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修建使館

目前駐三亞的外國使館有安南、占城、葡萄牙、荷蘭等,而馬打藍國自此前羅洪郎桑來過一趟之後,選定地址的使館也已經開始動工修建,預計再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完工。馬打藍人財大氣粗,根本就不在意修建使館這點費用,加上羅洪郎桑的精力都放在了軍購協議上,所以在敲定了那幾單買賣之後,羅洪郎桑便急急忙忙趕回國覆命去了,而將使館的修建事宜全權委託給了海漢。

此外還有福廣兩地官府駐三亞的各種辦事機構,因爲以前兩國沒有正式建交而不便使用使館之名,這些隸屬於各地官府的機構便都是以類似兩廣會館、福建會館這樣的名義存在。這些會館不光是替官員們代爲處理那些託管或入股的生意,遇到一些需要與海漢聯繫和磋商的政務,也是由會館出面代辦。

而所有這些帶有外交功能和政治色彩的機構,海漢都是統一將其安置在了距離迎賓館不遠的山腳處,本地人將這片區域稱爲使館區。大明要在三亞設立使館,選址自然也不會例外,同樣是在這片區域內劃出來的一塊地皮。

“費大人請看,這塊地北邊是山林,南邊朝向勝利堡,東邊是葡萄牙使館,西邊空着還留有日後擴建的餘地,坐南朝北,視野開闊,離勝利堡、迎賓館、鬧市區都不過一里距離,生活工作都十分便利。地皮方面由我國提供,沒有任何費用,只需完成登記手續即可。至於使館的建築方案,可由費大人自行定奪,我國也有多套備選方案可供費大人蔘考。施工隊伍都是現成的,定下動土的日子便可開工了。”

張千智將費策賢領到地頭上轉了一圈,一邊走一邊向他介紹了周邊環境和海漢這邊的安排。費策賢所看重的自然是這裡的環境,這附近周邊都是其他外國使館,這種安排明顯是方便海漢進行管理,如果大明再要強行去別的地方另外開一處使館,也會顯得不近人情,而且這裡的環境的確如費策賢所說,生活算是非常便利了,周圍又沒有嘈雜的普通居住區,用來修建使館的確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費策賢問道:“按照貴國的意思,我國使館能夠建多大?人員能入駐多少?”

“使館用地上限五十畝,入駐人數不可過百,所有武官、護衛、保鏢等武裝人員等必須接受專門登記。”張千智立刻向他說明道。

費策賢一聽,這些條件其實基本都與邱元在海口說過的一致,看來不管最終在哪裡建使館,這些基本條件都不會有什麼變化了。不過這樣也好,免得他還需要爲使館選址去考慮更多的客觀因素。

關於使館的建築方案,大明這邊倒是早就已經準備了幾套,視海漢這邊能給出的條件再做調整。比如地方過小,就可以把院子從四五進減到兩三進,不過費策賢查看了這裡的環境,感覺並不需要對已有的方案再作大的調整,就算是建築規模最大的方案,實際上也用不完海漢給這五十畝地。當然了,費策賢掌握的工程預算有限,這使館要是修大了,內部裝潢肯定就只能草草了事,反之如果能控制好建築面積,倒是可以有足夠的資金把內部裝潢得好一點,甚至還能有餘錢在裡面建個庭院,外圍修一點景緻,以增加居住的舒適性。

費策賢又問道:“本地的工頭來了嗎?”

“來了來了,這便叫他過來回話。”張千智應了一聲,便將在附近等候的工頭叫了過來。

費策賢主要是詢問施工方面的問題,大致瞭解一下自己所要求的建築方案需要多長的工期,建材備料需要多久,如何計算工錢等等。這工頭是在建設部跟着劉山夏做事的老員工了,這些年負責修建的項目多如牛毛,對費策賢所提的這些基本問題都是對答如流,絲毫沒有拖泥帶水。費策賢對此也很滿意,心道海漢人做事果然考慮得極爲周全,但轉念一想,這裡建瞭如此之多的使館,海漢人對此自然也是輕車熟路,可能並非對大明有什麼特殊照顧,又不禁有點失望。

張千智哪知道費策賢心頭這些小算計,他在一旁帶着謙卑的表情聽着費策賢和工頭的問答對話,心裡卻在判斷費策賢是否有從這使館工程中吃一筆回扣的打算。雖然海漢給出的報價基本上就是成本價,但如果費策賢真的開這個口,那張千智倒也不吝作主,給費策賢塞一筆好處費到口袋裡。張千智記得自己剛去廣州的時候,何夕就曾對自己說過,跟大明官員打交道,怕的不是貪官,而是怕對方不願伸手要好處,只要願意收錢,那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張千智一直把這個道理記在心中,這些年跟不少大明官員打過交道,實踐也一次次地反覆驗證了何夕的話的確是對的,但凡與海漢合作的大明官員,幾乎都是從小事上收取好處開始,只要有貪心的舉動,那就很難對海漢層出不窮的收買拉攏手段保持絕緣了。如果費策賢想在使館建設工程中扣一筆費用下來揣進自己腰包,那就必然會有一些可循的跡象,只要張千智發現了這種苗頭,那自然便能想辦法對其下手了。

不過這位費大人好像真的是在清水衙門待久了不通世事,對於自己主導的使館工程絲毫都沒有生出什麼別的念頭,問完工頭大致需要多長工期之後便沒了下文,讓在旁邊一直聽着的張千智略感失望。

待工頭答完問題離開之後,張千智才又試探着問道:“費大人,您不打算從工程款中扣除少許,留作應急之用嗎?”

果然費策賢不明其意地反問道:“爲何要從工程款里扣除?應急是應什麼急?”

張千智又不能把話說得太露骨,只好婉轉地解釋道:“費大人,世事難料,身邊總得留些錢財應急纔是。如果最後順順利利地完了工,這些錢再由大人自行安排便是了。”

費策賢這才明白過來,敢情這張千智又是在給自己出主意貪污公款,當下面露不悅之色道:“我費某豈是貪圖蠅頭小利之人?你以後不要再在我面前說這種話了!”

張千智連忙應下,心道這姓費的倒是難打交道,竟然這麼一本正經地迴應,那要如何才能撬動這塊頑石?但他轉念一想,費策賢可能只是不懂其中門道,又覺得這種錢拿得不穩當,並不是真的對錢財不感興趣,還是得再耐心找準對方的喜好,有針對性地下手纔會有效果。反正費策賢在這邊待的時間還長,慢慢再找合適的時機就是了。

費策賢其實並沒有太把張千智所說的話放在心上,在他眼裡張千智就是個市儈小民,事事以利爲先,他又豈會浪費精神與這種小人物一般見識。何況這張千智說話雖然不太中聽,但辦事倒也得力,而且又是外交部的人,費策賢可不想把這種人得罪了讓他回去打自己的小報告。所以對張千智的告誡,他也是點到即止,並沒有真打算訓斥對方。他的精力,還是主要放在了眼下的使館工程上。

按照工頭的介紹,工期其實是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但費用自然也會隨之變化。簡單來說,想要縮短工期就得多僱一些人手,經費足夠的話甚至可以安排幾班人輪流上,晝夜不斷地施工。不過費策賢在聽了人工費用介紹之後,還是默默地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手上掌握的資金雖然不算少,但如果要強行縮短工期,那整個使館的工程造價就會因此而提升兩三倍,到時候他可很難向朝廷交差。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費策賢覺得目前住的迎賓館其實條件也相當不錯,生活和辦公設施都是一應俱全,吃住行都是由海漢官方安排專人負責。他已經打聽過了,只要願意的話,像他這樣的外國使節可以一直住在迎賓館裡。就算是今後修建了大明駐三亞使館,生活條件也未必有迎賓館安逸。既然不用急着搬遷住處,費策賢覺得建使館的事就不是那麼急迫了——至少對自己個人來說不用急了。

至於朝廷急不急……費策賢想起了昨天席間寧崎所說的一番話:“費大人,你在海漢幹了什麼,說了什麼,其實京城裡的大人物們最快也得一兩個月之後才知道,所以包括談判在內的很多事情不必急於求成,就算你在海漢表現的態度再怎麼堅定,京城那邊也是感受不到的。”

當時費策賢對寧崎這番話的感受還不深,不過此時再想起來,就覺得寧崎似乎意有所指。但把節奏放慢一點點,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再說這使館建成之後可能就得使用許多年,慢工出細活總是沒錯的。

人一旦思想上有了開小差的念頭,就會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將這種行爲合理化。費策賢目前便是有這種苗頭了,他雖然保持着對大明的忠心,但在見識過海漢國的花花世界之後,不免也對以前的想法有些動搖。以海漢國的富庶程度,似乎的確沒有入侵大明的必要,畢竟海漢民衆的生活水平明顯要比大明高得多,又有各式各樣的賺錢手段,何必要通過戰爭手段來達成目的。

海漢不願對大明主動開戰,這是就連瞎子也知道的事實。既然不用開戰,那就代表着矛盾和利益衝突都可以嘗試通過談判解決。而談判,本來就是一種很耗時的交流方式,如果大明表現出太過急切的態度,反而會落了下乘,海漢人如此精明,到時候肯定會設法牽着大明鼻子走,這是費策賢必須要盡力避免出現的局面。

費策賢在實地看過了海漢安排的使館用地之後,便基本確定了就在這裡動工修建大明使館。不過他倒沒有急着催促工頭開工,而是先看了黃曆,特地選了兩天之後一個宜動土的日子作爲開工日。至於中間這兩天時間,費策賢也不打算閒着,他得就具體的施工方案再與工頭進行磋商。雖然他並不是太懂建築領域的知識,但既然身爲大明使節,也只能不懂裝懂,先盡力確保工頭所要求的各種建材能夠在施工環節開始前就位。

雙方還是按照正規的手續簽署了工程協議,費策賢這邊先付了一萬元的預付款,作爲施工隊進場開工的第一筆費用。而施工隊這邊也按照費策賢的要求,將各種建材源源不斷地運抵工地。到了這個時候,費策賢才開始察覺到海漢的物資運輸能力有多強,那些動輒幾十斤重的石板石磚,一丈多高直徑二尺的柱頭,漂亮清爽的琉璃瓦,不斷由重載馬車從港口和火車站轉運至工地。

費策賢本以爲自己沒有按照工頭的建議加僱更多的建築工,會讓整個工程進展緩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工頭指揮之下的使館工地運轉效率極高,讓爲此擔心的費策賢也是緩了一口氣。

或許是考慮到大明使館正在修建之中,費策賢需要在工地上臨時客串監工,海漢這邊也沒有主動安排談判會議,打算讓費策賢先忙完這一段再說。而費策賢此時也的確無暇旁顧,他每天除了要在工地上監督施工進展之外,還有不少事情要做。

首先奏摺是一定要寫了,來了這麼多天,一切都在步入正軌,費策賢也有必要向京城報告一下自己在海漢這邊所取得的進展和成績了。另外費策賢也在留意本地的商業運行模式,思考爲何這種模式在大明境內一直沒有出現,到底是海漢人更聰明,還是大明根本沒有實現這種商業模式的空間?

3301.第3301章第1744章 武器與戰術2637.第2637章2788.第2788章第九百七十六章 前往昌化港第280章 構建陣地2707.第2707章第2058章2974.第2974章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第2207章2770.第2770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可與不可第1950章3153.第3153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3003.第3003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1589章 行行都不易2675.第2675章3265.第3265章第1328章 戰後清點第1864章 差距所在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港落成第1847章 正式接手第2026章2564.第2564章第1495章 朝鮮使者3348.第3348章2784.第2784章3156.第3156章第九百四十二章 指揮官人選2802.第2802章第2214章第1256章 被逼無奈第1139章 滲透與控制第1448章 伏擊第六百零一章 摩根的提議3037.第3037章2621.第2621章3155.第3155章第250章 南海的新目標第九百二十二章 安不納島第七百六十八章 眼光獨到第1664章 攻打馬尼拉(十四)2921.第2921章2900.第2900章第1523章 地下世界第1313章 勝利堡的真面目第1249章 從將軍到戰俘第1744章 武器與戰術2467.第2467章第2053章第1090章 利益衝突2824.第2824章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第七百五十七章 部落土著第九百九十八章 準備工作2410.第2410章3122.第3122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千智3019.第3019章3110.第3110章第1331章 各有打算第六百五十八章 局勢走向第八百一十三章 奪權3373.第3373章第七百二十七章 圍城戰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第2172章第四百九十八章 公門中人3257.第3257章第1693章 商界新貴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千智第六百零一章 摩根的提議第1634章 徵西行動2947.第2947章第1037章 滅口第五百零五章 環島考察結束3028.第3028章2464.第2464章3216.第3216章第2078章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八百五十三章 島嶼賭場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2727.第2727章第八百八十九章 官方反應3304.第3304章第396章 攻入皇城3380.第3380章第1072章 被人惦記第2108章3089.第3089章第1034章 作戰計劃第五百四十四章 境遇對比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第2216章第1983章第1125章 跨陣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