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競爭關係

像李奈這樣有名氣的商界大人物,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被旁人進行各種解讀。加之他與海漢一向過從甚密,這突然出現在遼東,可不會有誰認爲他是閒着無事跑到這邊旅遊來了。就連何禮在知道他的身份之後,也立刻便將其當作了目前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來看待。

會受到如此的重視,自然不僅僅因爲李奈是金盾護運的老闆,擁有着諸多常人難及的特權,還有一個更加不可忽視的原因,便是他的家族背景。李奈所在的李氏家族是兩廣地區數一數二的豪商,所經營的福瑞豐商行在珠江流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要認真算起來,金盾護運不過是“福瑞豐”這塊金字招牌底下的一個分支機構而已。

業內人士都知道福瑞豐的發家史也與海漢脫不開干係,這家當初立足於廣州一隅的小商行,正是在得到了海漢的扶持之後,迅速積累財富,然後在短短數年內成長爲了大明南方數得上號的大商家。據說如今就連那些距離大明上千裡的南海島國,都已經有了福瑞豐的分號。這樣看來福瑞豐通過下屬的分支機構將觸角伸到北邊來,似乎也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舉動了。

但問題就在於福瑞豐的介入,會不會因此而擠佔了其他同行的機會和份額?而且福瑞豐在南方還加入了廣東商會、南海商盟這類的商業聯盟,如果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巨鱷隨後也要進入北方,那像何禮他們這樣的散戶可就沒有多少操作空間了,這對他們來說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事情。

江浙商人們小心翼翼地與對方搭着話,試圖從隻言片語中套出更多的信息。但來自福廣的商人們也同樣不是新手,他們能被海漢選中,千里迢迢來到這裡考察,財力和智力自然都不會差,何嘗聽不出對方話語中的試探之意。福廣商人們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嘴上滴水不漏地對應着,同時也在設法打探這些比自己先來到遼東前線的同行們是否有什麼特殊的收穫。

這些商人個個都是人精,並不是那麼容易打發的。雙方各懷心思,都不會輕易將自己的底牌亮出來。而居中聯絡的劉尚和覃韋也知道這些商人的心思,但既然已經告誡過他們了,劉尚和覃韋也就樂得看熱鬧。

上頭沒有向他們解釋爲什麼會將這兩撥人安排了前後腳到達遼東,但他們絕不會認爲這樣的安排是因爲失誤造成。在他們眼裡首長們都是算無遺策的高人,自然不可能沒有料到這兩撥人遇上之後會發生的狀況。既然這不是失誤,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上頭就是要讓他們在遼東碰面,或者說就是需要他們碰面之後會產生的奇妙反應。

這兩撥人碰面之後會發生的狀況,如今已經呈現在了劉尚和覃韋面前。很顯然這兩地的商人都有着強烈的競爭意識,並且對同樣來自南方的同行有着明確的防範意識。至於上頭要藉此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劉尚和覃韋其實已經有所領悟了,因爲雙方都在言語表示,自己已與本地的行政長官沙喜談定了長期投資項目,接下來很快就會進入到實施階段。

這些商人都與沙喜洽談過投資項目嗎?的確是談過。但都敲定了嗎?那就未必了。事實上大部分人在旅順都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因爲不到前線來親眼看一看,誰也不敢就這麼放心把真金白銀砸在這荒蕪的遼東。如果有,那大概也是李奈這種根本不在意怎麼賺、賺多少這類問題的死忠追隨者。

但這種不確定的狀態,他們不會在同行面前暴露出來,相反的是他們要作出一副篤定的樣子,讓同行知道自己已經確定了要在這裡落腳,這樣或許能夠讓對方知難而退。而這樣的競爭狀態,或許就是海漢高層想要看到的景象。

在這些人當中,李奈確實是有些超然物外的味道。雖然家族也有讓他順路考察一下遼東的投資環境,但他來這邊的原本目的只是爲了散心而已。前面這二三十年一直生活在南方,還從未到過遼東,如今海漢人將控制區擴展到了這裡,他自然是要來開開眼界。

至於投資,海漢人說值得投那就投好了,反正過去這幾年託海漢的福也賺了不少錢,李奈對於海漢有着近乎盲從的信任感。所以他並不在乎其他人怎麼想,既然這趟來了,那就等臨走的時候砸幾萬兩銀子在這裡先建個商棧,弄個專用碼頭,如果能圈地搞種植園,就順便再圈個幾千畝地好了。按照過去的經驗,投下去的錢頂多兩三年就能回本,後面就都是賺的了。

不過不在意,並不代表他看不懂眼下這兩方的勾心鬥角。李奈雖然對經商的興趣一直不大,但腦子可着實不差,否則也不會被海漢看中,一路扶持他達到如今的地位。這些人爲什麼要演戲,他其實也明白,大家演戲並非愛好,都是爲了利益考量而已。不過他也不會掃興地揭穿這些小把戲,從福廣過來的這批商家有不少都是福瑞豐的合作伙伴,既然人家願意找一點別樣的樂趣,那他當然也有成人之美。只是他對於這種社交場合興致缺缺,寒暄了幾句之後便尋個理由離開了這幫人,然後徑直去了蘇家堡的指揮部。

指揮部這種地方,自然不會讓外人隨便進去,李奈也懂海漢軍中規矩,主動通報了身份,稱自己是來與軍方交割此次運來遼東的軍需貨物。他這次北上雖然只從商行調了一艘船,但卻是金盾護運名下噸位最大的海船之一。既然是大船,如果只是用來搭載他和幾名親隨侍從就太過浪費了,所以從南方出發的時候,他就順便從國防部手裡接了一個運送軍械的任務,免得船跑空趟。

饒是如此,如果用運費扣去船上這一行人來回數千裡的開銷,非但沒有盈餘,反而還得倒貼一筆進去。似乎也只有李奈這種財大氣粗又不在乎賺虧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來。不過李奈的想法不一樣,少虧當賺,雖然本來也沒打算從這一趟裡賺到錢,但能收點錢彌補一下支出總是好的。

李奈在指揮部門口只等了片刻,便有軍官出來將他帶了進去。李奈進到裡邊一看,自己認識的幾名海漢將領幾乎悉數在場,看樣子正在召開作戰會議。

“我是不是來得很不是時候啊?要不我先出去,等你們談好正事再來。”李奈見狀倒也知情識趣,也顧不上與幾人一一見禮了,一來先告了個罪。

錢天敦開口招呼道:“三少爺就別見外了,椅子都給你擺上了,坐下說吧!”

在場的除了錢天敦之外,哈魯恭、陳一鑫、摩根、王湯姆,全是以前都認識的熟人,特別是海軍司令王湯姆因爲經常來往於海漢和大明之間,李奈可是找過不少藉口搭乘他的座艦“威嚴”號,兩人的私人關係着實不錯。而且衆人對李奈這位思想進步的大明商人印象一向不錯,長期接觸下來也都願意將他視作朋友看待,人家千里迢迢來到遼東,總要好好招呼一番才說得過去。

軍方衆人剛纔的確是在開會,不過討論的倒並非作戰方案,而是近期與金州的敵軍交戰越發困難,對方顯然已經逐漸適應了海漢的作戰方式,所以軍方打算重新啓用過去的作戰方案,以海軍爲中心,通過海路向遼東敵後地區投放兵力執行襲擾戰。

在海漢進軍遼東之前,也曾有過一段時期是以山東芝罘港爲基地,在遼東各地沿海執行同樣的作戰模式。不過相比那段時間,如今在旅順口建起軍港的海軍在補給調兵方面顯然要方便了許多,艦隊的活動範圍和續航時間也相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相應的作戰計劃也要根據現在的情況作出一些調整,以期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出部隊的戰鬥力。

雖然是以海軍爲戰鬥主體,但其他各兵種肯定也要參與進來,特別是陸地上的戰鬥,不可能讓王湯姆的海軍陸戰隊獨佔這份戰功。但這種特殊作戰勢必要從金州地峽防線抽調一部分部隊,肯定會對現有的防禦體系有一定程度的削弱,所以軍方也必須要提前做出防禦方案,以防後金軍趁虛而入。

李奈來的時候,事情已經商量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所以纔會立刻把他放了進來,倒不是軍方真的對他毫無保留地信任。

李奈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這才與在座衆人一一見禮,然後坐在了剛搬進來的椅子上,對衆人道:“還是老規矩,先辦正事,再敘交情。這次從南方運過來的貨物,一路上都是由我親自押運,保證沒有問題。如今船就在東邊的海岸停着,等你們派人過去點算簽收貨物了。”

李奈說罷拿出了一份貨單,錢天敦點了下頭,陳一鑫便起身接了過來。這些後勤物資供應的事情,現在都由他在代管,貨物點算銀錢交割也由他來負責。陳一鑫看過貨單之後,對錢天敦道:“與電報發來的貨單一致,回頭我派人去船上點算清楚就行。”

至於運費結算,這倒是無需操心,李奈幾年前就已經是海漢銀行的忠實客戶了,這種銀錢結算由軍方開出支票,李奈隨時拿去銀行轉賬就行,不用涉及現銀,也無需考慮攜帶不便的問題。這種事陳一鑫不用費口水多說,李奈也不會多嘴追問。

差事交接完,李奈這才主動說起了遼東的狀況:“我與沙首長也算是熟識了,他邀請我來遼東的時候,我還以爲就是過來純玩一趟,怎地到了這邊還要配合他們演戲?他這樣安排兩撥人在這邊偶遇,倒不如干脆辦一次招商會來得痛快,免得大夥兒算來算去的多麻煩。”

錢天敦笑道:“那你是有所不知,江浙地區來的這幫人可沒你這麼信任我們,要讓他們吃下定心丸在遼東這邊投資搞開發,是真得費不少氣力。沙喜說要讓他們儘快作出決定,那就得給他們一點外部壓力。這壓力怎麼來?有競爭自然就有壓力了。”

李奈應道:“照將軍的意思,那我們福廣商人就成了給他們施加壓力的工具了?”

錢天敦道:“話不能這麼說,你們在這裡投了錢,今後還不是一樣有收益。真要問沙喜,他肯定還是信任福廣商人多一點,畢竟請你們過來考察就是他的主意。”

李奈這才微微點頭道:“難怪這次北上的隊伍中,幾乎所有人都與他算是熟識,原來是早就打好了算盤。”

沙喜當初在駐廣辦和香港島所主管的事務是商貿和移民,幾年下來自然也積累了一些當地的人脈,所以這次在擬訂邀請來遼東考察的商家名單時,他沒有一味選擇大戶,而是特地挑選了一些知根知底的商戶。當然李奈這種算是特例,就算不發函邀請他,只要被他知道了有這麼一回事,自己也會主動追到這邊來的。

沙喜邀了一批熟人過來,自然就是爲了便於自己掌控局面。李奈先前沒有明確地意識到這一點,但錢天敦把話挑明之後,他立刻便已經明白了沙喜的意圖。

沙喜跟江浙這幫人的關係不熟,顯然也不可能太過指望這些人來幫助他開發遼東,所以沙喜就打算再從福廣地區拉一幫熟人過來,至少能先幫自己把商業開發的架子搭起來。同時也能給江浙商人一些壓力,讓他們意識到遼東這地方就算目前還是一片荒蕪,但爭奪開發權的競爭已經開始了。

李奈當然也不介意幫沙喜和自己的同鄉一把,反正這錢是肯定要投的,在這裡給足沙喜面子,日後肯定會有更豐厚的回報。這個淺顯的道理,李奈心頭自然有數。

第2111章第1356章 洗劫馬場第2248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婚姻大事2643.第2643章第271章 登陸演習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3077.第3077章第2237章第356章 拉鋸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2361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第1740章 商業優勢3349.第3349章第1298章 海上打靶第八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五十九章 昌化的建設進度第1307章 平衡點2438.第2438章第1952章第1350章 情報來源第1462章 競爭關係2431.第2431章第1716章 培訓期第2088章第1375章 抵達山東2756.第2756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由擴軍所引出的問題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第1514章 互相試探第311章 合股造船第2020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特殊的訪客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2987.第2987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第272章 黎峒變化第2040章第五百六十章 一較高下2980.第2980章第151章 移民安置第3417章第355章 攻打爭江第七百二十八章 艱苦的作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白刃戰第2304章第28章 黎人(三)第1770章 跨國組合第六百八十章 中伏第1583章 佔據主動2659.第2659章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3357.第3357章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2671.第2671章第1080章 進展順利第1661章 攻打馬尼拉(十一)第1654章 攻打馬尼拉(四)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3426章2427.第2427章第1640章 迅雷之勢第144章 命案第1744章 武器與戰術第2314章第277章 抓俘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八百零二章 攻打淡水2413.第2413章2474.第2474章第1488章 還手之力第2155章2792.第2792章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1255章 眼見爲實第103章 計劃提前第1021章 先遣隊(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2029章第1275章 險些露底第279章 登陸開始3054.第3054章2392.第2392章第2220章第1824章 止步於此3193.第3193章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第1928章第1871章 見世面第1580章 久等的機會第1410章 狙擊小隊第八百一十三章 奪權2719.第2719章3061.第3061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敵意第2350章第1127章 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