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

遼東,瀋陽,大衙門。

建州女真人雖然已經建國,定都瀋陽,國號大金,不過卻並沒有大規模興建宮殿,眼前這座“大衙門”便是他們最大的宮殿了,大衙門有八角,大致呈圓形,雖是中式的建築,不過遠遠看去卻像一座大的帳篷。

大衙門的左右,便是十王庭,包括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和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十王亭乃是努爾哈赤修建,翼王亭就不說了,從來就沒有人得到過這個封號。

八旗王亭,原本是努爾哈赤以親疏以及自己寵溺來定排序的,左右兩邊的第一層次是自己親統的鑲黃和正黃,如今自然由皇太極親領。

兩邊的第二層次是正白和正紅,正白原本是皇太極的,如今卻是多爾袞所有,正紅旗是代善的,這是努爾哈赤囑咐持國的次子。

再看第三層次,是多鐸的鑲白旗和代善長子嶽託的鑲紅旗。

第四層次的則是努爾哈赤最不喜歡的五子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和被他宰掉的兄弟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的鑲藍旗。

十王亭由北向南,亭子的規模是越來越小的,由此可見一斑,努爾哈赤定十王亭尊卑時,確是以自己親疏喜好排列建造的。

皇太極酷肖乃父,在原本的歷史上,就在這一兩年他就要對莽古爾泰和阿敏動手了。

大衙門,是大汗或皇帝辦公之處,十王亭,卻是各旗旗主處理各自旗務之處。

皇太極就任大汗後,卻沒有其父努爾哈赤那樣的威望,如今的形勢是:

政局全面實行努爾哈赤晚年設計的“八王共治”,一切大政均需衆貝勒共議,四大貝勒輪流值月主政,皇太極並無絕對權威。

聽政時四大貝勒並坐,代善與皇太極居中,而私見時皇太極尚須對三大貝勒行兄長禮。

以皇太極的抱負和才具,自不甘心受此虛汗之名。要成爲名副其實的大汗,必須削弱三大貝勒的地位,儘管皇太極手段高明,並有諸小貝勒支持,但亦需要時間和機會。

原本想通過南下大明一戰來鞏固自己的威勢,又讓阿敏留守永平,莽古爾泰斷後來削弱二者的權柄,沒想到突如其來的青山老河之戰將這一切擊得粉碎。

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只損失了幾百騎,順利地從南邊回到遼東,鎮守永平的阿敏也相差無幾,在周圍十幾萬大軍的包圍下,也只損失了幾百騎,還將永平的女人、財貨一個不拉地運回了遼東。

這讓皇太極情何以堪?

他自己直屬的兩黃旗本來人數就不多,經此一戰後更是雪上加霜,原本還想通過削弱莽古爾泰、阿敏的牛錄來加強兩黃旗,如今卻……

不過如今的皇太極還不足四十歲,依舊是一個男人最年富力強的時候,他能坐上新一代女真人的大汗,自有其過人之處。

皇太極等人是在一個夜晚偷偷進到瀋陽城的。

青山老河之戰後,兩黃旗、兩白旗、兩紅旗都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其中尤以兩黃旗爲甚。

回到瀋陽後,皇太極立即同代善等人進行了密謀,幾日後,便以“狂悖不尊”的名義剝奪了阿敏的四十個牛錄,皇太極的兩黃旗獨攬二十個,剩餘地分給了兩紅旗、兩白旗。

等阿敏興高采烈地回到瀋陽後已經木已成舟了,自己麾下只剩了十五個牛錄。

阿敏很快便從莽古爾泰那裡得知了青城老河一戰的結果,若是一個醒目的人,阿敏此時應該三緘其口,保持沉默爲上,沒想到這廝卻好像找到了把柄,在瀋陽、遼陽、撫順等地暗中宣揚。

大意是“此次南侵,除二貝勒、三貝勒外,餘者都損失慘重,老汗將汗位傳給老八似乎看走了眼”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依照常人的思維,除了一個大汗的稱號以外,皇太極此時的實力已經虛弱到了最低的時候,應該韜光養晦,保持低調,暗暗積蓄實力纔是。

他偏不。

回到遼東之後他根本就沒有北上再擊尼堪的心思,內部已經亂成一團,若是再有些差池,這大金國的皇帝是不是由他來做還是兩說,遑論其它?

於是,從三月份一直到眼下,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繼續對自己的兄長代善畢恭畢敬,對代善幾個文武雙全的兒子也繼續示好,對於自己監管的兩白旗也一改以往嚴厲的作風,轉而處處籠絡、關愛(兩白旗的旗主多爾袞、多鐸如今一個十八歲、一個十六歲,暫時由皇太極監管)。

同時密令自己的長子豪格帶着僥倖從霍林河逃回來的鰲拜(此人跌落馬下還能不死也算是一個奇蹟)帶着一千騎出兵海東,強迫、半強迫地將海東的一些個“水韃韃”以及尚沒有投入尼堪懷抱的三姓部落全部遷到遼東來。

又將完全依附於自己的漢人、蒙古人編成新的八旗,這可比歷史上大大提前了,兩旗都直接聽命於自己這個大汗。

於是,在冬季以前,皇太極的實力已經有所恢復了。

秋季,一般來說,是有野心的遊牧或漁獵部落商談大事的日子。

建州女真人也不例外。

這日,許久沒有公開露面的皇太極突然要在大衙門議事。

大衙門的正位,原本是皇太極與代善並坐,莽古爾泰、阿敏兩人進來時卻發現代善做到了正位下方的左側。

阿敏笑道:“老二,你這是何故?”

代善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後面的莽古爾泰,再看看皇太極,眼神頗爲複雜,不過他最終還是保持了冷靜。

“大膽,你二人進來時爲何不先向大汗行大禮?如此猖狂,成何體統?”

“大禮?”,阿敏看了皇太極一眼,“如今在座的只有我四個,按說應該是私下會面,本貝勒年紀比老八大,依照老汗的規矩,應該是老八向我行禮纔是”

“是嗎?”

只見皇太極站了起來,臉上帶着笑容,他走到阿敏面前。

只見皇太極雙手攏在袖子裡,俯身向阿敏施了一禮。

阿敏有些不知所措,平日裡在府上皇太極這麼做也不是沒有,不過這可是大衙門啊,難道青城老河的慘敗讓他徹底地轉了性子?

說時遲那時快,阿敏突然感到自己腹部一陣劇痛,低下頭看時,只見上面插了一把小刀。

“呀!”,阿敏出聲大叫,皇太極卻獰笑着將小刀在他的肚子裡攪了攪。

“本汗忍你很久了!”

當阿敏慘叫着倒下時,皇太極掏出一塊白色的絲綢手帕擦拭着那柄短刀,惡狠狠地說道。

一旁的莽古爾泰見狀大驚,看向代善時卻見他閉上了眼睛。

再看看大廳的後面,影影綽綽有人影晃動。

“罷了”

莽古爾泰長嘆一聲,將腰間的佩刀解下扔在地上,“撲通”一聲跪在皇太極面前。

沒有幾日,瀋陽城便傳開了“二貝勒攜帶利刃欲圖謀不軌,被大汗當場擊殺,三貝勒涉及此事被關進大獄”的“流言”。

一個月後,阿敏的鑲藍旗旗主之位被黜,改由其弟濟爾哈朗擔任,莽古爾泰在獄中“病逝”,其正藍旗旗主一職改由豪格擔任。

在冬日的第一場大雪來臨之前,皇太極重新在大衙門召開了大會。

此時的大會與往日完全不同,皇太極一人高高坐在主位,各旗旗主左右分列,計有:

正紅旗旗主代善;

鑲紅旗旗主嶽託;

正白旗旗主多爾袞;

鑲白旗旗主多鐸;

正藍旗旗主豪格;

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

“今日,我等要議的是北邊索倫人的事”

皇太極開口了,聲音還是慣常的冷峻、平穩,絲毫沒有受到最近一個月幾乎沒停歇的腥風血雨的影響。

若是說別的事,衆人還有所顧忌,不過一說到索倫人的事,衆人都是羣情激憤,一個個都義憤填膺,多半是“盡起大軍,雷霆掃穴,殲滅醜類”之類。

皇太極閉着眼睛聽了一會兒,在座的人裡,他最想聽到的是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三人的意見,濟爾哈朗倒是說話了,不過是“一切以大汗之命是從”之類的陳詞濫調。

舒爾哈齊、阿敏兩代人死於非命,濟爾哈朗有些膽寒了,他知曉自己能坐上鑲藍旗旗主之位,除了自己曾在朝鮮力勸自己的兄長阿敏不要以爲朝鮮地大人多,可以“以此”爲根基“雄起”,與皇太極分庭抗禮之事,最重要的是他在舒爾哈齊家族一直以“懂得分寸”著稱。

“老十四”,皇太極突然哼了一聲。

多爾袞只得站了起來,“大汗,以愚弟之意,興兵不如用計”

“哦?”

這話倒是說到了皇太極的心坎上,那些索倫蠻子火器如此兇猛,就算自己盡起大軍前去討伐能獲得勝利,恐怕戰後大金也好不到哪兒去。

“大汗,愚弟已經細細打探過,有幾事可以利用”

“其一,尼堪此人是烏扎部阿吉的養子,本是漢兒,烏扎部本來的繼承人應是另一人嶽託”

說着他朝嶽託看了一眼,笑道:“此嶽託非彼嶽託”

“其二,尼堪前不久將額爾古納河流域的烏赫恩都裡兩千餘戶納入麾下,並沒有得到博穆博果爾的准許”

“其三,嫩江流域、西拉木倫河流域的蒙古諸部與我等一樣,都吃了尼堪賊子的大虧”

“你的意思?”

“是的,大汗,不過此事尚需大汗出面,愚弟陋見,新一輪青牛白馬會盟勢在必行!”

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中)第四十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1)臨行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四十九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中)第四十一章 聲東擊西(下)②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二十章 草原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上)陌生人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八章 遷徙之戰第八十六章 惜別/尾聲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二十四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2)第十章 東方已曉(四)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中)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六十八章 月亮女神聯盟(4)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十七章 三老、嗇夫、遊徼與灰衣衛第四十一章 凍獄之旅(2)烏厄連的真相(下)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六十三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下)第五章 總攻前夕(四)那一炮的風情第一章 畢方濟來信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六十四章 明斯克大公國(6)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五十四章 齊魯風雲之五:最後一戰(4)第五章 蝴蝶效應(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十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④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五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下)第十章 北緯42度(四)天地之怒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四十四章 玄武青龍決之七:囂張的死神(3)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2)第二十二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下)塔什干總督的禮物第二章 西行漫記(一)相詢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五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3)新奧爾良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二十六章 外喀爾喀(三)扎薩克圖汗位爭奪戰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七十七章 新金州(下)第一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一)第二十二章 援救(一)孫傳庭又來了第十九章 隴右往事之一:聲東擊西第三十一章 木.野狐.禪之九:名單初現第十九章 兩個景教部落第十八章 一路向東(8)安加拉省第七十八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下)第二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中)第二十四章 外喀爾喀(一)由翁袞、逃戶引發的戰爭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三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2)第四十九章 川藏風雲(1)餘孽第四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2)協奏第五十四章 齊魯風雲之五:最後一戰(4)第七十六章 川藏決戰(5)一堵牆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三十六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下)第六十四章 川藏風雲(8)風雲變幻第二十二章 隴右往事之四:真正的黃雀第四章 從淨軍到禮部侍郎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十三章 別爾非列夫,我們又見面了第一章 畢方濟來信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第九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③第七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中)第八十章 落基山(2)地獄之門第十五章 返程航線:暖流與西北風第四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1)地字第十一號房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七十七章 新金州(下)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二十三章 新克里米亞(上)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二十五章 依林卡營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三十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