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各懷心思

要論武力肯定是打不過海漢了,但要柔佛花錢來擺平這個大麻煩似乎也不太現實,譚舉任雖然尚未就索賠款項報出具體的數目,巴蓬卻很清楚這必定會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便是掏空柔佛國庫也是賠不出來的。

巴蓬的想法與霍格類似,他也並不認爲自己的價值已經大到可以讓國家爲他舉債的程度。聯軍在星島戰敗的消息,這個時候大概已經在國內成了定論,王公大臣們心急的肯定不會是如何將敗軍之將贖回去,而是吃了這個敗仗之後,海漢會不會立刻展開報復手段,英國人會不會撇下柔佛,就此撒手不管。海漢在這個時候開口索要贖金和賠償,未必能馬上得到柔佛國的迴應,柔佛接下來所持的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還要視英國人的想法而定。

巴蓬也知道在這種環節上跟對方兜圈子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他很直率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閣下可能有所誤會,我和我部下的身價大概遠遠達不到閣下期望的那麼高,柔佛國也沒有能力償付貴國索要的款項。就算貴國用戰爭手段威脅柔佛,也還是拿不到錢的。”

“柔佛拿不出現錢沒關係,可以打欠條,可以實物抵押,可以分期支付,辦法有很多,我們的耐心和時間也很充足。”譚舉任早就料到了對方可能會叫苦,當下便拋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一副榨不出油水誓不罷休的模樣:“另外我也提醒你一下,不要再對英國人抱有什麼期望了,他們不可能成爲柔佛的救世主,霍格的處境也不會比你好到哪裡去。最重要的是,英國人的據點遠在千里之外,而我們只和柔佛隔着一道很窄的海峽!”

譚舉任這番話與其說是提醒,倒是更像威脅多一些,但巴蓬也明白對方所說的確是實情。英國人巧舌如簧煽動柔佛出兵,主要原因並不是要拉上柔佛一起發財,而是因爲他們的基地遠在一千五百海里之外的印度半島,很難派出大量人手來直接攻擊星島,聯手出擊只是爲了就近獲得補給和打下手的協從軍而已。當然了,以軍援爲理由,從柔佛國賺上一筆極有可能也是英國人選擇這個合作方案的原因之一。

只可惜英國人最終還是大意了,派來五百僱傭兵並沒有起到改變戰局走勢的作用,在交戰過程中也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與成軍時間不長的柔佛新軍一樣被海漢軍打得狼狽不堪。英國人要是想報仇雪恨,那得派多少人過來出戰才能拿下星島?五百肯定是不夠了,一千也還是不太穩妥,再往上加碼,那大概要把印度那邊的人手給搬空了才行。話說回來,要是英國人有這樣強大的實力,那就不用偷偷摸摸找柔佛國幫手了,直接去懟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或許比攻打星島還更容易一點。

但巴蓬在當下的處境也沒什麼其他的選擇了,不跟海漢人合作,那就得在苦役營裡幹體力活幹到死的那一天,這一點譚舉任已經給他說得很明白了。作爲一名資深軍人,巴蓬並不害怕戰死沙場,但如果是以戰俘身份累死在某處工地上,那他的確會感覺不甘和窩囊。儘管知道自己即便能脫身回到柔佛也極有可能會失去身份地位,甚至會被國王治罪,但巴蓬還是想盡力去爭取這個極爲渺茫的機會。

於是在羅傑和譚舉任逐字逐句的指點之下,霍格和巴蓬兩名聯軍將領各自完成了一封書信,由他們各自從戰俘裡選出的親信人員將這兩封親筆信送回柔佛求救。

在霍格和巴蓬失聯這短短數日中,柔佛國內早就亂成了一鍋粥。根據所掌握的信息來看,聯軍在星島的行動無疑是陷入了困境,海漢艦隊切斷了柔佛海峽的運輸通道,讓補給和人員輸送都難以爲繼。

柔佛國內也在爲要不要增兵星島或是實施救援而爭吵得不可開交,主戰派認爲進入星島作戰的新軍都是精銳部隊,如果全部折損在星島,那對柔佛的軍事實力將會造成極大的打擊。而反對派則認爲柔佛海上武裝遠不及對手,強行派船橫渡柔佛海峽只是白白送死,即便有少數船隻能夠順利抵達對岸,也極有可能會在海漢的提前防範之下變成了添油戰術,白白讓更多的人失陷在星島。

這個時候本該作爲主心骨站出來的英國人卻啞火了,霍格出征的時候只在柔佛國內留下了數名負責後勤事宜的聯絡官,加上僥倖沒被海漢戰船堵在海峽裡的幾艘英國武裝商船上的水手船員,這些人在東印度公司中都是聽命於霍格,本身並沒有什麼權限,也沒有要跟海漢人拼命的心思——他們只是來這邊跑腿的,可不屬於需要上陣廝殺的部隊,而且也沒有代表東印度公司表態的資格。

這幫人當然也希望能夠把霍格帶領的部隊接回柔佛,但如果需要正面對抗海漢的武裝艦隊,那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爲妙。所以英國人給柔佛官方的迴應態度比較模糊,只是聲稱需要繼續觀察形勢變化再作決定。這其實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看好聯軍能夠自行獲得從星島脫身的機會。

不過海漢艦隊在柔佛海峽的活動只持續了四五天的時間,突然在某天就消失無蹤了。柔佛方面小心翼翼地派出了船隻到海峽中活動,發現果然對方是已經撤離了這一區域。但與此同時,進入星島的聯軍依然沒有任何消息,而最初那處登陸點也已經被摧毀,根本看不到聯軍的蹤影出現。

柔佛軍設法派了幾撥人登島偵察,卻全都是有去無回,彷彿島上隱藏着什麼噬人的怪獸一般。柔佛國內在此期間一直聯繫不上進入星島的聯軍部隊,也知道多半是凶多吉少了。便在這個時候,終於有人從星島返回柔佛,並且帶回了霍格和巴蓬的親筆信,以及海漢駐星島最高長官遞交柔佛王室的一封外交信函。

柔佛國內最爲擔心的狀況變成了現實,這兩封親筆信的內容明確了聯軍戰敗的事實,除了一部分人在戰鬥中傷亡,剩下的人幾乎悉數被俘,其中就包括兩名聯軍將領在內。兩人在信中指出,聯軍此次的行動失敗,完全是因爲對手早有準備,聯軍從出征那一刻開始就落入了對手算計之中,並且雙方的戰鬥力存在着巨大差距,戰敗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當然這部分內容並非重點,後面便列出了海漢向柔佛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列出的索賠款項及戰俘贖金。這個數目之大,大概足夠柔佛國再組織三四支同等規模的新軍所需的軍費花銷了,而目前的柔佛國肯定是掏不出這筆錢的。

不過海漢遞交的外交信函中指出,這筆錢並不是由柔佛單方面承擔,始作俑者東印度公司也應承擔至少一半的份額。而且信函中還特別聲明瞭如果此要求被拒絕,那麼海漢將自行處置所有戰俘,並且保留對東印度公司和柔佛國進行戰爭報復的權力。

自行處置戰俘那也就罷了,畢竟海漢索要的贖金和賠償數目太大,大到這兩家看過之後就打算放棄營救了。但戰爭報復這個威脅卻不能無視,畢竟從海漢的實力和過去的事例來看,他們要對某個國家動武可不會只是在嘴上過過乾癮而已。海漢要錢有錢,要兵有兵,只要他們認爲有必要,那動起手來也不會有什麼忌憚。

柔佛高層可不會認爲海漢在星島駐紮的軍隊規模不大,這種威脅多半隻是停留在口頭上,1633年海漢組織多國艦隊續航南海,並且在之後成立南海貿易聯盟的場面可還歷歷在目。海漢在南海地區有相當強的號召力,如果要對柔佛進行討伐,那麼跟風而至想從中分一杯羹的人肯定不會少。特別是葡萄牙這種本來就與柔佛有着滅族滅國大仇的對頭,肯定會搶着出手。到時候這場戰爭可能就不是海漢對柔佛的一對一了,而是會演變成多國出兵瓜分柔佛的慘劇,這自然是柔佛高層要盡力避免出現的局面。

英國人雖然也面臨着類似的難題,但他們顯然沒有柔佛這麼急迫,畢竟東印度公司的勢力範圍還沒有實際進入馬六甲海峽,海漢真想找他們的麻煩倒也不是那麼快就能奏效的。加之留在柔佛的英國人當中又沒有誰能擔起相關的責任,所以對於海漢開出來的條件並沒有明確的態度,只能一方面派人趕回印度半島的據點報信請示,另一方面建議柔佛通過談判來拖延時間,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慢慢尋找緩解矛盾的辦法。

出兵星島本來就是英國人拿的主意,戰敗之後柔佛高層更是不知所措,只能將英國人的指示當作了救命稻草。於是在柔佛國的主動要求之下,由柔佛、海漢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三方各自派出代表,在柔佛海峽南邊的星島海岸會面談判。

這次談判表面上的主旨當然協商戰俘處置問題,不過戰敗這兩家都打定了主意不接受海漢先前提出的贖金報價,但羅傑也並沒有打算跟他們討價還價,直接拋出了另一種解決方案。

“據我所知,兩家在財政週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難,要支付贖金和賠款可能有點力不從心,所以出於善意,我建議你們可以考慮以實物抵押贖金和賠款。”羅傑很大方地說道:“各種有價值的商品都行,至於具體的價格可以參照市價慢慢協商解決,我們也可以制定出一個付款時間表,給予你們一段時間來分期支付費用。”

“恕在下直言,即便如此,我國也沒有足夠的物資能支付貴國開出的數目。”這次代表柔佛國來談判的是個有漢人血統,會說漢語的官員,在語言方面倒是跟羅傑沒有什麼障礙。他聽完羅傑的方案之後,依然表示無法接受。

而英國人的表態則從開始就沒變過——他需要請示公司之後才能決定。請示公司就意味着傳遞消息的船隻要在星島與印度半島西岸來回走上一遭,往返總航程超過三千海里,所需的時日自然也頗長。只是這也不能怪臨時充當談判代表的這位商船船長推卸責任,他根本就沒資格代表東印度公司向海漢作出任何承諾。更不敢隨意拍板這麼大的事,要是他在這邊自作主張,那很可能回去之後會因爲出賣公司利益而被當作戰犯來處置。

“沒東西不要緊,給人也行。”羅傑可不會被對方的託詞給擋回去,當下又給出了更爲露骨的解決方案——由柔佛提供青壯勞動力,讓他們用勞力抵債,或是乾脆就充作奴隸,將其所有權交付給海漢。

“柔佛國其實也需不着太多的勞動力,不如把人交給我們,大家各取所需。特別是你們的軍隊,其實可以解散了,今後由我們海漢提供軍事保護就行了。”羅傑毫不客氣地對柔佛官員指點道:“這個主意合理吧?”

那官員倒也不傻,當下便反駁道:“用青壯勞力交換戰俘?那我們何必要換,就讓戰俘在你們這裡充當勞動力好了,大不了我們重新訓練一支軍隊。”至於解散軍隊一說實在太荒謬,他也懶得進行反駁,權當是沒有聽到。

“重新訓練一支軍隊可是要多花不少錢,這一點不用我提醒你吧?”羅傑立刻指出了其中關鍵:“你給我普通百姓,我還你一支受過良好訓練並且有作戰經驗的軍隊,這買賣難道還不划算?你要是覺得不妥,可以拿錢來贖回他們啊!”

柔佛官員心道老子能拿得出錢還跟你在這裡磨牙幹嘛,但這以人換人的買賣,怎麼想都覺得不對,卻又看不透海漢究竟是打的什麼算盤。

這邊還在盤算着利害得失的時候,羅傑已經轉過頭遊說英國人去了。

第1713章 特權機構第3419章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2870.第2870章第127章 擴招之爭2510.第2510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澎湖的未來第六百二十一章 打掃戰場3165.第3165章第1275章 險些露底第2092章第325章 開發大萬山島第74章 收買3084.第3084章2422.第2422章第2185章第七百九十八章 聖多明哥城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第2209章3113.第3113章2724.第2724章第1753章 外交手段第137章 新任巡檢(四)2378.第2378章3273.第3273章第1411章 雪原遊弋2781.第2781章2557.第2557章帝六百一十一章 黑科技第4章 新人的加入第294章 客串神棍2627.第2627章第1645章 重要情報2576.第2576章第1769章 有所求第1046章 人心向背第2124章第九百零六章 撈一筆3402.第3402章2833.第2833章第2355章第1076章 膠州灣第1733章 站隊第四百零二章 新移民2849.第2849章第1976章第七百七十五章 遊說高層2626.第2626章3054.第3054章2465.第2465章第2008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2700.第2700章2451.第2451章第1852章 強國之路2480.第2480章3162.第3162章2818.第2818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新移民3193.第3193章第1808章 廣鹿島難民營第1065章 面對面2889.第2889章第3437章2993.第2993章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1252章 誘人的條件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第六百八十一章 解圍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第1436章 攻防轉換第1603章 商業談判第1981章3186.第3186章第1052 角色扮演第七百七十九章 公捕公判第2087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方喉舌第四百七十九章 港島開發3178.第3178章2783.第2783章第1923章第1691章 壟斷經營第1737章 暗中操作2454.第2454章第1749章 皆爲利來2897.第2897章第1259章 被迫接受第1426章 一觸即發2476.第2476章第1795章 備戰工作第386章 整裝待發第48章 人選第2072章第1773章 靈活應對2664.第2664章第130章 錢天敦第八百九十四章 明目張膽第九百八十三章 隨機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