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北方航線(一)

對曲餘同來說,這種閒職又不花衙門一枚銅板,僅僅只是給個名義而已,就算日後出了什麼狀況也容易脫身,根本就是他一句話的事。如果石迪文近期沒有主動向自己提及遼東的新買賣,那便通過何氏兄弟這條線,自行在遼東找點發財的機會也好,再不濟就當是借這個渠道對海漢的最新動向作個瞭解,怎麼都能有些收穫。

曲餘同對何肖操辦這種事的能力非常放心,所以將擬定公文的任務直接交給了何肖。他並不擔心何肖會揹着自己搞出什麼逾矩的動作,畢竟要論跟海漢高官的私人關係,何肖還遠遠不能跟他相比,即便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海漢人一定也會先知會他一聲,不會由着何肖亂來。

何肖從曲餘同書房出來,叫上一直等在外面的何禮,然後離開了知府衙門。他原本叫何禮過來是想萬一曲餘同要跟何禮當面說幾句,那至少得有所準備,倒不曾想曲餘同對這事看得很開,一口就答應下來,也根本沒提要面見何禮。如此一來,何肖倒也省了不少事,不用再去慢慢說服曲餘同接受自己的計劃了。過幾天海漢就要清點檢驗承運商的船隻,而何禮這邊是四家合作,湊一批船來跑北方航線,這幾天還有的是他們要忙的事。

在曲餘同這裡拿到了保護傘,何禮趕緊去通知了另外三名合作伙伴,讓他們抓緊時間將各自名下的帆船和水手集結起來,三天後便出發去舟山定海港,以供海漢海運部和商務部的官員們查驗。

包括何禮在內的這幾家海商平時都是跑近海業務居多,麾下的帆船主要便在長江口和杭州灣一帶活動,不過因爲這差事來得比較倉促,各家都有幾條船還在外面沒回來,暫時也只能湊個十來條船先去舟山交差。不過先前何禮在舟山的時候已經問過,這個檢驗其實也只是象徵性的,主要是得看看承運商手下的人和船到底素質如何,倒不是要將所有船都拉到舟山去。

這中間自然就有了操作空間,何禮等人商量之後,便特意選了幾條船況最好的帆船,然後配上了航海經驗最豐富的一批水手,然後送去舟山接受檢驗。何禮還多了個心眼,特地帶上了何肖剛剛弄好的衙門任職手續,以展示自己新鮮出爐的官方保護傘。

這個任命書上的職務雖然只是一個負責採買物資的閒職,但有了這玩意兒,何禮便獲得了臨時的公職身份,在去往外地期間與當地人打交道也能有諸多便利,同時也能爲他所指揮的船隊披上一層合法的掩護。

正如何禮所期望的那樣,這個小技巧果然是起到了作用,他們的船隊很順利地通過了海漢的查驗,而對方不加掩飾地對何禮專門爲此申請公職身份的做法表示了讚賞,由此何禮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兄長曾經對他說過的一個觀點,即相較於普通商人,海漢人更樂於與大明官員,或者是有官員撐腰的商人打交道,因爲他們認爲這樣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大明官員所掌握的權力,來爲自己的生意保駕護航。而且一旦將利益與大明官員們捆綁在一起,海漢自身的安全保障也會隨之大增。

何禮甚至有一點懷疑,自家兄長是不是早就算計到了這一步,所以自己前日回到寧波的時候,兄長才能表現出那種胸有成竹的沉穩態度。而之後的這一步一步,讓何禮更是覺得兄長的謀劃功夫遠在自己之上,就算沒有親自來舟山,也已經將各方的態度和反應計算得一清二楚了。

在經過了爲期一天半的考評之後,何禮等人的船隊拿到了由海漢發放的身份識別號牌和承運商專用的旗幟,以供他們今後在北方各處由海漢控制的港口停靠時驗證身份。然後船員水手們要在定海港進行三天的培訓,據說主要內容是教他們如何處理和應對各種海上突發狀況,以及一些貨物保管方面的知識。

雖然海漢的這個培訓教程並沒有要求船主也一定得在場旁聽,但何禮出於慎重考慮,還是與另外三名同伴留了下來,與船員們一同接受了這次培訓。而在這個過程中,何禮也真切地體會到海漢事無鉅細都追求細緻準確的辦事風格,更加理解了爲何海漢能在短短數年內就稱霸了南部海疆。

按照培訓安排,包括船長在內的所有船員要在這個短短的培訓期內學習航海知識、船舶貨運、遠洋運輸業務、海洋氣象、航運法規、醫護急救、木工等等許多學科的內容。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顯然是不可能的,也只能是擇重選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內容進行傳授。

關於這些東西,何禮手下的船員水手們也不是完全不知道,但航海知識往往都是靠水手們一代代口耳相傳,身體力行之後才能掌握,根本不會像海漢這樣將所有學識都分門別類地整理得井井有條,就連繫纜繩都有標準化的繩結系法,讓何禮等人也是大開眼界。

第一天的課程結束之後,何禮專門去找到負責培訓水手的那名海漢教官,詢問他如果要習得這一整套的航海知識,大概需要接受多長時間的培訓。

那名教官倒也沒瞞他,直接告訴了他答案:“若是按我海運部的標準,要成爲合格水手至少需一年時間,前兩個月脫產學習,後面十個月便在不同船上不同崗位實習。若是級別更高一些的船長、大副、二副這些職位,那至少是兩年課程起步。在海運部做事的要求可比對你們這些承運商嚴格得多,不過要論船員素質,我海漢的確是獨步天下,只此一家!就算那些從西邊航行萬里纔來到南海的番人,也遠不及我海漢船員精明強幹。”

何禮聽得暗自咋舌,船員培訓期比較長倒不算什麼,大明這些海船上的新人往往也是要上船一兩年之後才能出師,但以海漢這種分學科的細緻培訓方式,其花費之大也是傳統模式遠遠無法相比的。而且這些水手所學到的東西,有很多都是老海狗們秘而不宣,只會傳給自己接班人的獨門本事,但海漢卻似乎巴不得學會這些本事的人越多越好。

雖說這也有可能是對方在故意吹噓,但海漢能夠從南海沿着大明海岸線一路推進到遼東,就已經能夠充分說明其海上航運能力的厲害程度了。就算是教給他們這些外人的東西,也有很多是何禮以前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物,而且看對方這種胸有成竹的架勢,似乎根本就不擔心讓大明學去了這些寶貴航海知識之後,會對自己形成某種威脅。這要嘛是傻,要嘛是有實力超出競爭對手太多的底氣,纔會有這樣的態度,而以他所知的海漢狀況,顯然不可能是前者。

在培訓期間,何禮也得知了自己這支船隊隨即就將拿到第一個任務,運送一批糧草和春夏季的軍服前往遼東。爲了確保他們這支第一次跑遼東航線的船隊不至於在半路迷失了方向,屆時他們將會隨軍方的運輸船隊一同出發,也算是體諒他們,第一趟安排有專人帶路。不過回程的時候就未必還有這樣的待遇了。

當然這也不會難倒何禮的船隊,就算船員再怎麼不濟,就算缺乏遠洋航行的經驗,至少南北還是分得清的,只要沿着海岸線一路往南,遲早都會回到寧波府。

而在培訓期間,何禮還留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諸如振國船行、詹氏船行等大海商並未派人蔘與船員培訓。他一開始還以爲這幾家是耍大牌,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些大海商手底下船長一級的骨幹,幾乎都是在海漢培訓體系之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於海運業務的熟悉程度,絲毫不亞於培訓何禮等人的教官,自然也就不用再浪費時間來學習早已經掌握的東西。

三天之後,水手培訓課程結束,各家承運商之間的關係似乎也經過這幾天的共同學習又融洽了許多。不過何禮倒是看得很明白,這並不是因爲什麼和氣生財之類的道理,而是缺乏競爭所致。海漢選定的北方航線幾家承運商中,除了從候補位被抽籤升上來的振國船行之外,其他幾家實力和資歷都與何禮一夥類似,沒有足夠出色的專業人才輔佐,以其運作能力也根本吃不完官方拋出來的大量貨運任務。

既然任務多到根本做不完,這幾家承運商互相之間的競爭氣息便降低了許多,大家也就心安理得地維持着表面上的平和,不需要急着去搶同行碗裡的肉。

不過何禮倒也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他記着兄長在自己出發前的叮囑,既然在情報信息方面不具備任何優勢,那就意味着自己所知的關於遼東的信息,其他競爭對手很有可能也都知道,甚至瞭解的詳細程度還遠遠勝過自己,對遼東動心的很可能不止他何禮一人,所以如果想要在遼東尋求發財的機會,也依然還是會面臨着一定的競爭壓力。說不定跑北方航線的這幾家承運商,都已經將盈利的希望放在了遼東方向。

相較於其他承運商,何禮可以說沒有任何明顯優勢可言,而他的所謂官府公職人員身份,在這些背景各異的承運商面前其實也算不了什麼。何禮認爲自己目前唯一可以憑藉的,大概就是背後還有何肖這麼一個厲害的軍師,只是何肖的身份不能隨便離開寧波,等自己去到遼東之後,一切都還是隻能見機行事了。

這第一趟差事,何禮並不放心讓自己那三位合作伙伴帶隊,他決定還是要親自跑一趟,去看看遼東那邊的實際狀況是否值得扔錢進去。何禮索性連寧波都不回了,派手下回家去取了行李,便在舟山島上等着海漢安排北上的任務。

到四月底的時候,隸屬海漢軍方的運輸船隊在舟山定海港完成了集結,開始向船上裝運貨物。與何禮這類民間承運商的任務有所不同,類似武器彈藥之類的軍事裝備都是由海漢軍方自行承擔運輸任務,這也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即便是已經取得了合作伙伴的資格,何禮也依然沒有進入軍港碼頭近距離觀看這些武器彈藥裝船的過程,只能遠遠地觀望一下,順便羨慕海漢海軍那船身龐大的愚公級重型運輸帆船。人家一條船的載貨量大概要當他三條半,如果他麾下的船能有這樣的運輸效率,那用來跑遠洋航線的效益就很可觀了。

何禮多了個心眼,找海運部的官員打聽了一下,結果倒是聽到了一個好消息,這愚公級的重載帆船不但在軍中列裝,而且還有民用版,相比軍用版只是少了船上用於自衛的重型武器裝備,然後船身的抗打擊標準稍低一些,載貨量倒是相差無幾。不過當何禮興奮地追問如何才能買到這種民用版帆船,卻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這種帆船目前還只能在海南島建造,而造船的訂單早已經排到了兩年後,並且其造價也非常高昂,遠遠超過了同樣噸位的大明帆船。

海漢的造船廠爲了省工省料,對這個船型已經不接一兩艘的零星小單了,最少也得四艘起訂,還得一次性付清八成款項,而其造價便是何禮承擔不起的數目了。目前在浙江及北方海域,也僅僅只有幾家知名大海商才擁有這種重載帆船,像何禮這種級別的海商要想用上這種重載帆船,要嘛從別家手上購買二手船,要嘛就只能湊錢去下訂金等排期。

何禮知道這兩條路都不太實際,也只能打消了妄想,老老實實地繼續使用手頭的船。四月廿八,何禮也接到了海運部的通知,即日起就開始向他所屬的船上裝運貨物。

第八百六十五章 安排與改造第2283章第2184章第2192章2766.第2766章3071.第3071章第3419章第七百八十一章2865.第2865章第2210章2623.第2623章2742.第2742章第四百八十章 新港開發2952.第2952章第276章 偵察行動第2130章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300章 瓊州聯合開發集團公司第1135章 剿匪務盡3088.第3088章第1277章 差距巨大第108章 開發新產品第341章 試射新槍第四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2039章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3039.第3039章第148章 配套產業第六百八十八章 國際形勢第1209章 基層官員2444.第2444章第1077章 芝罘灣第1477章 定心丸第1563章 外交辭令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張旗鼓第2178章3090.第3090章第1881章 告別舟山第1337章 前程不定第1304章 虛驚一場第1218章 章運的傑作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子黎大貴第338章 大萬山島的不速之客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3218.第3218章第1755章 都是表演第1661章 攻打馬尼拉(十一)第195章 初上廣州第1750章 民間傳聞3035.第3035章第1838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2012章第2276章第277章 抓俘2487.第2487章第1842章 繼任者第203章 安西教練的野望第1265章 貴客到第九百三十七章 衝動消費2863.第2863章第1049章 跨部門合作2583.第2583章第1299章 鐵甲怪船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第1197章 屈服3398.第3398章3381.第3381章第1725章 何夕的憂慮第268章 先遣隊第171章 福利保障第1660章 攻打馬尼拉(十)第1012章 開國慶典(十二)第2192章第2058章弟1790章 專業演出第2083章3056.第3056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林家兄弟的顧慮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1305章 儋州農產品第1544章 無力抵抗第1917章 利益使然第3454章3337.第3337章2963.第2963章第1135章 剿匪務盡第1838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3351.第3351章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第1569章 官方態度第1577章 勢在必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3144.第3144章2625.第2625章第1856章 朝鮮市場第2242章2914.第2914章2400.第2400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新殖民地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