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寧波商界

要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對區域性的行業經營完成整合甚至是吞併,即便是以海漢的能力也還是會力有不逮,因爲海漢目前在大明沿海下手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不管是人員、資金、貨源,都很難同時兼顧到如此之多的沿海州府,所以就必須聯合地方官府,藉助這些官員的力量去推動計劃實施。

寧波這邊也不例外,因爲有了曲餘同這層關係,海漢要想整合本地的行業資源就相對要容易一些。石迪文這趟來之前便已經知會過曲餘同,希望由他代爲出面,組織本地各個行業的主要經營者進行會晤。曲餘同雖然不是太能理解海漢做這些事的意圖,但他至少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是有益無害,因此倒也很合作,提前便安排妥當了相關事宜。當然具體談判的時候,曲餘同爲了避嫌就不會親自出面了,頂多讓親信何肖去旁聽一下。

事實上對於北方形勢變化的瞭解程度,曲餘同甚至還不如何肖這個下屬,因爲何肖的胞弟何禮已經去遼東實地走了一遭,對於當地的戰局和海漢的長期打算有更明確的瞭解,並且在遼東已經投資置產,與海漢簽了種植園的合作協議。雖然這種植園項目中也有曲餘同的股份,但曲餘同的消息渠道都是來自石迪文和其他人的轉述,自然不可能有何禮那麼真切的感受。而且何肖何禮作爲經辦人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所以在向曲餘同報告遼東事務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保留。

而何氏兄弟目前主要經營的航運業,自然也是海漢在努力進行整合的行業之一,而且他們名下船行的船隻能夠去到遼東,一定程度上也是來自海漢的特殊照顧,所以這次石迪文來寧波與各行業經營者會晤,他們也毫無意外地被列爲了受邀對象。

航運、糧食、金融、紡織、服務業等等,是海漢嘗試進行行業整合的主要領域。石迪文代表海漢與這些行業在本地的主要經驗者進行磋商,事務之多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談完的。所以海漢在寧波城中花重金租下了一處佔地面積頗大的宅院,作爲此次與本地商界人士會晤的場所。這樣石迪文就可以坐鎮此地,免去來回奔波之苦。

而隨石迪文一同來到寧波城的,除了秘書、廚子、馬伕、通信兵等隨從人員之外,還有商務部、海運部、農業部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整整一個警衛排的人馬,一共百餘人之多,石迪文順便也藉着這個機會讓自己的小嬌妻回家省親幾天。

除了這些人手之外,安全部自然也不能閒着,專門派出了一支外勤行動組作爲暗中保護,同時也發動寧波城中的明暗兩路人馬,注意收集市面上的情報信息,以防有人會對石迪文不利。這些行業整合所涉及到的利益十分巨大,海漢要從中獲利,必然就會有人利益受損,而誰也不敢保證某些人在被逼無奈之後,是否會嘗試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報復手段,比如說行刺海漢高官。

類似的行爲在以前並非沒有出現過,當年寧崎代表海漢去福建會見許心素的時候,就曾在戒備森嚴的漳州城裡遇到十八芝安排的刺殺行動。而之後海漢使團艦隊也果斷採取報復手段,攻下了當時十八芝在福建海岸附近最後一處據點南日島。當根本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不管是海盜還是商人,都可能會有極其激烈的反彈動作,既然有前車之鑑,當然對此不可不防。

石迪文自己倒是沒有什麼緊張的感覺,他身爲軍方大將,穿越以來也在海外指揮過不少戰鬥行動,對於打打殺殺的事情不會感到畏懼。而且他並沒有因爲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而變得懈怠,依然保持極好的身體狀態和生活習慣,尋常的刺客還未必有能力跟他單挑一場。再加上他離開基地外出期間都是槍不離身,在危險時刻使用武器保命也問題不大。

曲餘同這個地方官當然也不能閒着,應石迪文的要求,把寧波水師新近才升任參將的許少華調進城內,由他帶了一隊親兵,駐紮在石迪文一行下榻的宅院外負責治安。從水師調人進城來保護石迪文,這看似有些不合理,但曲餘同卻知道海漢在寧波最信任的武官就是這位許少華了。因爲據說此人與福建許心素似乎有沾親帶故的關係,而許心素與海漢一向同氣連枝,這許少華自然也就會因此而得到海漢的信任了。

但實際上在石迪文下榻處外面執行武裝護衛任務的明軍,卻遠不止許少華帶來的一隊親兵。觀海衛指揮使黃濤和昌國衛指揮使嚴國偉都已經來了寧波城,他們並不是專程來保護石迪文,而是要參加接下來的行業會談,順便就帶了麾下的精兵過來,將石迪文住處外面的幾條幹道路口都佈下了關卡崗哨。

這些地方衛所軍的高級軍官老早就已經從走私貿易中嚐到了甜頭,海漢帶給他們的收益比以前那些走私商人所能提供的報酬更爲豐厚和穩定,他們也已經不再停留在按月收錢這種低級階段,而是開始在海漢的幫助之下介入到經營活動當中。

當這些大明武官都逐步變成了海漢貿易體系的既得利益者,甚至是其中某些行業的經營者,海漢對於大明沿海州府的滲透程度就已經達到了不可逆的地步。這些武官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出動麾下精兵,保護像石迪文這樣的重要人物在大明境內活動期間的人身安全。換言之,他們使用手中武力保護的對象已經不再只是大明,現在還加上了能夠給予他們諸多好處的海漢,雖然這些利益暫時還不足以讓他們選擇直接叛國,但已經讓他們的立場動搖得相當厲害了。

石迪文在寧波會晤的第一批經營者是來自運輸業,這也是海漢在大明境內所建立貿易體系的根本所在。海漢邀請的對象不光是在航運業內,同時也包括了連接水陸的碼頭,專司內陸運輸的車馬行等等,甚至連寧波府境內幾個規模較大的造船作坊也包括在內。而早先曾經組織船隊前往遼東的何禮,如今也是作爲本地航運業的代表之一,出席了這次由海漢主動組織的會談。

雖然運輸行業範圍覆蓋很廣,但石迪文邀請的對象也不過寥寥十來人而已。海漢的目的是要整合這個行業,最終爲己所用,所以並不需要在行業內留下太多的經營者。只要經營規模最大的這幾家願意加入到海漢的陣營中,聽從海漢的統一安排,之後就可以利用業內的影響力來完成對地區內這整個行業的壟斷。而石迪文的使命,就是要說服這些經營者接受並加入海漢的計劃。

從一大早開始,便陸續有一隊一隊的人來到這處宅院之外,接到邀請的各路人物或乘轎或坐車,也有直接騎馬來的,不過他們的隨從人員絕大部分都被擋在了大門之外,每張請帖最多隻能讓包括隨從在內的三人入場。至於這些人送來的禮物,也全都在大門外由海漢官員出面簽收,不需要他們派人送進院子。

這麼嚴密的安排,一方面是爲了安全上的考慮,避免有人鋌而走險;另一方面也是爲了保密着想,畢竟這種行業會晤談定的東西要實施到位,期間肯定需要一段時間,而在此之前的保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何禮上次去舟山島的時候就與石迪文會過面了,而且在遼東那邊見過了不少海漢高官,所以對於這種會晤的適應程度倒是勝過了不少同行。他並沒有選擇一大早就去會場那邊候着,而是掐好了時間,稍稍提前一段抵達,在花廳裡與先到的衆人見禮之後,坐下稍稍休息片刻,喝了兩口熱茶,便有海漢的工作人員出來通知他們可以進入會場了。

於是衆人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之下來到第二進院子,這邊的廳堂中已經佈置好了會場,中間上首空着的位子自然是留給石迪文的,左右兩側則是兩排桌椅相對放置,桌上有寫好的名牌供來賓對號入座。衆人入座之後,石迪文也並未讓他們久等,很快就出來與衆人相見了。一一見禮之後,石迪文便邀請衆人重新落座,開始辦正事。

“感謝各位能受邀參加這次的會談,在發給各位的請帖上,也已經大致說明了這次會談的目的,所以爲了節約大家的時間,我們就不兜圈子了,直接談正事吧。”

石迪文言簡意賅的開場白之後,便迅速切入正題。這倒不是他急於求成,而是考慮到這次要在寧波主持多場會談,如果在前面的會談中耗費了過多的精力,到後面就很難有足夠的精神去處理其他行業的問題了。

至於正事的內容,其實商務部在前期就已經派出人手,分頭去與這些與會者進行了溝通和談判,大部分已經談定了條件和協議內容,只是要等到今天這個場合,行業內的頭面人物共聚一堂,大家共同見證,一起把事情定下來,算是有一個儀式感。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海漢要藉此在行業內樹立起威信,今後纔好發號施令,調整這個行業的經營策略。

對於運輸業,海漢的主要計劃就是整合資源,將海運、陸運,以及作爲連接點的碼頭,全部整合到一起。這些運輸途徑上的不同環節目前分屬於不同的經營者,而海漢希望通過整合,能夠更大限度地提升運輸效率,從而降低運輸成本來獲取更多的收益。

道理很簡單,但要整合一個行業內的資源談何容易,這不但需要海漢去了解各家的運力和經營狀況,而且還要制定出運營方案,讓各個環節的運輸方式能夠更好的完成銜接。也只有海漢這些掌握了物流管理和商業運營專業知識的穿越者們,纔有可能在這個時代完成這種複雜程度的商業整合計劃。

儘管海漢提前便於各家進行過接觸,但也還是會有那麼幾家對海漢提出的整合方案不能完全理解,仍然會抱有一定的質疑。而石迪文就不得不多費一些口水,向他們說明這麼做的好處和必要性。不過好在其中有何禮這種已經選擇了海漢陣營的商人主動捧場,對石迪文的提議大加讚賞,稱這種做法對各家都有莫大的好處,這種吹捧也使得那些原本有些舉棋不定的商家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加入海漢牽頭組織的行業聯盟。

而這其中態度最爲堅定的其實還不是何禮,而是來自觀海衛和昌國衛的兩位指揮使。他們加入海漢貿易體系的第一步,便是利用軍方的船隻和運輸渠道進行走私,可以說是海漢進入浙江之後最早利用運輸渠道發財的一批人,從中嚐到的甜頭也是最多的。對他們來說,海漢的這種整合行爲其實是在幫助他們拓展商路,因爲今後海漢的進出口貿易會隨着兩國建交而合法化,他們目前所擁有的特殊運輸渠道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只有加入海漢推廣的這個計劃,才能保證他們今後能夠繼續通過運輸業賺取穩定的收益。

而軍方高官的表態無疑是給民間商人們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既然連地方駐軍都參與進來了,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和可靠度都因此而大大增加了。當然那些心懷其他想法的人也因此而多了一個忌憚,如果地方駐軍都願意站出來幫襯海漢,那麼要將自身排除在海漢這個計劃之外,就不得不考慮到有可能會招來的麻煩。

“各位,行業聯盟的建立勢在必行,官府其實也很支持我們的計劃,這樣也更便於讓官府進行管理。當然了,根本的原因是,寧波府的各位大人們也能因此多收一些銀子。”

石迪文的話引來一陣捧場的笑聲,大家其實都明白這道理,只是礙於身份,不能像石迪文這樣直白地說出來而已。

2728.第2728章2615.第2615章第392章 破城第2092章第2285章2646.第2646章2605.第2605章3274.第3274章第1715章 掩護身份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第135章 新任巡檢(二)3123.第3123章第1309章 自嘆不如2380.第2380章3274.第3274章第1609章 初來乍到2849.第2849章第2349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三亞新貌第1266章 半推半就第68章 高橋南3343.第3343章2773.第2773章2646.第2646章3306.第3306章第1415章 戰果第1534章 地方割據2584.第2584章第六百九十章 談判關鍵點3202.第3202章第248章 海漢民團的新動向3221.第3221章2517.第2517章第1110章 旅順口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3436章第2040章2435.第2435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難得的機會第1397章 攻入馬宅第六百四十一章 外界觀感第七百三十章 被動的局面3385.第3385章第239章 勝利港造船廠(四)2669.第2669章第2319章第1772章 有利可圖第2098章第1766章 收錢辦事第2096章第2113章第1955章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第1740章 商業優勢第2319章第九百六十二章 兇案背後第1919章第213章 說服工作3256.第3256章2709.第2709章第1621章 瞭解加深第六百九十章 談判關鍵點第189章 黑土港的好消息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2810.第2810章2471.第2471章第1758章 國慶活動第256章 開發亞龍灣第356章 拉鋸戰第2139章第八百一十六章 下一個目標第342章 繼續擴張第2061章2855.第2855章2648.第2648章第1618章 何夕的要求第五百四十七章 候補官員2904.第2904章第五百八十章 行動日(三)3121.第3121章第1673章 戰後評功第五百六十五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五十五章 條件艱苦第26章 黎人(一)第九百八十六章 社會辦學第1408章 苦寒之地第372章 求和使者第2274章第195章 初上廣州第九百三十二章 解決手段第2334章第1080章 進展順利第八百一十三章 奪權2756.第2756章第278章 選定登陸點2509.第2509章第127章 擴招之爭第1826章 進退兩難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2642.第26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