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進退兩難

郭興寧面色陰沉地騎在馬背上,望着遠處土坡上駐足的幾名灰衣騎手。這些灰衣人從他所率的明軍抵達季家鎮開始,就陰魂不散地在部隊附近出沒,很明顯是在監視自己的行程動向。根據己方所掌握的情報,這些人應該就是隸屬於駐紮在福山縣境內的海漢軍了,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猖狂地出現在明軍眼前活動,用肆無忌憚來形容也毫不爲過。就算是以前在這一區域當土霸王的萬家軍,見了明軍出動一般也都會遠遠避開,哪敢輕易作出這種有挑釁意味的舉動。

郭興寧也數次下令讓手下騎兵驅趕這些探馬,但效果着實不佳,這邊騎兵剛剛出列,海漢探馬便調頭撤離,而雙方之間隔着兩三裡地的距離,也很難追趕到對方。但己方一收兵,海漢探馬便又會出現在目力可及之處,實在是讓他噁心不已。

郭興寧也嘗試了在清早出發之前就悄悄分出一部分偵騎,遊離於大隊人馬之外,以求將海漢探馬逼出更遠的距離。但對手卻是時聚時散,經常會在某個節點上突然集結,將自己派出的偵騎倒逼回來。這一路從登州城行軍到福山縣,雙方一直在隔空鬥法,但海漢人顯然稍占上風,因爲明軍確實沒有辦法徹底阻斷對方的偵察措施,可以說己方的兵力和行動方向都已經提前曝光了。

對於這次前往福山縣的行動,如果不是廖傑堅持出兵,郭興寧其實並不想在這個時間點上趟這灘渾水。先前他們三人雖然議定要設法對付在福山縣落腳的海漢人,但上官野到了奇山千戶所駐紮之後,送回的消息卻都表明了這件事情的難度之大,遠不似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容易。

在上官野去到福山縣之前,他們對於海漢的瞭解,幾乎都是來自廖傑的兄長廖訓從浙江通過書信傳遞過來的隻言片語,雖說廖訓也曾在信中提到過“海漢軍船堅炮利,不可力敵”,“征戰南疆數年,從未有聞敗績”之類的說法,但廖訓的消息也同樣是來自道聽途說,並沒有與海漢軍在戰場上對壘的經驗,所以他所提供的這些軍事方面的信息也很難有多大的說服力。

倒是海漢人如何善於斂財,如何揮金如土,這些信息讓登州軍方這三人十分在意。他們下意識地將海漢視作了可以狠狠宰上一筆的肥羊,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海漢手中還有一支用錢堆砌出來的強軍。他們沒見識過海漢軍的作戰,也沒有認爲廖訓當初所提及的那些形容是真實的狀況,只認爲海漢是以金錢開路,才能在南方沿海諸州府暢通無阻。所以一開始廖傑將上官野遣去奇山千戶所坐鎮,並沒有給他配備多少兵力,結果上官野到了當地之後就傻眼了,海漢在芝罘灣駐紮的武裝人員至少有上千人,他帶這點人馬連芝罘島都別想上去,根本就無從下手。

上官野從福山縣當地蒐集的消息陸續送回登州城之後,廖傑仍然堅持認爲海漢人只是虛張聲勢,畢竟出兵打土匪跟與官軍對戰完全是兩碼事,他們既然要在登州境內落腳,就應該不會跟官府對着幹。但郭興寧卻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了,海漢在芝罘灣部署了水陸兩軍,擺出的就是不肯吃虧的架勢,直接使用武力威脅,他們也未必願意就範。

郭興寧建議廖傑另尋途徑,先與海漢人接觸一下,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方式,讓海漢主動掏腰包買一個在登州落腳的權力。這樣避免雙方正面衝突,也同樣能從海漢人手裡獲得收益,對雙方來說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便正好傳出了海漢在福山縣發掘到銅礦的消息。

照理說地方駐軍是不便插手政務,何況廖傑、郭興寧等人都是登萊之亂期間從外地調來登州,並非本地出身,更不好出面對這些事情指手劃腳。但巧的是對這事最感興趣的鄭凡跟文武官員都有交情,他認爲這事必須要有軍方出面作爲保障,才能順利地從海漢人手裡接管福山銅礦,所以便來找到廖傑商議此事。

鄭凡對於海漢的瞭解程度還遠不如廖傑等人,單純地認爲海漢人只是一羣外國武裝海商,所以他所給出的方案可謂簡單粗暴,先由登州府衙發公文勒令海漢人讓出銅礦,如果對方拒不服從,再由軍方出面,以武力方式驅逐海漢人並回收礦區。

登州現任知府陳鍾盛就是鄭凡的大舅子,所以搞定官府這邊對他來說不存在太大的難度,鄭凡想拉軍方入夥,就是爲了這個計劃多加一道保險。當然了,這髒活也不是白乾的,鄭凡向廖傑作出承諾,只要軍方願意參與進來,那麼事成之後,他會說服陳鍾盛,將這處銅礦的收益也給軍方分上一份。

廖傑一開始還是很謹慎,因爲這銅礦的開採前景如何也沒人知道,要是搶到手之後才發現地底下埋的銅礦就那麼淺淺的一層,開採的投入比收益還多,那軍方可就是白忙一場了。但鄭凡拍胸脯保證,海漢人正在發掘勘探的這處銅礦絕非小礦脈,因爲他在幾天之前就已經派了人混進工地,確認了海漢人在當地大張旗鼓的動作並不是僞作,而是的確發現了一處大礦脈。海漢人爲了開採這個地方,甚至已經組織了數以百計的勞工開始在當地築路修房,準備開設礦場了。以海漢人過往所表現出來的精明,顯然不可能悶着頭去做這麼大的賠本生意。

同時鄭凡也表示了可以用捐助的名義,先行墊付軍方行動所需的一部分軍費和物資,這樣即便是後續的礦場開採進行得不夠順利,起碼軍方也不至於倒貼。

廖傑很快就被鄭凡說動,這種利益分配方式相當於是在礦場拿了股份,如果經營得好,今後數年內都會有穩定的收益。而軍方所需承擔的任務,大概就只是派出軍隊去將海漢人驅逐出這一區域,這在廖傑看來應該不算是什麼太困難的差事,甚至都沒有真正意識到這種行動所要面臨的風險。

但郭興寧卻已經在出發之前就隱隱嗅到了不妙的味道,因爲在爆出福山銅礦消息的同時,還有另一個聽起來沒那麼勁爆的傳聞在登州城裡傳開,就是海漢軍在福山縣境內的山區抓獲了之前脫逃的萬家軍頭目,並且已將其餘黨一網打盡,而發生戰鬥的位置,據說離福山銅礦的所在地非常近。

郭興寧所在意的並非海漢軍清剿土匪餘孽的果斷決絕,而是他們勞師動衆去做這件事的目的何在。基於海漢的商人天性,郭興寧確信他們的行動除了維護地方治安之外,肯定還有更深層,對其自身有利的目的存在。而這處交戰地距離福山銅礦極近,再結合這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所發生的時機,郭興寧認爲這並非巧合,而是海漢有意在爲開採這處銅礦掃清最後的障礙。

海漢人如何得知萬家軍控制的地區有銅礦,郭興寧認爲這或許是先前被海漢俘獲的土匪用來保命的機密。海漢人將萬家軍趕盡殺絕這個反應,似乎也能從側面體現出這處銅礦的價值和海漢爲開採這處礦脈所下的決心。登州府衙發過去的公文如石沉大海沒有反應,郭興寧認爲海漢人的沉默就已經是表明了否定的態度,即便是出兵福山,也未必能逼使海漢主動退讓,反倒有可能激化矛盾,將局面弄得不可收拾。

郭興寧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廖傑,並表明了所擔憂的事情,但他對這些猜測拿不出任何的實證,也無法證明海漢人有武力對抗的打算,所以廖傑最終也還是沒有采信他的說法。眼下已經入冬在即,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冬季大雪封路,部隊出征不便,這一拖可能就要拖到明年開春才能動手。

遲則生變,不管是廖傑還是鄭凡都沒有這麼好的耐心等下去了。所以廖傑還是堅持己見,並且將出徵福山驅逐海漢人的任務交給郭興寧。他希望郭興寧能親自去跟海漢人交手,以事實來推翻其心中錯誤的想法。

郭興寧並不情願拿到這個任務,但他也知道廖傑最信任的人莫過於他與上官野了。如今上官野已經在福山縣駐紮了大半個月,也盡力偵察了海漢的部署和動向,現在需要動手的時候到了,他郭興寧不上還能誰上,就算再怎麼不情願也只能硬着頭皮上了。

廖傑對郭興寧的要求是速戰速決,儘可能不要把戰事拖到入冬,只要海漢人放棄礦場乖乖退回芝罘島去,倒也不用對他們趕盡殺絕。留着這頭肥羊,日後還可以慢慢想別的招數來榨取油水。郭興寧也只能抱着僥倖心理,指望自己之前的想法只是誤判,海漢人不會有那麼大的勇氣來跟朝廷官軍正面對抗。

但行軍進入福山縣境內之後,郭興寧就發現這種僥倖大概會落空了,只怕是明軍還沒離開登州城的時候,海漢人就已經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否則也無法解釋爲何明軍才從駐地開拔沒多久,就有海漢探馬出現在了部隊附近區域。海漢對於明軍的到來並非毫無防備,可想而知他們應該已經在銅礦所在的區域作出了相應的部署,自己這次的差事想要順利完成怕是難了。

但郭興寧倒也沒有因此而慌亂,他雖然早就認定海漢人不會輕易遵從登州府衙的命令讓出銅礦,但也沒有真的認爲海漢軍的實力能與明軍一戰。至始至終,他都認爲這只是一羣武裝海商,而沒有將海漢軍視作真正的職業軍隊。

郭興寧所帶的部隊都是他從兗州府帶過來的嫡系人馬,之前在登州參加過平叛之戰,也都是經歷過戰陣歷練的老兵了。這次出兵福山縣,廖傑還特地撥了幾門便於運輸的佛郎機炮給郭興寧,加上原本營中近三分之一的火槍兵,郭興寧對於打敗海漢還是挺有信心的。

只是這海漢探馬一路上如同趕不走的蒼蠅一樣,着實讓人心煩,郭興寧不禁有些擔心如果海漢軍也像那萬家軍一樣油滑,不肯正面接戰,那處理起來也會很麻煩。之前登州駐軍就是不想陷入到十分麻煩的治安戰之中,纔會對萬家軍的存在睜隻眼閉隻眼。海漢軍比萬家軍只強不弱,要是也變成類似的局面,那就會變成一樁大麻煩了。

但郭興寧卻沒有意識到,其實他的麻煩從踏入福山縣地界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在距離目的地還有大約十來裡地的時候,郭興寧接到了墊後人馬的報告,稱古現鎮以東地區突然出現了數量不詳的海漢武裝人員,並用路障封鎖了通往登州城的官道。

海漢人早不動手遲不動手,等到明軍過了古現鎮才動手,這種動作顯然是要掐斷郭興寧的後路了,已經是表現出了十足的敵意。雖說這地方與登州城之間並非只有官道能夠通行,但明軍後續所需的作戰物資卻需要通過官道來進行運輸,如今這條運輸幹線被海漢軍切斷,明軍的作戰週期和半徑也會因此而受到明顯的影響。

照理說行軍打仗不會對這種事情沒有防備,但郭興寧在此之前都沒把對手當成真正的軍隊看待,自然也不認爲對方會採取什麼措施來反制自己,根本就沒有料想到對方會在開戰之前就先行下手切斷自己的後路。

這樣一來,郭興寧這路人馬的處境就有些尷尬了,繼續往前行軍,海漢人可能已經在前方部署好了防線等着自己去撞,如果調頭去解決後路的海漢人,那這很可能又會演變成另一場趕蒼蠅的鬧劇,沒等明軍抵達就自行撤離了。郭興寧帶的人馬有限,又不敢輕易在野外分兵,當下竟然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局。

3351.第3351章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第2203章第1411章 雪原遊弋第1125章 跨陣營合作第1161章 主持正義2421.第2421章3235.第3235章3243.第3243章第172章 離岸價與到岸價第2291章第1649章 勸降第1737章 暗中操作第394章 受降第1789章 大軍過境第3445章3101.第3101章第1940章第1477章 定心丸第七百二十七章 圍城戰3280.第3280章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1333章 隱患人物3292.第3292章第九百一十七章 軍演部署2699.第2699章第1354章 不得不防第1091章 踢到鐵板第1802章 擋住去路2838.第2838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代訓代練第1167章 緣分使然第1982章2802.第2802章第1237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五十三章 互相算計第1907章 奮力追趕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第1257章 解決方案第196章 廣州城2957.第2957章第141章 組織難民第2079章2566.第2566章3373.第3373章第1532章 偷雞不成2555.第2555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安南軍團的反應2926.第2926章第3458章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2483.第2483章第27章 黎人(二)2549.第2549章第232章 羅升東的小算盤2403.第2403章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2682.第2682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戰與和的爭論3177.第3177章第1275章 險些露底第316章 授獎儀式第2361章第1092章 職業軍隊的威力第五百五十九章 形勢比人強2934.第2934章2945.第2945章3393.第3393章第2010章第1814章 各行其是2403.第2403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甕中捉鱉2895.第2895章第1658章 攻打馬尼拉(八)2533.第2533章3402.第3402章3118.第3118章第1644章 應對手段第1342章 軍民融合第2001章3060.第3060章2862.第2862章第四百五十章 虞堯的理由第2256章第2039章第1255章 眼見爲實第七百一十四章 人口交易第318章 募股第79章 崖州工作組(三)3082.第3082章第1541章 產業升級第1075章 一路向北第六百九十九章 戰前佈局第1172章 事件發酵第365章 參觀陳列室2643.第2643章第1424章 獅子搏兔第2320章第390章 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