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霜狼騎兵(1)

薩內卡。

在鄂畢河大拐彎處附近的沼澤地裡,安巴、席特庫、庫瑪三人在一處原本是北極狼的巢穴裡待了十日。

北極狼的巢穴位於鄂畢河東岸一處有一百三十八條支流、沙洲組成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沼澤地正中心,若是在春夏季節,這個地方將會出現大量的水獺、水鹿、野鳥、北極狐、野兔,但到了冬季,北極狼也遷徙到有着馴鹿羣的泰加林裡去了,只留下這處巢穴。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作爲此地最大的掠食動物,北極狼自然佔據了一處較高的乾燥地方,地上滿是厚厚的苔蘚,野草、野花夾雜着這近北極地區唯一的灌木品種。

此地距離鄂畢河主航道有五里路,在大夏國十倍單筒望遠鏡的觀察下,主航道的任何動靜都無所遁形。

十日了,爲了防止再發生意外,三人都嚥着冷硬的麪包,一直沒有生火。

他們的忍耐終於得到了回報。

第十日中午開始,大量的冰船開始從他們鏡頭裡出現了。

所謂冰船,此時實際上是在一艘大的平底船下面加了兩根類似於冰刀的東西,冰刀的前端向上翹着,這樣一來平底船與後世的冰面接觸的部分非常小,摩擦力就小,加上溼滑的冰面,用四匹馬就能跑的飛快。

這樣的冰船,首先是由大夏國在貝加爾湖以及附近的河流上使用的,而拉動冰船的馬匹四蹄也釘上了帶着鐵釘的馬掌,這樣的東西不用說很快就傳到了凡是在冬季河流結冰很厚的國度,比如俄羅斯、波蘭、瑞典、德意志諸國等。

其中學得最快當屬俄羅斯,他們將人員物資運到薩日德格山以東,在春夏季節自然沿着各種水道,到了冬季則是冰船了,在鐵路沒有發明之前,水路是最經濟、最便利的道路。

“一百艘冰船”

臨近黃昏時分,安巴終於放下了望遠鏡,因爲當最後一艘冰船船首的馬燈掛起來後就再沒有其它的冰船通過了。

馬燈,俗稱氣死風燈,也是大夏國的發明,也在此時傳到了歐洲。

“跟大夏國一模一樣的馬拉冰船,我大夏的冰船已經進入蒸汽時代,但那是在主要河道和湖泊,在大量的支流和山間,馬拉冰船依舊是主力,這樣的冰船長三十米,寬十米,高三米,分爲兩層,春夏季節可以裝載三百人,到了冬季還可以擠進去更多的人,最多可裝載四百人”

“也就是一百戶人家,一百艘大船,那就是一萬戶,乖乖,想不到俄羅斯也有這樣的大手筆,他們是向鄂畢河上游駛去的,若我猜的不錯的話,這一批人應該是去以蘇古爾特爲中心的鄂畢河中游走廊了”

安巴所說的鄂畢河中游走廊,是指額爾齊斯河匯入鄂畢河的漢特-曼西斯克以東,上游的下瓦爾托夫斯克以西,長約八百里的鄂畢河河谷地帶,這一帶河谷寬闊,河水深邃,魚類衆多,當大夏人佔據西西伯利亞南部草原地帶後,俄羅斯人立即將重心從託博爾斯克轉移到了這條河谷地帶,其中的中心城市就是蘇爾古特。

漢特-曼西斯克—蘇爾古特—下瓦爾托夫斯克,就是俄羅斯人在西西伯利亞的軸心,糧倉以及工礦中心。

很不幸,在大夏人的壓迫下,俄羅斯人早幾百年將地下的天然氣利用起來了,雖然不如烏連戈伊那樣便利,但工礦作坊終究是利用起來了,生活用燃料還是以木柴爲主。

安巴放下望遠鏡後想起了張七。

張七是在他們完全消失後才繞到山包那裡去的,在白茫茫的大地上,想要從望遠鏡裡消失,也至少有幾里路了,故此,當張七發生意外後,安巴等人已經在十里開外了,他們並沒有聽到曠野裡那火銃聲。

但三日裡安巴等人沒有等到張七後立即意識到他肯定出現了意外,作爲灰衣衛,他們之間肯定有一整套用來聯絡的手段,但三日沒有等到張七就無須再等下去了,於是他們繼續向東疾駛,沒多時便抵達薩內卡。

“山包後肯定有古怪,多半是埋伏在那裡的老毛子,他們被張七碰到了,一旦碰到,張七若不是被他們俘虜了便是殺了,以張七的手段,他是寧願自殺也不會落到老毛子手裡的,他肯定沒有將我等的行蹤供出來,否則我等這幾日也不會安安穩穩待在此地”

“但如果張七很快處理了意外,但因爲敵人已經發現了他,他若是朝我等的方向奔逃就會將我等暴露,依着他一貫的做法,那肯定是向西去了,按照我等之前定下的多種預案,當遇到危險時,或者被迫分散逃亡時,逃到西邊也是預案之一,屆時,混入巴什基爾人裡,然後慢慢南下,一個月的時間也到欽察省了”

一想到張七那偉岸的身軀,驚人的身手,安巴覺得他絕對還在人世,肯定正在大山西邊向南狂奔。

“一年多時間過去之後,我等已經將敵人的軍力佈置情況摸得清清楚楚,是時候回去了,但問題又來了”

“我等是尾隨冰船南下還是橫穿納德姆河-普爾河-塔茲河苔原去葉尼塞河?”

最終他還是決定小心爲上,既然已經得到了情報,眼下第一要務就是將情報安安穩穩送回去。

若是沿着鄂畢河南下,沿途都是老毛子的據點,路途還長的多,若是徑直向東,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到了普爾河後還有大量的埃文基人定居點可以遮掩,路途也只有一千多裡。

於是,他們在夜幕降臨後開始向東滑去。

……

泰梅爾半島,西伯利亞最北之地,大致位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

冬季,泰梅爾半島的苔原世界早就是白茫茫一片。

零下三十度,雖然抵近北極,又是典型的苔原地帶,但泰梅爾半島的氣溫卻與薩日德格山北端差不多,單論寒冷程度,他還比不上雅庫茨克。

在半島南端,苔原與針葉林的分界線附近,正行進着一支隊伍。

在極寒之地,也有溫帶地區沒有的好處,由於氣溫極低,地上厚厚的積雪很快就會凍上,看似有一米厚的積雪,踩上去後能夠陷下去的最多隻有一尺,在最冷的一二月份恐怕還不到,在這樣的雪地裡,人類行走依然有些不便,但對於動物來說卻形同平常。

泰梅爾半島中部,海拔很低,到處是凍得結實的沼澤地和高低起伏的小丘,像這樣的地方,作爲人類來講,若人數不多,揹着一些食物還是能生存下去的,因爲一旁就是泰加林,可以生火,假若純粹在苔原上,還是在太原深處,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生存下來的希望都不大。

泰加林裡,以及海邊,纔是生物最多的地方,泰加林裡有北極狼、北極狐、馴鹿,海邊有北極熊、海象、海豹。

但作爲人類來講,沿着海邊行進實在太過複雜,而穿越泰加林又極爲不便,於是在苔原與泰加林的交接處便成了他們的選擇。

這是一支龐大的隊伍。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泰梅爾半島一次性有這麼多人穿行在這裡。

大約有千人左右,一色的服裝,大多數人都坐在用雅庫特馬拉着的爬犁上,少數人騎着一種比雅庫特馬略大一些的馬匹跟在爬犁兩側。

霜狼騎兵。

這是大夏國設在雅庫茨克、安加拉(後世伊爾庫茨克)騎兵學校所出騎兵的正式名稱,這個名稱一般人想不出來,只有在後世玩過遊戲的尼堪知道,自然也是由他命名的。

這支騎兵隊伍在泰梅爾半島,自然來自雅庫茨克,與雅庫茨克相比,這裡的氣溫還高一些,這些騎兵自然完全不畏懼寒冷。

雅庫茨克霜狼騎兵團,在雅庫茨克那樣的地方,本身就人煙稀少,也不大可能訓練出太多騎兵,能常年保持着一個團的規模就不錯了。

當然了,在安加拉,還有一個安加拉團,在堅昆城對面的坎斯克,還要一個坎斯克團。

這三個團加起來纔是一個騎兵旅,霜狼騎兵旅。

是的,雅庫茨克旅是從雅庫茨克出發的,他們有整整一千人。

騎兵大多來自雅庫特人、埃文基人,他們都穿着兩件大衣,裡面是呢絨大衣,外面則是一件特殊的大衣式棉甲,像如此寒冷的地方,若還是將冰冷的金屬甲面穿在外面,當在極冷的冬日用手一摸,十有八九手會粘在甲面上,想要讓他們脫離可不容易。

於是,一種糅合了棉花、蠶絲、鐵絲的特殊棉甲就應運而生,他們的表面還是棉布,但裡面卻別有洞天,穿在呢絨大衣外面後不僅能有效防護砍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鉛子的射擊。

這樣的長款棉甲自然造價不菲,當然了,能夠穿這樣棉甲的霜狼騎兵也不多。

頭盔也是如此,無非是將鐵板包裹在棉甲裡面。

一色的鹿皮手套,鹿皮長靴,作爲大大方方的軍人,自然不用像張七他們一樣遮遮掩掩,大量使用樹脂、魚膠、鹿筋,少量使用瀝青提取物製成的鞋底,鞋底還安裝着釘套。

有了這樣的棉甲,銅盾就不需要了,但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裡,裝填鉛彈也十分不便,於是,一種在猛虎騎三連發騎槍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五連發騎槍便應運而生。

無論是三連發還是五連發,都是弗朗機式,也就是裝填鉛彈、火藥的部分可以快速裝卸的,這個部分也叫子銃,重達三斤,整杆騎槍重達十二斤,每名霜狼騎兵需要攜帶兩個備用子銃,以及一個若是在主動防禦的情形下慢慢裝填的彈藥袋,這樣算起來,與騎槍相關的分量就有二十五斤。

一把騎刀,一把短刀。

別小看這把短刀,它倒是典型的阿拉伯式,刀身的弧形向內捲曲,實際上是一把用來戰鬥、砍樹兩便的短刀。

一把軍工鏟,這把軍工鏟的主要作用不是挖掘壕溝,而是挖掘積雪,讓積雪下面的苔蘚、乾草露出來,在這極寒之地,若是完全依靠馬匹自己翻動積雪去吃下面的苔蘚或乾草肯定是不行的,因爲下面的積雪凍得太嚴實了。

馬匹方面,戰馬是用來自亞洲大陸戰馬中最靠北的乞爾吉斯大馬,實際上就是來自坎斯克盆地的大馬與最耐寒的雅庫特馬(它們能抗住雅庫茨克零下五十度的極寒)雜交而成,接近二十年控制雅庫茨克後,大夏國終於擁有了幾千匹這樣的雜交大馬,既耐極寒,又比雅庫特馬高大一些,他們的名字就叫泰加馬。

而拉着一個班騎兵爬犁的馬匹還是低矮、有着厚厚皮毛的雅庫特馬,雅庫特馬能夠騎行,但作爲戰馬就太挫了。

但無論是泰加馬還是雅庫特馬,抑或是蒙古馬,都不像在森林部族中普遍使用的馴鹿,它們不挑食,乾草、苔蘚都冷食用,但馴鹿則是非苔蘚不可。

若是在貝加爾湖一線附近,大夏國每隔一段距離都有據點,那裡儲藏有牲畜們普遍喜歡的黑麥杆碎料,但在極北之地就不行了,又不能攜帶大量的碎料、豆料,便只能依靠騎兵們的工兵鏟了。

對於騎兵們來說,他們攜帶有糧食,加上打獵,倒是比牲畜們便捷得多。

若是到了海邊,他們的食物就更豐富了,屆時,大量的海豹、海象可以食用。

他們的目的地確實是海邊。

葉尼塞灣,葉尼塞河匯入大海的地方。

抵近葉尼塞灣後,他們會南下大夏國在西伯利亞最北的礦場——納爾赫特,哪裡有西伯利亞最大的銅礦產區,當然了,以大夏國當下的水平,根本不需要在如此寒冷的地方採礦,他們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在儘量靠北的地方聚集人口。

納爾赫特,自然也成爲了大夏國流放罪犯的上好地方。

第八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9)卡斯特羅儒尼奧爾伯爵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五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圖坦卡里第十七章 羅繼志,字定遠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十七章 羅繼志,字定遠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一章 邊荒傳說(上)第七十三章 川藏決戰(3)小黃雀白文選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二十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⑤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十五章 赤塔(上)第十三章 土爾扈特(中)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五十二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中)第四十三章 關鍵一戰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中)第五十三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5)墨西哥起義軍殘部第二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一:將行第六十八章 月亮女神聯盟(4)第七十九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上)西寧條約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二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②第二十四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2)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二十四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下)第七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下)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四十一章 凍獄之旅(2)烏厄連的真相(下)第九章 美洲公司之二:彈指一揮間,煙波萬里第十七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上)第九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③第二十二章 隴右往事之四:真正的黃雀第五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4)意外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十九章 狂飆(2)遇阻第二十六章 俘虜的新生活(下)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八十四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6)第十二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上)名將雲集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九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③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六十七 世紀謀劃之四:威與德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三十一章 木.野狐.禪之九:名單初現第十二章 走西口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二十三章 諜影重重(上)盛京的柳郎第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中)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三章 寧北將軍第二十八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6)第六十章 俄勒岡大草原(上)滄海桑田第七十一章 一路向東(1)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三十章 日落紫禁城之四:皇甫端的“妙計”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十三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Ⅱ第四十二章 勒拿河(二)哈巴羅夫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七章 索倫羣像之威:根特木爾與烏力吉第五章 黑龍江(下)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三十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上)第四十六章 千里轉場(3)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下)第三十四章 定遠、定方、陳湯三城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維爾紐斯規劃第四十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中)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六章 車臣汗(上)第五十三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下)第二十二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⑦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④第六十一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上)第二十三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⑧第二十七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5)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二十六章 俘虜的新生活(下)第二十六章 援救(五)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