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星島現狀

與南下途中的各站有所不同,爲譚舉任一行人舉行的接風宴是在駐軍營地的軍官食堂裡舉辦的,而非高檔酒樓或私人官邸。原因也很簡單,這裡沒有任何高檔消費場所,而羅傑的住處跟“官邸”兩個字也還扯不上太大的關係,初到這裡的時候住的是從三亞帶過來的活動板房,後來又蓋了一個單獨的院落,換成了磚石結構的小平房,也就僅此而已了。

這倒也不是羅傑甘於貧寒,實在是這裡的客觀條件還不夠談什麼物質享受,因爲勞動力短缺,加之工程技術人員有限,還要以碼頭、道路、橋樑、移民村落、給排水設施等基建工程爲優先,其他的建設項目就只能往後排了。就連抵達這裡已經一年有餘的駐軍,如今也仍是住在木頭營房中。羅傑的居住條件在本地而言已經算是最高級別了,但相對其他殖民地的一把手來說,這樣的待遇的確是稍顯寒酸。

如果只是招待譚舉任一個人,那羅傑的住處倒也能湊合着擺一桌,不過這接風宴可不止他們兩人出席,各自的手下干將都要到場作陪,營區也就只有軍官食堂才比較方便了。

環境雖然比不了安不納島的高檔場所,但好在這廚師也同樣是三亞勝利堡裡接受過樊大廚手把手培訓的學徒,手藝也着實不差。而且這地方臨近海岸,海鮮也着實新鮮,所以做出來的美味絲毫不遜色於譚舉任在前幾站享用的宴席。

這接風宴上大家酒幌交錯,自然也不太適合談論正事,譚舉任就隨意揀了些南下途中的趣事作爲談資。談及在安不納島打獵經歷的時候,羅傑順口接話道:“譚主任喜歡打獵的話,那倒容易,改天有空帶你去北邊打獵好了。我這兒沒章運那麼多限制,隨便打都行!”

星島北部地區目前仍是未經開發的無人區,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有山有水,地理環境與安不納島上的野生動物區相差無幾,只是動物的種類沒有那麼多而已。羅傑每隔月餘就會組織手下在島北的荒野中搞實兵實彈演習,完事就順便來一波圍獵,讓士兵們能長久保持集體作戰所需的狀態。對於安不納島上那種經營性質的狩獵,羅傑自然是無感的,章運那地方這個不能殺,那個要保護,哪有在這邊打獵自在暢快?

譚舉任對於狩獵這項活動其實並無太大興趣,他會跑去那邊的原因,倒是看望朋友的成分更多一些。不過既然羅傑主動相邀示好,他自然也不會回絕這份好意,當下便笑着應承下來。他現在初來乍到,與已經執掌本地軍政大權一年多的羅傑搞好關係纔是最要緊的事,接下來要接管本地的行政事務,還有很多細節都得依靠羅傑幫忙才能處理好。

不過譚舉任倒也沒忘了正事,接風宴結束的時候,他主動提了一下希望讓新任治安官韓正山到軍營接受一個短期的槍械使用培訓,以便上任之後能夠儘快開展相關工作。這對羅傑來說只是一句話的事情,當即便吩咐給了自己的副官,讓其去聯繫韓正山安排訓練日程。

羅傑給譚舉任準備的住處,跟他自己的駐地是同一檔次,也是一個單獨的小院,傢俱和其他日用設施倒是已經準備齊全,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拎包入住的標準。譚舉任先前已經參觀過羅傑的住處,所以對這樣的待遇倒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洗漱完畢躺倒在牀上,譚舉任想起南行這一路的經歷也是頗爲感慨。以前對海外殖民地的認識多是停留在紙面上,只在往來的文件中提及,並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次拿了外放的差事一路行來,終於有了切身體會。海漢的日益強大自是不必多說,能在距離本土幾千裡之外的地方開闢一塊殖民地,這本身就是一種國家實力的象徵,而各處殖民地依託各自的環境選擇了不同的開發方向,也讓他有了很多感觸。

峴港、歸仁港都是比較純粹的商業港口,發展方向以海上貿易爲主;而金蘭港是軍民一體,以軍事用途爲主,當地則是以配合駐軍需求爲發展方向;頭頓港地處中南半島南端最主要的出海口,同時也是安南與占城兩國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雖然目前還不算繁榮,但發展潛力巨大;而安不納島地處南海腹地,執委會視其爲籠絡南海各國權貴政要,收集軍政情報的中心,對當地投入最大,前景自然一片光明。

這些殖民地各有優勢長處,發展方向各自不同,這些參觀訪問的經歷也令譚舉任開始思考,星島所具備的優勢和最佳的發展方向。

執委會的計劃是將星島建成海漢國今後一段時期內的西南邊陲橋頭堡,原則上還是以軍事戰略要地來審視這裡的功能,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非常務實的選擇。在這個時代,通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商船數量遠不如他們過去所在的那個時空,想要將星島建成新加坡一樣的地區貿易樞紐港,目前的東西方海上貿易量還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海漢進入這一地區之前,葡萄牙人在馬六甲海峽的影響力最大,星島西北大約二百公里外的海岸上,便是葡萄牙人趕走原來的土著之後佔領的馬六甲城。來往於兩洋之間的葡萄牙商船,自然會優先選擇自家的港口停泊。荷蘭人倒是很想介入這一地區,但可惜每次嘗試都被葡萄牙人驅趕出去,所以荷蘭商船穿行於兩洋間的航線根本就不經過馬六甲海峽,而是選擇了走靠近巴達維亞城的巽他海峽。因此這兩國在遠東活動的商船,都不太可能將星島作爲必停港口之一。

而馬六甲海峽區域內的國家,目前都是將海漢視作了新的外來威脅,即便沒有公開撕破臉皮,但暗自提防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自然也不會有船跑到星島來停靠。

真正可能將這裡作爲轉口貿易港的外國商船,在現階段不會很多,基本上都是來自大明和印度洋海域的國家,短期很難發展到海南島或是大明沿海貿易港的規模。而且本地現有的人口規模和需求,也註定星島現階段的發展方向不可能是貿易港這樣的定位。首先進行農業開發,設法養活現有的常住人口,儘可能在除軍備之外的物資供應方面做到自給自足,這纔是星島近期比較實際的發展目標。

但截止目前,譚舉任對星島的瞭解更多是來自於紙面資料,實際的接觸也僅限於今天登岸後走馬觀花地看了幾眼而已,這種程度還遠遠不足以用來規劃長期發展。譚舉任自己也很明確這一點,所以他沒有急於去細想太長遠的東西,該怎麼履職,還是等到對本地進行實地考察之後再說。

翌日,羅傑便親自現身,帶着譚舉任考察星島的現狀。而這個考察行程,又再次回到了譚舉任昨日上岸的地方,畢竟這裡是個臨海殖民地,港口對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地方在我們之前那個時空叫做吉寶港,是新加坡南端最重要的港口。南邊這一小一大兩個島,原來的名字叫布拉尼島和聖淘沙島,不過現在這兩個島都劃給了海軍使用,暫時還沒有命名。”羅傑頓了頓,不無驕傲地說道:“按照執委會對新地名的命名原則,我們可以申請以自己的名字來命令這兩個島。”

譚舉任道:“按照大明的命名,這地方不是應該叫做淡馬錫嗎?”

“淡馬錫是指整個星島這地方,但小的附屬島嶼還是可以自行命名,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機會!”羅傑說到此處,朝譚舉任擠了擠眼睛道:“舉任島,舉人島,也算是個不錯的彩頭!”

譚舉任哭笑不得道:“這裡的人又不會去考大明的科舉,叫舉人島有什麼彩頭可講!”

淡馬錫這個地名,是從明朝纔開始叫起,不過早在十四世紀初,元朝就曾派人到一個叫做“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汪大淵《島夷志略》裡對“龍牙門”的描述是“門以淡馬錫番兩扇,相交若龍牙狀,中有水道以間之”,其實這龍牙就是指星港西側航道出入口一塊可供航海者辨識方位的大尖石。

而這本元代人所著的《島夷志略》到了明代也備受關注,曾被編入《永樂大典》及《四庫全書》,就連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這本書也是船隊的參考資料之一。

“鄭和的船隊當年就在這個地方停靠過,我們在這裡還找到了船隊當時遺留下來的一些生活用具和埋在高地的石碑。”羅傑不無炫耀地繼續向譚舉任介紹本地的人文歷史:“兩百年前這地方也曾經是一個港口城市,而且有不少漢人在這裡生活過。”

“那後來怎麼變得蕭條了?”譚舉任只知道這地方在海漢到來時已經變成了周圍多國戰爭緩衝地帶,並沒有多少常駐人口,早就變成了荒島一個,但卻並不太瞭解這地方是怎麼突然就衰落的。

“這地方原來是馬六甲蘇丹王國的領地,不過這個政權在二十多年前被葡萄牙人滅掉了,現在星島北邊的柔佛蘇丹國就是逃亡貴族重新建立的政權。葡萄牙人在1613年把島上的市鎮全部焚燬,所以這個島從那時候起就基本上是處於無人區的狀態了。”羅傑耐心地向譚舉任說明道:“我們來的時候這裡空無一人,所以沒費吹灰之力就直接佔下來了。”

“葡萄牙人做事倒是挺狠的!”譚舉任聽完之後不禁感嘆了一句。很顯然葡萄牙人當時就有能力攻佔這裡,但他們當時已經佔領了西北方向的馬六甲城,對於星島這邊的小港口自然不是那麼放在心上,加之人口有限又沒法分出足夠人手對這裡實施長期佔領,所以乾脆就放火燒掉島上的所有設施,誰都別想在這裡立足。

“以前挺狠,現在嘛……挺慫!”羅傑給予了毫不客氣的評價:“我們來了之後,葡萄牙人也派船過來轉了一圈,看到我們插的旗,屁都沒放一個,調頭就走了。”

譚舉任很是捧場地笑了幾聲,然後關切地問道:“那現在附近有什麼勢力是對我們表現出了明顯的敵視態度嗎?”

“敵對倒還不至於,但對我們忌憚的國家着實不少……基本上週圍的國家都在這個名單上。”說到這個話題,羅傑的表情也就沒那麼輕鬆了:“他們雖然不敢公開跟我們做對,但使些小絆子,拖慢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有很多手段可用的。你看我們到這裡落腳已經有一年多了,人口還是少得可憐,能從周圍國家招募到的移民極其有限,這裡邊多少也有人爲製造的阻力。”

海漢的擴張模式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極高,而這又相應地帶來對勞動力的需求,但像星島這樣距離海南島數千裡的海外飛地,幾乎是單純依靠國內送來的移民搞開發建設,這速度自然也就快不到哪裡去了。

羅傑接着說道:“當然了,我們目前的狀況,也不能主動跟周圍的國家開仗,依靠武力去掠奪人口。執委會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南海貿易聯盟這樣的商業組織,用利益來逐步軟化周邊國家的態度,畢竟市場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

“這方面有什麼顯著的進展嗎?”譚舉任抱着希望問道。

“沒有!”羅傑不假思索地搖了搖頭道:“截止目前還沒看到有什麼態度軟化的跡象,而且外交工作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就在給執委會打報告,要求派個專門負責行政和外交事務的搭檔過來。”

說到這裡羅傑擡手在譚舉任肩上拍了拍道:“今後這些事就得由你負責了,有什麼需要我這邊配合協助的,都可以儘管提出來,只要力所能及,我一定會給你搭把手。”

第2123章第1754章 爲難之處第2238章第1832章 進退維谷2570.第2570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第297章 巡視廣州2387.第2387章第2233章第234章 來自大陸的新動向第1275章 險些露底第1679章 打探消息3317.第3317章第3430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1988章2741.第2741章3172.第3172章第1419章 緊鑼密鼓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懾作用第140章 抵達清化2905.第2905章第271章 登陸演習2440.第2440章第2095章第1096章 調兵遣將第330章 馳援李家莊第2172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2813.第2813章第1412章 深入敵佔區2543.第2543章2431.第2431章3091.第3091章2414.第2414章3402.第3402章第3419章第六百二十五章 福建攻略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3419章2990.第2990章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六百七十五章 陷入僵局第1411章 雪原遊弋第2326章第2053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利益之爭第1122章 芝罘灣新貌第262章 商量條件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成功2929.第2929章2515.第2515章第2068章第1091章 踢到鐵板第169章 沆瀣一氣第2238章2535.第2535章第110章 何夕的工作彙報2373.第2373章第1418章 利益分配2383.第2383章第297章 巡視廣州第六百六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第380章 戰敗替罪羊第205章 父子對話2584.第2584章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第1135章 剿匪務盡第1192章 返回舟山第1467章 利益交換第368章 匆匆忙忙的轉運第八百一十六章 下一個目標2471.第2471章第八百九十一章 陽奉陰違第1082章 懷疑對象第1863章 王子的興趣第1409章 以戰代練第2164章第2126章第1711章 新出路第1720章 通過考驗第六百七十八章 投資環境第2263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海沙幫第2185章2963.第2963章第1484章 遼東的未來第178章 生理需求2426.第2426章第1461章 承運商的小算盤第312章 各路到齊第236章 勝利港造船廠(一)第49章 海漢2407.第2407章第145章 殺雞儆猴第280章 構建陣地第21章 碰頭會(一)3382.第3382章2751.第27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