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還手之力

海漢當年在福廣沿海與海盜及西方國家作戰,背靠的其實便是大明這個基地,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而海漢在其中只是充當尖兵,在戰場上一錘定音的角色。但真要認真分析當時的戰場態勢,如果缺少了來自大明的後勤支持,海漢想要打敗當時佔據地利優勢的對手也並非易事,而這也正是海漢軍目前在遼東地區所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

當初在大明沿海作戰,地方官府願意支持海漢,那是有比較明確的利益考量在裡面的。特別是一直在十八芝武力威脅之下的許心素,當時已經處在不死不休的狀態,他要想自保就只能跟着海漢幹掉十八芝,自然會盡力替海漢張羅後勤事務。而之後打臺灣島上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福廣商人事前便得到海漢諸多承諾,會在開發臺灣島期間給予他們諸多優惠作爲回報,發動民間力量參與後勤纔會極好的效果。

但北方的情況就有些不同了,由於距離本土過於遙遠,海漢在這邊的經營基礎遠不如南方,想發動民間力量來作爲戰時的後勤供應擔當,運力根本就達不到軍方的要求。即便是在遼東打開一片天地之後,海漢也仍然需要依靠自身運力來承擔絕大部分的人員和運輸任務。而山東本地的海運業在登萊之亂以後恢復得十分緩慢,加之官府也或明或暗地表示過不希望海漢介入到山東海運業之中來,所以纔會出現捨近求遠,從南方招募承運商的這種措施。

因此對於海漢在遼東招募投資商的舉措,江浙商人其實沒有福廣商人看得明白,因爲他們少了一段與海漢軍並肩作戰的經歷,對這種殖民地招商的性質並未完全理解。海漢要的不僅僅是他們手頭的流動資金和海上運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將這些資源投入遼東,以便更快地將這塊海外飛地納入到海漢的社會體系之中。安排他們到遼東這邊參觀考察,自然也是爲了讓他們得到更多的信心,而這部分內容對福廣商人就沒那麼要緊了,他們對於海漢實力的認識要深得多,對海漢的信心也遠勝江浙同行。

後金騎兵的攻勢並沒有太多的新意,只是在多次吃虧之後謹慎了許多,沒有再徑直撲上來,而是選擇以較爲分散的陣形在外圍來回遊走,試圖以此來調動海漢的防線出現漏洞,然後再嘗試發動突擊。這套戰術以前用在明軍身上還是挺管用的,畢竟明軍武器的射程要近得多,能夠防禦的區域也更有限,後金騎兵稍稍一壓迫就會使其陣形露出破綻。但海漢軍的武器射程長殺傷力大,後金騎兵甚至還沒進入到能夠製造威脅的距離,陣中的軍官就已經陸續被不知從何處飛來的子彈狙殺了。

這樣一來,後金軍想要組織起像樣的攻勢,難度就很大了。要嘛直接發動衝鋒,要嘛只能及早退守後方。而海漢這邊只需保持現有的防守陣型不變,僅憑遠程火力殺傷就足以壓住陣腳。

事實上在後金第一支千人隊還沒進入到能夠發動攻擊的距離時,海漢陣中的火炮就已經率先鳴響,炮彈在其軍陣中立刻撕開了幾條血路。然後步槍射出的彈雨隨即到來,將馬背上的後金騎兵成排擊倒。一時間戰馬嘶鳴,人仰馬翻,後金攻勢立刻便爲之一滯,海漢這邊的觀戰人羣中卻已經震天價地叫起好來。

對於觀戰的商人們來說,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立場,能親眼看到海漢軍痛宰關外這些後金蠻子,都可算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雖然後金南下的直接受害者並不是在場這些人,可朝廷近些年向南方地區徵收的所謂的“遼餉”越來越多,他們也在其中出了不少錢,但明軍卻年年吃敗仗,這股氣其實是憋在每個明人心裡的。海漢與大明有頗多貿易上的往來,但兩國沒有正式建交,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盟友,但如今有了後金這個共同的敵人,自然是讓商人們感覺這距離又拉近了不少。

海漢軍能夠做到明軍想做卻一直無法完成的事情,這讓大明商人們在興奮之餘,也對這支軍隊更多了幾分親近。他們其實也很清楚這些軍人有相當比例是來自大明的移民,只是這些人到了海漢手底下,發揮出來的戰鬥力就遠非明軍可比,這讓商人們覺得既是羨慕,又很慶幸自己眼光好抱上了這條大腿。

後金軍投入進攻的兵力佔據明顯優勢,至少是海漢軍的三倍左右,而且其中有大量騎兵構成。但機動力的優勢並未能在戰場上化爲勝勢,在戰術和武器的絕對差距面前,這點優勢就顯得蕩然無存了。在嚴陣以待的海漢軍陣面前,後金騎兵只能用他們的性命來反覆驗證肉身抵不過槍炮的道理。

“阿濟格是真的倔啊!”錢天敦看着遠處不斷在槍林彈雨間倒下的後金騎兵嘆道:“同樣的戰術,每次都捱揍,還這麼一直堅持用,他就不怕皇太極失去耐心,把他給撤了!”

哈魯恭端坐在馬背上,沉聲應道:“他這麼打,應該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要是避而不戰,國內肯定會有人說他畏戰,打了但打不過,總比不敢打要好聽一點。一個是能力不足,一個是膽識不夠,對一名將領來說,後面這個罪名顯然更嚴重一些。”

錢天敦微微點頭道:“說得有道理,不過這麼一直給後金放血,不知道他們能忍到什麼時候。後金能打仗的部隊就滿洲八旗、蒙古兩旗、漢兵一旗,我們在遼東打了這麼久,差不多應該也打殘了至少一個旗的兵力了。”

“至少今年他們應該沒有餘力再去討伐朝鮮了。”哈魯恭道:“朝鮮的使者能親眼看到我們痛毆後金軍,後面的談判應該會順利一些了。”

今天由他們護着出行的人員中,除了明面上的兩個南方商團之外,其實還暗中安排了來自朝鮮國的使者,但因爲其身份敏感不便爲外界所知,所以乾脆就扮作了錢天敦的隨行軍官跟在附近。

在原來的歷史上,皇太極在今年上半年就會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爲滿洲,然後在下半年便以“朝鮮敗盟逆命”爲由,對其發兵討伐。而這一戰直接便將朝鮮從大明屬國打成了大清藩屬,並順道攻克皮島,斬殺了東江鎮總兵沈世魁。

當然了,在這個時空由於海漢的主動介入,原本的歷史軌跡已經大爲改變,東江鎮不可能再覆滅於阿濟格手下,而皇太極的改元稱帝,討伐朝鮮等一系列的計劃,都因爲海漢在遼東的動作而被迫停了下來。

海漢通過東江鎮的關係,與朝鮮國王李倧搭上了線。李倧此人是通過宮廷政變上位,本來大明這邊一直是認定其性質爲篡位,不予冊封王位。後來還是在時任東江鎮總兵的毛文龍幫助之下,於天啓四年,也就是1624年,在他登基以後之後,才正式接受了大明的冊封,成爲合法的朝鮮國王。

不過朝鮮國力羸弱,夾在大明與後金之間左右爲難,1627年丁卯胡亂之後,被後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朝鮮只能在江華島與後金達成盟約,結爲兄弟之國。而此時朝鮮與大明仍然保持着藩屬國的關係,向大明稱臣納貢。1635年後金要求李倧主動勸進皇太極稱帝,李倧擔心大明的反應拒絕了這個要求,導致兩國關係陡然緊張起來。

原本在1636年會爆發的丙子胡亂已經被海漢消彌於無形之中,皇太極親率十二萬大軍征伐朝鮮的計劃也不可能再實施下去。但朝鮮人對於海漢在這中間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並沒有清晰的認識,他們只是隱約知道東江鎮抱上了一條大粗腿,所得到的援助遠比大明國內給予的更多。而東江鎮總兵沈世魁也親自聯繫了朝鮮國王李倧,希望他能派出使者,秘密前往遼東考察東江軍與這位新盟友聯手打擊後金的作戰狀況。

朝鮮當初與後金簽訂城下之盟只是無奈之舉,骨子裡當然是更親近於大明一些。而李倧也知道大明與後金乃是死敵,連連交戰不停,至於這新近與東江鎮聯手在遼東作戰的武裝,據說也是漢人家底,那怎麼看都是跟大明同一陣營纔對,因此對於東江鎮提出的邀約並沒有多少質疑,就派了使者來遼東。

而海漢軍方當然也沒指望能夠輕易說服朝鮮脫離與後金和大明的盟約,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軍方只是希望讓朝鮮國王意識到,在東北亞這個地區除了後金和大明之外,現在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武裝力量已經出現了。至於今後是做朋友還是當對手,那就要看朝鮮是不是識時務了。

正巧福廣商團也是在這個時間到達了海漢前線,錢天敦等人商量之後,就乾脆把這些人全部安排到了一起送上前線,這樣也省得再反覆折騰。

後金軍兇悍的攻勢並不能給海漢軍造成太大的威脅,在連番炮轟之下,騎兵的衝鋒很快就被瓦解,沒有被波及到的幸運兒都以最快速度調轉馬頭脫離了戰場。後金軍現在相較以前最大的進步之一,便是在發現難以攻破對手防禦的時候果斷放棄,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把所有的兵力都孤注一擲,然後落個血本無歸的下場。

所以後金這番攻勢只算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集結了三千左右的兵力,但實際上只傷亡了第一批次騎兵中的大約兩百騎左右,便主動撤退了。而他們能給海漢軍造成的最大的損失,大概就是數量可觀的彈藥消耗了。即便是這種短暫的交鋒,海漢軍中打出的炮彈也已經有七八十發,子彈更是早就破千發了。如果只是將彈藥成本平均到殺敵數目上,那麼殺死一名後金兵的費用也已經相當可觀,換作大明來都未必承受得起這樣高昂的軍費開支。

錢天敦不心疼軍費,但彈藥消耗他必須要控制得當,因爲這些彈藥只能在三亞製造,駐紮在遼東的軍隊要進行補給實在太不不方便,一旦消耗過量可能會導致整個防線的作戰部隊都出現彈藥短缺。所以眼見敵軍開始回撤,他也沒有再下令追擊,而是讓部隊停火待命。

“唉!這些野豬皮真是慫啊,才死這麼些人就嚇得縮回去了!”劉尚狠狠地揮了一下拳頭,彷彿他也是海漢軍的其中一員。他經常聽海漢將領們以“野豬皮”作爲後金軍的代稱,是以也不時會用上這個稱呼,來表現自己與海漢高官之間的步調一致。

在他旁邊的何禮搭腔道:“是啊,想必海漢軍的將士們纔剛剛熱身而已,看來金賊還是有自知之明,纔會主動撤軍了。”

何禮開口之後,剩下的江浙商人也有樣學樣,誇讚海漢軍作戰勇猛,打得敵軍毫無還手之力云云。福廣商人則是有些不以爲然,心中暗道這幫江浙佬果然沒見過世面,當初十八芝和紅毛人一樣有槍有炮,不也被海漢軍打得擡不起頭來,這關外蠻子只會馬上刀弓,撞上裝備火槍火炮的海漢軍當然只有死路一條。只可惜這仗打得太快了一些,雙方剛一交鋒,後金那邊就已經呈現敗像,看得實在不夠過癮。

不過今天后金軍似乎也沒打算就此放棄,這撥騎兵撤回之後,在遠處重新開始集結,看樣子竟似還要再來一波攻勢。

錢天敦也察覺到了敵軍這種反常的舉動,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一番之後,才終於發現了一些端倪:“阿濟格這是把看家的東西都搬出來了啊!”

哈魯恭也已經從望遠鏡的視野中看到了敵軍的動向,沉聲應道:“想不到他們還敢有這種佈置!”

李奈拿着望遠鏡看了又看,卻是沒有發現他們所說的異象,着急地問道:“兩位首長到底在說什麼啊?”

第2225章第229章 崖州局勢變化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2996.第2996章第2024章2933.第2933章第2135章第2050章第1584章 特殊情況第2049章第1509章 抵達遼東2509.第2509章第2079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實際戰況第1265章 貴客到第八百零六章 炮擊3362.第3362章3073.第3073章2696.第2696章第64章 火炮(三)2913.第2913章第1880章 各取所需第75章 參觀訓練營第1695章 互查底細第1265章 貴客到第六百九十七章 來年形勢第1112章 襲擾作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九百六十一章 追查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1264章 參考資料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2188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力艦下水第330章 馳援李家莊第1014章 開國慶典(十四)2757.第2757章第2339章第1428章 三路齊發第2184章第200章 駐廣辦成立第171章 福利保障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1387章 若想人不知2533.第2533章2436.第2436章第1765章 不服不行第1340章 如釋重負2670.第2670章第1780章 大局爲重第1354章 不得不防第1445章 全力一擊第2139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戰3283.第3283章第1299章 鐵甲怪船第七百九十五章 無可遁形第319章 教育說明會第六百零四章 刺殺3112.第3112章第七百三十九章 局勢未定3003.第3003章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第1549章 合作形式第2362章2638.第2638章第1076章 膠州灣第174章 銷售模式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摩演習第115章 海外考察(二)2779.第2779章3262.第3262章第四百五十章 虞堯的理由2584.第2584章第六百七十章 使團抵達第七百八十六章 官商一體第1901章 留學生活第七百二十一章 馬打藍國第五百一十五章 佔領儋州2619.第2619章第1427章 春季攻勢第1073章 打探口風3050.第3050章2655.第2655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與黎人的談判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貿易協定3150.第3150章第386章 整裝待發2804.第2804章第1612章 奔赴三亞2651.第2651章第1085章 收買拉攏第182章 突如其來第2010章2445.第2445章第2194章第六百五十八章 局勢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