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北上準備

來自杭州城的所有俘虜都被押解離開之後,萬發才從船上的秘密艙室中現身。對於外界來說,他幾天之前就已經被燒死在了杭州城外的成豐行商棧裡,如果有人發現他還活在這個世上,那成豐行的失火案就會出現許多新的疑點。而海漢並不希望這件事還出現什麼反覆,所以特地要求萬發在歸途中隱藏好行跡,不能被閒雜人等發現他從杭州跑到了舟山。

“這次任務完成得很圓滿,執委會對你的表現也很滿意,三亞已經發來電報,讓你儘快回去覆命。”錢天敦頓了頓,還是說出了實話:“以目前的狀況來看,你不適合在浙江繼續待下去,回到三亞之後會對你有其他工作安排。不過以你這次所立下的功勞,回到三亞之後的升遷應該是穩了。”

萬發連忙謝過錢天敦,他其實也清楚這個任務結束後,自己就沒法再在浙江待下去了,不管廖訓等人的生死如何,他都不能再在浙江沿海州府出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其實對於萬發來說,這次的任務算是有驚無險,而且整個執行過程中一直都只是聽從龔十七的安排,到最後撤離杭州時才知道了全盤的計劃是什麼內容。如果龔十七從一開始就對他言明要在杭州搞出這麼大的事情,萬發還真不一定夠膽參與進來。

當然了,行動最終的結果還是讓萬發十分滿意,這次主事的雖然另有其人,但分到他頭上的功勞應該也小不了,要知道從杭州抓回來這三人可都是有品級的朝廷官員,是他平時連邊都沾不到的大人物。萬發雖然只是安全部的兼職員工,但也知道這種行動的級別有多高,甚至在安全部也應該算是史無前例,能夠參與其中簡直就是難得的機遇,就算他在杭州經營十年商棧,累積的功勞可能也趕不上這短短數日的收穫。

不過這種行動的保密期將會非常長,很可能在萬發退休之前都沒辦法將這段經歷當做炫耀的資本,向自己的同僚和親人吹噓一波了。好在這份功勞是實打實的,萬發琢磨着等這趟回到三亞之後,商務部的頭頭們說不定也會給自己升個“主任”之類的職務了,只是海漢如今的控制區極大,南北跨度數千裡,也不知自己的下一站會被分配到什麼地方。

錢天敦道:“正好明天就有船南下回三亞,你就辛苦一下,明天就跟船出發吧!”

萬發連忙應下,心知上面是擔心自己在舟山久留會暴露行跡,這是要打發自己儘快離開了。不過他對這樣的安排倒也沒什麼抱怨,離開家人已經有一整年的時間,他也很想早些回到三亞與家人團聚。

對於舟山駐軍來說,杭州這次特殊任務的完成意味着已經掃清了北上的最後一個障礙,接下來就要開始調集人員物資,準備下一步的征程了。

六月二十七日,舟山管委會和駐軍召開聯席會議,開始商談安排北上相關的各種事務。目前從三亞出發的第二批船隊在昨天已經抵達澎湖,預計在當地休整兩天之後就會繼續北上。按照通常的行程來計算,船隊最遲在七月初就會抵達舟山,屆時完成防務交接之後,特戰營和之前抵達這裡的部隊就可以出發了。

考慮到北方的氣候,越早開始落腳點的建設工作,北上部隊渡過第一個冬天的難度就越小。國防部爲了能在入冬之前爭取到儘可能多的時間,這次北上的行動並沒有再安排大規模的偵查行動,只是在之前北方招攬難民的船隊中安插了一些人手,到當地收集了一些情報。相對過去幾次由南向北擴張地盤的行動,這次北上的前期偵查算是做得比較少的。

“氣候原因當然只是其一,我們減少了北上的偵查安排,主要還是因爲當地在大亂之後依然有很多地方處於失控狀態中,很多縣級治所還沒有得到及時的恢復,駐軍也都只集中在幾個州城當中,所能控制的範圍非常有限。”錢天敦向王湯姆介紹了膠東半島的大致現狀。

王湯姆道:“明廷今年也沒有向山東當地增加駐軍嗎?”

錢天敦搖搖頭道:“中原地區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大明將主要兵力都放在了圍剿農民軍上,山東大部分地區都處於不設防的狀態——至少對我們來說是這樣。在進駐到當地的前期,我們應該不會遭遇太大的軍事壓力。只要有你們海軍護住後路,當地的明軍很難跟我們進行正面對抗。”

“聽你說起來這次北上應該會很輕鬆的樣子。”王湯姆笑道:“只是這樣一來,我們估計就沒什麼戰功好拿了。”

“當地的氣候可能比明軍更麻煩。”錢天敦的表情卻並不輕鬆:“根據歷史記載,小冰河時期的膠東半島,冬天的溫度會低於零下二十度,暴雪寒潮都是有可能會出現的天氣狀況,這對我們手下這些出身南方的士兵來說,將會是非常大的考驗。我們在當地修築基地,就必須要將冬天的禦寒需求考慮進去,這要比在南方搭建板房麻煩多了。”

海漢軍在赤道附近區域開闢新據點時往往都是搭建活動板房,只要能遮日避雨就基本合格了,但這類保溫能力較差的簡易房屋並不適合北方的氣候,而且考慮到北方的室內需要供暖,木製板房的消防隱患太大,頂多也就在天氣暖和時住住,並不適合作爲過冬的營房。但要在當地修建大量磚石結構的房屋,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很可觀了,當然了,期間所需的時間也不可忽視,所以國防部才急急匆匆地要趕在夏末之前安排部隊北上,否則很可能在寒冷的冬天到來之前還無法完成必要的基建工程。

目前舟山島上準備北上的部隊,大部分士兵都是南方出身,即便有統一發放的冬裝,也未必能很好地適應北方氣候。國防部並不準備冒着風險把希望寄託在冬裝和士兵的身體素質上,儘早準備好過冬所需的營房和物資,纔是最爲穩妥的辦法。

而關於落腳地點的選擇,國防部的高官們早在去年就已經達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即以膠東半島的北海岸線爲主根基。儘管從地理條件上看,南海岸線的天然良港似乎要更多一些,但國防部考慮的因素不僅僅只是這一處落腳點的環境,更要考慮這處選址是否能夠有助於達成海漢對渤海灣海域的控制,乃至下一步跨過渤海灣,踏足遼東半島。

在確定了選址的大致範圍之後,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環境了。落腳點不能距離當地的州城和大型駐軍據點太近,否則極有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武裝衝突。此外必須要有較好的港口條件,以便能夠在當地駐紮規模龐大的艦隊。還有一點就是考慮到海漢北上的兵力有限,陸上防線不宜拉得太長,但同時也得保證有面積足夠的地域來安排駐軍營區,以及海漢將在當地開設的移民營地才行。

在綜合了多方面的意見之後,國防部最終圈定了芝罘島地區作爲北上行動的目的地。芝罘島位於登州府城以東百里的海岸上,是中國最大的陸連島。從地圖上看,芝罘島如同一株生長於海岸線上的靈芝草一般,通過寬不足兩裡的沙洲與大陸相連,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波堤,而在其身後便是一處大型的天然良港。

芝罘島雖然是以山地丘陵地形爲主,但其面積超過十平方公里,也足以安置下成千上萬人了。而且其連接大陸的沙洲十分狹窄,對善於修築防禦工事的海漢軍來說,只要稍作加工,就能在芝罘島與大陸之間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保證陸上的通道的絕對安全。而島的北岸幾乎全是懸崖峭壁,大型船隻基本無法停靠,這幾乎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了。像這種易守難攻,又伴有天然良港的地形,正是海漢軍方最爲喜歡的沿海據點選址類型。

海漢軍要進駐該地區,最大的威脅莫過於位於芝罘島附近的奇山所。奇山千戶所位於芝罘島東南三十里,城池爲青色石磚所砌築,周長兩裡,城牆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分別有保德門、宣化門、福祿門、朝崇門四座城門,城門之間設有樓鋪,共計十六座。城牆內側還設有環形馬道,戰時守軍可以迅速向城牆上增派兵力和重型裝備。

按照目前所收集到的情報信息,奇山所的編制有正副千戶、百戶、吏目、鎮撫各一人,京操軍四百九十八人,城守軍一百一十三人,屯軍六十人,捕倭軍七十五人,守墩堡軍十八人。其中的京操軍還分爲春秋兩班,春班正月,秋班七月,輪流去往京師,與京營一同合練。所以當地的常駐兵力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五百人,考慮到一年多的登萊之亂在地方上造成的影響,實際駐軍肯定距離紙面數字還有一定的差距。

只是海漢派往山東打聽消息的人員基本都只在萊州府南部的膠州灣附近活動,對於北線登州府的地方駐軍狀況所知有限,只能憑藉一些碎片信息來做出推斷。當地實際的狀況如何,大概還得等海漢軍抵達那裡之後才能真正見分曉。但奇山所的這點兵力,對於荷槍實彈的海漢軍來說,應該還不至於形成實質威脅。

目前國防部的計劃就是利用自己的海上運力,在短時間內向當地投入成建制的部隊,並且對芝罘島進行割據式的佔領,一如當年海漢在黑土港的做法一樣。等這個據點牢固之後,往北可以控制黃海、渤海,乃至京師門戶,掌握通向遼東半島的海路,往西可進入大明內陸,往東則是幾乎不設防的朝鮮半島,未來甚至可以以膠東半島爲根基,規劃海漢在東北亞地區的發展。

當然了,要將如此之多的人員和物資通過海運投送到膠東半島,所要制定的運輸計劃也是相當繁雜,所以在即將到來的船隊當中,還有特地趕來舟山的海運部部長孫長彌,他將專門負責指揮安排北上行動期間的海上運力。

從六月下旬開始,來自浙江各地的各種物資陸續運抵舟山,這些物資大多都是北上行動所需,因爲當地在戰亂之後物資匱乏,又難以自行產出,甚至拿着銀子也沒地方可買,所以都得在南邊準備好之後,一併運往當地。光是這數以千計的人員常駐當地所需的糧食補給,就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還要考慮到在當地招攬難民所需,所以大量的糧食儲備也成爲了跟武器彈藥一樣的必需品。

七月三日,第二批北上船隊的先頭部隊抵達舟山港,而接下來的兩天中,後續船隻也陸陸續續到達,整個船隊的規模又是多達四五十艘,只是這批船隊分散到達,倒是沒有引起進出港口客商的過多注意。

這次來的船隊中除了孫長彌之外,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海漢騎兵營也隨船隊來到了舟山。國防部安排了由哈魯恭率領的這支騎兵部隊也一同北上,去往山東駐紮。這是騎兵部隊成軍之後第一次離開海南島出外長駐,同時也是其成立之後少有能夠參與到實際作戰中來的機會。據說哈魯恭本人也是憋着一股勁,要在此番北上執行任務期間好好露一把臉,好讓海漢國的國民知道,這支騎兵隊伍可不只是在每次的閱兵式上出現走秀而已,而是真真正正能夠參與作戰殺敵,並且能改變戰場形勢的一支精兵。當然了,這支騎兵到底能不能在當地找到對手,那還是另外一說。

錢天敦是不太看好騎兵的作戰前景,不是他懷疑這支部隊的實力,而是考慮到當地駐防軍隊的羸弱程度,或許根本就沒有讓騎兵發揮的餘地。

2933.第2933章第1537章 各取所需2774.第2774章3330.第3330章第170章 參觀鹽場3318.第3318章第九百九十三章 羅升東的家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九百七十八章 石碌礦場第1844章 工作交接第1050章 專業人士第九百零一章 北上考察(三)第1021章 先遣隊(二)第1981章第1826章 進退兩難第1400章 審訊結果第1182章 停戰協議第1636章 勞軍情報第51章 考察(二)第1192章 返回舟山2807.第2807章第1723章 利益最大化第五百九十章 小動作2663.第2663章第2118章第1754章 爲難之處2553.第2553章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3399.第3399章第1920章第32章 春種第1821章 厲兵秣馬2492.第2492章2794.第2794章2904.第2904章2761.第2761章第1784章 絆腳石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方態度第253章 占城形勢第1196章 重獲自由的機會2544.第2544章第215章 交換情報3076.第3076章第95章 貨幣(一)第九百六十二章 兇案背後第2150章第1197章 屈服第396章 攻入皇城第1317章 大題小作3210.第3210章第1016章 開國慶典(十六)第2221章第1108章 退而求其次第1817章 無解難題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第52章 邀功請賞(一)第1900章 李希的建議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第1060章 真正的目的第1293章 由海轉陸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選第1916章 好學之人第1823章 大同江防線第1373章 作戰計劃第2292章第38章 快速反應2437.第2437章第八百六十七章 轉移焦點第1722章 新舊後臺第八百八十四章 午夜黑影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探濁水溪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2478.第2478章第1568章 挽回影響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1510章 威逼利誘2552.第2552章3361.第3361章第九百四十一章 星島第1279章 天下第一2386.第2386章3352.第3352章第1321章 正式遭遇2479.第2479章第217章 對越策略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1956章第1430章 難啃的骨頭第1950章第1337章 前程不定第1291章 軍演第二天第1419章 緊鑼密鼓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第1889章 長遠規劃2546.第2546章第九百零六章 撈一筆第1346章 通行令第1983章3351.第3351章第1799章 九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