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夾縫中的朝鮮人

執委會在很早的時候就定下了尋求合適時機拉攏朝鮮的計劃,這一是因爲朝鮮與後金向來不合,有反抗其壓迫的動力,二來朝鮮的地理位置緊鄰遼東,有就近獲取糧食物資和勞動力的可能。而海漢出兵遼東對抗後金,客觀上是起到了幫助大明減輕外部軍事壓力的作用,這讓朝鮮即便是站在大明藩屬國的立場上也很難對海漢生出太多敵意。

至於以何種理由來拉攏朝鮮入夥,海漢能給出的條件無非是武力庇護和經濟貿易兩個方面。軍方相信朝鮮使者在看過海漢軍與後金軍作戰的表現之後,就不會再對海漢的軍事實力有任何懷疑,而大宗物資採購對於朝鮮這種外貿業務並不發達的國家來說,也算是收益不錯的買賣了。只是所有人大概都沒想到朝鮮對後金的忌憚竟然如此之強烈,就連爲海漢提供後勤服務都唯恐被後金察覺到。

白克思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羅德憲所說的苦衷,畢竟海漢與朝鮮之間過去並無直接往來,也談不上有什麼交情,海漢承諾的武力保護將來能不能兌現,朝鮮人肯定沒有確信的把握。而且他們被後金欺壓多年,雖然心有不忿,但實際上對於後金的恐懼卻是已經根深蒂固,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樣的心態。羅德憲看了海漢軍的表現還尚且如此保守,那朝鮮國內的當權人物會對海漢的建議作出怎樣的判斷,就不言而喻了。

但海漢對於爭取朝鮮這件事也有比較強的企圖心,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試探舉措。如果能夠拉到朝鮮作爲後援,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今後一段時期從南方調運糧食的運輸壓力,而且更寶貴的是朝鮮所能向遼東提供的人力,這可要比軍方去敵後用軍事手段擄人輕鬆多了,就算要花費錢財來僱傭朝鮮民工,那成本肯定也還是要比軍事行動所需的軍費開支更低。

而白克思所做的武力保護承諾也並非虛言,如果後金真打算集結大軍找朝鮮的麻煩,海漢肯定會加大在遼東地區的行動力度,以迫使後金無法將大量兵力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當然了,如果不是海漢的到來,眼下這個時候後金應該已經在準備征伐朝鮮了,只是這種奇妙的因果關係又無法向羅德憲解釋明白,他就算說出海漢已經拯救了朝鮮一次這種話,羅德憲肯定也只會當成鬼話來聽。

白克思想了想,又換了個說法對羅德憲道:“羅大人,在你看來,我們海漢軍跟金人的軍隊,哪個更厲害?”

羅德憲不假思索地應道:“小臣這幾日所見,金人在戰場上完全不是貴軍對手,高下已十分清楚,自然是貴軍要厲害得多。”

白克思點點頭道:“那我軍相比明軍又怎麼樣?”

羅德憲這次稍稍遲疑了一下才應道:“小臣見東江鎮明軍在前線都是擔任輜重、守備之類的任務,且聽命於貴軍調遣,想來貴軍至少要比東江鎮明軍厲害不少。”

白克思道:“你們朝鮮敬畏大明,害怕金國,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爲軍事上無法跟這兩國匹敵,所以兩國都不敢得罪,甚至連跟我國的正常交往都要顧忌這兩國的感受。那我想問羅大人一句,是不是我海漢國太好說話了,所以讓羅大人覺得我們提出的條件是可以拒絕的?”

白克思說到最後一句特地加重了語氣,羅德憲聽得身子一顫,這纔想起眼前這位雖然不是軍中將領,但卻是海漢頂級高官,一句話可能就決定了遼東戰事的方向。對方先前的和顏悅色,那也並非真的就是如此性格,而是想要用這樣的態度來打動和拉攏自己。但這條路走不通的時候,對方自然就會露出本來的面目了。

就這些天觀察所得,毫無疑問海漢軍的實力的確是在後金和大明之上,在戰場上幾乎是碾壓對手的存在。但羅德憲一直沒有將海漢視爲潛在的盟友或者對手,因爲這個國家對朝鮮來說實在太陌生了,他不知道海漢在遼東興兵的真正原因,自然也難以判斷海漢對朝鮮的真實態度。不過這些天住在海漢軍中,周圍的人倒是對他十分客氣,慢慢的他也就放下了警惕心,認爲對方既然邀自己來考察,那想必也是對朝鮮抱有善意纔對。直到此時白克思態度突然一變,羅德憲才意識到其實對方一直都還有另外一種可怕的選擇。

以海漢軍所表現出來的實力,如果要直接使用軍事手段向朝鮮施壓,那當然會是比大明和後金更爲可怕的存在。而且海漢本土並不在這一地區,可以說對朝鮮根本就沒有任何情分或是顧忌可言,要是真打算對朝鮮動手,那可能就是面前這位白大人一句話的事了。

羅德憲連忙戰戰兢兢地應道:“白大人息怒……小臣對貴國並無不敬之心,還望白大人海涵!”

白克思見自己的話似乎起到了作用,當下便繼續順着這個路數發揮了,眼睛微閉,也不正眼看他,口中說道:“敬與不敬,不是掛在嘴上的。我們海漢人務實,不會只聽你說,更重要的是看你怎麼做!如果羅大人認爲朝鮮有必要繼續跟金人交好,爲此甚至不惜跟我國變成對手,那大可以嘗試一下,看看後果究竟會怎麼樣。”

羅德憲心道我哪裡想過要跟海漢變成對手,這頂大帽子扣得也太嚇人了,當即辯解道:“小臣絕無與貴國作對之意!此事還容小臣回稟國王陛下之後,再作定奪。”

白克思心頭暗暗冷笑,他過去幾年跟各國使者打交道的時候多了,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早就看出這朝鮮使者分明是不想承擔這麼大的責任,所以打算使個拖字訣,先把眼前這關拖過去再說。等他把遼東的情況報回朝鮮國內,那邊再慢慢開會研究,朝堂上吵架吵上兩三個月,這事總會拖到他能把鍋甩出去的時候。到時候就算朝鮮還是不肯合作,那也已經不是他羅德憲的責任了。

白克思可不打算這麼輕易就放過他,面無表情地說道:“遼東戰事緊急,這一來一去又得耽誤多少事情?要是因爲你們不能及時提供幫助,讓我軍錯過了重創金人的機會,你覺得這對朝鮮又能有什麼好處?金人會因此感激你們嗎?羅大人,你既然是朝鮮國派來的使臣,那就好好擔起這份責任來,以後史書上記載這段歷史,你也將會是朝鮮國的一代名臣!當然了,你要是想逃避責任,那可能就會變成朝鮮國的罪人了!”

羅德憲被這番話壓得頭都不敢擡起來,如果世上有後悔藥吃的話,他肯定會選擇不接這趟出使遼東的差事。這海漢人厲害是厲害,打得金人毫無招架之功,但翻臉之快也夠嚇人的,前面還在談合作,幾句話不對就要把合作關係變成敵對關係了。出使一趟結果給朝鮮國招來這麼一個強敵,這種罪名羅德憲可背不起,但他也不能自作主張替朝廷答應了白克思的要求。

至於名臣還是罪人,這種事羅德憲現在根本就顧不上去多想。他一心只想要如何擺脫當下的困境,讓白克思不要再提海漢與朝鮮合作之事。

可白克思已經看出羅德憲骨子裡是個懦弱怕事的人,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當下繼續向其施加壓力:“不瞞羅大人,其實一開始我國就考慮過是否先攻打朝鮮,以獲得我方在遼東作戰所需的物資和人力,但考慮到貴國和大明之間一向交好,也算是大明的友好睦鄰,我們才決定網開一面,先尋求與貴國的合作機會。但如果貴國不願珍惜這難得的和平,那我國也只能採用最擅長的手段來得到想要的結果了。羅大人,在南邊的旅順港集結了我國海軍的北方艦隊,如果他們出發前往貴國,大概兩天就能抵達海岸線。但不到萬不得已,我國並不想使用這樣的極端措施。是戰爭還是合作,羅大人考慮清楚再回答我。”

白克思說完這番話之後,便下令送客。羅德憲失魂落魄地起身出了白克思的辦公室,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沒想到自己等待多日的高官會見,竟然會是這樣一種意想不到的狀況。他所代表的朝鮮國只想置身事外,但海漢人顯然不打算讓這種狀況繼續,而是不顧一切要把朝鮮也拖下水。

這與羅德憲在出發前所接到的指令肯定是不相符的,他的使命是來遼東考察海漢的軍事實力,瞭解海漢與後金之間戰事的進展狀況,順便探探東江鎮明軍的近況,其中並沒有代表朝鮮去跟海漢談結盟與否的內容,而且國王李倧也根本沒有將這樣的權限授予過他。即便是與海漢有合作項目要商談,那也絕不能涉及到第三國,否則極有可能就會將朝鮮也拖入到東北亞地區的戰爭漩渦之中。

但海漢的目的也正是要拉朝鮮一起對付後金,而且只要朝鮮不同意,海漢這邊就可能會翻臉不認人。白克思話中的威脅之意已經表達得非常清楚了,只要朝鮮不合作,那麼海漢海軍隨時可能向朝鮮海岸發動攻勢。至於朝鮮是不是能夠抵抗得住這樣的攻勢,羅德憲對此真的不抱有樂觀的念頭。

他來遼東時在旅順港驚鴻一瞥,便對海漢海軍的艦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體形巨大的戰艦上裝備的火炮最少都是兩位數,難以想象其作戰開火時的威力。而且海漢艦隊據傳從南方打到北方,一直都沒有遇到匹敵的對手,羅德憲知道自家水師部隊的斤兩,比東江鎮都尚有差距,跟這海漢艦隊就完全沒法作比較了。這樣的艦隊要是去攻打朝鮮海岸,難道讓當地駐軍拿頭去抵抗嗎?

可真要是答應了海漢的條件,羅德憲回到國內怕是也無法向國王交代,不會有哪個君王會喜歡使臣擅作主張與他國訂下盟約,哪怕這種盟約或許是對本國有利也不行。更何況海漢要求的合作方式,看起來將會讓朝鮮面臨着極大的戰爭風險,而這正是朝鮮一直想要避免發生的狀況。

羅德憲走後不久,錢天敦和王湯姆便一同來到了白克思的辦公室,向他詢問會談的結果。白克思很是失望地搖頭道:“朝鮮人的態度很不堅定,他們希望我們能夠在軍事上繼續打擊後金,但又害怕加入我們的陣營後會招來後金的軍事報復。所以我提出的要求,那個使者一件都沒敢答應。”

錢天敦道:“那你有沒有按照我們事前商量好的套路來辦?”

“只能照劇本走,跟他翻臉啊!”白克思聳聳肩道:“戰爭威脅大概也是我們目前唯一能用的辦法了,但如果朝鮮人還是不接招,那就真的很麻煩了。”

錢天敦笑道:“朝鮮人也不容易啊,夾縫中求生存,以前是在大明和後金之間來回掙扎,現在還得加上我們,隨便哪一國都是他們惹不起的。”

王湯姆道:“那還是有區別的,其他兩個國家,要教訓朝鮮至少需要一個戰爭籌備期,再說大明現在根本就騰不出手來。我們就不一樣了,只要心情不爽,兩天之後就能在朝鮮登陸,搶錢搶糧搶人,這纔是實打實的威脅!”

白克思道:“我跟朝鮮使者也是這麼說的,他們要是懂得分清輕重緩急,那就應該明白現在誰才能真正能威脅到朝鮮的國家安全。不過他能不能想明白這中間道理,我覺得還有點懸,回頭看安排人再去敲打敲打他。”

錢天敦道:“青年團派駐這邊的一個叫劉尚的政工幹部還不錯,能說會道,忠誠度也還可以,這段時間接待南方商團的表現也不錯。現在商團都回旅順去了,不如把他調去對付朝鮮使者,這樣也能留出一點回旋的餘地。”

3162.第3162章第1909章 境遇差異第2153章第2280章3295.第3295章第六百八十四章 等待集結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3108.第3108章第1480章 前線實錄2411.第2411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機感2464.第2464章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第1557章 野心勃勃3232.第3232章第1461章 承運商的小算盤2890.第2890章2453.第2453章第2008章第1025章 先遣隊(六)第2131章第四百八十章 新港開發3351.第3351章第330章 馳援李家莊第九百八十六章 社會辦學2687.第2687章第2215章第341章 試射新槍第145章 殺雞儆猴第1303章 頂替編制第1836章 截殺清軍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1472章 北方航線(五)第八百九十七章 下一個目標第1937章第1203章 發展綱要第2175章2465.第2465章2878.第2878章第2266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術變化2515.第2515章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產力差距第1922章第1683章 妥協2881.第2881章3120.第3120章2917.第2917章3026.第3026章2773.第2773章第1494章 權力之爭第2084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獲釋第306章 換屆選舉第1056章 廖訓的算計第2024章第2106章第1087章 宣傳手段3326.第3326章2854.第2854章2505.第2505章第171章 福利保障3133.第3133章第五百二十章 佔領府城第177章 李奈的投資建議第1063章 各懷心思第1075章 一路向北3412.第3412章2495.第2495章2656.第2656章第1699章 事後餘波第1851章 政治目的3142.第3142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濁水溪畔3085.第3085章第1473章 北方航線(六)2437.第2437章第1178章 捂蓋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脣槍舌劍第六百五十四章 擊潰第1061章 計劃變更第2091章3224.第3224章第1489章 漢軍旗第20章 審訊第1045章 代理商第1502章 逆流而上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3014.第3014章第261章 採取軍事手段的可行性第1449章 戰報與國際關係3067.第3067章第1435章 龜縮不出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第1741章 性能升級第311章 合股造船2649.第2649章2378.第2378章第21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