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3章 實話實說

李溰此行其實並沒有與大明官員照面的計劃,畢竟以當下三國之間的相互關係而言,在舟山這種歸屬權尚有爭議的地方跟大明官員碰面,即便是沒有什麼衝突,互相也會覺得尷尬。他的確沒想到寧波的官員這麼看得開,居然還跑來舟山島與自己會面,看樣子自己的身份在大明官員眼中還是有些份量。

不過李溰這下卻是高估了朝鮮和自己的影響力,大明地方官員願意在此事當中露面,主要還是看在了石迪文的面子上。而且正好近期有一批用於出售的軍火運抵定海港,所以附近沿海州府的軍頭們都趕了過來,想看看能不能從石迪文手上買些合用的裝備。而李溰的出現正好恰逢其會,也沒人真把與朝鮮世子會面這件事當成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不過是讓舟山島上諸多迎來送往的國際社交活動又多了一樁談資了。

比起幾年前海漢剛剛佔領舟山島的時候,島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變化,除了港口碼頭這種顯眼的區域之外,島上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今天用來招待李溰一行人的宴會廳,便是在去年才建成,主要用於每年的招商活動,既能布展又能設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來開大會。

李溰隨石迪文進入宴會廳之後,果然見到在此等候的有數人都是明人衣着,與海漢的短衣對襟裝扮截然不同。而且這幾人膚色黝黑,身體健壯,一看便知是長期在海邊討生活的人。

石迪文主動向李溰介紹道:“世子,這位是昌國衛的嚴國偉嚴指揮使……這是石浦所的馬靈馬千戶……臨山衛魏山魏指揮使……觀海衛黃濤黃指揮使……”

李溰當然知道大明軍方的衛所體系,這隨便一個指揮使手底下都有幾千兵馬,而在場等級最低的武官也是千戶,能將這麼多大明的實權武官聚集到這裡,這讓他對石迪文在本地的影響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石迪文當然不會向李溰說明這些大明武官來到定海港的真正原因,他想借此機會向李溰展示一下海漢與大明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麼緊張,兩國的來往也遠不止經貿層面而已。在水面之下,兩國的合作領域其實遠遠超過了外交協議中的內容,而這些往來其實都是在大明的默許之下。

或許有人會認爲,這只不過是地方上的衛所軍頭們爲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選擇,並不能代表大明朝廷的態度,但客觀上他們的表現必定會被外界理解爲大明朝廷的態度。要知道在場這些官員可不是什麼小角色,上到正三品的指揮使,下至正五品的千戶,個個手中掌有兵權,在海疆邊境上說話比同級的文官還更管用。而朝廷畢竟天高皇帝遠,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象徵符號罷了,沒是好忌憚的,相比之下還是撈到手的好處更實在一些。

退一萬步說,即便朝廷不認同這些地方軍頭的做法,也拿他們沒多少辦法了。有福建許心素這個榜樣在前,許多大明武官都對自己的兵權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自己掌握的兵權不僅僅可以用來打仗,而想要利用兵權斂財,也不是隻有吃空餉這一種辦法而已,至於對朝廷的指令陽奉陰違,在地方上自行其是,更是學得飛快。

這次來定海港求購軍火的這些大明武官,他們的軍購經費可不是來自兵部,朝廷也沒有這個閒錢讓江浙這邊加強武備。這軍費的一部分是由他們自掏腰包,另一部分則是來自他們轄區內的富商士紳的捐助。而他們不惜血本也要加強武裝實力的原因,正是效仿了福建許氏的做法,只有兵力足夠強大,才能夠既不聽調也不聽宣,安安穩穩在地方上當個富貴軍閥。

不過海漢的軍火生意一向都是賣方市場,交易往往還會附加一些政治條件,買家就算有錢也未必能買到想要的武器裝備。所以這幫人才會在今天這個場合出現,通過爲石迪文站臺來爭取好感,這樣或許能在接下來的軍火搶購中得到一點友情份額。

李溰自然也注意到了石迪文向他介紹的這些人幾乎都是浙江本地的武官,眼見已經到了賓客的隊伍末尾,李溰才終於看到了一個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

“這位是何肖先生。”

讓李溰稍感意外的是,石迪文卻沒有介紹此人的官職,敢情他並非朝廷命官。但此人能有資格與這些武官站在一起,李溰還是覺得其身份必有特別之處。

果然石迪文接着便繼續介紹道:“何先生是寧波知府曲大人的親信幕僚,一般曲大人不太方便的時候,便是由何先生出面。”

李溰這下便聽明白了,原來這位是代表寧波知府大人的師爺,怪不得其他這些武官對他的存在毫不奇怪。知府能派人蔘與今天這個宴席,已經算是表明了態度,李溰也不奢望自己能在海漢人的地頭上見到大明地方官府的一把手。

何肖拱手作揖道:“何某見過世子,謹代知府大人向世子問好!”

何肖這話就說得很明白了,無需李溰再猜測其立場。李溰當即應道:“知府大人有心了,還請何先生也向知府大人轉達本世子的問候。”

由於李溰身份比較敏感,今天這個宴會的嘉賓名單中,除了何肖便沒有其他民間人士了,全是大明與海漢兩國的官員,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使節。李溰想起出國之前父王的叮囑,果然這第一站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國外作爲朝鮮象徵的壓力。他在國內的時候雖然偶爾也會旁聽議政,隨李倧會見外國使節,但從未獨自與這麼多的外國官員會面,當下也不免有些緊張,連口都不敢張了。

石迪文卻是唯恐衆人不知李溰來意,入席之後便大聲向衆人說明道:“朝鮮世子此行是要南下訪問我國首都三亞,並且在今後的一段時間會留在三亞與我國進行文化交流。世子來訪也象徵着我國與朝鮮之間的深厚友誼,所以作爲世子進入海漢的第一站,先在舟山爲世子接風洗塵!諸位,讓我們一起敬世子一杯!”

李溰連忙舉杯起身向衆人回禮,他沒想到這海漢高官會如此高調地向其他國家宣揚自己留學一事,當下也不便向這些人解釋其中的來龍去脈,只好先把這杯酒喝了。

石迪文的打算很明確,就是要利用李溰到海漢留學的這個契機,向各國宣揚海漢的國際地位——你們看清楚,朝鮮世子都到海漢留學了,這已經充分說明了朝鮮的立場,海漢的陣營裡已經又多了一個成員。

至於大明官員們對此作何感想,其實在朝鮮那邊確認了世子留學的安排之後,石迪文便已經去找曲餘同做過溝通,詢問他作爲一名大明官員對朝鮮此舉的看法。

曲餘同當時所給出的說法非常實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朝鮮想換個主子,那誰又能攔得住呢?朝廷如今連使臣不往朝鮮派了,就算對朝鮮的選擇不滿,那也沒地方發脾氣,難道還能治得了朝鮮的罪嗎?”

至於作爲地方官員對待此事的態度,曲餘同也說得非常直白:“對我們沒影響,那就當熱鬧看看好了。如果能對老夫管轄的地區帶來益處,那幹嘛不支持?”

李溰留學對浙江沿海州府有好處嗎?或許還是有那麼一點的。海漢雖然在北方還有山東和遼東的統治區,但如果以貿易爲目的,那舟山定海港纔是海漢治下距離朝鮮最近的一處貿易港。李溰留學海漢肯定會促進海漢與朝鮮的貿易往來,來往於定海港與朝鮮之間的商船也會逐漸增多,而寧波府作爲距離定海港最近的州府,必然也會近水樓臺先得月,從中得到諸多的好處。

對於曲餘同個人而言,他實際控制的商行船行都可以藉機開展針對朝鮮的業務,而且越早進場就能越有先發優勢。實施上在戰後第一批進入漢城收購房產準備落腳的大明商家當中,便有何肖的兄弟何禮掌控的船行在其中,而這船行的幕後大老闆就正是曲餘同本人。

朝鮮更換宗主國,的確是對大明的不忠,但也只是面子上有點過不去罷了。真要說給大明造成了什麼實際損失,那倒也未必。最起碼大明不會隔三差五再倒貼錢出兵去救助這個武力羸弱的小弟,無需再爲了維護這個藩屬國而承受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

而對於像曲餘同這樣有門路又有手段的大明官員來說,朝鮮的政治立場變更其實是一個發財良機,可以毫不費力地跟隨海漢進入朝鮮市場,並且從中獲取可觀的收益。而如果能有機會與朝鮮王位繼承人建立起私交,這或許在未來將會帶來當下無法想像的好處,所以儘管曲餘同爲了避嫌而沒有親自來舟山島與李溰會面,但他還是派來了何肖作爲自己的代表,向朝鮮世子釋放善意。

這其中的門道,作爲外交菜鳥的李溰當下可能還意識不到,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無疑的,那就是這些大明官員對他似乎並無惡感,或者說對他的身份並沒有他所預料的那麼敏感。反倒是不斷有人過來向他敬酒,然後順便打聽幾句朝鮮國的現狀,特別是貿易方面的信息,幾乎人人都很感興趣。

李溰不是太明白爲什麼這些武將會對朝鮮市場上的貨物買進賣出情況這麼感興趣,但這種事料想應該不會涉及到國家機密,他也基本都是坦然告之,並沒有擺出貴族的架子。

李溰的這種態度倒是很容易便博得了在場這些大明武官的好感,他們找李溰套近乎的目的再簡單不過,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賺錢的機會。他們比不了曲餘同這種與海漢高層有聯姻關係的官員,能夠很容易就拿到第一手的內部消息,只能找機會收集信息,而李溰這種身份,無疑是一個極爲難得的情報來源,衆人自然蜂擁而上,希望從他這裡得到更多有關朝鮮市場的信息。

李溰過去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宮廷當中,在成爲世子後便受到父王的有意轄制,與大臣們保持着一定的距離,在外交方面也的確還比較稚嫩。這些大明武官對他吹捧一番,然後酒勁上來,他也就將謹言慎行四個字拋在了腦後,與這幫武官有說有笑了。

而隨李溰一同前來的朝鮮學員們就純粹只是陪客了,他們這批人當中只有武官沒有文官,而武官又全是低級軍官,甚至連上前向海漢和大明官員敬酒的資格都還不夠,只能老老實實坐在最外圍,一邊吃一邊觀摩這場外交活動。

宴席結束之前,李溰便已經不勝酒力,只能讓人用藤椅給擡回住處。等他午夜因爲口渴醒來,卻無論如何都想不起自己入席之後到醉倒之前的那段經歷了。他記得的最後一幕便是七八名大明武官圍在自己周圍,稱有機會要去朝鮮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

李溰想起這一幕不禁冷哼了一聲,過去這幾年朝鮮也曾多次向大明請求軍事援助,希望他們能夠出兵幫助自己抵禦北邊的後金。但大明的反應卻讓他們一再失望,除了皮島上的東江鎮兵馬還在堅持作戰,便再未向朝鮮派遣一兵一卒。到最後東江鎮兵馬被大明所放棄,爲了自保不得不離開朝鮮改投海漢,然後遷去了金州。迫不得已之下,朝鮮纔將求援對象改爲了海漢,並且很快就得到了響應。

如今這些大明軍官毫無廉恥地口稱要去朝鮮觀光,可之前朝鮮求了大明這麼久,怎麼沒見有誰帶兵去朝鮮的。

李溰並不理解大明所面臨的內憂外患有多麼嚴重,已經不可能再像萬曆年間那樣出兵朝鮮助戰。他只知道最後拯救了朝鮮的是海漢人,而對朝鮮危局袖手旁觀的卻是曾經的宗主國大明。

第1820章 拖延作戰2557.第2557章2523.第2523章2516.第2516章第1870章 世子的使命2790.第2790章第1768章 利益至上第1377章 大麻煩第1712章 特殊招募第五百一十章 海盜襲擾第1132章 反覆無常2752.第2752章第2065章第1796章 偵察行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打六橫島2772.第2772章2597.第2597章3296.第3296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輕重緩急第五百二十二章 說客第1633章 佔據主動第2209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但盡人事2614.第2614章3192.第3192章第58章 考察彙報2416.第2416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1877章 國家實力第1769章 有所求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四百一十三章 態度鬆動第五百九十一章 解決方案第1477章 定心丸第1499章 炫耀武力第3433章第1155章 掃蕩金州灣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週年慶第1970章2403.第2403章第1018章 苗栗第九百六十四章 結案第1715章 掩護身份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第1874章 眼光受限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54章 崖州城(一)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1774章 人情往來第251章 新船下水第2053章第1671章 權錢交易2620.第2620章第2091章第1857章 利益集團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2673.第2673章2713.第2713章第273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四十二章 擴軍在即第1998章2522.第2522章第1863章 王子的興趣3331.第3331章第六百九十九章 戰前佈局2439.第2439章2793.第2793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變相封鎖第278章 選定登陸點第1064章 請君入甕第114章 海外考察(一)第2130章第1587章 社會關係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2341章第1595章 操作方式第1645章 重要情報第八百七十六章 舟山招商會(一)2922.第2922章第50章 考察(一)第1153章 再訪遼東第七百三十三章 反轉的局勢第七百三十九章 局勢未定2975.第2975章2723.第2723章第1174章 報復行動2851.第2851章第2010章第八百一十五章 受降第1633章 佔據主動第2275章第1760章 武力展示(二)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第1973章第1140章 長遠打算第1331章 各有打算第九百三十四章 權衡利弊第八百六十四章 戰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