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遠洋艦隊(上)

拉各斯,葡萄牙語鹹水湖之意,是位於非洲赤道附近、靠近大西洋一個東西長約百里,南北平均寬約二十里的潟湖。

潟湖有海峽與大西洋相連,海峽平均寬度約兩裡,在靠近海峽的地方則是拉各斯島。

拉各斯島長約二十里,寬約五里,其與南面大陸之間的水域是深水良港所在。

拉各斯島、拉各斯港,葡萄牙人已經在這裡經營超過一百五十年,是他們在非洲西海岸赤道附近最大的港口。

當然了,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或者整個非洲最好的殖民地自然是安哥拉,那裡的主要地形是高原,不像赤道附近高熱高溼讓人待不下去,何況在北面,他們還控制着後世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的蒙羅維亞、弗里敦兩個港口,而蒙羅維亞、弗里敦是葡萄牙佔據的,也是此時的歐洲人主要的捕奴地點。

何也?

因爲在此時的非洲,赤道以北地區,曾經活躍着一個非洲人自己建立的偌大帝國,叫桑海帝國,這個帝國曾經稱雄西非幾個世紀,後來先後被摩洛哥王國、葡萄牙人征服。

此時的非洲赤道附近靠近海岸線的地方,一眼看去都是幽深黑暗的原始熱帶雨林,別說歐洲人了,就算是非洲人也不願意住在那裡,故此,歐洲人除非迫不得已,在十七世紀是不會親自深入熱帶雨林去捕捉黑奴了,而是依靠以前桑海帝國下轄的各個酋長國的酋長,用金屬工具、玻璃珠子向他們購買奴隸。

於是,弗里敦、蒙羅維亞百里應運而生,拉各斯不過是葡萄牙人的備選而已。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 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 免費領!

前不久,葡萄牙人正式將拉各斯“送”給了大夏國,不過他們認爲非洲最好的地方安哥拉以及其海港城市羅安達是不會轉讓的,饒是如此,作爲他們的盟友,當大夏國的船隊靠着非洲海岸線行駛時,還是可以大大方方到他們的港口停泊、修葺、保養、補給的。

在赤道附近,若是在春秋季節,完全處於無風的時候,純粹的風帆船隻想要儘快駛離無風帶不太容易,於是歐洲人的船隻都是根據季風帶的移動而安排航程的。

但對於有了蒸汽機的大夏國來說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一場連續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襲擊了拉各斯島,等暴雨終於停止後,島嶼南邊港口裡的船隻總算露了出來。

好傢伙,竟然是一支龐大的船隊!

自然就是由大夏國的海軍大臣,今年五十五歲的孫佳績親自率領的、剛剛由帝國設在本土最大的造船廠、遠東地區最大的佛林港建造的新洲際艦隊以及一百艘滿載人員和物資的信天翁了。

時間來到眼下時,帝國在各地最大的造船廠分別是:

海參崴省的佛林港(納霍德卡港),利用錫霍特山的櫸木以及水曲柳造船;

北美洲的金州港(舊金山),利用加州紅木造船;

南美洲的東方港(里奧格蘭德港),利用巴西紅木造船;

北美洲東海岸的巴爾的摩港,利用東海岸橡樹造船。

這些地方港口附近就有唾手可得的能夠用於造船的樹木,而不像中國大陸,無論是金州,還是廣州,造船所用的材料極度缺乏,當然了,如果將就用松木、杉木造船自然還有大量可用的樹木,但若是建造耐水、耐火的戰艦則需要用上以上那些木材了。

這也是疆域廣袤的大夏國纔有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在十七世紀中葉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頭上,就算是海上霸主荷蘭人、英國人、西班牙人,想要打造合適的戰艦,那需要的時間就多了去了。

南北綿延兩千多裡的錫霍特山,本是滿洲人的寶藏之山,可惜在歷史上他們沒守住,眼下到了大夏國手裡,自然不會讓他輕易失去,別的不說,佛林港北面的佛林河兩百里左右密密匝匝的優質柞木、櫸木、水曲柳就足夠大夏國用上幾十年,若是算上整個錫霍特山,在以大夏國目前的採伐水平下,完全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形容。

於此相對應的,巴西紅木、加州紅木、東海岸橡樹也還是資源非常豐富的時候,英國人進入工業時代後纔將東海岸的橡樹林消耗殆盡,但東海岸消耗完了,則還有同樣綿延幾千裡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那裡的林木資源同樣豐富。

拿下明國長江以南土地後,帝國收穫了明國設在南京、寧波、江陰、溫州、福州、廈門、廣州等地的造船工匠十幾萬人了,在各地擴建船坊完全沒有問題。

到了東興九年(1659年)的秋末,大夏國佛林港出產的洲際艦隊編制又有了新的變化:

處於制霸歐洲的考慮,洲際艦隊的規模進一步加強了。

旗艦大鵬號已經由原來的一艘變爲兩艘;

原來的分艦隊旗艦金雕號則升級爲四艘;

主力戰艦遊隼號升級爲十六艘;

用於偵查、通報,察打一體的雨燕號則由以前的六艘增加到十二艘;

對於上述戰艦進行補給,本身也有一定防禦能力的信天翁同樣由六艘增加到十二艘。

這樣一來,整個洲際艦隊的艦隻數目就擴大到四十六艘,若是分成兩個分艦隊,則每一個分艦隊就有二十三艘的力量,戰力大約是以前老式分艦隊的三倍。

與此同時,不算隨同艦隊出發的信天翁,單單整個洲際艦隊就可以裝載兩個旅的海軍陸戰隊以及兩個半以步軍爲主的軍團。

當然了,眼下的孫佳績帶領的艦隊只裝載了一個以步軍爲主的軍團,如此龐大的艦隊,除了在以雅安爲大汗的印度汗國送給大夏國的卡拉奇港卸下一個團的海軍陸戰隊以及相關人員在那裡進行港口建設外,一路上,無論是海軍陸戰隊,還是隨船的步軍軍團,都沒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因爲如此龐大的艦隊,在南海、印度洋完全沒有對手,何況艦隊爲了保守秘密,並沒有貼着大陸海岸線行駛。

其實以大夏國戰艦的速度,就算有歐洲船隻知曉了,他們想要超過孫佳績去歐洲通風報信也做不到,眼下速度最快的荷蘭人,從巴達維亞出發,繞過南部非洲回到歐洲,最快也要半年,而大夏國的戰艦從廣州出發,最慢三個月也到歐洲了。

拿下拉各斯港後,帝國南非省的人員過來對以前葡萄牙人的簡易港口進行了重新修建,眼下的拉各斯港是一處擁有方圓一里的小堡以及兩里長港口的中等港口,完全停得下這麼多的船隻,當然了,最多也只能停下這麼多船隻。

與大夏國所有的城堡一樣,城中有一座最高的塔形建築物,拉各斯這裡的是一座磚瓦結合木板的七層佛塔,當然了,他同時兼任着燈塔與瞭望臺的作用。

眼下在塔樓的最頂上,孫佳績與幾人正在那裡端着望遠鏡眺望。

連續幾天的大雨,讓空氣中似乎充滿了厚厚的水汽,雖然天放晴了,依舊能切身體會到溼漉漉的感覺,以及帶着濃郁鹹溼海水的味道。

孫佳績原本是東江鎮一個普通水師把總,毛文龍死後,跟隨一部分東江鎮士卒來到了朝鮮,機緣巧合之下竟成了大夏國的海軍一把手,其實若是沒有大夏國接近準現代理念的海軍歷練,還是像以前一樣的話,孫佳績不會比黃蜚、沈志祥、吳志葵等明軍水師將領更強,泯然衆人矣將是他的必然結局。

可誰讓他是最早加入到瀚海軍裡面,併成了瀚海軍水師裡少數有“專業”經驗的人呢?

時也命也,概莫如是。

在他的身邊,分別站着兩員大將,他們是新洲際艦隊兩支加強版分艦隊的司令,一位是柳川靜雲的義子柳川憶興,一位則是前明軍水師大將吳志葵。

柳川憶興今年三十四歲,而吳志葵已經四十九歲了。

柳川憶興能從海參崴、金州、瀛洲三所海軍學校大量畢業生裡脫穎而出,靠的是作爲日本人,卻比大夏本土人還高的忠誠獲得了尼堪的青睞,實際上與柳川憶興一起的有着不錯履歷的出身日本切支丹教徒的還有好幾位,比如同樣是柳川靜雲徒弟的立花次郎,但沉靜、大氣的柳川憶興還是脫穎而出。

而吳志葵作爲在歷史上在南明的水師“四傑”之一(其餘三位分別是黃蜚、魯之璵、翁之琪),靠的也不是比黃蜚等高人一等的能力,這幾位都是大明武舉出身,差不到哪裡去,但吳志葵卻是很早就結識了大夏國皇帝的人。

吳志葵就是跟着顧炎武、朱舜水脫離許都後在落基山中準備打造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國”的其中一人,當然了,眼下的理想國自然不存在了,朱舜水、顧炎武都投入到大夏國懷抱。

故此,機遇是很重要的。

在這二人的身後,就是二十八歲,同爲落基山“寧波四友”的夏完淳了。

說起這夏完淳,在明國滅亡之後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奮戰到底,而是選擇加入到大夏國的行列,這也算是他去了美洲一趟後的意外結果吧。

夏完淳離開落基山後,隨着明國滅亡,由於有長途海上旅行的經歷,他考入了帝國設在福州的海軍學校,二十五歲那年就高居分艦隊司令,眼下,他可是掛着少將銜的洲際艦隊錄事參軍,像他這樣的人物,文武雙全,又是科班出身,高居洲際艦隊錄事參軍大位,身上多半有皇帝陛下親自賜予的黑木令。

夏完淳的旁邊則站着艦隊裡裝載的那個以步軍爲主的軍團司令,前梨樹城騎兵學校一開始最爲笨拙,但最後還是順利畢業的孫德剛,他今年剛滿三十一歲。

在大夏國,騎兵出身的優秀將領實在太多,隨着帝國疆域的不斷擴大,需要步軍軍團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最後,孫德剛乾脆申請調到了步軍軍團,這一次,正好趕上去支援歐洲。

當然了,他這一支步軍軍團到了歐洲後,肯定是去加強阿林阿在北非的力量的。

由於蒸汽動力,加上葡萄牙人在印度洋、大西洋一連串的補給港口,這一趟遠洋航行雖然路程極長,但艦隊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損失,航行兩個多月後,也必須尋找一處大港進行休整了。

這處大港就是拉各斯。

孫佳績放下了望遠鏡,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用袖子擦了擦望遠鏡有些潮溼的鏡頭,嘴裡不經罵道:“難怪葡萄牙人將這個地方大大方方讓出來,與安哥拉的羅安達相比,這裡就是一個從來不需要添水的大蒸籠”

夏完淳笑道:“大人,可不能這麼說,與南非相比,安哥拉又差了一些,南非,纔是與本土環境相似的地方啊,難怪陛下要想方設法拿下此地”

孫佳績也笑道:“說笑罷了,非洲的海岸線如此之長,無論氣候如何,總得要尋找一處合適位置的港口停靠補給,這拉各斯是葡萄牙人尋摸了一百多年才定下的,雖然潮溼悶熱,不過卻還是優良的海港”

夏完淳又說道:“可巧了,這附近還有紅木和烏木、花梨木,雖然比不上加州、巴西紅木,但也相當不錯了,正好用來修葺船隻,也算是這種潮溼地帶的一宗好處,再說了,聽拉各斯的鎮守官說,此時正是雨季,雨水較多,到了冬季、春季,便是乾旱季節,那是雨水就會少許多”

孫佳績問道:“船隻修葺、保養需要多久?”

一般來說,錄事參軍的職責範圍除了軍將的紀律、考績等外,還管着船上諸如工匠等非戰鬥人員,像停靠碼頭補給事自然也在他的職責範圍,聽了孫佳績這話他趕緊答道:“已經原本快好了,可惜又下了三天的雨,剛剛進行的一些修補就要重新弄了,大約還要五日的時間”

“五日?”

孫佳績重新端起了望遠鏡,因爲,在他的肉眼裡,有一艘快船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到了拉各斯海峽。

當那艘戰艦躍入鏡頭時,他心裡不禁一凜。

“那是老式的雨燕號,本艦隊並沒有攜帶,肯定是從歐洲開過來了,不過從那裡過來,一般應該是兩艘同行啊,怎地只有一艘?”

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十七章 瀚海新風(三)工坊,蒸蒸日上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四章 東興八年,元旦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六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3)訓練第五十一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上)第十三章 東方已曉(七)大夏帝國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十七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二:達契亞灰衣衛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四十四章 勒拿河(四)雅庫茨克之戰(上)第十四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下)煥發新生第二十五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3)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二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3)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③第六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3)訓練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七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上)第三十五章 行者無疆(3)劍客與忍者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二十八章 寧古塔風雲(三)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第八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6)文明的距離第十章 秋之行(10)特蘭西瓦尼亞(上)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③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②第四十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1)臨行第七章 直搗臨潢府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七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中)第二十六章 濟州風雲(上)鬆尾智保第八十八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10)第五十章 北京,北京(5)新的機構和任命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十章 姍姍來遲的皮島海戰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四十五章 千里轉場(2)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中)第二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②第二十一章 鼎足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三十一章 喀啦契丹(二)喋血記第九章 亞速(下)第二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下)第四十八章 春之祭(二)劫持的遊戲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八十二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4)第二十四章 屠殺與偶遇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十四章 孤星傳之一:三國演義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二十五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3)第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下)③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二十一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中)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二十二章 冰火島(二)較量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八章 遷徙之戰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四十七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五:莫愁湖上的憂愁第二十六章 閃擊第四十四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上)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三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中)第十六章 一路向東(6)新阿勒泰薩爾第九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③第五十二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Ⅰ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1):阿亞古茲(下)第二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下)第四章 大夏監國(3)風雪古道Ⅱ(下)第七章 大馬哈魚季,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第七十六章 川藏決戰(5)一堵牆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2)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