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0章 外交手腕

海漢後勤部門爲這次晚宴所製作的菜品很是費了一些心思,既要照顧到各個國家的不同飲食口味,又要凸顯出海漢飲食文化的特色。早就已經不再親自掌勺的樊偉大廚提前一個月就開組織手下的精幹人馬研究菜單,預訂食材,前前後後花了不少工夫作準備。

不過真正到了宴席上,會把注意力放在菜品上的賓客其實並不多。與會這些人的身份都是非富即貴,平時燕鮑翅參山珍海味吃得多了,何況有不少人長期在三亞活動,早就習慣了海漢口味。就算海漢的廚師能變着花樣地做菜,在他們眼裡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真正讓賓客們所關注的,是海漢官方借這次晚宴的機會所釋放的一些信號,以及在晚宴期間與衆多頭面人物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畢竟像這樣能夠方便展開國際交流的場合,在這個時代的遠東是極其難得的機會,就算是曾有過“萬國來朝”這種繁榮景象的大明,也難以有海漢這麼先進的外交理念來舉辦這類活動呢。

而有心人已經從陶東來在晚宴開始前的簡短致辭當中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一是海漢現在已經在逐步脫離韜光養晦的狀態,陶東來甚至在講話中毫不謙虛地使用了“首屈一指”、“強大”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今時今日的海漢國,這與過去數年間海漢在外交辭令上的低調有了明顯的區別。

二則是陶東來強調了海漢在多個領域的領先水平,足以讓盟友和夥伴對未來的合作前景充滿信心。這種強調的目的何在,有心人自然就會將其聯想到了最近的一些傳聞,比如大明有意要向海漢借兵抵禦北方強敵的侵襲。

這種向他國提供有償軍事援助的模式雖然對海漢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但毫無疑問大明的登場大大地增加了海漢的強者屬性。試想連過去的遠東第一帝國都已經向海漢請求軍事援助,那麼就算是瞎子也能確認海漢在軍事方面的國際地位了。

至於陶東來爲何會在這個場合表現出高調的態度,各家與會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像安南代表就會樂見其成,海漢壯大對安南而言是利大於弊,有了這個強大的靠山,安南便能在與暹羅之間曠日持久的戰事中穩穩地佔得上風。

而葡萄牙、荷蘭這些西方國家則多少會有些酸溜溜的心態,海漢的強大對他們這些競爭對手來說並非好事,那就意味着他們在遠東地區佔領殖民地,擴大貿易規模的目標會遭遇更大的阻力。哪怕葡萄牙與海漢之間的合作關係十分密切,托馬斯也很難不去考慮今後葡萄牙在兩國相處的狀況中會不會變得更加卑微。

至於蘇克易心裡就更不是滋味了,他自從以使節名義進駐三亞以來,切身地感受到這個國家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快發展壯大。光是三亞一地的基建速度,就不知比戰後重建的巴達維亞快了多少倍,而勝利港和三亞港的繁榮景象,更是讓他羨慕不已。而陶東來剛纔的話在他看來更像是一種示威,東印度公司對此卻無力回擊,這實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當然心裡最苦的還並非蘇克易,而是大明使臣費策賢。海漢發展得越快,對大明來說就越是麻煩,這樣一個有實力而且不安分的鄰居,讓大明近年一直如芒刺在背,但又騰不出手將其除之而後快。

如果說以前大明還能憑藉人口數量和國土面積的優勢來抹平自家在軍事和經貿領域的劣勢,那麼隨着海漢在遠東各地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大明沿海建立起了一連串的殖民就近吸納移民,雙方的實力差距正在一點一點的增大。而陶東來的這番話表明海漢並不會就此罷手,極有可能繼續以這種方式蠶食大明。

費策賢在三亞待了幾個月,對海漢的瞭解越多,便越是清楚很難通過單純的談判手段讓這個國家接受大明的安排。要讓海漢改變做法,就必須得拿出足夠份量的條件才行,但大明也不可能拿領土或是人口來做交易,因此這種利益衝突從根本上是無解的。而費策賢每每想到此節,心底就忍不住會生出深深的無力感。

哪怕面前擺放的每一道菜餚都是精心烹飪出來,費策賢也實在提不起胃口去品嚐。他現在就指望着這吃飯的環節快點結束,因爲按照安排,要在用餐結束之後,正式的社交酒會纔開始。

而赴宴的嘉賓中,懷着類似心思的人當然不止費策賢一個。像今天這樣的社交場合,吃飯只是個儀式,絕大部分人都在等着後面真正的重頭戲。

衆人各懷心事,有些心急的人匆匆吃了幾口主菜之後便放下筷子擦了嘴,等着海漢高官宣佈後面的安排了。他們也並沒有等太久,很快寧崎便起身宣佈,席間可以自行走動,後續活動自由安排。

海漢高官們是首先被包圍的對象,不過這些動作最快的人大多都是懷着商業目的上前諮詢問題的各國商人,使節們自恃身份,倒是沒有誰打算要去跟這些人爭個名次。

費策賢也坐着沒動,他身爲大明使節,自然要端夠大國的架子,沒到合適的時候絕不會主動出擊。不過他還是很用心地環顧了四周,打量這宴會上到底有哪些嘉賓出席。先前一進來就被人拉着說話,倒是沒來得及好好觀察一下週圍。

這一看便看到了距離自己不遠的地方坐着朝鮮來的使臣,那一身朝鮮官服對他而言辨認起來並不困難。費策賢見對方也正好看向自己這邊,就稍稍點了一下頭算是招呼。

李希這下就坐不住了,朝鮮目前好歹還是大明的藩屬國,既然大明使臣已經注意到自己的存在,那再繼續坐着裝沒事人就不大好了。當下趕緊起身,自己斟了一杯酒,然後過去向費策賢敬酒。

費策賢雖然心裡對朝鮮國的態度有些看法,但伸手不打笑臉人,當下倒也沒刻意擺架子爲難李希,便邀他入座對飲了一杯。

“本官聽說有朝鮮使臣到了三亞,倒是還沒來得及約見閣下,不過也好,今天這個場合也挺不錯。”費策賢放下酒杯之後主動開了口:“不過這海漢人排的座位實在有點問題,明知我大明與貴國交情深遠,怎地不安排到相鄰的位子就座!”

李希聽得心中一驚,連忙辯解道:“在下也是纔到三亞,還沒來得及去拜會費大人,還望費大人能原諒不敬之處。”

李希雖然並不想在三亞跟大明使節會面,但也更不希望因爲這些禮儀問題而得罪了對方,要是他把消息添油加醋地往京城一報,那今後朝鮮國到大明的使節只怕日子會很不好過。至於安排座位的問題,費策賢敢隨口就說,他可不敢出聲附和,這地方人來人往,萬一被旁人聽了去往海漢人那邊一捅,豈不是很容易會得罪了海漢人。

當然了,從李希內心來講,他其實更接受海漢安排的座位,畢竟在這種場合跟費策賢相鄰而坐實在有些尷尬。剛纔如果不是跟費策賢對上了眼神,他本打算先去找一名海漢外交部的官員居中引見,這樣也會顯得更正式一些。

費策賢問道:“不知道李大人對剛纔海漢陶大人所說的那些話有何見解?”

李希應道:“不敢說見解,在下以爲陶大人所言極是,海漢強大對周邊國家應是利大於弊,只要與海漢交好,應當都能從中獲益。”

費策賢不動聲色地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不知李大人認爲朝鮮國會從中獲得什麼益處?”

李希聽到這問題稍稍猶豫了一下,這要是回答得不好,只怕也會很容易得罪對方。

彷彿是看出了李希的爲難之處,費策賢安慰道:“今天不是什麼正式的談判場合,權當是酒後閒聊,你直說便是。”

李希心道你當是在騙三歲小孩這麼容易嗎?不過他腹誹之後還是迴應了對方的問題:“不瞞費大人,我朝鮮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便是後金。據傳後金敵酋皇太極原本打算去年就要親率十萬大軍征伐我國,但恰好海漢軍也在去年進入遼東,拖住了後金的東征計劃,我國才得以免受戰火侵襲。而且去年與海漢議定盟約時,他們也向我國承諾,如果後金出兵入侵我國,那麼他們將會爲朝鮮提供軍事援助。”

費策賢道:“海漢人武力雖然強悍,但也不會白白爲他國作戰,更不可能像我大明這般,無償出兵爲貴國抵禦外敵,他們所做的承諾並不可靠,貴國需三思而後行啊!”

費策賢所說的“無償出兵”,便是指萬曆年間出兵替朝鮮國抵禦日本入侵之事。當時朝鮮國連京城都被豐臣秀吉的大軍攻破,朝鮮八道已經有七道淪陷,如果不是大明及時出兵援朝,這朝鮮半島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經變成日本領土了。

大明派出數萬精銳,前後耗資數百萬兩白銀,才替朝鮮保住了國祚。在大明看來,這無疑是朝鮮人世世代代都償還不清的巨大恩惠了。

而這樣無私的軍事援助,費策賢篤定海漢人是做不出來的,一是海漢人一向精於算計,從來不會做虧本買賣,更何況是要拿人命去堆的戰爭;二則海漢本土距離朝鮮國太遠,專門出兵朝鮮的費用只會比大明當年的行動更高,而朝鮮國在被日本擄掠之後休養生息才一代人的時間,根本拿不出足夠的報酬去滿足海漢。費策賢認爲,想讓海漢出兵援助,朝鮮國只有兩個選擇,要嘛獻出土地,要嘛提供人口。

費策賢以此爲根據告誡李希,倒也不算是誣衊海漢,而他的目的便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朝鮮人對今後與海漢的合作生出疑慮。就算不能把朝鮮拉回到大明這邊,那至少也不能讓其這麼快就投入到海漢的陣營中去。

李希作爲王室成員,對於朝鮮國與海漢所談定的協議內容倒是略知一二,他也清楚海漢的軍事援助絕非無償提供,但朝鮮國爲此所需付出的代價比起亡國的嚴重後果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不過這種話他也不會對費策賢說出來,因爲對方根本就無法理解朝鮮的處境是多麼需要有強者撐腰。大明已經處在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狀態,無法再向朝鮮提供類似萬曆年間那樣的軍事援助了,而如今朝鮮唯一能夠抓住的救命稻草,便是雖然很勢利但同時也的確很有實力的海漢人了。

不管海漢開出來的條件有多麼苛刻,人家的軍隊在遼東可是實實在在地打得後金軍擡不起頭來,而且所提到的軍事援助也不是純粹的畫餅充飢,由海漢出售給朝鮮的第一批火槍火炮已經在去年年底運抵了朝鮮,並且朝鮮國選拔的軍官學員也去了遼東,在戰地接受海漢的軍事培訓,學習能夠打敗後金軍的先進火器戰術。

雖然以朝鮮的國力,就算有了海漢所提供的這些幫助,一時半會也不可能戰勝後金,但這至少讓朝鮮上下看到了一點點希望,不用再像前幾年那樣翹首期盼來自大明的援助,但最終卻是什麼都沒等到。海漢人雖然貪婪,但收錢之後辦事卻毫不含糊,至少商業信譽還是值得信賴。

但這些事,李希實在不能對費策賢坦然相告。放棄了大明而選擇了海漢的援助,這種處理方式肯定會被理解爲對大明的不敬。所以對於費策賢的告誡,李希也只能俯首謝過,不敢出言反駁。

費策賢見李希態度較好,覺得自己的勸說多少應該是起到了作用,便繼續說道:“貴國與海漢建交,切莫只看到眼前的好處。想當初他們初到瓊州,便大肆收買地方官員,那時候誰會想到這幫人竟然會出手吞併了整個瓊州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貴國需得多多警惕海漢人的狡詐纔是。”

3411.第3411章第2081章第60章 鹽場公社第1372章 回撤2668.第2668章第1763章 武力展示(五)弟1790章 專業演出3348.第3348章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四百三十六章 抓捕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3264.第3264章第1107章 前因後果2427.第2427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禁閉第1245章 切斷退路第2075章第1163章 三日之約2977.第2977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輕重緩急第347章 恩裡克的見聞第2237章第1055章 步步推進第1886章 澎湖小憩第43章 不安分第1052 角色扮演第七百九十三章 小鐵匠第1862章 前程似錦第1561章 絞盡腦汁第1600章 好事多磨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第九百零二章 北上考察(四)第360章 房地產的經濟賬第2187章第1103章 收拾殘局第2118章第2263章第2308章第2280章3102.第3102章3037.第3037章第九百八十一章 社會變革第五百六十章 一較高下3193.第3193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武器換人口第2209章3013.第3013章3093.第3093章第1850章 政敵第2168章第九百三十二章 解決手段第2321章第1594章 張金寶的打算2370.第2370章第四百零六章 新生活(二)第2214章第1047章 特別行動3195.第3195章第295章 全面推進第1864章 差距所在3189.第3189章第1961章2671.第2671章第265章 羣體效應第1886章 澎湖小憩第1150章 各行其是2607.第2607章3030.第3030章第2133章第1378章 取其輕2435.第2435章2589.第2589章第九百八十五章 考察書院的收穫第1101章 交換條件2746.第2746章第八百二十章 形勢所迫2476.第2476章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2135章2850.第2850章2728.第2728章3124.第3124章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第七百零三章 前輩的故事第2189章第1071章 不同兵種第1686章 傀儡機構2501.第2501章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第八百六十七章 轉移焦點3067.第3067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謀論2823.第2823章第1136章 無處可逃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第1130章 懟上門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特殊的訪客2877.第2877章3279.第3279章第21章 碰頭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