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章 心癢難耐

實際上大明沒有從海漢大量進口武器裝備的原因很複雜,並不單純是價錢談不攏,或是政治立場不同的問題,一方面兩國對於這項敏感的交易內容都很謹慎,各自都有許多不能輕易妥協的忌憚;另一方面的確是因爲海漢的武器產能仍然比較有限,除了自用和提供給幾個主要盟友之外,真正能用於向大明出口的產能其實極其有限,也並不足以改變大明目前在國內外戰事中所面臨的被動局面。

站在海漢的立場上,對大明進行大規模軍事援助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方案,哪怕執委會口口聲聲將兄弟之邦掛在嘴邊,但所有人都很清楚這只是外交辭令而已。對海漢來說,一個羸弱的大明當然更加易於影響和操控,所以截止目前,對大明的武器出口依然沒有完全放開限制。

按照兩國議定的遼東協議,海漢在未來兩年內將向大明出售各型火炮兩百門,火槍三千支,聽起來似乎不少,但實際上這個數目甚至還比不了安南。自去年開始與暹羅國因邊境劃界問題發生摩擦之後,安南已經向海漢追加了超過三百門火炮和五千支火槍的訂單,當然了,這麼大的訂單也不可能在短期內交貨,所以也是要分爲數批在兩年內完成交付。

而不管是出口到大明還是安南的武器,在彈藥和備件的供應上都十分依賴海漢。當然自產的火藥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性能上要比海漢原產差了一截就是了。海漢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着軍援對象的實際戰鬥力。

費策賢不知道這些國際軍火貿易中的內幕,他只想爲大明爭取到購入這些大殺器的機會。而且他相信海漢讓白克思帶着自己來參觀製造兵器的地方,應該也不只是看看而已,畢竟海漢人可是以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機會而著稱於世。所以他主動向白克思提出了問題,如果大明有需求,那是否可以在遼東協議的基礎之上再增加軍火訂單。

費策賢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的確是在白克思的預料之中,畢竟像遼東那般紙上談兵操作出來的軍火訂單,跟在這裡實地看到製造槍炮的感受肯定是相差極大的。根據以前的經驗,還極少有客戶到了這裡之後能忍得住不談軍購的,這大明使節看來也沒有例外。

“費大人可能不太瞭解我們這邊的情況,我先大致給費大人說明一下。”白克思沒有立刻迴應費策賢的問題,而是先開始扯起了別的話題。

白克思先是將自家的武器性能一頓猛誇,又列舉了過往諸多戰例中這些武器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接着又給費策賢講述海漢目前接到的軍火訂單已經排到了後年,若干盟友都在等着海漢供貨云云。費策賢一開始聽得雲裡霧裡,但後來突然明白過來,對方擺這麼多條件在前面,就是打算要囤貨居奇,漫天要價了。

果不其然,白克思話鋒一轉道:“照實際的情況來說,這肯定是沒法再加了,但如果大明願意多支付一筆協調費用,那麼我這邊也可以再想想辦法。”

說到底還是要錢啊!費策賢心中對海漢高官的市儈鄙視不已,他雖然不懂什麼叫做飢渴營銷,但也知道白克思前面所說的那些話,全都是爲了最後開價所做的鋪墊。海漢的軍火外銷價格本就不便宜,甚至可以用昂貴來形容,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加價,那的確對買家的財力會是一種考驗了。以大明目前捉襟見肘的軍費開支,實在很難負擔起大筆的軍購費用了。

但不甘心的費策賢還是問了一下白克思,這所謂的協調費用該怎麼計算。

“原本價格基礎上加三成,充作協調費。”白克思也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

三成!費策賢立刻就被這個報價給勸退了,他不是不能接受海漢人的漲價,但一開口就是三成,這的確讓他難以接受。當然最關鍵的是,白克思剛纔列了那麼一大堆的條件出來,表明這個三成漲價也不是隨便亂漲的,他本就不善於在商事上討價還價,現在更是找不到殺價的理由了。

費策賢並不喜歡這種被當做冤大頭的感覺,他過去代表禮部與外國使節甚至王公大臣會晤,從來沒有這樣的遭遇。誰敢對大明帝國敲竹槓,這不是自找苦吃?可海漢人好像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自覺,費策賢甚至很難相信這番話是從一名頂級海漢高官口中說出來的,這就像大明的內閣大學士親自參與討價還價一樣不可思議。但看白克思的表情,這就跟吃飯睡覺一樣平常,甚至連鄭重其事的態度都有點欠奉。

“素聞海漢全民皆商,今日總算是領教到了。”費策賢只能苦笑着自嘲。

白克思卻對此不以爲意:“費大人不用這麼認真,我國只是習慣了明碼實價,並不是對大明有什麼惡意。如果費大人覺得這種方式難以接受,那我們揭過這個話題不談就是了。”

費策賢心道不談就不談,豈能遂了你等奸商的意,當下主動轉移話題道:“不知除了安南之外,貴國還向哪些國家出售武器,白大人可否透露一二?”

白克思應道:“這可就有點多了。光是南海這邊的國家,算下來就有十來個了,只是安南作爲我國的軍事盟友,購買數量會相對更大一些。”

“我國也買了不少吧?聽聞南方某些地方裝備的武器,大多是從貴國採購而來。”費策賢話中帶刺地問道。海漢向福廣地區,特別是福建軍方大量出售制式武器,其實也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福建水師號稱是全套海漢裝備,從槍炮到船隻再到軍官的作戰指揮方式,都是系出海漢之手。甚至民間有人稱福建水師爲“小海漢軍”,只要把軍服旌旗一換,就可以在海上冒充海漢海軍了。

大明朝廷對此也並非一無所知,但又能把許心素這夥人怎麼辦呢?當初朝廷給許心素一個把總身份,是看中他與“十八芝”海盜集團有難以化解的仇恨,想利用他的家產和海上力量來牽制福建海峽的海盜勢力。但不曾想海漢的介入讓這種安排完全偏離了原本的歷史軌跡,許心素非但沒有死於鄭一官之手,反倒是頂替了鄭一官的人生軌跡,成爲了可以在地方上呼風喚雨的大軍閥。

撤職查辦?那福建地方上怕不是立刻就要發生武裝叛亂,在中原的農民軍叛亂尚未平定的時候,大明可承受不起這種性質的內亂了,而且這是列裝了高級武器的職業軍隊,加上有海漢這個背後靠山,其戰鬥力可不是中原那幫放下農具拿起刀槍的泥腿子可比的。朝廷上沒人敢提這個辦法,因爲誰都擔不起南方叛亂的責任。

當然理論上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由朝廷下調令將許心素調到南京或者北京再動手軟禁,逐步清理福建這邊已經變質的地方駐軍。但問題是許心素現在已經在福建地方上坐大,成了聽宣不聽調的角色,而且又有海漢暗中指點。崇禎皇帝幾次派人去福建宣旨要升他做兵部侍郎,許心素也是百般推辭,反正說到底就是不接招,不放手中兵權,也不會離開福建。

許心素如此態度,朝廷自然也沒法安排別人去福建接他的位子,否則只怕剛跨進福建地界就會突然暴斃,甚至直接下落不明也難說。而且如果逼反了許心素,搞不好就給了海漢一個武裝入侵大明的通道,這是朝廷萬萬不願見到的景象,無論如何也不能留給海漢這樣的機會。所以儘管許心素對於朝廷的指令已經明顯出現了陽奉陰違的表現,但沒人能把他怎麼樣,甚至連福建巡撫熊文燦等高官偶爾還得看許心素的臉色行事。

大明朝廷對此裝聾作啞,不代表下面的官員也會全都裝作不知,比如恰好知曉其中一些內情的費策賢就對此極爲不滿。這許心素之流若是已叛出大明,那也就罷了,但以朝廷命官身份,卻在暗地裡與海漢沆瀣一氣,組建私人武裝,對抗朝廷聖旨,這樣樣都是殺頭大罪。他雖然不敢跑去福建鬧騰,但當着海漢高官隱隱嘲諷兩句的膽子還是有的。

白克思一聽這夾槍帶棒的話,自然知道費策賢是意有所指。但許心素跟海漢合作了這麼多年,可以說雙方之間的信任和依賴都已經非常深厚,交情豈是費策賢一個外來人能夠輕易詆譭。白克思笑了笑道:“費大人,以前能夠從我們手裡直接買到大量武器裝備的人,那都是被我國視爲自己人的特殊存在,我這樣說夠明白了嗎?”

白克思特地加重了“直接”兩個字,就把大明排除之外了,在簽署遼東協議之前,大明朝廷可沒有什麼路子能直接從海漢這邊採購武器,也就只是海漢藉着葡萄牙人的渠道,隔個一年半載賣一些基本型號的武器裝備過去。而許心素這邊的待遇當然是大不一樣,每次都是裝一船金銀過來,回去的時候就拉一船武器裝備。在許心素與十八芝戰事最激烈的時候,海漢還特地派出了軍事顧問,到福建去指導許心素的部隊作戰,這種盟友待遇可不是誰都能享受到的,至少大明現在還沒有這個資格。

費策賢嘴角抽動兩下,心道你這話還真是說得毫不客氣,你把許心素視作自己人,那大明該怎麼看待這個事?

可費策賢又不能對着白克思發火,得罪海漢高官可不是他的任務,更承受不起由此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他只能是乾咳兩聲掩飾尷尬,自動跳過了白克思的話不作迴應。

白克思倒也沒有咄咄逼人,見費策賢主動終止了這個話題,也就不再揪着不放了。其實大明朝廷對許心素的態度,海漢這邊當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許心素在福建的動作本來就有很多是出自海漢的意思,大明朝廷對此感到不滿是肯定的,但海漢也清楚崇禎皇帝不敢拿許心素動刀,所以便一直讓他維持地方軍閥的身份。真要是有翻臉的一天到來,許心素和他的家族當然會毫不猶豫地倒向海漢這邊。

看完了一輪鑄炮操作之後,白克思便帶着費策賢前往下一個裝配車間,這裡所生產的是海漢專門用來出口的制式燧發步槍。但這裡僅僅只是將槍管、槍機、槍托等零件裝配到一起,其實看不到零件的生產環節。

“這裡每天可以完成三十到五十支步槍的組裝,具體視步槍型號和我們的人手安排而定。這裡所生產的步槍,全部都是出口到他國。之後我們按照遼東協議內容,出售給大明的制式武器中,也有一部分就是這裡所產。”白克思向費策賢介紹道。

費策賢聽聞這裡所產的步槍日後會裝備到大明軍中,自然多了一些興趣,靠近工位仔細觀看裝配工是如何將這些零件組合到一起,變成一把能夠致人死命的厲害武器。但說實話他對這些東西真的是門外漢,看了也弄不懂其中原理,更看不出這操作究竟是好是壞。

裝模作樣地看了一陣之後,費策賢向白克思提問道:“白大人,這種火槍如果對上關外韃子兵,勝算如何?”

白克思道:“這可沒什麼確定的說法,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參戰部隊的武器只是左右戰果的因素之一,但也沒有絕對一說。比如戰時剛好遇到瓢潑大雨,那這火槍就只能當燒火棍使喚了,跟野豬皮的騎兵肯定沒法打。但如果是有遮蔽物的城防戰,那守軍有幾千支火槍基本已經鎖定勝局了,因爲這玩意兒的射程比弓箭遠,輔以防禦工事,就可以完全在遠距離上壓制敵軍的步兵和騎兵發動的衝鋒了。”

費策賢其實沒有聽得太明白,但聽白克思說來頭頭是道,似乎很是厲害的樣子,當下也只能不住點頭表示贊同。

第359章 房產開發第七百九十一章 正式入役第1965章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3329.第3329章第1539章 一唱一和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第1563章 外交辭令第1689章 掙表現第1449章 戰報與國際關係第368章 匆匆忙忙的轉運第七百零八章 阻擊失敗第2264章第1994章第1458章 大遷徙第2018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另類的條件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2683.第2683章2648.第2648章2821.第2821章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探濁水溪3326.第3326章第七百零三章 前輩的故事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第137章 新任巡檢(四)3179.第3179章2632.第2632章第1561章 絞盡腦汁第391章 盟軍到來2711.第2711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3073.第3073章2599.第2599章第六百零二章 情報工作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3379.第3379章第265章 羣體效應第1808章 廣鹿島難民營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九百一十一章 飛雷炮第2174章第五百七十章 來龍去脈第1845章 各方利益2636.第2636章2797.第2797章第281章 打頭陣第2234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1960章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第138章 進入倒計時2880.第2880章第1415章 戰果第144章 命案2855.第2855章第97章 自行車2676.第2676章2595.第2595章第1229章 集訓備戰第1739章 海外招商3024.第3024章2571.第2571章3184.第3184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第1454章 未來打算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方喉舌2410.第2410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1873章 實話實說第1957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雙嶼水道2932.第2932章2634.第2634章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第1227章 繼續培訓2907.第2907章3318.第3318章第1767章 朝鮮的處境第356章 拉鋸戰第八百零六章 炮擊2913.第2913章第1505章 強者風範2663.第2663章第2356章2420.第2420章第2199章2973.第2973章第1671章 權錢交易第1005章 開國慶典(五)3017.第3017章第1011章 開國慶典(十一)2440.第2440章第1913章 出發之前第1057章 應對乏術第2330章3265.第3265章2412.第2412章3286.第328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