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 各憑本事

對於報紙這類媒體行業來說,能夠抓住讀者眼球的就是好新聞,至於新聞內容究竟是國家大事還是民間八卦,那倒還是其次。像《三亞快報》這樣的民間報紙,基本上是什麼新聞刺激就登什麼,頭版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諸如“小三毒殺原配”之類的狗血故事。如果新聞內容夠驚悚勁爆,這期報紙多賣出去個千八百份,那報社的收入自然也能水漲船高,所以對於荀鵬程提出增加報道版面的要求,主編徐正業倒沒有一口回絕掉。

雖然不知道勝利堡門口發生了什麼事,但看荀鵬程一臉興奮的模樣,徐正業認爲或許此事真的有文章可做。何況荀鵬程的文筆也不差,給他一個發揮的空間或許也會有意外之喜。

荀鵬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準備好紙張筆墨,略微整理了一下先前就打好的腹稿,然後便開始奮筆疾書。對於剛纔所目睹的那起事件,荀鵬程認爲可以對其進行一番文筆加工,然後便是一篇能夠吸引讀者的熱文了。

而距離報社僅僅一里地之外的勝利堡,馬打藍使者羅洪終於達成了這番冒險舉動的初步目的,得到了海漢執委會幾名高官的共同接見,其中也包括了陶東來在內。

“關於軍售的事,執委會還需要開會研究,你們這樣做,就是在爲難我國啊!”陶東來嘆道:“你們弄出這麼大的動靜,荷蘭人聽到消息怕是很快也會跟着找過來了。”

羅洪倒是很冷靜,沒有因爲陶東來的抱怨就感到慌張:“尊貴的大人,請原諒我只能想到用這種辦法來表現我國的誠意。我也知道貴國與荷蘭人有相關的外交協定要遵守,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過去簽署的協定不見得能適合今時今日的形勢,如果已經變得不合時宜,那麼重新制定規則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羅洪選擇這種激進的方式,目的便是要在面見海漢高官之後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他認爲海漢不願出售武器裝備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那個該死的協定,只有讓海漢主動取消這個限售協定,馬打藍國纔有可能達成自己求購軍火的目的。至於協定取消之後海漢會不會將同樣型號的武器裝備也出售給荷蘭人,羅洪並不是很擔心——馬打藍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財力也絲毫不怵對方,如果雙方都能購買海漢的裝備,荷蘭人可不會佔到什麼便宜。

“外交協議的談判和制定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我們也不便單方面撕毀協議,對我國來說,馬打藍國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同等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也不準備偏袒任何一方。特別是你們之間有着無法化解的仇恨,我們可不能眼睜睜地看着戰爭爆發。”陶東來一副悲天憫人的口氣,讓羅洪幾乎都要相信這就是海漢的真正立場了。

但羅洪也明白海漢人可不像表面看上去這麼熱愛和平,他們的對外擴張史幾乎就是一部戰史,每一步的向外擴張都伴隨着戰爭。而且聽說近年安南與暹羅之間的戰事,也有海漢慫恿的成份。像東印度公司這種同樣被海漢列入軍備禁售對象,關係實在說不上有多融洽的所謂“夥伴”,海漢又怎麼可能會去擔心荷蘭與馬打藍國重燃戰火。

在來三亞之前,他的伯父剌登曾特意叮囑過他,不要過於相信海漢人釋放出的所謂善意:“海漢人可不是看上去那麼和善,別忘了在如今的南海,所有跟海漢交過手的國家都無一例外失敗了。所以他們最擅長的本領並不是做生意,而是打仗!他們連自己參與戰爭都不怕,又怎麼可能介意其他國家之間爆發戰爭?”

所以對於陶東來的表態,羅洪並不會輕易聽信:“尊貴的大人,你們既然能與荷蘭人談條件對我國禁售武器裝備,那是不是隻要我國能給出比荷蘭人更爲優厚的條件,你們就可以考慮解除之前與他們簽署的協議了?”

海漢與荷蘭之間簽署的協議可就不是羅洪想的那麼簡單了,這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協議,而是海漢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所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中的一個部分。這一攬子協議包涵了外交、貿易、政治等方面的內容,海漢在軍火出售方面對東印度公司作出了一定的妥協讓步,換來的是東印度公司在遠東活動範圍的承諾。否則東印度公司這幾年也不會老老實實地收縮在南海,不往北邊繼續發展殖民地了。

這種地緣政治方面的交換條件,就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計算其價值了,海漢與荷蘭都是推崇海洋殖民的國家,這種特定的交換條件本質就是兩個海洋強國在瓜分蛋糕,而第三國很難在這個局面中起到替代的作用。馬打藍國放在南亞地區來看的確算是一個區域強國,但其在更大範圍內的影響力就遠不如荷蘭了,所以當初海漢與東印度公司談定這個協議的時候,根本就沒考慮過讓馬打藍國也參與進來。

因此羅洪提出這個條件之後,陶東來等人都是相視而笑,他們當然無法向羅洪解釋這麼複雜的國際政治交易,也不可能向他告知海漢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交易的全部內容。前幾天顏楚傑將軍火相關的協議內容拿給羅洪看,就已經是所能做到的極限了。但看這馬打藍武將的倔脾氣,顯然他如果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這事還很難就此作罷。

“條件當然是可以再談,但恕我直言,我國與荷蘭簽署的協議內容非常複雜,取消武器禁售會牽連很大,坦白地說,這並不是貴國運來的兩車金磚所能解決的問題。”陶東來對羅洪坦言道:“不是錢的問題,你明白嗎?”

與此同時,荷蘭公使蘇克易在得到消息之後也以最快速度趕往了勝利堡。他現在最擔心的倒不是海漢取消軍售禁令,而是自己沒能在這個時機到來的時候佔據主動地位。如果不能搶在馬打藍國的前面,那麼巴達維亞今後的安全問題就將會再次岌岌可危了。

當這兩國的使者在勝利堡裡與海漢高層磋商的時候,《三亞快報》這一期的最後一篇文章終於定稿出爐了,主編徐正業對荀鵬程的稿子還比較滿意,便撤換了這期報紙原本的頭版,將他的稿子頂上去。

“趕緊排版,這期讓印刷廠那邊加印五百份!”徐正業吩咐下去之後,報社的人立刻便忙碌起來了。

加印五百份報紙可不是一句話的事,立刻就要派人去印刷廠那邊先打招呼,好讓那邊提前備料。這邊的排版工倒是已經排好了絕大部分的版面,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把最後這篇新鮮出爐的頭版文章排完就可以送去印刷了。

“主編,這加印的稿費可得給我算上,上次豆腐塊的短文你給忘了也就算了,這次可是頭版!”在旁邊等着的荀鵬程趕緊補充道。

“算算算,這不已經給你記上了嗎?”徐正業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記事簿,上面最新的一項果然是記着某年某月某日,荀鵬程頭版文章一次,加印五百份的字樣。就這一排字,下次結算酬勞的時候,荀鵬程又能多個三十元左右的收入了。

“行,那今天沒事了我可就下班了啊!”荀鵬程見這期報紙馬上就要付印了,想來也沒自己的事情了,便打算提前溜號了。

徐正業倒也開明,擺擺手道:“去吧去吧,晚上記得給自己加兩個菜!”

當天晚飯時分,《三亞快報》最新一期出現在了街頭的報童手中,而他們所吆喝的頭版新聞很快便引來了周圍民衆的矚目。

“瞧一瞧看一看,今日南洋某國公開送來兩車金磚所爲何事,本報記者火線揭秘!”

“從天而降兩車金磚,最終到底花落誰家,各位趕緊買份報紙看看吧!”

“炫富新路數,金磚來堵路!各位準備好撿錢了嗎?”

報童們各出奇招,通過吆喝來招攬顧客,而今天上午發生在勝利堡外的事件也很快通過報紙傳播開去。一些有說書先生駐場的茶館還特地去買了報紙回來,安排說書先生先講這新出爐的消息。

勝利堡得到消息的時間並不比外界晚多少,陶東來等人費盡口舌剛把羅洪和蘇克易打發走,便有人送來了這份刊載了這一事件的報紙。

“這些狗仔倒是嗅覺很靈敏啊!”陶東來快速瀏覽了一下頭版上的文章,不由得發出了感嘆:“你們看,這文章裡說馬打藍人帶着大量黃金來三亞,就是爲了向我國求購武器,軍火買賣這下子可就真不是什麼秘密了。”

報紙上這篇文章所表現出的態度明顯是支持武器出口,認爲既然當下存在着極爲強烈的市場需求,人家都帶着金磚找上門來了,那麼海漢便應該抓住這種機會,利用軍火貿易賺取收益來充實國庫。但爲什麼這種訴求沒有得到海漢的許可,文章作者猜測這是官方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協調出了問題,有人並不想讓這筆軍火交易能夠談成,所以纔會逼得馬打藍使者只能將金磚運到勝利堡門口,來表現其求購軍火裝備的誠意。

“這記者是怎麼打聽到的消息?莫不是那個羅洪今天來之前就先放了風聲出去,故意要將我們一軍?”顏楚傑看完報紙之後頗有點不快,雖然這報紙上的這篇報道並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影響執委會的決定,但這種國家政事被一家八卦報紙曝光出來,終歸是令人不爽,顏楚傑首先便想到了羅洪主動炒作的這種可能性。

“這應該不太可能吧。”寧崎反駁道:“我看羅洪這個人說話辦事都直來直去的,未必能有這個心眼。而且他纔來三亞幾天時間,能這麼快就跟本地的報社搭上線,除非是他來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這一步。但你們也都見過他了,覺得他像是城府這麼深的人嗎?”

“他可能琢磨不出這種主意,但他手底下的人就未必了,像這種使團裡,總會有幾個滿肚子壞水的智囊人物存在。”顏楚傑依然還是堅持認爲這事或許與羅洪有關:“再說這種小報本來就是見錢眼開,馬打藍人撒點錢過去,這邊就寫一篇槍文替他們鼓吹造勢,這不是很合理的狀況嗎?”

坐在旁邊的施耐德開口終止了爭論:“是不是馬打藍人背後搞鬼,這還不簡單嗎?馬上給何夕打個電話,讓他那邊去查證一下這個報社和寫稿的記者不就完了?”

的確在這種時候浪費時間猜測真相殊爲不智,讓安全部出動人員去調查此事,頂多一兩個小時就會出結果。當下陶東來便打了電話給何夕,向他說明情況,並要求他立刻進行查證。

何夕倒是沒想到前些天剛調查完與荷蘭人相關的泄密案件,這麼快又有一起跟荷蘭人相關的案子要查,而且還是陶東來親自打電話過來佈置工作。何夕不敢怠慢,當即便叫了徐十七過來,讓他立刻去一趟《三亞快報》的報社,調查今天的頭版文章到底是怎麼回事。

徐十七根本沒看過何夕所說的報紙,接了任務之後自己到街上買了一份報紙看了,才知道原來今天居然還在勝利堡外面鬧了這麼一出好戲。至於報紙上的文章究竟是報社拿了馬打藍人的好處爲他們造勢,還是記者真的嗅覺靈敏,那也只有先去查了才知道。

當然徐十七並不會冒然地採取查封報社之類的激進手段,那樣對於接下來的輿論導向並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上級也沒有說明對報紙上這種言論的好惡。所以徐十七選擇了很本分的調查方式,來到報社所在地找到主編徐正業,然後亮明瞭自己的身份,要求對方配合調查工作。

雖然都是姓徐的本家,可徐正業看過對方的身份證件之後,絲毫都生不出攀親的念頭,而是覺得後背發涼。

第1346章 通行令1263章 市立圖書館第1735章 微妙處境2765.第2765章第六百九十九章 戰前佈局第1065章 面對面第1457章 回遷遼東第1750章 民間傳聞2927.第2927章第1065章 面對面第235章 附加條件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3335.第3335章第1798章 壓迫式偵察第2233章第88章 僕役市場2891.第2891章第七百九十五章 無可遁形第1693章 商界新貴第九百六十五章 籌備工作2958.第2958章2418.第2418章第1914章 高效運轉2416.第2416章第276章 偵察行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1860章 殺雞儆猴第249章 試炮引起的小插曲第六百七十一章 受挫3393.第3393章第1982章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一樣的儋州3062.第3062章第1053章 老闆駕到3159.第3159章2835.第2835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1797章 進入敵佔區3389.第3389章第3447章第1369章 牽制第1827章 接連受挫第七百八十八章 年終總結2520.第2520章3132.第3132章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1160章 保護傘第1524章 提前踩盤第2026章第1059章 無巧不成書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2148章第1850章 政敵第1315章 緊急軍情2423.第2423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候補官員第388章 先頭部隊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第六百零九章 刺殺案的影響第1943章2916.第2916章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產力差距3119.第3119章2560.第2560章第1698章 互相推脫3309.第3309章2902.第2902章2451.第2451章第2036章第287章 凱旋第1747章 利潤豐厚3373.第3373章第268章 先遣隊第1465章 招商會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一樣的儋州第九百五十七章 命案2816.第2816章第1306章 海口新貌3017.第3017章3048.第3048章第179章 公心與私心第2003章第七百章 聯合行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報情況2535.第2535章第201章 吃緊的產能2632.第2632章第1193章 婚嫁之事2474.第2474章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3151.第3151章2496.第2496章第80章 廠衛第2151章第五百六十章 一較高下2400.第2400章第1375章 抵達山東第七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選擇第1768章 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