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3章 新崗位

符力對於自己被調到海外工作的原因心知肚明,畢竟當時在重要活動的安保工作中出現了那麼大的漏洞,自己作爲主管官員肯定得承擔相應的責任。還好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沒鬧出什麼大亂子,否則丟官去職都是輕的。

調來朝鮮任職,符力或多或少是帶着一點將功補過的心理,也早就想好了要行事低調一些,免得別人過問他從三亞調職海外的原因。不過與劉尚見面之後,對方對他的調動原因隻字不提,這就讓符力感覺比較舒服了,心想當初這劉尚被宣傳部門的官員從市井中發掘出來,然後短短數月之後就被提拔進了青年團,後來又外派北方任職,果然在爲人處世方面有些門道。

符力本來是黎人出身,性子直也沒太多心眼,現在這點不多的城府都是近幾年做官之後慢慢才養出來的,劉尚的舉動讓他產生好感之後,便也不再對其保持矜持的態度了,當下推杯換盞,其樂融融,還真有幾分知交好友異鄉重逢的感覺。

雖然礙於環境條件,接風宴的酒菜不算豐盛,甚至可以說有些簡單,遠遠不如符力所熟悉的那些三亞市區的酒樓飯館,但席間熱絡的氣氛卻是成功消除了他剛剛來到陌生環境下的不安感。即便對於大同江基地的詳細狀況還不甚瞭解,符力已經覺得自己早先選擇來朝鮮任職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當晚賓主盡興,一夜無事。第二天符力醒來之後,發現已經有人在屋外等候自己說是要彙報工作。這人他昨晚在席間也見過,是一名叫做崔仁的朝鮮管事,專門負責管理朝鮮民工所住的營區。符力之所以對此人印象深刻,除了崔仁主動敬了自己幾次酒之外,還因爲劉尚特地向他提過此人可用。

何爲可用之人?按照符力的理解,一是得忠誠聽話,二是要有一定的才幹。這崔仁是朝鮮人,要說忠誠自然還爲時過早,不過察言觀色的本事肯定不差,自己纔剛來這裡,連工作交接都還沒正式開始,這崔仁就知道來守着拍馬屁了。至於才幹嘛,他倒是相信劉尚不會給自己推薦一個酒囊飯袋式的手下,那樣的話只會顯得劉尚自己眼瞎不識貨。

符力來朝鮮任職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懲罰意味,因此他是隻身前來,並未帶親信下屬,所以到了這邊之後除了完成工作交接之外,另一件很迫切的工作便是要構建自己的班子。即便劉尚願意很配合地向他移交基地內現有的民政管理機構和人員,但要在這裡長期工作,終究還是得有一些靠得住的“自己人”才行。如今一來便有人主動投靠,這倒是可以省去他不少工夫。

至於所謂的工作彙報,符力並沒有真當一回事。如今他還未與劉尚完成工作交接,崔仁這個時候跑來彙報工作實在有些不合規矩,更多的還是想找個理由來向他表明一下態度罷了。符力也不是官場新人,自然很輕易就能看明白崔仁的目的。

“崔管事,既然你這麼有空,那今天能不能多抽點時間,帶我在基地內轉一轉,介紹一下本地的情況可好?”既然對方主動找上門來,符力便想借這個機會,多瞭解一些大同江基地的信息。

關於大同江基地的狀況,符力在抵達這裡之前只知道極少的信息,比如這裡是由軍方向朝鮮要求的一塊地皮,海漢會把這裡作爲與清軍決戰的主戰場之一,並且在戰後駐軍,作爲永久軍事基地存在。

按照海漢的說法,這處軍事基地是與朝鮮結成同盟,提供軍援的一部分內容,設立這處軍事基地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協助朝鮮抵禦外敵,建立起針對清國的地區防禦網。不過符力很清楚海漢在海外的擴張方式,心知這塊地目前雖然是以軍事基地的名義存在,但過幾年之後,這裡必然也會如同海漢的其他駐外軍事基地一樣,變成一處由海漢統治的殖民地。

目前這個地方還是由軍方進行管理,不過既然已經設立了民政管理機構,那麼民政事務遲早會從軍方手裡全部移交給專業官員。而他來到這裡的原因,便是要從劉尚手中接管民政相關的工作,自己對這裡瞭解得越多,就越是有利於今後工作的開展。

崔仁在昨晚的酒席之前便已經得到了劉尚的指點,知道這位新來的年輕官員便是自己今後一段時期的頂頭上司,所以纔會十分積極地想要有所表現。既然現在符力主動開口提出要求,那他自然不會推辭,連忙滿口答應下來。

“請大人稍等,卑職這便去調一輛馬車來!”

這大同江基地面積頗大,如果要靠步行來完成考察,那半天時間都未必夠用,崔仁馬屁拍到底,立刻便去調了一輛馬車過來。而符力在三亞的時候就見慣各種類似這樣的示好手段,當下也不作推辭。

符力的住處位於大同江基地的東側,旁邊是一處面積數十畝的小湖泊,也算是這基地內爲數不多環境比較清幽的地方了。基地內包括錢天敦等人在內的文武官員幾乎都住在這附近,離南邊的江岸碼頭和北邊的防線幾乎距離相當,還專門修建了兩條道路通向這兩處要地。

“大人,從這裡往南是港區,往北是防線陣地,往西是軍營和百姓住的營區,您想想去看哪一片?”崔仁請示道。

“先去看看防線陣地吧!”符力在舟山的時候便聽說海漢軍背靠大同江擊敗了數萬清軍的攻勢,雖說打勝仗對海漢軍已經算是常態,但符力終究是第一次來到海外,也還是會對這種大規模作戰的戰場感到好奇,自然是要去看上一看。至於進入陣地,這對他來說倒不存在問題,軍方肯定不會爲難從三亞來的官員,何況劉尚昨晚在席間便已經給幾名到場的軍官打過招呼,讓他們儘量給新來的符主任行些方便。

他們所乘坐的馬車在接近陣地的時候還是被外圍值守的哨兵攔了下來,按照基地內的規定,非軍方人員進出陣地都要有書面許可,或是由軍方統一安排。崔仁主動上前稟明身份之後,很快便來了一名軍官,驗證崔仁和符力的身份。

雖然這名軍官並不認識符力,但驗證身份的過程並沒有耽擱太久,他們便得到了放行,軍官還專門派了兩名士兵陪同,以免他們在陣地中迷路——前面由於塹壕縱橫,馬車已經無法繼續通行了。當然了,除了充當導遊之外,也未嘗沒有藉此監視的意思,畢竟符力進入陣地的時候,身邊還帶着一個朝鮮人。

其實說起來崔仁也不是第一次進入到這片軍事禁區了,早在北線陣地還在修建期間,他便以監工的身份帶隊進過這裡,而且還待了不少時日。這次與符力來到這裡,他還是能很快分辨出哪條塹壕哪個堡壘是出自於自己帶的施工隊伍。

因爲此時清軍已經被趕離朝鮮國境,大同江基地目前並不存在外地威脅,所以陣地上也沒有再駐守部隊,只在幾處地勢較高的地方設立了警戒哨。當然了,普通平民依然無法隨意進出這片軍事禁區,不過能通過關卡進入這裡的人員,基本就可以在陣地上的大部分區域內不受限制地隨意走動了。

對於第一次來到這種敵前陣地的符力來說,眼前的場景頗具視覺衝擊力,整條防線長達數裡,縱深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期間濠溝、鐵網、拒馬、胸牆、小型棱堡、炮臺、戰鬥塹壕交雜,難以想象這麼大的工程竟然是在短短兩三個月間完成的。

“如果沒有這道防線……貴國的處境想必會更加被動!”饒是符力很清楚本國的工程營建能力,也不得不爲這道防線的存在而感嘆。

崔仁連忙應道:“大人說得是,當時清軍南下之勢無可抵擋,全靠了海漢在大同江畔築起這道防線,將清軍趕回了北方。若非如此,大同江以南的國土恐怕也早就淪陷了!我朝鮮國三千里江山能得以保全,都有賴於海漢軍的英勇作戰!”

這話讓符力聽得非常舒服,海漢在海外充當救世主的角色,自己作爲國民自然很樂於聽到來自外國人的吹捧。哪怕海漢援朝出兵有着更深層和長遠的戰略目的,但也的確從客觀上保護了朝鮮的國祚得以延續下去。而類似崔仁這樣的平民,在得到海漢的庇護之後,更是不用擔心會成爲清軍的戰利品,被擄回國去分發給作戰有功的士兵當奴隸。崔仁的話裡雖然大部分是在拍馬屁,但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觀事實。

不過崔仁終究只是個監工,要論軍事理論知識恐怕還沒符力多,自然沒法在這裡爲他講解這道防線在設計和運用上的妙處。符力心裡暗暗下了決定,等空閒下來了,一定要約請一位參加了當日作戰的軍官,爲自己實地講解戰鬥過程。

符力花了近兩小時時間在參觀防線陣地上才離開,然後由崔仁帶路,前往本地民衆居住的營區。符力知道這纔是自己今後工作的對象,當下打起精神,在路上便開始仔細詢問起相關信息。

符力開口一問,崔仁立刻便知道自己這位新上司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所提的問題都非常具有針對性,當下也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迴應他的問題,唯恐說得不夠清楚被新上司看輕自己。

目前基地內的營區主要分爲三大部分,軍營、漢人營區、朝鮮人營區。早期在漢人難民與朝鮮民夫之間爆發過幾次衝突之後,指揮部便將營區作了調整,將軍營安排在中間,隔開了漢人與朝鮮人的營區,這樣能夠將兩國民衆隔開降低衝突機率,又能及時出動以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基地內朝鮮人最多的時候有超過六千人,到目前仍有大約三千人上下,分爲南北兩個相鄰的營區,而兩個大營區中又各自分爲三個五百人規模的小營區,以便於進行管理。

崔仁一開始是在營區內當文書,後來被提拔爲小營區的管事,再後來其能力得到了劉尚的欣賞,便進一步將他提拔爲南營區的總管。要再想往上升,對崔仁來說基本是不可能了,因爲基地內負責管理朝鮮人的一把手是朝鮮官方派來的官員,再往上甚至還有金尚憲這種大人物坐鎮,崔仁這種毫無背景的小人物基本就已經觸到天花板了。

崔仁看得很明白,自己在這個地方已經很難再獲得升遷機會,除非是脫離朝鮮加入海漢國籍——駐紮本地的海漢籍民政官員數量極其有限,空缺的職位要遠比朝鮮營區多得多。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最快捷有效的辦法就是搞好與海漢官員,特別是自己頂頭上司的關係,因爲根據他所瞭解到的移民政策,今後主管這項事務的官員應該便是自己的新上司了。

如果只是會拍馬屁,那肯定還遠遠不夠贏得新上司的賞識,劉尚早就向他點明瞭海漢基本的用人原則,一是忠誠,二是才幹,私人關係再好,最終也還是得考量這兩個標準。他現在就得把握好機會,儘可能在新上司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幹。

而符力向崔仁提出一些專業問題,在收集信息之餘,也未嘗沒有考驗崔仁的意圖。如果這傢伙只會溜鬚拍馬,那今後頂多留着他當個跑腿,但如果真如劉尚所說的那樣是可用之人,符力也不憚將這個朝鮮人吸納到自己麾下。至於什麼移民、國籍這些問題,他的處理權限可要比劉尚大多了,必要的時候可以特事特辦。

符力現在想要了解的是目前基地內朝鮮民衆的人口構成,勞動任務安排,生活物資分配,朝鮮官方對於這些民衆去留問題的態度等等。他現在還沒有與朝鮮官員會面,所以打算先從崔仁這裡瞭解一下這些朝鮮勞工的真實想法。

第1544章 無力抵抗2674.第2674章第1074章 準備就緒第2218章2418.第2418章第265章 羣體效應第八百五十章 六橫島第1566章 各憑本事第3429章第346章 葡萄牙人的擔憂第2130章第六百六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五十章 前進的方向3019.第3019章第1716章 培訓期第四百八十一章 婚姻大事第1465章 招商會第1936章2647.第2647章第1354章 不得不防第1861章 加入盟軍的資格第2066章2519.第2519章第2273章2814.第2814章第2302章第2166章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成功第2247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巽他海峽第1378章 取其輕第143章 登陸新港第2202章3011.第3011章第1295章 步槍演示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第五百八十二章 海上實力差距第140章 抵達清化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第1835章 難以脫身第1934章3348.第3348章第1585章 僥倖脫身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1022章 先遣隊(三)3192.第3192章第1941章第1638章 苦命的偵察船第五百七十三章 佈網第1303章 頂替編制第1257章 解決方案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2918.第2918章第17章 小漁村2504.第2504章2601.第2601章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第190章 補給物資的籌備第1120章 現實的差距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六百四十三章 利益之爭第1955章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第1714章 見習期第1050章 專業人士第118章 海外考察(五)第1267章 缺乏信任第2037章第1852章 強國之路第1426章 一觸即發3023.第3023章第1916章 好學之人3249.第3249章第七百三十五章 城破第397章 內外有別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2402.第2402章第1976章3005.第3005章第1297章 安撫與威脅第2233章2708.第2708章第2084章第262章 商量條件第1950章第1398章 清理第1031章 希望油田(五)2557.第2557章3156.第3156章第353章 大萬山島的變化第1317章 大題小作第1490章 步騎結合3322.第3322章第307章 獻禮工程2386.第2386章2969.第2969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第九百零六章 撈一筆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第1734章 態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