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

不管是臺下還是臺上,在場的絕大多數觀衆對於參加閱兵式的陸軍部隊番號和編制都並不熟悉,灰撲撲的軍服乍看起來又幾乎都是一模一樣,也只有通過高音喇叭裡的解說才能勉強弄明白通過主席臺的每個方陣是對應了哪一支部隊。當然了,也只有在這種比較特殊的環境下,民衆纔會愕然發現原來海漢軍的規模又龐大了不少。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觀禮臺上坐着的各國軍政要人,一邊觀看隊列行進,一邊已經開始暗自在心裡盤算着海漢的大致軍力。按照海漢半公開的軍事信息來推算,這些部隊應該都是四四制的加強編制,即營下屬四個連,連下屬四個排,排下屬四個班。營級單位還有炮兵、工兵、後勤、醫療、通信、政工、營部指揮體系等等編制,算下來一個營至少是在千人左右。

海漢在海南島一南一北各部署了一個營,香港、澎湖加上舟山也各有一個營的編制,部署在安南的部隊雖然比較分散,但北部有黑土港、塗山半島基地,南部有峴港、歸仁、金蘭、頭頓四處港口,這麼多地方都有駐軍,編制怎麼也得有兩個營了。此外還有臺灣、南海安不納島這種駐軍編制不詳的地方,粗略算算,光是這些部隊就有七八千人的規模了。當然了,這還並非海漢陸軍的全部,因爲後面緊跟着又出現了其他編制的部隊。

海漢炮兵營是目前陸軍中唯一的專業化炮兵部隊,編制以野戰炮兵爲主,同時也涵蓋了各地港口岸防炮工事中的炮手。而今天在這閱兵式上所展示的,主要還是以野戰部隊的裝備爲主。

海漢陸軍所使用的火炮從火力上可簡單分爲三磅炮、六磅炮、十二磅炮、二十四磅炮和口徑最大的四十八磅攻城炮。其中炮身重量較輕的三磅六磅火炮一般都是配備到營級甚至是連級作戰單位,例如特戰營所配備的野戰火炮就是經過專門減重設計的輕型三磅炮,只需一匹馱馬就可以帶走。而稍大一些的火炮就必須要有相應的載具才能具備機動力,像沉重四十八磅攻城炮就需要至少四匹馱馬和專用的炮車才能搬運,對於通行條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攻打臺北地區西班牙據點時,就曾因爲野外無路造成攻城炮搬運不便,險些誤了戰機。

除了比較老式的鑄鐵炮之外,這次閱兵式上還向外界展示了使用新加工手段製成的青銅炮和後裝線膛炮。具備完善閉鎖炮門、螺旋膛線、高倍徑的新式火炮在射程、發射速度和射擊精準度方面都較老式鑄鐵炮有着明顯的性能優勢,在技術水平上也遠勝這個時代較爲“流行”另一種後裝火炮佛郎機炮。

當然這樣性能卓越的新式火炮也不可避免有着明顯的短板,那就是製造成本。後裝線膛炮目前的製造成本約莫是同口徑鑄鐵炮的六到八倍之多,而且工期較長,炮管加工的報廢率也遠遠高出技術比較成熟的鑄鐵滑膛炮。所以在短期內這種技術更爲先進的火炮還難以在海漢軍中大面積列裝,實際作戰效能也還有待於實戰的檢驗。

軍方對於新式武器的追求自然是永無止境,如果兵工廠有足夠的製造能力,國防部巴不得立刻就下一筆坦克訂單,哪怕只是蒸汽動力推進的坦克都行。但考慮到實際的需求和武器開發製造的成本,很多裝備的構想還暫時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像後裝線膛炮這類武器也只是作爲實驗性質地進行小批量製造。在老式鑄鐵炮還有很大的外銷市場的當下,不管是執委會還是兵工廠,都更樂於將有限的生產能力投放到盈利豐厚的產品上去。

海漢火炮的威力,到場觀禮的各國政要就算沒親眼見過,也至少聽到過不少的傳聞,特別是大明、安南、葡萄牙這三家最大的採購商,每年都會向海漢提交數目不小的訂單,算得上是海漢軍火貿易中的收入大項。因此當炮兵入場之後,各國嘉賓都是瞪圓了眼睛,想要看個端倪。但中間隔着這麼二三十米的距離,就算把眼珠子瞪出來也看不到細緻的地方,也只能各自盤算着等慶典之後要讓海漢安排能接觸到實物的考察才行。

至於觀禮區的民衆,就更分不清這些火炮的種類了,不過個頭越大威力越大,這個道理應該都是通用的,看到自家軍隊有這麼多的火炮,民衆心中自然也會覺得與有榮焉。

緊隨在炮兵部隊之後的是騎兵營,這支部隊因爲成軍不易,在海漢軍中的編制也是獨一無二。營長哈魯恭舉着馬刀,親自在方陣最前面帶隊。哈魯恭對戰馬的要求極高,當初穿越的時候也是專門帶一批良種馬過來,後來又通過葡萄牙人陸陸續續買到了一些安達盧西亞馬和阿拉伯馬,此次勉勉強強湊齊了百匹戰馬參加閱兵。

雖然騎兵營的編制規模不大,不過以戰馬質量而言,海漢騎兵營在這個時代的遠東地區絕對算是強軍,而且裝備也遠勝同行,騎兵們的武器除了精鋼馬刀之外,還有後膛式雙筒火槍和一把五連發火帽轉輪手槍,單兵火力堪稱強大了。這種火帽轉輪手槍從去年纔開始在田獨兵工廠中量產,雖然精準度和射程都沒什麼優勢,但連續擊發能力可以讓騎兵在近身戰時獲得極大的優勢。不過因爲這種槍的製作工藝複雜,產能十分有限,除了這支騎兵營之外,也就只有近衛營中擔當近身警衛的士兵,以及其他部隊中連級以上的軍官纔有資格配備這種新式武器。

從單兵裝備水平來說,騎兵營可以算得上是跟近衛營、特戰營平起平坐的第三支精銳部隊了。但海漢近兩年的對外戰爭多以奪島和攻擊海港據點爲主,真正能留給騎兵發揮的空間很有限,所以哈魯恭精心調教的這支部隊卻沒有多少用武之地,遠不及錢天敦的特戰營表現亮眼。

看臺上自然也有識貨的人,比如東印度公司總督範迪門。他之前在海口城考察的時候曾經得到過騎兵隊的護送,對於海漢騎兵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三亞之後還專門設法打聽過海漢騎兵的相關信息,但收穫不大。這是因爲騎兵營並沒有駐防在三亞,而是海南島東岸的文昌縣——那裡有面積廣闊的平原草場可以供騎兵操練。範迪門後來想起回程時似乎曾經在文昌清瀾港短暫停留過一夜,也有些後悔該沒在當地多待一天。

如果說先前看到的小股騎兵,還可能只是海漢人充門面的把戲,那麼在閱兵式上看到這支裝備整齊訓練有素的騎兵隊,就已經能夠充分說明海漢經營騎兵並非短期行爲,而是早有準備。這或許就意味着海漢並不想將眼光限定在海疆,而是已經在默默地做着逐鹿天下的準備。

當然觀禮區的吃瓜羣衆不會去研究這麼深入的問題,他們看閱兵式就是看個熱鬧而已。騎着高頭大馬,挎着馬刀揹着火槍的騎兵戰士,顧盼自如十分威風,讓不少大姑娘小媳婦都是看得臉紅心跳。

騎兵營之後是各地民兵部隊方陣,雖然過去海漢軍一直打着民團的旗號,但實際上的民兵編制是另有一套體系,這些民兵多由青壯男丁組成,其中的軍官基本是由退役老兵擔任,訓練或執行軍事任務期間會配發武器。雖然不及正規軍的戰力,但維持治安、緝拿盜匪、組織救災這類比較簡單的任務是可以勝任的。在地方駐軍調去別的地方出現防禦空虛的時候,民兵部隊也會暫時替代正規軍的守土職責。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戰事,那麼這些民兵就將在第一時間被徵召,作爲輔軍參與到作戰中。

目前的民兵編制規模基本是與正規軍等同,也就是說地方上駐紮了一個連的海漢軍,那麼就會有相應編制的民兵部隊。因此參與閱兵的民兵部隊規模,也與正規軍相差無幾,只是民兵的軍服顏色稍淺,用於識別軍種和職務的肩領章也與正規軍有着明顯的區別。此外武器配備上,火槍兵的比例會比正規軍低了近半,而且步槍型號也相對老一些,最高級的不過就是31年產的燧發槍了。

民兵的成分相對比較複雜,對於武器的管控措施也未必能有軍隊那麼嚴格,所以軍方給民兵部隊配備的武器在性能上就有所控制。而且爲了安全考慮,今天閱兵式上所有受閱部隊配備的武器都是空膛上場,不然萬一有心懷不軌的人經過主席臺的時候朝着臺上隨便放一槍,那可都是要出大事的。

民兵部隊受閱之後,登場的是隸屬司法部的警察方陣,這也是今天閱兵式中唯一不屬於軍方的受閱部隊。海漢的警察部隊以治安管理爲主要職能,因此在武器配備方面並沒有大面積裝備火器,主要以警棍、藤盾、手銬等警械爲基本配置。

但在普通民衆的眼中,這些身着黑衣黑褲的“海漢捕快”,纔是他們眼中威權最盛的一羣人。這羣人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什麼事情都能管,平頭百姓平時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這些警察了。從外地來的移民,幾乎每個人都有在初來乍到時被警察呼來喝去的經歷,甚至有不少人因爲沒有吃透海漢的規矩,而在警察手裡吃過苦頭。相較於前面的方陣,警察部隊從觀禮區所獲得的掌聲和歡呼顯然要少得多。

不過臺上的執委會對警察司的工作評價卻是非常高,這些年海漢能保持高速發展,維持自家領地特別是三亞地區的安定是一個極爲重要的條件,警察司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堪稱優秀。當初入選執委會的九人陣容中,其他委員全都是各個部委負責人,也只有任亮的職務最低,僅僅只是警察司司長。當然後來因爲警察司的重要性日漸突出,任亮也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司法司的二把手,與顧凱搭檔執掌海漢的公檢法體系。開國慶典的閱兵式能讓警察方陣出場走上這麼一遭,實際上也是執委會對任亮工作成效的肯定和鼓勵。

接着警察方陣後面的,就是今天閱兵式的壓軸部隊海軍了。其實正式的海軍閱兵式是安排在下午進行,不過那是艦船的閱兵式,海軍士兵的受閱儀式依然是在上午與陸軍一起舉行。

海軍一共有五個方陣,對應目前成建制的五支艦隊。這五支艦隊目前的駐地分別是舟山定海港、福建澎湖港、廣東香港、三亞勝利港以及安南金蘭港。隨着羅傑率軍進駐馬六甲海峽東端的星島,下一支艦隊的組建也已經進入到實施階段了。

海軍的單兵裝備沒有陸軍那麼複雜,因爲大部分個人作戰物資都是在船上,沒有必要像陸軍那樣自行負載,但爲了閱兵式的視覺效果,海軍士兵還是全副武裝,並配備了海軍制式步槍。這種步槍相比同型號的陸軍步槍要稍顯短粗,射程變短口徑變大,也是考慮到海上作戰的實際需求。畢竟在起伏不定的甲板上放槍,講求精準度和射程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海漢以海權立國,國民平時受到灌輸的知識理念中,這也是最爲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對於海軍這個職業,海漢民衆多少都是懷有異樣的情愫,歡呼聲比起剛纔就明顯大出了不少。

這讓臺上的海軍司令王湯姆也頗爲驕傲,他參加穿越行動來到這個時空的初衷本來是爲了成爲天下第一的航海家,不過經過幾年的戎馬生涯之後,王湯姆似乎距離航海家的夢想越來越遠,倒是慢慢已經成爲了一名傑出的軍事家。他麾下所指揮的海軍,已經是目前遠東地區最爲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所控制的海疆範圍也大得驚人,艦隊活動範圍遠遠超過了陸軍同僚。

第1479章 真正的戰爭2740.第2740章第215章 交換情報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2315章2974.第2974章第1065章 面對面2936.第2936章第七百一十二章 調任3049.第3049章第1637章 戰略與戰術第1056章 廖訓的算計第2244章2531.第2531章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第248章 海漢民團的新動向2532.第2532章第1126章 利益相關2791.第2791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2833.第2833章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第30章 嚮往第六百五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七百三十七章 造化弄人2456.第2456章第48章 人選第1775章 曲線救國3015.第3015章第1772章 有利可圖第1300章 儋州政務3076.第3076章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八百八十六章 北方移民第1490章 步騎結合2618.第2618章2408.第2408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昌化進展第2049章第2233章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第2254章第1756章 應急措施第1971章第1600章 好事多磨2580.第2580章第149章 一盆冷水第2292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第2162章第1371章 退讓2630.第2630章第四百七十一章 獲釋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2582.第2582章第七百九十一章 正式入役3115.第3115章第80章 廠衛3392.第3392章2783.第2783章第2041章第1853章 長遠眼光第九百三十八章 經營之道第386章 整裝待發2884.第2884章第七百一十八章 門檻第84章 大生意小買賣3063.第3063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1194章 委曲求全第七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反擊第2325章第2063章第372章 求和使者3209.第3209章3130.第3130章第1420章 談判砝碼第七百七十五章 遊說高層第1207章 面試第1088章 福山縣城3276.第3276章第397章 內外有別第四百零二章 新移民第1071章 不同兵種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第七百零三章 前輩的故事第2087章第1237章 萬事俱備第218章 越南之行(一)第1135章 剿匪務盡第九百四十二章 指揮官人選2418.第2418章第1874章 眼光受限3140.第3140章第2166章第1976章3178.第3178章2994.第299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