相關的知識實在少得可憐,所以即便是許心素進行了講解,他也很難理解海漢是如何利用這樣一個金融機構去影響各國的貿易和市場,更想象不出海漢由此掌控了數目驚人的資金。但既然精明的商人都覺得海漢銀行這個機構值得信賴,並且能夠爲貿易帶來更多便利,那麼想必漢城的那間海漢銀行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

許心素倒是很早就已經弄懂了這銀行的運作原理,但他知道這買賣也只有海漢能做,別人是效仿不來的。雖然他對掌控在海漢銀行手中的龐大資金流也頗爲垂涎,但他明白海漢人不會允許這個行當裡出現其他能夠威脅到自己的競爭對手。這幾年江浙福廣的民間銀號錢莊要麼破產親算,要麼被海漢銀行收購,這個行業正在不聲不響地被海漢整合。許心素能看出海漢的打算,所以他並不想扮演絆腳石的角色,老老實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就好。

李溰的學識深淺,許心素很快便試探出來了,既然對方根本就不懂這中間的門道,那他也就沒有必要去按着頭把李溰教會。

至於市場上的商品,李溰其實至少有一半都曾在舟山見到過,未曾見過的多半都是一些本地土特產。而海漢在福建市場上出售的商品,也與在舟山所見大同小異。不過李溰知道福建這邊其實也有某些江浙買不到的海漢貨——比如說福建明軍裝備的武器。

李溰很早就已經注意到福建明軍的武器裝備與自己在舟山見到的江浙明軍有着比較明顯的區別。出征朝鮮的福建明軍服裝更接近於海漢軍,以便於活動的輕便短襟布衣爲主,在防護方面幾乎是放棄了傳統的盔甲。而江浙明軍則仍是身着布甲棉甲爲主的舊式明軍軍服,防護力高一些但頗爲笨重。

李溰在舟山的時候就曾找機會向石迪文請教過這軍服之間的差異原因,得到的答案便是武器性能的差距造成各支軍隊採用的戰術有所不同。武器性能好,就可以將交戰距離牢牢控制在敵軍的殺傷範圍之外,所需的防護便相對更少。而武器性能差的,有可能會在戰場上與敵軍展開肉搏戰,那就必須要有比較好的防護盔甲才行。

如果以此爲參照,海漢軍的戰力毫無疑問是最爲強大的,李溰在海漢軍中也的確沒見過穿戴金屬盔甲的將官。而福建明軍能效仿海漢軍推廣這種輕便軍服,足見其戰鬥力是要勝過江浙明軍一籌。當然了,肯定也要比剛剛纔開始裝備海漢制式火槍的朝鮮軍要強出不少。

李溰很想知道,許心素是怎樣與海漢建立起了互信關係,讓海漢幫助他在福建訓練並武裝出了一支強大的部隊。如果朝鮮出得起價錢,那要如何才能讓海漢也向朝鮮放開這些高級武器的銷售。當然這種有些敏感的問題,李溰也知道自己不能直接問出口,不然以許心素和海漢人的交情,轉過身去就會把自己給賣了。他只能用心去觀察這裡的一切,由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來到漳州的第三天,李溰應邀與許心素一同出海,前往永寧衛所屬的中左所城觀看軍事演習。

“廈門島上的中左所城是洪武年間所建,後來這兩百多年裡又陸陸續續經歷了多次改擴建。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六年前由海漢軍提供了一個改建方案,然後歷時兩年完成了這項工程。爲中左所城設計改建方案之人,想必世子也認識,便是海漢的錢天敦大將軍。”

李溰聽到許心素的這番介紹的確有一點吃驚,他對於許心素與海漢人過去的交往經歷並不清楚,但也能想到要勞煩錢天敦這種大人物爲其設計城池要塞的改建計劃,那應該不是拿錢就能辦到的事情。六年前雙方就有這樣的交情,也難怪海漢人願意將更高級的武器賣到福建了。

“看來許大人與錢將軍的交情很是深厚啊!”李溰順勢感嘆了一句。

許心素點點頭應道:“當年海盜十八芝得到荷蘭人的支持,三萬大軍直逼福建海岸,甚至連漳州城裡都被十八芝的人混進來了,若不是錢大將軍出兵助我退敵,如今這福建可能就是姓鄭,而不是姓許的了!”

第六百零五章 事發之後第1376章 工作交接地1250章 戰後賠償第315章 軍演展示第208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2238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打探消息第2077章第1227章 繼續培訓第256章 開發亞龍灣2566.第2566章2679.第2679章第1098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2383.第2383章2911.第2911章第2229章3184.第3184章3317.第3317章第1915章 安全漏洞3391.第3391章第1502章 逆流而上第1081章 脫身洗白第1224章 人口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2864.第2864章3290.第3290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巽他海峽第1042章 輕取大甲社3114.第3114章3286.第3286章第1865章 合適人選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第2062章第2030章第1404章 去遼東3097.第3097章第1473章 北方航線(六)第1120章 現實的差距第143章 登陸新港第八百四十四章 許心素的決心2518.第2518章第1710章 政績3379.第3379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情報工作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降橫財第1102章 達成協議第245章 廣州貿易進展3273.第3273章第九百九十七章 安全部的使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1745章 區別對待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2337章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無奈3053.第3053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1970章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375章 抵達山東第1995章2810.第2810章2640.第2640章第1996章3332.第3332章第183章 防災減災第356章 拉鋸戰第1895章 實力說話第1469章 北方航線(二)第1453章 寶貴的人口第1982章2630.第2630章3221.第3221章第80章 廠衛第八百八十六章 北方移民第1349章 逼入絕境第2096章第2103章3406.第3406章第七百零六章 叛逃者的下場第1420章 談判砝碼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仁港3015.第3015章第1344章 利益衝突第2120章第1560章 白忙一場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貿易協定第1673章 戰後評功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2602.第2602章第1010章 開國慶典(十)2779.第2779章第273章 行動開始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八百八十四章 午夜黑影第210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