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3章 商界新貴

如果要列出馬尼拉本地在戰後崛起的新貴人物名單,那冉天祿、冉天成兩兄弟肯定會名列其中。雖然冉天祿在戰前就與馬尼拉殖民當局保持了不錯的關係,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受到了官方的庇護和支持,但那時候的潮升商棧經營規模與現在相比卻還有着明顯的差距,頂多算是在本地經營狀況較好的大明商行之一而已。

一直以來,自大明組織移民跨海遷入馬尼拉地區定居,對經營者來說都是一個油水豐厚的經營項目,而承辦此事的牙行也就因此而成了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行當。在戰前約莫有四五家大明商行經營移民買賣,在正常年景每年能向這裡輸送兩到三千名漢人移民。其中一部分漢人會被送去菲律賓羣島的其他殖民地定居,留在馬尼拉的約莫會有一半左右。

而到了戰後,本地的移民行當中卻突然就只剩了潮升商棧一家獨大了,這並不是其他商行經營不善所致,而是隻有潮升商棧得到了新統治者下發的特種行業經營許可,將其他同行全都擠出了這個行當。這種由官府給予的特殊待遇,以前在馬尼拉地區是從未出現過的,很多人也由此注意到了潮升商棧,以及其經營者冉氏兄弟。

沒人知道潮升商棧的特殊待遇是緣何而來,但很快就有人發現,潮升商棧的經營項目可不止移民這一項,幾乎所有涉及到進出口的業務,這家商棧都有涉獵,而且交易量也遠勝本地同行。一些產於大明境內的中藥材,以及產於海漢國的火柴、肥皂、甘蔗酒之類的商品,潮升商棧甚至是本地獨家供貨,天知道他們究竟是怎樣在戰後立刻就聯繫到了這些貨源。

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會對這些緊俏貨的來源追根究底,大部分得到消息的人所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跟潮升合作一起賺錢發財。畢竟在戰後的馬尼拉,有路子拿到緊俏貨的都是大爺,有貨源就等於賺大錢。潮升賺大頭,做下家的也同樣會有豐厚的收益。所以在戰後潮升商棧迅速就成爲了城南的一處主要的貨物集散地,爲了便於經營,潮升商棧甚至掏錢將商棧外長達百米的臨街鋪面全部盤下,還在附近又買了兩個院子,改造成臨時庫房使用。

如果秦華成對商貿方面的消息更敏感一點,他或許早就應該察覺到,最近在馬尼拉港區卸下的貨物,有不少都是運往了城南的這家商棧。這些貨物中的一部分會在潮升商棧分銷給馬尼拉地區的一些零售商,其餘的則是由潮升商棧自行出售,新近在城內開設的數間商鋪便承擔了這一功能。

當然就算秦華成知道這一點,他也很難理解潮升商棧除了獨家貨源之外,是怎樣憑藉物流效率和分銷模式方面的優勢打敗了本地同行,迅速佔領了戰後本地的商貿份額。世人皆知海漢做生意了得,但究竟爲何要比其他國家的同行厲害,卻極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妙處。

秦華成沒有急於進入潮升商棧去踩點,而是在街對面的一間小茶鋪裡坐下來,打算先觀望一陣,順便也看看是否能從這裡獲得一些額外的信息。這裡來往的全是一些商人和車馬行的夥計,有不少人便會在這茶鋪歇腳順便談論一些生意相關的事情,秦華成一邊喝茶一邊豎起耳朵聽周圍的交談,果然是從中有所收穫。

坐在他左邊的一桌人,都是三四十歲的漢人男子,每人手邊都是一支趕大車的馬鞭,看樣子全是車把式。這其中一人便正在談論他昨日在港口的見聞:“……那一船裝運來的漢人怕不是有三四百人之多,靠岸下到碼頭上,便有治安警過來圍住了。往常這種移民船可不都是給碼頭交錢才能讓人上岸,但昨天看到潮升商棧的管事上前跟治安警報了個名號,便乖乖放人了。據說這批人都會安置到巴石河北岸,到那邊去開荒屯田,修建農場。”

秦華成心裡暗自琢磨,昨天沒有什麼移民船出現在自己的管區內,那車伕說的這事多半是相鄰的另一個管區內發生的事情。據說那邊的支隊長送了不少好處到警察總署去打通關節,想讓移民船今後全都停靠他那個管區裡的碼頭。但聽這車伕的說法,潮升商棧運來本地的移民,似乎並不需要給治安警上貢。當然了,也說不定是有別的結算方式,就像秦華成轄區內的一些商家富戶,都是按月定時給他送來好處,就不用每次打交道的時候都要單獨談價這麼麻煩。

果然旁邊另一個車伕就對他的說法產生了質疑:“郭老二,你怎麼知道沒給錢?說不定這船還沒靠岸的時候,潮升商棧就提前把錢給付了!”

那被稱作郭老二的車伕連連搖頭道:“我先前也有這種想法,但後來就知道不對,這船移民上岸離開之後,那治安警頭目就一直在罵罵咧咧,說是在潮升商棧身上撈不到油水,要是給過錢了總不至於罵出口。看樣子多半年是後臺太硬惹不起,不然要是治安警想爲難潮升商棧,能眼睜睜看着那些移民離開?”

秦華成心想那就不是潮升商棧有沒有照規矩給錢的問題,而是這治安警壓根不敢收對方的錢。這個狀況其實也不稀奇,所有人應該都會意識到潮升商棧背後有靠山,只是沒什麼人知道這靠山具體是哪位高官罷了,但想來隔壁轄區的那位支隊長,會比自己所知的情況更多一些,回頭倒是要找時間去討教討教,看看能不能從他那邊挖出點消息。

同桌另一個年紀稍大的車伕也加入到討論中:“郭老二說這事是真的,之前給潮升商棧拉貨,曾在好幾個地方遇到駐軍關卡盤查,別家的貨就得一車一車地查驗,但潮升的貨就可以不用查,直接過關。這潮升的冉掌櫃,確實有排面!”

“話說回來,潮升出的價錢也挺不錯,我看比別家多了能有一成吧!”對着秦華成這邊的一名車伕注意到了他身上的治安警制服,主動將話題轉開了,免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不止,你忘了前幾天下雨,潮升這邊直接加了三成的價,讓我們去帕塞鎮那邊拉貨送去城北……”

車伕們談論這些話題,無非就是圖個熱鬧而已,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與潮升商棧做生意是否有利可圖,貨運安排和貨物交接、運費結算是否便利,至於潮升商棧爲何能夠得到官方的庇護,那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

當然對在旁邊偷聽談話的秦華成來說,這些信息就有着不同的意味了。一個大明商人經營的商棧,能在海漢的殖民地得到官方如此之多的照顧,甚至稱其擁有特權也不爲過,這冉天祿憑的是什麼?諸如此類的傳聞如此之多,已經讓秦華成無需再去懷疑其真實性了,他現在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海漢官方爲何要爲潮升商棧提供如此之多的便利。

秦華成望向馬路對面的潮升商棧大門,那裡進進出出的人流似乎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很顯然官府對潮升商棧提供支持不可能是無償的,那麼回報是什麼?潮升商棧生意這麼好,要上繳收入的幾成給官府,才能換得如此待遇?這潮升商棧與官府之間,真的就只是單純的金錢關係嗎?

秦華成腦子裡冒出了一大堆的問題,但他卻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頭緒。這倒不是他腦子不夠用,而是蒐集到的信息太少,難以做出更確切的推斷。如果有可能,他倒是很想去見一見冉天祿,看看這個人身上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他此時身着制服,就這麼去求見未免就有點冒失了。

而此時的冉天祿可不知道在一街之隔的地方有個治安警正在設法調查自己的底細,他最近這段時間忙得不可開交,甚至都沒有時間去從事自己的本職工作了。自戰爭結束之後,他就幾乎是脫離了安全情報工作,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商棧的經營上。

這並不是安全部已經不再需要他,而是臨管會直接下達給他的命令,要求他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讓潮升商棧掌握本地的主要商貿資源,以此來配合官方對本地商業機構的清理。

在海漢接手馬尼拉之後,本地原本由西班牙人經營的商業機構幾乎全軍覆沒,這些機構的絕大部分資產都被海漢軍以戰利品的名義收繳查抄後充公了。這也是海漢有意爲之的手段,除了斂財之外,也是要藉此逐步消除西班牙人在本地的影響力。而由此所空出來的這部分市場份額,臨管會自然是要扶持一批後來者填充進去。

海漢的主要扶持對象仍然是以來自國內的大型商業機構爲主,類似詹氏船行這樣的商業機構無需擔心其忠誠度,由其把控航運這樣的重要行業,官方也更放心一點。其次便是扶持本地親海漢的勢力,不管是漢人、土著還是西裔,在這個階段都有一定的機會爭取到官方的賞識和支持。

不過潮升商棧的情況比較特殊,官方希望由其掌握關係到本地民生的一些關鍵產業,比如從大明遷入移民,本地民衆的生活物資需求等等。就算一些不能實現壟斷經營的行業,至少也要佔據足以影響市場走向的份額。

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對潮升商棧提供支持的可就不止是某一個部門了,商貿、航運、民政、治安,乃至駐軍部隊,統統都參與到了扶持之中。也正是因爲有了這種全方位的照顧,潮升商棧纔會在戰後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便迅速成爲了本地經營規模首屈一指的商業機構。

臨管會之所以選了潮升商棧而不是另行打造一個商業機構,主要的原因也是看中了冉天祿對本地商業市場的瞭解,而且潮升商棧名義上仍是一個隸屬大明的商業機構,即便是得到了官方諸多的扶持,但也極少會有人能想到這個商棧其實就是海漢官方的一個外延機構,批了一層大明的皮而已。

冉天祿本以爲戰爭結束之後,自己就會因爲在此期間立下的大功而受到嘉獎,然後調回三亞去當官了。但不曾想上頭對他的使用並未到此結束,他還不得不繼續把大明商人的角色扮演下去。當然了,如今有了官方撐腰,冉天祿倒也不用再像西統時期那樣謹小慎微地過日子了。如今官方要的效果就是把他打造成在本地具有影響力的明商和漢人的代表,所以纔會很高調地給予他和潮升商棧諸多特權,以此來將他包裝成“馬尼拉官商”的形象。

冉天祿在度過了短暫的不快之後,很快就適應了這個新的角色。其實他自己也很清楚,單就個人待遇而論,如今在馬尼拉當一個衣食住行統統有人服侍的豪商,遠勝回到三亞待在清冷的安全部做個每天跟堆積如山的文檔打交道的官員。而且如今安全部的指令也是讓他暫時先服從臨管會的安排,所以他現在也只能安安心心地在這邊當個富家翁了。

當然冉天祿也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了,事實上每天都有許多事情需要他出面處理。如今潮升商棧經營規模擴大之後,需要冉天祿拍板的事情也多了不少。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會見形形色色的人,聽取他們的報告和建議,然後做出最有利的決斷。

儘管有很多生意都得到了官方的照顧,但經營過程仍需冉天祿自行完成。最忙的時候,他每天的睡覺時間甚至都壓縮到了兩個時辰之內,忙到半夜才能上牀休息,雞還沒叫就又被催起牀開始忙碌了。好在他現在身家也漲了不少,每天參茶和各種大補之物輪換伺候着,非但沒有累瘦,反而是比戰前長胖了不少。

2385.第2385章3233.第3233章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3191.第3191章3241.第3241章第2232章第3439章2928.第2928章第1378章 取其輕第1996章2712.第2712章第171章 福利保障第2251章第1141章 勘探銅礦第2134章第1653章 攻打馬尼拉(三)第183章 防災減災2584.第2584章第1512章 炫耀武力2373.第2373章第2290章2746.第2746章2949.第2949章2798.第2798章第177章 李奈的投資建議2869.第2869章第236章 勝利港造船廠(一)第2239章第150章 災後重建第1434章 全面壓制2627.第2627章第八百八十二章 舟山招商會(七)第八百二十一章 但盡人事第236章 勝利港造船廠(一)第1915章 安全漏洞第1804章 受制於人2656.第2656章第1163章 三日之約第192章 駐廣辦的領導班子第252章 試航第1562章 軍購競爭2502.第2502章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第五百二十三章 廉價勞動力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2456.第2456章第1172章 事件發酵第1128章 兩種態度第五百章 亮出利齒3189.第3189章第2302章第1153章 再訪遼東第140章 抵達清化3166.第3166章2433.第2433章2976.第2976章第1591章 文教產業第182章 突如其來2480.第2480章第1783章 爲國爲民第八百二十九章 軍火貿易與對外政策第2263章第1412章 深入敵佔區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3251.第3251章第六百六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近偵察第六百九十章 談判關鍵點2382.第2382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2143章3219.第3219章第1165章 真相大白第1397章 攻入馬宅2508.第2508章第2083章3084.第3084章第1767章 朝鮮的處境第2318章3347.第3347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2769.第2769章第1044章 菸草貿易第1116章 鎮江堡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第363章 偷聽3194.第3194章3086.第3086章2600.第2600章第2027章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1879章 軍火貿易2694.第2694章2783.第2783章第346章 葡萄牙人的擔憂2693.第2693章3188.第3188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許心素的決心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2408.第240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