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交換條件

登萊之亂結束之後,叛軍雖然放棄了登州城逃亡東北,但地方上又冒出不少山賊土匪武裝組織,福山縣的治安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對於轄區內的富貴士紳來說,也只有三條出路可選,一是變賣家產南下到江淮地區避難,等待時局好轉再嘗試返回故鄉;二是結社自保,自行組織民團對抗土匪武裝;三就是舉家遷入縣城,依託官府躲避亂局。

如今住在這福山縣城裡的除了官府人員和家屬之外,就是這些鄉紳佔了多數,只要海漢人不搶錢搶糧搶地,那對他們來說就不算是什麼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切都有商量的餘地。先前作爲官府使者被派去城外與海漢溝通的人,其實也是縣內的一名鄉紳。海漢人打着賑濟難民的旗號,輕輕鬆鬆就滅掉了萬家軍的主力,這等實力不主動巴結還要等到何時?

“張大人,本城父老鄉親的性命,全繫於大人之手,還望大人能爲百姓考慮,耐心與那海漢人周旋,即便有不合之處,也需得妥善處置纔是。待大人回城之時,我等再設宴爲大人慶祝。”一名耄耋老者作爲城內的民衆代表,向張普成婉轉表達了衆人的態度。

張普成心道我何嘗不想跟海漢人達成和平協議,可這主動權如今並不在自己手上,自己這個知縣只是地方官而不是地頭蛇,拿這夥形同軍隊一般的海漢人也沒什麼辦法。不過海漢人已經主動示意有合作的意願,那張普成自然也不會拒絕了——如果斷然拒絕,說不定會被海漢人視作敵意的表現,而上一個對海漢採取敵視態度的例子就活生生地擺在眼前,海漢昨天讓戰俘在城外原野上挖的埋屍坑,在縣城城頭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可不是鬧着玩的事情。

張普成的一頂軟轎出城沒走多遠,便到了由海漢選定的這處茶館。海漢騎兵已經將茶館附近的一片區域全部清理出來,這兩天很多原本居住在城外的難民都已經放棄貧民窟投奔了河邊的海漢營地,所以這番清理工作倒也沒有費太大的工夫,僅僅只是將爲數不多的一些難民驅趕到了警戒範圍之外,以確保這會談場所周邊不會有閒雜人等出現。

張普成在茶館門口下了轎,他首先看到的是幾名膚色黝黑,穿着灰色對襟短衫長褲的漢子,他看這打扮便認出他們是海漢的武裝人員,前兩天在城頭上已經看得很眼熟了。其間還有兩名衣衫襤褸的本地人,見張普成下轎便朝那幾名海漢人點了點頭。張普成略一思忖,便明白對方這安排是讓本地人辨識確認自己的身份,以防有人冒充。海漢人辦事粗中有細,連這種細節都沒放過,這讓張普成又是暗暗加了幾分小心。

很快他就見到了這夥海漢人的頭領哈魯恭,如同其他人一樣,膚色也是十分黝黑,頭髮短得跟和尚一般,不過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場卻明顯要強過一般人,張普成以前去登州城晉見巡撫孫元化的時候,也曾感受過這種上位者的氣勢,絕非萬蒙這種缺乏底蘊的土霸王所能相提並論。而這黝黑的膚色倒也從側面印證了海漢人自稱是來自南方的說法,張普成自己是濟南府出身,以前與來山東做買賣的福建商人打過交道,對方口音極重,所說的話真是完全聽不懂,當下不禁有點擔心接下來的談判是否能夠順利進行。

但哈魯恭一開口就完全打消了張普成的疑慮,完全就是純正的北方口音,並沒有張普成所擔心的狀況。他是不知道哈魯恭其實是出身蒙古,就地理位置而言比山東要靠北多了。

雖然談判對象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但哈魯恭的禮數還是做得很足,邀請張普成入座之後,便讓人上茶。張普成見對方這麼講究,緊張的心情也稍稍放鬆了一點。

不過哈魯恭終究是一名武官,熱茶送上來之後,他便揮手讓手下退出去,直接切入了正題:“今天請張大人出城見面,是要跟大人通報一下目前的情況,另外再商量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哈魯恭頓了頓,接着說道:“相信昨天我方在城外與萬家軍的交戰,張大人應該也已經知道了。我們現已抓獲匪首萬蒙在內的匪軍戰俘一千餘人,經過審問,基本可以確定這就是萬家軍的主力了。雖然還有少部分人員在逃,但已經不成氣候,近期也不太可能再威脅到福山縣百姓的安全了。張大人如果對戰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我方營地親眼驗證抓捕的匪軍戰俘狀況。”

張普成連出城談判都是好不容易纔鼓起勇氣,當下可不敢再嘗試去海漢營地一探究竟了,當下打個哈哈道:“諸位從南方遠道而來,行此義舉,實乃大明百姓之幸!不過這些魚肉鄉里的土匪嘛,應當交與官府處置纔是,不知哈首領意下如何?”

哈魯恭笑道:“把這幫戰俘都交給福山縣衙倒也沒問題,但張大人你要想清楚,你這縣城裡關得了這麼多犯人嗎?”

“這……”張普成不禁被這話懟得一時語塞,只好改口道:“普通匪徒中多有受到脅迫才與其同流合污的狀況,但這萬家軍中的頭目、首領,都是在本地作惡多年之人,當使其伏法纔是。”

哈魯恭道:“我們千里迢迢來到山東,其實也不是爲了這夥土匪來的,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們去處理,所以這些人交給官府處置也沒問題。不過我們是做買賣的商人,交易都講究互利互惠,我們給福山縣提供方便,也希望張大人能給我們一些方便。”

海漢人會在談判中提出一些交換條件,對此張普成倒是早有預料,點點頭道:“哈首領不妨先說來聽聽,若是不違國法,有利地方,本官便做主答應下來。”

哈魯恭道:“衆所周知,我們來到這裡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本地因爲前兩年的戰亂而陷入無家可歸境地的民衆,給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和能夠維持生計的工作。但我們是外來人,本地民衆對我們的認識和信任都比較少,所以我們希望知縣大人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以便能讓我們更好地組織救助。”

張普成道:“本縣要如何提供幫助?”

“很簡單,只需要縣衙出具公文,爲我們在福山縣境內的行爲背書,讓民衆確信我們的救助手段是真實可靠的。”哈魯恭輕描淡寫地提出了一個條件。

如何能在陌生地域獲取民衆的信任,這也算是海漢在移民工作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按照過去幾年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所取得的經驗,由地方官府出面爲移民活動背書,這無疑是最爲有效的辦法,在這個資訊手段還十分原始的時代,百姓所認知的可靠信息主要就是來自官府的各種公告。哪怕只是寥寥百字的告示,只要蓋上官府大印,其效果就會遠超海漢自行印刷的各種宣傳資料。

海漢來到福山縣之後,雖然也很快招攬到了數百移民,但這些人基本都是衝着海漢所提供的生存口糧去的,爲的只是活命而非出於信任。除開這些掙扎在生死線上迫不得已做出選擇的民衆,還有很多對海漢並不信任,移民意願不那麼強烈的百姓,海漢要想將這些人也動員到自己麾下,就必須要先設法取得他們的信任。來自本地官府的背書,無疑是最好用的手段。

張普成臉上微微變色道:“這……只怕不太妥當吧?這要是中間出了什麼差錯,責任可全都是本官背了!”

張普成並沒有被哈魯恭冠冕堂皇的說法所迷惑住,他很清楚官府背書的意義是什麼,光有責任沒有好處,豈肯輕易答應下來。

哈魯恭道:“張大人,不出兩年時間,福山縣所轄的芝罘灣就會成爲整個登州府最爲繁華的港口,你這縣城也會跟着沾光。到時候如果你還在這裡當知縣,就算你什麼都不做,我們也會想辦法給你做出一番政績,把你送到更高的職位上去,比如登州知州,或者在山東承宣布政使司裡謀個位子。你跟我們合作,我們就送你去更高的職位,掌握更大的權力,我要跟你談的交易就是這麼簡單。”

張普成道:“以福山縣今時今日境況,你這話如何信得?要是這兩年中出了什麼事,你們拍拍屁股就回南方去了,本官可沒地方好躲!”

哈魯恭笑道:“你放心,只要跟我們合作,保你一條退路。必要時我們可以安排你去南方,給你分房分地,當個吃喝不愁的鄉紳。”

張普成怒道:“本官豈是這樣的人!”

哈魯恭道:“剛纔只是跟大人開個玩笑,我們既然來了,就不會再離開。至於我們有沒有能力把芝罘灣變成繁華的港口,口說無憑,眼見爲實,張大人跟我去芝罘島走一遭,就知道真假了。”

張普成心道本官連夾河邊的營地都不會去,又怎會踏上芝罘島,你這傢伙一心要騙本官遠離縣城,只怕是動機不純,當下便搖頭拒絕了哈魯恭的提議。

哈魯恭不像其他經常在海外執行任務的將領一樣,擁有比較多跟大明官員接觸的經驗,所以這話說僵了之後,他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圓回來。他認爲這應該是張普成覺得預期收益不夠穩定,所以纔不肯答應自己提出的條件,當下便換了個說法道:“張大人,我是個粗人,說話的方式也比較直接,如果有冒犯的地方,還請你見諒。如果張大人是認爲兩年後的成效太慢,那我們也有更直接的回報方式,比如說現銀。張大人如果有這方面的意願,可以直接開個價出來,數目好商量。”

張普成聽到這個條件倒是不免有些心動了,先前海漢人以賑濟難民的名義捐了五百兩銀子,這筆錢他和黃曲一人分了二百兩,剩了一百兩打算留着買糧食發放給城外的難民,不過看海漢人這兩天的架勢,肯定是要把城外的人全都圈走纔會甘心,這一百兩銀子大概也可以省下來了。但縣衙出門背書究竟開價多少合適,張普成自己也有些拿不穩,而且他不清楚海漢人在福山縣除了招募組織移民之外,是否還有別的企圖。

張普成沉吟許久纔開口道:“哈首領,你且說一說,你們在福山縣除了招募移民一事之外,可有其他計劃?”

哈魯恭聽出張普成口氣有所鬆動,當下便道:“張大人,我這麼跟你說吧,招募移民這事不單是在福山縣一個地方,整個登州府和萊州府都會逐步推進,今後視情況可能還要從更西邊的青州府、濟南府等地方招募。我們在南方的土地多達數十萬頃,需要的勞動力不是幾百幾千就能滿足的,目前在福山縣所作的也就只是個開端而已,招募這些難民去南方,既能給他們一碗飯吃,又能解決地方官府的困難,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至於在芝罘島建設港口,派出馬隊到處宣傳,這些其實都是爲了組織移民這個目的。”

哈魯恭閉口不提海漢在軍事擴張和商貿、文化、金融推廣方面的打算,只扭着移民這個話題展開,也是想盡可能避免節外生枝,引起張普成的警覺。登萊地區爲數衆多的難民對於地方治安所造成的危害相當嚴重,而當下大概也找不出能比海漢這種移民手段更好的處理方式了。張普成思來想去,覺得如果僅僅只是爲對方的移民行動背書,倒是可以設法用婉轉一些的表達方式來減少官府的責任和風險。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談妥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價錢。

“那如果本官願出力相助,你們會出什麼價來答謝本官?”張普成心中做出決定之後,便果斷拋出自己最爲關心的問題。

第1839章 戰義州第151章 移民安置第八百一十六章 下一個目標3084.第3084章2396.第2396章第1804章 受制於人第1014章 開國慶典(十四)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3359.第3359章3410.第3410章第1623章 堂堂正正第1388章 秘書第九百六十一章 追查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1810章 力有不逮第1729章 外交晚宴第1674章 逐步接管2458.第2458章第2110章3352.第3352章2508.第2508章2726.第2726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用人選擇2620.第2620章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2643.第2643章第2225章2627.第2627章第1395章 收網日第1599章 禁止與許可1263章 市立圖書館第2064章第四百六十五章 互不相讓3203.第3203章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2847.第2847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3091.第3091章3063.第3063章第49章 海漢2939.第2939章2682.第2682章2387.第2387章第1130章 懟上門來第1729章 外交晚宴第46章 達成合作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343章 強行冤大頭第124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101章 基層組織第103章 計劃提前第1887章 高雄見聞第2343章2805.第2805章第1079章 奇山所的難題第3433章第2241章第2332章3167.第3167章第1312章 看不懂的情報第2258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第2179章3152.第3152章第48章 人選第八百二十章 形勢所迫第五百八十五章 順利登陸2951.第2951章2690.第2690章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四百七十九章 港島開發2877.第2877章第1646章 戰術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五章 進退維谷3149.第3149章第四百零五章 新生活(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日島之戰(五)2738.第2738章2570.第2570章2487.第2487章2888.第2888章第七百三十三章 反轉的局勢3325.第3325章2726.第2726章3018.第3018章第2033章第1406章 冬季偵察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2487.第2487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討價還價第1286章 昌化工業區2710.第2710章3159.第3159章第六百八十二章 內外勾結第1664章 攻打馬尼拉(十四)第1468章 北方航線(一)第1498章 難辦的差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賑災第六百五十五章 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