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三方會談

沙喜當然很清楚這次談判的流程安排,先讓梅生川在山東芝罘島與郝萬清面談,讓郝萬清確定其身份和來意的確沒有作假,然後再把梅生川帶來遼東旅順,與他進行會談。這個環節就得要敲定一些意向性的東西,最後纔會安排梅生川去見白克思,而這一步就是直接簽署之前談定的一些外交協議,原則上不會再進行漫長的磋商談判。

但如果沙喜這個環節沒有把梅生川搞定,那拖到白克思出面,留給海漢的緩衝空間就很小了,而這絕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沙喜見安排的海陸兩軍演練都已經結束了,對方卻依然沒有明確地表態,這也讓他稍稍感受到了一絲挫敗感。他原本以爲連續安排這麼多炫耀武力的活動,能夠讓本來就已經間接收受過好處的梅生川徹底放棄防備,但實際效果卻離預計有一定的差距。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沙喜認爲這大概還是因爲梅生川的立場仍然更多地傾向於大明。這當然也不足爲怪,畢竟梅生川出身於大明,如今的根基也在大明,不可能像那些下層移民一樣,爲了溫飽安穩的生活就選擇向新主人效忠。

但根據沙喜過去在南方的操作經驗,他本來預計對方收了通過東江鎮送去的銀子,立場上就應當有所鬆動,再加上這邊安排的武力展示,讓他鬆口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從眼下的情況來看,這梅生川可還沒那麼好打發。至少比起南方的那些官僚,梅生川的立場要穩得多,沒有被眼前的威脅利誘所動搖,這大概纔是高官的職業操守吧。

雖然還不能掌握梅生川的真實態度,但有一點沙喜是確定無疑的,大明既然派出了兵部侍郎來遼東會談,那就說明了對方應該也有以談促和,與海漢和平相處的想法。但大明準備如何進行此事,他們又有什麼樣的要求,到目前爲止梅生川都並沒有提出來。沙喜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認爲這是對方的一種策略,先拖一拖節奏,磨一磨自己的耐心,再慢慢放出條件一點一點挽回目前的談判劣勢。

沙喜對於這種談判策略並不陌生,過去他所接觸過的大明官員中也不乏使用類似手段的人,但差別在於他過去所接觸到的官員層級頂多止步於一省之地,所能拿出來討價還價的條件,也僅僅只是基於某地而已,很難對海漢造成真正難以解決的麻煩。但目前所對付的這位兵部侍郎大人,卻是貨真價實的朝廷高官,他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大明朝廷的態度,而他能開出來的條件,其覆蓋範圍也很可能並不限於海漢勢力較爲牢固的南方沿海地區。

沙喜不敢輕視這種不可控的狀況,畢竟這也是海漢第一次與朝廷高官接觸,之前可以說沒有什麼經驗可循,一切都只能依靠摸索。爲了慎重起見,沙喜也不敢再急於求成,否則要是讓這梅生川心生反感,到時候怕是連銀子都不能解決問題了。

好在事到如今,梅生川並沒有明顯表現出對海漢的不滿,而且也有將會談進行下去的意願。當下最好的處理方式,可能就真還只有把談判節奏放慢,讓對方把條件提出來看看了。

沙喜將梅生川送回住處之後,就立刻用電臺將這邊的狀況告知了在北邊的白克思。白克思對此倒是還比較樂觀,他認爲局面尚在己方控制之下,即便對方提出了某些會讓海漢爲難的條件,起碼遼東這邊已經不太可能受到大明的影響,因爲大明水師目前並不具備在渤海地區跨海作戰的能力,反倒是海漢佔據了芝罘島、旅順兩個重要港口之後,已經對渤海灣形成了鉗制之勢。進可從海上登陸攻入京畿地區,退則能封鎖渤海進出航道,順手攻略山東半島的沿海各州府。所以從軍事角度來說,海漢在渤海海域的形勢可以說是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根本不怕大明有什麼強硬手段。

沙喜在得到白克思的意見之後,心神也稍稍穩了一些。畢竟有軍方作爲談判後盾,這底氣肯定要比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要足得多。

翌日,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上,沙喜便又再次提起兩國建交通商,乃至提供軍事援助的議題。果然在經過了一夜的緩衝之後,梅生川開口提出了大明方面的要求。

梅生川首先提出的便是領土要求,海漢從大明佔去的領土必須要承認大明的主權,並且至少要將管轄治理的權力重新歸於大明手中。這個要求包括了海南島在內的諸多南方沿海島嶼,山東、遼東被海漢佔領的地區也赫然在列。不過臺灣島因爲之前並沒有被劃入大明國土,因此倒是沒有被列入其中。

大明朝廷也知道要讓海漢心甘情願將這些佔領區雙手奉還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這項要求很明智地只要海漢承認主權歸屬,並且在這些地區保留大明地方治所,至少要保持形式上的統治地位。

除此之外,大明朝廷的第二項要求就是要海漢保證不再在未通報的前提下,在大明領土內肆意採取軍事行動。這個要求也適用於已經被敵國佔領的遼東地區在內,換句話說,就是大明要求向海漢軍在各處的駐地派駐監軍一類的官員,以確保海漢的軍事行動不會損害大明的利益。

至於海漢提出的建交通商,則需要在海漢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前提下才能有機會實現。換言之,大明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扳回目前在兩國關係中所處的劣勢。

沙喜很清楚談判這種溝通方式的實質就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對方開出的條件雖然粗聽之下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海漢方面的應允,但沙喜也明白條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談判,那就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雙方最終能不能談得攏,還是要看共同利益的部分究竟有多大了。而海漢所擅長的除了運用軍事手段攻城掠地之外,便是向大明官員提供生財之道了。

當然梅生川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個例,他雖然收了海漢的好處,甚至還幫海漢做了一些打點朝廷關節的工作,但並未打算選擇叛國這條路,而是希望能與海漢保持和平相處的同時,爲大明爭取到更多的有利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海漢要給出的生財之道和共同利益如果僅僅還侷限於梅生川個人,恐怕還難以讓他選擇屈服。

沙喜決定以理服人,一條一條地反駁對方所提出的要求:“梅大人,既然你已經代表大明朝廷提出了要求,那我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這些存在爭議的領土,即便是我國雙手奉還,大明想回收這些土地也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甚至有可能會造成大明的內亂,你明白爲什麼嗎?”

梅生川聯繫之前幾天所瞭解到的情況,倒也已經猜到了幾分:“是因爲大明與你們有利益瓜葛的人太多,這些土地如果要回收到大明手中,就必然會觸及到這些人的利益。大明要回收領土,這些人就是天然的反對者了。”

沙喜點點頭道:“一旦這些土地迴歸到大明手中,他們投資的產業就算不被罰沒,也會被課以重稅,作爲私下與海漢合作的懲罰。在海漢佔領區內擁有的產業越多,到最後就越容易受到你們朝廷的重罰。梅大人不要忘了,在我國投入資金最多的,恰恰就是貴國的各級官員。這些人可不會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財產被充入國庫裡。”

梅生川嘆口氣道:“即便如此,朝廷的旨意還是得執行下去的。”

“怕就怕你們根本執行不下去啊!”沙喜冷笑道:“遠的不說,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就算有旨意也沒什麼用。就說近處,山東遼東這些地方,大明要怎麼拿回去?能派部隊來遼東駐紮嗎?派監軍來也行,但戰地風險大,人身安全我們可沒法保障。”

沙喜在得到白克思的提醒之後,對於大明的軟肋已經看得很準,並不擔心大明能夠採取什麼強硬的軍事手段。如果大明兵部的官員們沒有昏頭,就會意識到談判纔是他們唯一能夠和平解決問題的途徑,任何軍事手段的嘗試,都有可能造成兩國間的戰爭爆發,那很可能就會導致難以收拾的結果。

梅生川當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其中的風險,所以他的強硬也僅僅只停留在口頭上,而且還不敢把話說得太狠以免收不了場。但這種不經意間所表現出的軟弱,自然逃不過沙喜的觀察,當下便拿話懟了回去。

梅生川又何嘗不知道這些事要執行起來的難度不亞於進行一場國戰,如果有得選,那他可能也會選擇息事寧人,繼續和海漢保持當下的和平狀態就行了。至於已經被海漢佔去的那些島嶼,就算拿回來了又能怎樣呢?大明要是能像海漢一樣懂得經營這些島嶼,又怎會輕易丟了這些地方的控制權。

至於向海漢軍駐地委派監軍這一條,梅生川也只能暗罵兵部尚書張鳳翼想的這個法子太蠢。只要想想就能知道,大明派監軍進駐海漢軍的營地,這些監軍要嘛最終會和海漢人沆瀣一氣,變成一丘之貉,要嘛就會因爲不識時務而死於非命或者神秘失蹤。這還不如學習南方明軍的做法,挑一些軍官打着軍事合作的名義,以觀察員的身份進入海漢軍中隨其一同行動。

梅生川條件開是開出來了,但沙喜很快就把這些不切實際的條件都給懟了回去。雙方對於彼此開出來的條件都不滿意,這下談判不免就再次陷入到僵局中。

不過這個時候一封電報倒是帶來了一絲轉機,王湯姆所率領的北方艦隊已經在朝鮮國取得了進展,與朝鮮國王李倧進行了面對面的會晤,並且說服了對方再派使臣來遼東,參與大明、海漢、朝鮮的三方會談。

當然這個三方會談其實有一定臨時起意的成分,王湯姆如果不是知道大明派了高官悄悄到遼東來談判,大概也不會多事去組織這樣的一場會談。而這樣一來,也給了沙喜一個調劑談判僵局的機會。

“梅大人,朝鮮使者過幾天就會抵達遼東,跟我們商量軍事合作的事,我建議舉行一次三方會談,讓我們三個國家能夠有機會聯起手來對付北方的敵人。”沙喜看完之後便將電報內容直接拿給了梅生川看,同時勸說他在遼東參與有朝鮮使臣出席的會談。

梅生川並不知道,在朝鮮國那邊,王湯姆也是以大明朝廷會派出高官造訪遼東爲名,才說動了朝鮮國王派出使臣到遼東參與所謂的三方會談。至於這個會談的內容將會涉及哪些國際問題,基本都是靠着寧崎、施耐德等人在三亞那邊編出內容,再用電報告知王湯姆,由他出面去操作。

梅生川不是太明白海漢人是如何說服了朝鮮人做這種大不韙的事情,竟然沒有告知大明,便偷偷與海漢搭上了線。只是他做夢都想不到,朝鮮人根本就沒主動採取過什麼舉措,這事基本就是海漢在從中操作,硬拉了朝鮮上船。

在接下來的兩天中,沙喜安排了梅生川參觀本地的建設狀況,以及距離旅順堡三十里的東江鎮安置區。梅生川在確認過當地移民的生活狀況之後,再次感嘆海漢的手筆。要跨海安置成千上萬的移民,除了足夠的糧食和飲用水保證他們能夠撐到下船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給這些移民安排能夠養活自己的生計。而海漢在這方面無疑是極爲擅長,梅生川參觀這裡的時候,中心市鎮和幾個村落都已經基本成型了,通往旅順堡和附近海岸碼頭的道路也已經處在修建之中,假以時日便會是遼東一處繁榮小城了。

第2330章3339.第3339章2936.第2936章第2127章第133章 水電站竣工第1863章 王子的興趣第396章 攻入皇城2864.第2864章3146.第3146章第1456章 東江鎮的利益2689.第2689章第1030章 希望油田(四)3246.第3246章第2080章2803.第2803章第2099章第2031章第1782章 藉機發財第56章 崖州城(三)2740.第2740章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第1991章2877.第2877章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3038.第3038章第2032章3367.第3367章2464.第2464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第1468章 北方航線(一)第1987章第345章 抵達會安第175章 經濟與文化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第1617章 收集情報第五百七十六章 保命要緊2766.第2766章第1678章 特權機關第235章 附加條件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2982.第2982章第22章 碰頭會(二)2470.第2470章第1828章 戰局逆轉第1658章 攻打馬尼拉(八)第227章 越南之行(十)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890.第2890章第300章 瓊州聯合開發集團公司3051.第3051章第1566章 各憑本事第1300章 儋州政務第1618章 何夕的要求第五百八十九章 舉手之勞2401.第2401章第1656章 攻打馬尼拉(六)第1217章 野外環境第七百二十九章 攻守之間3147.第3147章第1505章 強者風範第182章 突如其來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第1957章2980.第2980章第1404章 去遼東第2275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佈網2701.第2701章2582.第2582章2565.第2565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3421章第1677章 社會地位3380.第3380章2691.第2691章2977.第2977章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第177章 李奈的投資建議第七百三十七章 造化弄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測試內容第81章 未來形勢第52章 邀功請賞(一)2464.第2464章第2193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官方套路第2040章第1739章 海外招商3325.第3325章第194章 兩個人的籌備組2640.第2640章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第1928章2675.第2675章第103章 計劃提前第六百二十五章 福建攻略2692.第2692章第1012章 開國慶典(十二)第2084章第47章 勞工等級制第21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