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盡在掌握

海漢花大力氣扶持東江鎮,一方面是因爲皮島軍對遼東足夠熟悉,可以在海漢進軍遼東期間起到帶路黨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利用他們的大明官軍身份打掩護在遼東展開行動,同時設法打通與大明朝堂的意見溝通渠道。

海漢執委會中雖然是以文官爲主,但在與大明打交道的方案中,卻是一致拋棄了只會嘴炮救國的文官派,更傾向於優先跟大明兵部接觸。不管怎麼說,東江鎮在海漢的扶助之下在遼東取得了實打實的戰績,奪回了已經丟掉幾年的失地,這份功勞足以讓大明軍方能有在朝堂上發出聲音的資本了。

這一年多以來,海漢與東江鎮半公開的接觸日漸頻繁,已經不算是什麼了不得的秘密,大明國內也並非對此一無所知。只要是明眼人就不難從東江鎮的重新崛起中發現一些不尋常的意味,海漢既然能夠扶持潦倒的皮島軍反攻遼東,那當然也有能力助大明一臂之力,抵抗不斷南侵的後金軍。

呼籲朝廷引入海漢這個強援的聲音當然不是遼東開戰之後纔出現,事實上在前幾年,南方的福廣等地就不斷有奏摺遞上來,稱有海外華族願助大明練兵,而條件便是大明要承認其國家資格以及在南海地區的各項權力,比如領土歸屬、通商移民、司法管轄等等。

當初海漢強佔大明所屬的瓊州島其實已經無異於入侵行爲,只是出於種種原因,大明沒有動手開戰罷了。而海漢趁着大明無暇南顧的時候,竟然用這種條件來要挾大明放棄對南海領土的追索權,那這種趁火打劫式的要求自然很難得到大明朝廷的認可。因此雖然福廣兩地的各級官員陸陸續續遞了不少奏摺替海漢充當說客,但最終還是未能促成雙方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不過朝廷倒也沒有因此便遷怒福廣兩地的地方官,因爲這種清算措施非但不會對海漢有任何觸動,反而會讓當地官場人人自危,甚至有可能直接勾結海漢出賣國家。與其冒這種風險,倒不如穩住局面,先解決比較棘手的北方對手,等騰出手之後再對付沒那麼急切的南方敵人。

大明的這種小算盤當然瞞不過海漢,不過當時的海漢自認根基未穩,成大事也不急於一時,仍然是按部就班地一點點向北方擴張實際控制區。這幾年下來,控制區也從南海跨過了福建海峽,延伸至浙江、山東,乃至此時的遼東。手上的籌碼越多,跟大明談判的底氣也會越足,所以海漢這幾年裡也沒有急於要跟大明達成官方的外交協議,反正這種事越是拖得久,最終的主動權就越是會往海漢這邊靠攏。

便聽沈志祥接着說道:“……自去年起,叔父便遵循貴國的意思,開始派人在京城活動門路。當然這過程中大部分的花銷費用,也是由貴國出資。前前後後也費了不少事,最後搭上了兵部梅侍郎家的一位師爺,才總算把這條路鋪通了。去年分兩次給梅侍郎家送了五萬兩銀子過去,還搭了不少貴國產的稀罕貨,梅侍郎那邊已經鬆了口,承諾會在京城替我們東江鎮發聲。”

劉尚沉吟道:“五萬兩銀子……就能買通正三品的兵部侍郎?”

沈志祥乾咳一聲道:“今時不同往日,這兵部的差事可是個燙手山芋,就兵部侍郎這位子,最近幾年前前後後已經換了好幾任了,能撐到兩年的都少,更別說再往上走,給五萬兩銀子已經很厚道了。說不得在位子上待幾個月就被撤了,這麼大風險誰還敢狠了往裡投錢。”

劉尚對於這些特殊的市場行情並不瞭解,聽了沈志祥的說明之後纔算是有了點眉目。想來海漢人是以商貿起家,對於這種利益交換必定計算得十分精明,這五萬兩應該也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數目了。

劉尚接着問道:“那遼東之事,接下來是打算如何操作?”

沈志祥聽到這個問題心中微微有異,暗道這計劃本來就是你們海漢擬定的,怎麼現在還來問我怎麼操作。不過他轉念一想,這或許是海漢人要考驗自己是否會遵守當初的約定,故意讓這劉尚來再確認一次,當下平心靜氣地應道:“金州戰役中的繳獲,砍下來的人頭,敵軍高官的屍首,都會盡快通過海路送往京城,直接向兵部報功。奏摺由我們這邊起稿,梅侍郎會替我們繞過內閣直接呈報到皇上面前。”

劉尚訝然道:“這能繞過去?”

“繞不過去也得繞!”沈志祥苦笑道:“如今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只會搞爭權奪利的把戲,對於兵部提防得緊,這奏摺要是交到內閣,十之七八會被他給壓下來。梅侍郎說他有門路可以直接將奏摺送進御書房,也就姑且只能信他一回了。”

溫體仁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累任到禮部侍郎,崇禎皇帝登基那年升了尚書,在崇禎三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的職位入了內閣,後成爲內閣首輔。此人才學平庸,但搞政治鬥爭頗有一套,輔佐朝政期間主要的精力全用在了結黨營私,打擊政敵上,而政事上卻碌碌無爲,對於大明所面臨的內憂外患更是毫無作爲。但因爲他掌握了內閣首輔的行政大權,所有通過內閣呈報給崇禎皇帝的上疏都要從他手上過,那些不利於他的上疏,比如朝臣對他的彈劾,就會統統被其扣下,然後羅織罪名打擊敢於攻擊他的人。

溫體仁雖然做了幾年的權臣,但由於其能力有限,又嫉妒賢能,所以跟他一起混的也全是一幫庸才,絕大部分人的頭腦甚至還不如他。這些人自身能力有限,最終能反過來幫到他的地方也很少,這就導致了後來崇禎皇帝要收拾他的時候,幾乎沒有費任何周折就削了他的官職將其強行退休。

不過此時離歷史上溫體仁丟官去職的時間還尚有一年多,目前他仍是內閣一手遮天的人物。東江鎮的奏摺如果按照正規途徑呈報上去,溫體仁多半會將其扣下來,因爲軍方如果得勢,對朝堂上的文官派別就會有明顯的影響,他可不想讓這幫大老粗能有在朝堂上充當意見領袖的機會。

至於說這樣做會不會讓大明面對更大的軍事壓力,溫體仁纔不會在乎這種事,反正後金軍再怎麼兇殘,農民軍再怎麼折騰,海漢人再怎麼厲害,暫時也沒法把刀架到他脖子上威脅到他。在他看來,這些外敵對他的威脅甚至還不如朝堂上的政敵來得大。

關於對溫體仁的看法,海漢高層和東江鎮出奇地一致,所以對於梅侍郎所說的繞過內閣直接向皇帝呈報奏摺的方案也更能接受。這中間有多少花銷,海漢不是太在乎,只要最終能達成目的就行。當然了,如果梅侍郎收了錢沒辦成事,或是乾脆黑了海漢出的錢,那海漢也不會吃這種啞巴虧,自會有日後清算的時候。

至於這事最終成事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便是來自梅侍郎最樂觀的估計,能有五成機會把奏摺送進御書房就不錯了。而崇禎皇帝看完奏摺之後,是否會改變以前對海漢的態度,那就是誰也沒法提前揣摩出來的問題了。執委會當然是認爲有一定的希望纔會不遺餘力地推動這個計劃,但俗話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種原本歷史上根本就沒發生過的事,最終會是怎樣的走向,大概也真的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倒是劉尚這種層級的人物,在從大明出來之前也根本接觸不到六部尚書、大學士、內閣首輔之類的大人物,溫體仁的大名他倒是聽過,但對其品行事蹟就基本毫無瞭解了。而沈志祥就這麼肆無忌憚地評論當朝首輔,很顯然也是沒有再把自己當作大明的官了。

對於沈志祥的心態,劉尚多少還是有些感同身受的,當初他決定放棄自己大明暗探身份,開始新的一段人生時,對於大明的看法也跟沈志祥有些類似。只不過劉尚命好,沒費什麼工夫就進了海漢官僚體系,之後更是在機緣巧合之下火速上位,短短几個月時間就鑽進了海漢最核心的權力機關之一。而沈志祥是想投海漢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只能暫時繼續充當海漢在遼東地區的馬前卒,不過人前人後,他都開始以海漢下屬自居,似乎是打算要逐步將此變作既定事實。

但略微有點諷刺的是,沈志祥雖然是外人,平日打交道的對象卻都是海漢軍中的高級將領,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層面反而比劉尚這個“內部人士”更高一些,所以他現在給劉尚介紹說明的這些情況,倒有一大半是劉尚此前並不知曉的信息。如果不是接到了陳一鑫委派的這個差事,劉尚大概做夢也想不到,海漢已經把路鋪到了京城裡,甚至找到了直達天聽的辦法。

吃驚之餘,劉尚也不得不感嘆一聲有錢好辦事,也只有海漢這種財大氣粗的東家,纔會不計成本地去推動這麼一個耗資巨大,耗時頗長,而成功概率卻不大的複雜計劃。

如果考慮到海漢前期在皮島的投入,那借東江鎮之手花在京城那邊打點關係的幾萬兩銀子還真的不算什麼了。而能夠擁有這樣的魄力,的確必須得有雄厚的財力作爲基礎才行。

仔細想想這個計劃的前因後果,劉尚更是佩服海漢高層的謀劃之深,起碼是從幾年之前就開始爲進軍北方作準備。從南方一步一步地將控制區沿着大明海岸線推進到遼東,不管大明是否就範,海漢都已經實際控制了大明海疆,就算大明要與海漢翻臉,也很難將海漢徹底從大明近海逐出。

而在此期間大明又在做什麼呢?部隊在疲於應付年復一年的後金南侵,以及國內愈演愈烈的農民暴動,而文官們則是在政治鬥爭之餘,拼命壓榨那些沒有發生戰亂的地區,以求能夠獲得足夠的經費來維持大明的統治。

一方悶不做聲地不斷髮展壯大,另一方則是日夜不停地變着花樣作死,此消彼長之下,兩國的國力差距正在不斷地縮短。劉尚相信如果不是人口數量和領土面積相差太懸殊,海漢恐怕早就生出了要吞併大明的心思了。

海漢在遼東拿下一塊地之後會就此打住嗎?劉尚不知道執委會的長遠打算,但他認爲海漢決不會在這裡停下擴張的步伐。讓東江鎮搭橋,建立海漢與大明高層之間的對話通道,劉尚認爲這步棋的真正目的或許就是爲了今後的進一步擴張做準備。這種擴張不會是後金這種野蠻的入侵和掠奪行徑,海漢也不屑做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事。

劉尚在福廣、浙江、山東多地見識過當地官府被海漢從上到下全部買通的可怕場景,當這些官員的個人利益被綁在了海漢這艘大船上,他們最終也只能充當拉船的縴夫,爲海漢的前進提供助力。如果海漢有朝一日真的獲得了大明的認可,得到了正式的邦交待遇,能夠自由出入大明境內,那可想而知沿海地區海漢化的速度也將會大大加快,而受到海漢直接影響的內陸區域,也將會比現在大爲增加。大明就算能得到海漢的軍事援助完成攘外安內,也絕對不會是這場交易中收益最大的那一方。

經過與沈志祥的一番談話之後,劉尚腦子裡的脈絡也逐漸清晰起來。海漢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讓大明敞開國門,其中包涵了頗爲複雜的利益交換。不管大明最終是否同意海漢的提議,這個從南海崛起的小國都會穩定地繼續從沿海地區蠶食大明,無非就是速度快慢的差異而已。對大明,直面滅亡還是藉助海漢獲得苟延殘喘的機會,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而對於海漢來說,變數雖多,但一切盡在掌握。

第八百八十六章 北方移民第五百八十五章 順利登陸2418.第2418章第167章 魏平的小算盤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日(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攻打儋州3104.第3104章第2071章3378.第3378章第1462章 競爭關係2844.第2844章2552.第2552章2879.第2879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2891.第2891章第1127章 互不相讓第1145章 進退維谷第1693章 商界新貴第2185章第317章 瓊聯發掛牌3224.第3224章3220.第3220章第2070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第1174章 報復行動第1524章 提前踩盤第2114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2255章第1735章 微妙處境3002.第3002章第1399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30章 嚮往3286.第3286章第2278章3339.第3339章第1771章 各有打算第九百三十一章 利益至上第2020章第1373章 作戰計劃第3437章第1724章 成大朋的計劃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1858章 共享富貴第七百九十七章 秘密偵查第1169章 各有打算第2303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解決方案第2326章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對之策2538.第2538章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第2249章第1128章 兩種態度3188.第3188章第1552章 建交與通商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第2356章第130章 錢天敦第397章 內外有別3201.第3201章第八百八十八章 許逸的新工作第195章 初上廣州第四百二十七張 港區設防第349章 攻打會安城第131章 中尉與下士第3458章2408.第2408章3055.第3055章第1201章 入職培訓第九百九十八章 準備工作第2330章第八百零一章 陷入困境第1975章2969.第2969章第1696章 一查到底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第九百零九章 順利推進第1509章 抵達遼東2779.第2779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1792章 去朝鮮第1246章 甕中捉鱉3123.第3123章第1340章 如釋重負第九百零八章 攻打宮古島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3071.第3071章2876.第2876章第1596章 真正意圖2962.第2962章2509.第2509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餘波第九百二十四章 歸屬感3353.第3353章第四百零七章 新生活(三)第1441章 陸戰隊的威力第1268章 入籍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