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0章 世子的使命

這三類人員全加在一起也纔不到五十人,不過對於目前深陷財政危機的朝鮮來說,維持各個官方機構的運轉都已經十分困難,還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籌集到留學經費送他們出去已經實屬不易。當然這還得感謝其中那些有身份背景的學員,這些人背後的家族勢力在私底下或多或少向朝廷補貼了一些費用,以此來作爲這些人入選留學名單的一部分交易條件。

朝鮮過去公派出國的留學人員幾乎都是前往大明,但如今風向已經發生了變化,象徵着先進生產力、戰鬥力和經濟實力的國家已經不再是大明,而是近年纔在南海崛起的新貴海漢國。所以從去年年底開始,朝鮮便已經暫停了繼續向大明派遣留學人員,將方向調整爲掌握了更多先進技術的海漢。

一個願教,一個想學,唯一的問題就在於費用。過去朝鮮派人去大明學習,絕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自行負擔生活開支就行,並沒有學費一說,大明也一一向不屑於收取這點小錢。但海漢這邊的規矩就有所不同,一筆一筆的費用算得非常清楚,就如同在私塾學堂上學一樣,繳完學費才能去學東西,而且費用着實不低。

但按照海漢人的理解,好東西就應該價值不菲,朝鮮要學先進技術,爲此付出一些經濟上的代價也是理所當然。再說如果不是盟友關係,就算朝鮮肯花錢也找不到門路能學到這些技術,而這對一心想要快速提升國力的朝鮮來說又是不容失去的機會。在這種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朝鮮甚至連討價還價的空間都沒有,只能接受海漢開出的條件。

好在海漢的商業信譽一向極佳,之前出兵爲朝鮮打退清軍入侵也是實打實的功績,所以對於花錢之後是否能夠從海漢學到真本事,朝鮮朝野上下的意見倒是非常一致,認爲海漢應該會遵守他們的承諾,這筆學費能夠換回海漢的技術就值了。

當然了,除了這些公派學員之外,讓兩國高層都十分關注的留學安排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人員安排,那就是朝鮮國王是否會派出王子前往海漢留學。這件事由海漢主動提出之後,朝鮮方面一直沒有作出正面答覆,但此次兩位王子前往大同江基地視察新軍訓練成果和合作項目建設進展,都對留學一事表現出來了濃厚的興趣。而兩位王子回到漢城之後,就此事與國王李倧商議的結果,並未與公派留學人員的消息同時公佈出來。

王湯姆在漢城惴惴不安地等了兩天,景福宮才終於公佈了關於王子留學的安排:朝鮮國王將派出世子李溰前往海漢,作爲期兩年的留學。至於後續會不會派出其他王子去海漢留學,就暫時沒有計劃了。

這個安排倒是與海漢方面的預計一致,在原本的歷史上李倧便是讓大兒子前往清國充當人質,如今就是換個名義換個對象罷了。但海漢方面一直強調這種安排的性質並非是讓朝鮮派出人質,所以朝鮮方面的壓力也相對小一些,可以將此作爲一種良性外交手段。

至於李溰去海漢能夠學到多少真本事,國王李倧對此其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相較於兩個政治經驗不算豐富的兒子,他對兩國之間的關係和未來發展形勢看得更爲透徹。

李倧其實並不認爲海漢真的會對自己的國家毫無保留,把那些最爲先進的技術全部傾囊相授,在他看來海漢人提出的留學建議主要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居多,而非單純地想要拉作爲盟友的朝鮮一把。特別是那些所謂的高級武器製造技術,李倧可不相信海漢真打算通過留學這種方式無償轉讓給本國,要知道光是爲了大同江畔這處兵工廠拿到的武器製造技術,就已經付給了海漢一筆不菲的費用,這幫精明到極致的商人可不會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慈善家。

既然是政治交易,那就要從政治角度去考慮這件事如何安排纔是對本國有利的最佳方案。李倧認爲海漢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朝鮮派出王子留學這個安排,來確認朝鮮對海漢這個盟友的重視程度。特別是這次邀請兩名王子去大同江基地的安排,甚至不惜爲此主動“暴露”了許多軍事機密,足以看出海漢是十分希望朝鮮能派出王子這個級別的王族人員前往三亞留學,政治意味非常濃厚。

而同時派出兩名王子前往海漢留學,對朝鮮而言風險太大,而在二選一的模式中,有世子身份的李溰顯然政治價值更高一些。而且李溰對政務更爲熟悉,代表朝鮮出使海漢,在外交場合的表現相對也會更穩妥一些。

於是朝鮮世子李溰,在雙方反反覆覆的試探之後,最終還是成爲了朝鮮王室的代表,將親率這一批留學人員奔赴遙遠的南海,並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長居於海漢境內,學習各種先進的知識技能。

這個安排對兩國來說都比較能夠接受,而且這對於錢天敦和王湯姆二人來說,可以算是一樁不亞於擊退清軍的大功,畢竟能讓盟國將下一代的統治者派到海漢留學,這在外交和國際政治角度完全就是巨大的勝利。

在向朝鮮官方確認了這個消息之後,王湯姆立刻就向三亞拍發電報,告知勝利堡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對於朝鮮派出以世子爲代表的留學團隊一事,海漢方面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越早安排操作空間就越大。

如果僅僅只是軍民人員組成的留學團隊,那大概在人員集結之後留個三五天的準備時間就夠了,畢竟海漢那邊是隻要錢到位了什麼都有,也不見得需要從國內把家千里迢迢地搬過去。不過世子要出國兩年,這關係到朝鮮國的臉面,該有的排場必須得有,需要準備的東西就多了。

光是服侍李溰的隨從人員、僕人和護衛團隊,一開始禮曹衙門列出的名單竟然多達百人,甚至連洗衣婦和燒飯的廚子都一併算進去了。這個名單報到景福宮裡,立刻就被李倧給斃了——如今連留學人員的經費都省了又省,怎麼還要派這麼多隻能花錢又學不了東西的閒雜人等過去?

禮曹衙門這邊本來想拍拍世子的馬屁,把排場弄大一些,但這個馬屁顯然有點不合時宜。於是將這份隨從名單砍了又砍,最後只留下了十分之一的人,才總算是通過了李倧的審覈。

畢竟是未來的王位繼承人,所以也不能太寒酸讓海漢人看了笑話,既然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世子安排大型陪讀團隊,那起碼行李得多帶一些以示隆重。於是光是正式的禮服就帶了五套,不過負責準備行李的禮官並不清楚,這些厚重的禮服到了三亞之後基本上不會有太多上身的機會,因爲當地常年處於比朝鮮高出不少的氣溫水平,再穿這些裡三層外三層的禮服簡直就形同三伏天裹棉襖了。

另外考慮到世子的飲食習慣問題,罈罈罐罐也不免就準備了一大堆。王湯姆去了一趟景福宮與朝方商量行程安排,看到宮中給世子準備的這些東西也是不免嘖嘖稱奇。

海漢方面爲了表現出對朝鮮留學人員的重視,專門從浙江調了兩艘商船過來充當客船。這兩艘商船可不是尋常裝貨跑跨國海運的普通貨船,而是由舟山造船廠建造,專門用於運送重要人物的客船。船上不但有相對較爲舒適寬敞的客艙,甚至還能在航程中提供足夠的淡水讓貴賓泡幾次熱水澡。當然了,這種待遇並非每一個登船的客人都能享受,比如漢城這一幫即將登船的旅客中也就只有世子李溰才能享有這種高級待遇了。

王湯姆本人並不會親自陪同朝鮮的留學團隊一同南下,但已經對整個行程作了詳細的安排。在從漢城出發之後,海漢方面將派出六艘戰船護衛朝鮮人先前往舟山定海港,在那裡會合其他南下船隊之後再繼續出發,期間視情況可能會在澎湖、香港等地稍作停留進行補給,然後再前往三亞。

朝鮮方面對於這個行程安排沒有大的異議,只是世子李溰提出希望將南下的行程安排得充實一些,不要一直趕路,如果可能的話更希望多造訪幾處沿途的海漢統治區。

其實這樣的安排方式,王湯姆也曾設想過,但又不想讓朝鮮人覺得行程過於鬆散且目的性太強,所以放棄了多餘的安排,倒是沒想到對方會主動提出這個建議,當下便一口答應下來。讓李溰一行在途中去參觀一下海漢的各處殖民地,倒也能向其展示一下海漢在東亞各地的統治力。

在朝鮮方面準備留學事宜期間,王湯姆作爲海漢的高層代表,隨時都需要與朝方溝通後續的安排,也就只能一直在漢城這邊等着了。不過對他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少外交政務要處理,禮曹衙門的官員也只是每天到他下榻的地方請示一下是否有什麼需要,然後告知他宮裡對世子留學一事的準備進展。

要是出兵迎擊清軍入侵也是這樣的效率,那估計又是半個朝鮮都沒了。王湯姆猜測朝鮮人大概是已經挑好了某個黃道吉日,所以纔會故意拖拖拉拉地處理準備工作。不過他最近正好也無事,培訓新軍都是陸軍爲主,由錢天敦的獨立團在負責,朝鮮人連造船廠都還沒開始動土,要訓練水師還爲時尚早。王湯姆已經下令讓目前駐紮在朝鮮境內的海軍部隊進行輪休,只有少數船隻目前仍在鴨綠江水域執行日常巡邏任務。

而之前參加抗清戰爭的另外三支艦隊,如今也已陸續返回大同江基地,處於休整狀態中。不過這幾名帶兵將領心裡都記掛着與朝鮮通商之事,所以也都隨王湯姆一同來了漢城,然後與朝鮮官方商議建交通商的事宜。

這大概算是王湯姆幾次到漢城的行程中接到各種社交宴請最爲密集的一次,來自朝鮮官方的民間的宴請幾乎每天都有,不僅僅是對他,也有主角是安南、福建許氏和葡萄牙人這三家的活動,但他們在漢城是住在同一處宅院中,人家發邀請自然也是打包一起請,所以王湯姆也跑不了。然後這三家回請朝方的宴席,也同樣要拉上王湯姆作陪,有他鎮場以便於跟朝方溝通。

於是在這期間,去景福宮議事對王湯姆而言反倒是成了最爲輕鬆的差事,否則每天都有推脫不了的各種交際應酬,着實讓他頭疼。他是巴不得朝鮮人的留學團隊早日出發,這樣他就可以從這個環境中脫身了。

來漢城主持銀行工作的蔡金梅已經功成身退返回浙江,在她離開之前,成功地說服了國王李倧爲即將赴海漢留學的李溰等人開設了專門的留學帳戶,這樣朝鮮官方只需在漢城的海漢銀行分號中存入現銀,不消多久朝鮮學員們便可以從三亞的戶頭上支取這筆款項了,雖然中間仍然會有一段時間的遲滯,但相比把金銀從朝鮮運到幾千裡之外的南海三亞,那還是海漢銀行開設的異地存取業務方便多了。

這個舉動無疑就意味着王族爲海漢銀行的信譽做了背書擔保,由此所帶來的廣告效應自然不言而喻,許多朝鮮權貴即便並不清楚海漢銀行的運作狀況,也還是選擇了跟風效仿,先在銀行裡開設一個賬戶再說。銀行這邊自然也是來者不拒,先把帳戶開了,回頭再派專人去這些權貴府上慢慢進行宣傳說明。

而與海漢一起出兵朝鮮的這幾家盟友,早就已經知道海漢銀行的可靠便捷,在朝鮮所開展的業務也都是依託於銀行來進行款項結算,無形中也是爲銀行拉到不少新客戶。

隨着戰後各項對朝工作的逐步推進,1637年的夏天終於走到了盡頭。

2514.第2514章第1386章 馬博的秘密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2752.第2752章第399章 勝利凱旋第1683章 妥協第2055章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第195章 初上廣州第1469章 北方航線(二)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部署調動第1269章 宣傳系統第1481章 戰爭機器第1579章 使館第四百二十三章 實際困難3127.第3127章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3342.第3342章3383.第3383章第1862章 前程似錦2839.第2839章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八百八十四章 午夜黑影3344.第3344章第2183章第六百零九章 刺殺案的影響第六百二十二章 回港述職2599.第2599章2810.第2810章第1624章 工業的力量第2010章2811.第2811章2889.第2889章2804.第2804章第1316章 陶東來的部署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第2160章第2259章第2250章第2056章第1063章 各懷心思第1740章 商業優勢2680.第2680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詹貴買船第1706章 絕處逢生3329.第3329章第1755章 都是表演第1817章 無解難題第1144章 寸步不讓第2025章第五百七十章 來龍去脈3233.第3233章第1489章 漢軍旗第1543章 看你骨頭有多硬第1598章 李奈的決斷第九百三十二章 解決手段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2453.第2453章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第1912章 行程安排第五百四十二章 石碌投產第四百六十九章 脣槍舌劍第2195章2938.第2938章第1850章 政敵第262章 商量條件2624.第2624章第1510章 威逼利誘2483.第2483章2706.第2706章第49章 海漢第1257章 解決方案2386.第2386章3005.第3005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2441.第2441章第1750章 民間傳聞第41章 打掃戰場2698.第2698章第181章 一語滅國第1532章 偷雞不成第90章 錦衣衛(一)第1913章 出發之前第2131章2854.第2854章3238.第3238章2657.第2657章第255章 進口礦產2555.第2555章2389.第2389章第1759章 武力展示(一)第130章 錢天敦2718.第2718章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第203章 安西教練的野望3209.第3209章第九百四十六章 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