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7章 利益集團

在目前這個時代,蔡金梅的女性官員身份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她在海外的行事,很多場合不得不由同僚或者下屬出面去與銀行的客戶交涉溝通,而自己則是坐鎮幕後擔當策劃,極少會在公衆場合拋頭露面。但這樣的行事風格卻也在無形中給她製造出了神秘感,外界往往只知道富可敵國的海漢銀行掌舵人是一名女性高官,但對於她的個人情況卻知之甚少。

即便是這次漢城分號開張,她來到漢城之後一直沒有公開露面,也不打算出席開業剪彩儀式——有王湯姆和錢天敦這兩位名人出面,就不需要破壞自己已有的人設了。

除此之外,蔡金梅還有另外一點私心,她選擇不出席開業活動,那些來賓和客戶纔會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梅百計這個負責人身上。讓梅百計藉着這個時機多刷出一點存在感,以便於今後在本地開展工作。

朝鮮與海漢之間的高層談判特地暫停了一日,以便於參與談判的兩名海漢將領出席海漢銀行漢城分號的開業慶典活動。爲了維持秩序,朝鮮方面也出動了兩百名城防軍,提前在銀行附近街區設置關卡,禁止平民的車馬進入。

王湯姆和錢天敦給足蔡金梅面子,一大早便乘坐馬車趕了過來,而且他們還給蔡金梅帶來一個好消息,金尚憲和崔鳴吉這兩名朝鮮官場上的意見領袖,今天都會前來出席開業活動,而這兩位的到來預計還會順帶着讓大批朝鮮官員也到場觀禮。畢竟這兩位可是朝鮮官場上的風向標,各自背後都有一大羣人會聞風而動,跟着過來湊熱鬧。蔡金梅最爲擔心的冷場問題,應該是不會出現了。

這兩位爲什麼最後都選擇了出席活動,蔡金梅並不是很清楚其中奧妙,但她敏感地察覺到這一定與兩國目前正在進行當中的談判有關。雖然她沒有直接參與這次的談判,但海漢所提出的產業合作計劃中倒是有她參與制定的部分內容。

這個計劃大體上雖然更趨向於保證海漢的利益,但她相信朝鮮政壇上的有識之士也一定會意識到這個計劃的確有助於他們發展壯大國力,而且越早參與其中,今後的收益也會越大。要知道大明長江以南沿海地區近年來大量崛起的新興富豪權貴,幾乎都是得益於海漢帶來的貿易模式,而這些人的背後無一例外都有或明或暗的官方靠山。

蔡金梅認爲,普通朝鮮人或許受信息傳播渠道的限制而無法瞭解到這些情況,但像金尚憲、崔鳴吉這種層級的人物,肯定早就已經意識到了兩國產業合作計劃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誰也不會主動放棄了這種壯大自身實力的機會,就算不親自參與商業活動,也一定會有相應的安排。

所以蔡金梅也提前叮囑了梅百計,讓他留意開業這幾天會主動登門拜訪的賓客,說不定其中便有某位官場大人物派來的代表。

海漢在海外構建的商業體系中,海漢銀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它除了正常狀況下的金融職能之外,同時也擔當着向外國政要人物和某些特定對象暗中進行利益輸送的任務。而在建立起了這種特殊的利益關係之後,海漢對該國或該地區的影響力也會日漸增加,甚至慢慢培養出一個立場傾向於海漢一方的利益集團——比如福建以許心素爲代表人物的許氏家族便是這樣的團體了,其實力甚至已經壯大到在大明境內割據一方的程度。

截止目前,除了海漢自身擁有的海外殖民地之外,只要是與海漢交好的國家或地區,幾乎也都建立了海漢銀行的分支機構。特別是海漢貿易航線所及的南海各處商業港口,各國海商都已經習慣了這些地方有海漢銀行的存在,這樣他們在跨國貿易中無需攜帶大量金銀,甚至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將海漢紙幣和銀行發行的支票當作了硬通貨來使用。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像海漢銀行這種財神爺一般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夠抗拒與其交往的誘惑。特別是對於某些手握特權的人物來說,海漢銀行的出現就是給了他們一種穩定獲得經濟收益的可能,只要上面金尚憲、崔鳴吉這些大人物表露了態度,自然就會有人大着膽子來找海漢銀行合作。

“銀行對大部分朝鮮官員來說依然是一個新鮮事物,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慢慢了解適應。如果一開始的業績不是太理想,你也不要太着急了。”王湯姆對蔡金梅道:“漢城現在有不少大明和我國的商人,可以安排他們先來捧捧場,再慢慢帶朝鮮人過來開戶。”

蔡金梅笑道:“你把那兩尊大佛都搬過來了,經營情況應該會比預計的水平更好一些。對這邊的經營前景,我是很樂觀的,戰後大量財富彙集到漢城,這麼多資金又沒有什麼合適的投資方向,纔會造成本地的物價飛速膨脹。有的人錢多到沒處用,有的人又急需要錢來渡過戰後的難關,這個時候正需要銀行的出現。”

對於自己親手組建的這個金融機構,蔡金梅還是很有信心的,海漢銀行的運作方式來自幾百年之後,其複雜程度遠遠勝過了傳統的錢莊銀號,但也擁有了同時代這些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盈利能力,這也是海漢銀行敢於在漢城分號的籌備階段就砸下重金的主要原因——蔡金梅確信這個分號開業之後,能夠有比較好的盈利前景。

朝鮮高官出席開業慶典的消息,更是加深了蔡金梅的信心,所以無需王湯姆出言安慰,她其實已經對開業後的經營狀況有了比較篤定的預感。

這個時候大明和海漢兩國的商人已經陸陸續續到場,這些商人知道今天有三位大首長在海漢銀行,自然是要趕過來捧場。兩名軍方將領倒也罷了,畢竟平時沒什麼打交道的機會,但蔡金梅蔡行長對這些商人來說可是財神爺,而且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那種,他們的身家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放在銀行的戶頭上,難得能有機會當面交流幾句拉拉關係,當然不可錯過機會。

這些商人來時當然也不是獨自一人,大多帶有幾個伴當下屬拿賀禮,有些人還選擇了乘轎坐車過來。雖然遠處便有朝鮮城防軍設下的關卡,不過這些商人亮出身份之後,城防軍也不敢攔下他們的車馬,只能乖乖放行。

不過城防軍接到的命令是隻攔車馬不攔圍觀羣衆,所以想要看熱鬧的本地民衆還是可以去到近處圍觀。當然了,所謂近處,距離銀行大門口依然還是有一段距離,因爲海漢軍在銀行外還單獨設了另一個範圍較小的戒嚴區域,只有受邀嘉賓在驗明身份之後才能進入。

而在大門口接待這些來賓的便是梅百計了,他在此之前幾乎把這些商人全都拜會過一遍了,因此倒也不會陌生,主賓見面之後談笑風生,然後讓手下人將賓客帶進裡面。他很清楚這些人來觀禮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見自己,而是想與裡面的三位首長會面。

第一位到場的朝鮮官員是金尚久,雖然這位的官職不算高,但最近因爲對海漢比較瞭解而被國王欽點參加兩國的政務磋商,一時間也是成爲了漢城官場上的紅人。

“左議政大人稍後便到。”金尚久與梅百計見禮之後沒有立刻進去,而是站在門口一起等候金尚憲的到來。

不過略顯尷尬的是率先到來的並不是金尚憲,而是他的政敵崔鳴吉。金尚久雖然是金尚憲這一派的人,但也不敢得罪吏曹判書,當下也只能乖乖上前見禮。圍觀民衆有認得崔鳴吉的,當即便傳開消息了。

崔鳴吉也不是單槍匹馬赴會,他這一派的官員陸陸續續來了七八個人,崔鳴吉也不拿架子,便站在門口向梅百計一一引見了這些官員。這意思也很明確,就是要讓海漢一方認清楚,哪些是他這一派的人。

崔鳴吉把人全部引見完之後,這纔在梅百計的陪同之下進入內院。作爲官員,他們的待遇自然要比商人更爲高級,進去之後便能先與王湯姆等人會面,而商人們則是需要等待才能被集體接見。他們要跟王湯姆等人搭上話,大概還得等到開業慶典結束之後的宴席上才行。

金尚憲其實已經到了附近,但聽說崔鳴吉一派的官員正在入場,就沒有急於去湊這個熱鬧,而是耐心等到那邊告一段落了,才攜自己這一派的官員出場。

金尚憲事前並不知道崔鳴吉也會來,他是抱着充當壓軸嘉賓的打算而來,雖然中間出了一點預料之外的狀況,但最終也還是沒有打亂他的計劃,還是成功壓軸出現。

金尚憲如此安排,倒不是他自恃身份比別人高貴,而是另有原因。見到王湯姆等人之後,金尚憲便命人呈上賀禮——不止是他的,還有國王李倧的一份。

李倧雖然人沒來,但還是讓金尚憲帶了一份禮物過來,以示對海漢銀行開業的支持。海漢銀行在漢城開設分號一事,是兩國在戰前便已經議定的條件,但李倧的身份比較敏感,不便公開表態,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很對得起海漢了。

“國王陛下有心了!”王湯姆收下禮物,便讓梅百計去準備開業儀式。如今賓客已經到齊,便應儘快將儀式辦完,以節約大家的時間。

海漢銀行準備的開業儀式也是標準的海漢模式,主賓一起到大門外,由代表講話,放鞭炮然後剪綵。不過崔鳴吉和金尚憲都自恃身份,能賞臉來這個活動已經是極致,並不想在這種場合公開表態爲海漢站臺,所以這講話的部分也就只有海漢單方面來完成了。

軍方兩名將領自然不會插手,而蔡金梅也一向不會在這種活動中刷存在,所以發言的任務就交給了梅百計來完成。

梅百計其實是第一次在這種公衆場合發表演講,心裡多少有點不安,不過他也明白自己的演說質量很有可能便是外界對海漢銀行的第一印象,這個時候萬萬不能因爲緊張而犯錯。

“各位,吉時已到,大家一同到門外觀禮吧!”王湯姆見屬下報稱準備就緒,便起身邀請衆人動身。不過朝鮮官員因爲身份敏感都不參加這個環節,所以隨王湯姆錢天敦一同到大門外觀禮的全都是商人。

由於條件所限,在這裡沒法架設電喇叭,所以梅百計也只能將就使用鐵皮喇叭來擴音了。他發表講話的同時,還有工作人員在向附近圍觀的民衆發放印製好的傳單,上面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海漢銀行的主要經營項目。

相較於梅百計的演說,這些紙質傳單的宣傳作用可能還更大一些。稍晚一些時候,對海漢銀行感興趣的朝鮮權貴陸陸續續都會收到傳單,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慢慢研究傳單上的內容。

梅百計的演說非常簡短,這也是朝鮮官方提出的要求,但也正好減輕了梅百計的思想負擔。他三下五除二講完了預定的內容,觀禮的商人們很是賣力地鼓掌叫好,然後便是兩名海漢將領上前完成剪彩儀式。

朝鮮民衆對於這兩名以前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海漢將領倒是很有興趣,甚至還遠遠大過了這場慶典活動本身。若不是有荷槍實彈的海漢兵在附近隔出一段距離,好奇的民衆們估計早就擠到近處,摸一摸這兩名海漢將領身上是不是如同傳說中那般長了三頭六臂。

不過這兩名在漢城已經頗有名望的海漢將領並未開口發表演說,在完成了圍觀羣衆不太能看懂的剪彩儀式之後,只是朝周圍揮手致意一下,便重新回到了銀行的院子裡。

接着便是頗爲熱鬧的放鞭炮環節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足足炸了有一炷香的時間才結束,方圓一兩裡內的空氣都瀰漫着一股火藥氣息。

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1737章 暗中操作3007.第3007章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第2254章第2098章3005.第3005章第2132章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35章 鹽田(二)第132章 保密制度第1554章 小人物大生意第1727章 外交場合2834.第2834章第四百七十九章 港島開發第1039章 全身而退第1308章 異同之處第1338章 重賞之下第1961章第1209章 基層官員第四百五十一章 再次談判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3384.第3384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貿易協定2822.第2822章2839.第2839章第277章 抓俘第383章 調職申請2507.第2507章3164.第3164章第2009章第1154章 炫耀武力第1267章 缺乏信任2630.第2630章第1921章第125章 戰爭販子3110.第3110章第1314章 勝利堡內第1094章 不同的態度第2196章第1987章第八百八十四章 午夜黑影3007.第3007章第212章 駐廣辦的改造工程第五百六十章 一較高下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1065章 面對面第322章 參觀考察第3443章2858.第2858章第216章 軍力吃緊第五百五十五章 更大一號2394.第2394章第80章 廠衛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305章 儋州農產品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第1727章 外交場合第1850章 政敵第1842章 繼任者第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的備戰第33章 北美幫第2243章第1920章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3388.第3388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九百六十二章 兇案背後第103章 計劃提前2802.第2802章第2017章第242章 駐廣辦的促銷手段第1099章 圍剿萬家軍第八百六十九章 無謂的談判第201章 吃緊的產能3217.第3217章2784.第2784章第1908章 留學生活第1515章 共同利益第1686章 傀儡機構2620.第2620章第1585章 僥倖脫身第1731章 商業契機第1640章 迅雷之勢3232.第3232章第六百五十四章 擊潰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第2161章第1021章 先遣隊(二)2781.第2781章第1437章 炮轟紀家堡3393.第3393章第1429章 正面交鋒第95章 貨幣(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2580.第2580章3270.第3270章2522.第2522章第14章 漫長的一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