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一:五島靜雲和由井正雪

公元1652年年末,五島藩藩主盛次帶着獨生子盛勝去濟州島貿易,沒想到突遇颶風,瞬間便船毀人亡。

五島藩藩祀斷絕。

眼下,離五島家最近的便是柳川靜雲了,前幾年,五島盛利收柳川靜云爲義子,柳川靜雲從此改名五島靜雲。

五島靜雲親自上書幕府,要求繼承五島藩藩主之位,當時,由於四國的多鐸,九州的豪格氣焰熏天,徵夷大將軍不敢得罪大夏國,何況,五島在他們眼裡如同北海道一樣的存在,於是就捏着鼻子認了。

……

“京都的秋天真美啊”

東曉三年秋,京都,二條城。

正從江戶城(東京市)過來,執行幕府將軍規定,跟隨將軍來到京都居住的五島靜雲嘆道。

此時,按照幕府的規定,凡是外樣大名,必須將正妻、嫡子留在江戶城,而大名也至少要在江戶住半年。

五島靜雲倒是沒有違反這個規定,何況,他以前藩主五島盛利之名開設的“盛利行”按照之前大夏國與幕府的協議可以在秋田、仙台、江戶、廣島四地城町開設商行,而總行就設在新近落成不久的江戶城。

按照幕府的設計,凡是外樣大名出行時,家臣團隊不得少於五十名,在眼下日本本州島,路況十分糟糕,就如同時下的歐洲諸國一樣,五十名的家臣團隊想要從江戶走到五島,要不一開始就坐船,要不沿着時下顛簸泥濘的道路走到本州島最西端的下關,然後再坐船。

這樣的設計,就是要讓外樣大名在陸上耗盡錢財ꓹ 讓他們沒有起兵造反的機會,而讓妻子長留江戶ꓹ 形同人質。

按照如今大夏國的威勢,幕府諸人早已經放棄了“化外蠻夷”的想法,反而掀起了一派“潛心修習”的高潮ꓹ 幕府將軍自己的官僚團隊暗暗學習,不過卻強力封鎖着國內打着學習大夏的名義開設的諸道場ꓹ 不過由於在四國、九州、北海道全部失去後,日本國內靜則思動ꓹ 各類以“和歌”、“歌舞伎”、“書法”、“佛法”、“武學”、“劍道”、“槍道”、“兵學”等爲名義ꓹ 實則“反思幕府體制,尋求救國之道”的道場還是建立起來了。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思潮便是“尊王攘夷,還政於天皇”,在強大的民間壓力下,同時爲了有效化解內外強大的壓力,幕府似乎對天皇也重視起來,別的不說ꓹ 若是按照以往,幕府除了在接受天皇任命的“徵夷大將軍”一職時需要天皇出面ꓹ 其它諸事項基本上就沒天皇什麼事了。

眼下ꓹ 正是第四代幕府將軍ꓹ 年僅十二歲的德川家綱執政ꓹ 或許是爲了響應民間熱火朝天的“尊王攘夷”的運動,也或許是到了萬一本州也失陷了方便甩鍋出去ꓹ 在當今輪值的大佬、連續輔佐了四代將軍的井伊直孝的倡議下ꓹ 少年將軍也學起了那些外樣大名ꓹ 一年中有一個月住在京都的二條城。

爲何?

自然是爲了方便“聆聽”天皇的教導。

大將軍到京都後,可就苦了那些外樣大名ꓹ 他們只得拋妻棄子,跟着來到二條城居住。

九月的時節,京都城內外各類楓樹一片火紅,作爲五島藩的外樣大名,在一座三進,在所有外樣大名中最大的房舍中最大的建築中間那座高樓,也就是時下日本最時興的“天守閣”(核心建築中最高最大的建築,用於最後的防禦)的第三層,四十歲的五島靜雲眺望着都城內外,被四周的美景所吸引,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實際上,五島靜雲若是不理會幕府將軍的規定,用船隻自由往來江戶城-京都城-五島城,幕府也不會說什麼,不過五島靜雲依舊一絲不苟按照幕府的規定執行了。

眼下他在京都的半年居住已經結束了,按照規定他必須離開,還必須沿着陸路走到下關。

前不久,幕府設在京都的京都所司代,也就是在將軍與天皇之間溝通往來的高官板倉重宗親自上門來會見五島靜雲,讓他隨意坐船往來,無須再沿着陸路行走了。

五島靜雲自然知曉他的意思。

因爲,包括他在內,出行時都是清一色的高頭大馬,還是一人雙騎,高頭大馬都來自大夏國在北海道牧場培育的完全適應日本氣候的雜交馬,清一色暗紅的馬身,長長的鬃毛,當五島靜雲一行奔馳在從江戶到下關的所謂“官道”上時,便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惹得上下豔羨不已。

當然了,也有那些幕府將軍的死忠武士,見到這一幕後沒有咬牙切齒的,若不是五島靜雲的人數實在太多,又都是精於騎射、攜帶火器之人,沒準他們會在半路上痛下殺手。

除了五島靜雲這些人,幕府的死忠武士最痛恨的便是那些以前是浪人,眼下卻匯聚在天皇身邊的兵學老師,在京都城北面的比叡山設置了“有雪道場”的由井正雪了。

由井正雪,年近五十,精通劍道、槍術、武學、儒學,對神道學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由於“暗中造反”被捕,連帶着道場被封,門人子弟大多被殺,

這一世,由於“尊王攘夷”思潮涌動,導致幕府不敢大大方方對像由井正雪這樣的人痛下殺手,何況當今的將軍才十二歲。

當然了,歷史出現了偏差,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內中自有關竅,其中大夏國在其中推波助瀾恐怕也是有的。

在五島靜雲所在房舍的另一頭,有一片更加龐大的建築羣,那是幕府將軍的所在,同樣在“天守閣”,不過卻高達七層的頂樓上,也有兩人在眺望着。

其中的那位年輕者似乎並不像五島靜雲那樣在觀賞風景,而是雙眼冒火。

在前面的大街上,走來一羣人。

一大羣在當今的日本被稱爲“傾奇者”之人,奇裝異服,都是大男人,面上卻塗着厚厚的白粉,就像歌舞伎館裡的歌舞伎一樣,身爲武士,卻沒有半點武士的樣子,沒有留月代頭,而是披頭散髮,或者草草扎一個馬尾。

武士刀不是插在腰間,而是或扛着,或舉着,渾沒有半點武士的味道。

那羣人大約十餘,爲首的正是剛纔所說的“有雪道場”的主持由井正雪,四十八歲,生得高大英俊,雖年近五十,卻好似三十左右的模樣,沒有蓄鬚,加上塗了白粉,倒顯得好似一個年輕後生。

他身後一個年約二十左右,模樣與由井正雪有些相似,同樣英俊瀟灑的男子,是由井正雪的兒子由井曉雪。

他們倆的身後則是有雪道場的兩個有名的弟子,雙手劍高手熊谷直義,槍術高手丸橋忠彌,都是三十左右,剩下的諸人都是由井正雪親自調教的弟子,呼呼啦啦十餘位。

(以上均爲真實人物)

天守閣上的老者叫酒井忠勝,是當下德川幕府老中之首,而那位年輕者叫酒井忠直,是他的兒子,他看了看忠直一眼,嘆道:“忠直,我告訴多少次了,在任何情形下,必須牢記東照神君的秘訣,忍!”

所謂東照神君,是已故首任將軍德川家康的稱號,其在世時,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相比,唯獨一個“忍”字最爲突出,這也是他戰勝諸勢力,最終登頂的關鍵原因之一。

故此,德川家康的家臣及其後代都以“忍”字作爲家訓,世代流傳。

沒想到這一次酒井忠直沒有聽他老爹的,而是搖了搖頭,還說道:“都說眼下京都有兩個狂人,一個是柳川靜雲,一個是由井正雪”

“柳川靜雲出身武士,實乃叛逆,不過他身後的大夏國實在太過強大,我等需要戒急用忍,讓其在國內縱橫,您看……”

酒井忠直手一指,原來在由井正雪的身後也過來了一羣人,那羣人一個個牽着馬,身着唐裝,黑色的唐巾,紅色的長袍,黑色的馬靴,個個高大挺拔,腰間挎着唐橫刀、武士刀各一。

柳川靜雲雖然能在日本境內隨意行走,不過他還是嚴格遵循了幕府的種種規定,比如不得在二條城裡騎馬,等等。

“嘖嘖”,酒井忠直眼裡飽含豔羨,“我大和是學習大唐後才崛起的,原本以爲在元以後大唐的體統就斷絕了,沒想到又出現了一個大夏,原本大元時他們的騎兵沒有辦法橫跨大洋抵達大和,可眼下彼等有了蒸汽船,可隨意往來,我等岌岌可危啊,在他們面前,纔不得不用上忍字,就像東照神君對豐臣關白一樣,而他們……”

他又指向由井正雪,“都是大和人的敗類,若不是他們與天皇陛下有關係,我誓殺之!”

說着他看向自己的老爹,只見他依舊在看着柳川靜雲那一行人,他們去往何處他自然知曉,柳川靜雲在江戶、京都住了半年,已經在前幾日向將軍府遞交了回五島的文書,幕府也批准了,還是由他這個老中親自批准的。

一絲不經意的怒火在他眼裡一閃而沒,被他兒子酒井忠直髮現了。

“原來老爹得忍字功夫還沒到家啊,對於大夏國這樣的大敵,我等只有心悅誠服一途,而對於由井正雪這樣的家奴,只要機會合適,一刀殺了也就是了,何苦要用忍字當頭?”

第五十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5)刃之舞(下)第四十五章 北京,北京(2)衆正盈朝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十三章 布耶楚克的婚事第二十八章 尼布楚大會(下)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九章 山南熟,瀚海足第四十章 隆冬,全面出擊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十九章 林中不寧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四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四:巨人總督、恐怖伊萬與天狼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六十五章 明斯克大公國(7)第四十四章 非對稱戰爭(上)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二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二:第二手(上)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四章 新克里米亞(中)第七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下)第三十章 遠洋艦隊(上)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十八章 龍戰於野(一)五大渠魁第四十一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上)第九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④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二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中)第四十三章 勒拿河(三)庫楚克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四章 從淨軍到禮部侍郎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七十五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9)第十二章 大夏監國(8)葉尼塞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十六章 阿茹娜日記之二:我很難過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③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十二章 摩爾多瓦之戰(上)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七章 旅順口殘唱之三:無差別覆蓋第三十四章 大對決(五)關寧鐵騎VS西班牙大方陣第二十二章 亢龍無悔(上)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二十五章 援救(四)雷霆一擊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十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⑦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五十二章 齊魯風雲之三:最後一戰(2)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七十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上)第五章 夜襲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六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①第二十一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中)西突厥部落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十二章 換了人間之三:學生們(上)名將雲集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二十八章 塔拉之戰(下)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二十七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中)第十三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3)第十八章 支奴幹(五)瀛洲第三十三章 江淮風雲(二)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4)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二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二)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第四十九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1)莫比爾人第三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中)第一章 大夏監國(1)梅與刀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十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⑦第三十七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上)第七十二章 方濟各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十五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二)姬甲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