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一:將行

雅丹走了。

按照尼堪的吩咐,他帶着新任駐勃蘭登堡-普魯士大公國總領事孫魯一起走的。

孫魯,那個在三十年以前被尼堪救過來的聞香教餘孽孫老道、孫道成的兒子生於尼堪起事的那一年(1625年),今年二十五歲,母親是烏扎部的寡婦,孫老道死後不久,那那寡婦也隨之而去,只剩下孫魯一人。

孫魯,一看這名字便揭曉了孫老道的家鄉,山東。

在父母雙雙離世後,孫魯實際上是由烏扎部的哈拉達,尼堪的姑父墨爾根養大的,此子先後在赤塔小中學堂、步軍學校、政務學校學習過,曾短暫在步軍裡服役,在二十歲那年,由尼堪做主,他成了韓承影的女婿。

在金州軍政學校,裡面除了對一些降將、降官進行半年的培訓,還招收一

些學制長達兩年的、有外交、語言天賦的學生,孫魯正是其中之一。

眼下,孫魯繼承了他父親、曾經雲遊四方的孫老道的狡黠,也繼承了他那索倫母親的堅韌,在金州軍政學校學習時,專門學習了拉丁語、德語(得益於湯若望的教授),尼堪在答應柯尼斯堡大公弗里德里希.威廉在柯尼斯堡設置領館後一直沒有付諸實施,並不是他對威廉不重視,而是在等待三十年戰爭的結束。

因爲他知道,在肆虐歐洲的三十年真正結束後,原本寂寂無名的柯尼斯堡大公便一躍成爲有實力的選帝侯之一,還是真正的勃蘭登堡-普魯士大公,非但如此,他還正大光明瞭接受了馬格德堡大主教轄區的領地,一個真正有着光明前程的普魯士王國就要呼之欲出。

雅丹是送孫魯去柯尼斯堡上任去的,他就是新一任駐勃蘭登堡-普魯士(一下簡稱普魯士)大公國的總領事。

按照此時普魯士這樣選帝侯國大公的做法,在領地各處都建有行宮,並沒

有固定某處作爲“首都”的做法,像威廉長期遊走在勃蘭登堡、柯尼斯堡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傾向。

如果大夏帝國想要就近考察德意志諸國的狀況,將總領事館設在勃蘭登堡最好,不過在尼堪看來,在他的有生之年,多半隻能與中東歐發生關係了,特別是俄羅斯、以奧地利爲中心的神聖羅馬帝國、波蘭-立陶宛王國,而柯尼斯堡夾在俄羅斯、瑞典(按照威斯特伐利亞條約規定,波羅的海東岸部分土地屬於瑞典)、立陶宛之間,意義自然不一樣。

故此,他還是將他在歐洲設置的第一個領事館設在柯尼斯堡。

前面說過,想要從克里米亞去柯尼斯堡,無論從哪裡走,在此時的中東歐,

沒有比騎馬更快的了,何況,這一次雅丹要順道訪問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波蘭,進行穿梭外交,最好的路線自然是先到俄羅斯,然後從再去波蘭等國。

除了雅丹、孫魯兩人,還有幾人也要提一下。

此次去歐洲,尼堪爲他們配備了一百名神武軍騎兵,全部來自索倫、滿洲、蒙古、乞爾吉斯各部落貴族子弟,都在大夏國的各級學校學過,都學過突厥語,少部分也學過歐洲的語言。

這些人由出身梨樹城騎兵學校的祖大壽的幼子祖澤洪率領,祖澤洪這人,別的不說,出身將門世家,從小讀書,無論長相、學識、風度都不差,正好適合擔任孫魯的武官,而那些騎兵抵達後還可以以大夏國總領事館職員的名義分散到各處遊歷、考察。

作爲來自德意志的傳教士,湯若望也在裡面,這幾年,湯若望是在異常驚駭中渡過的,原本他除了教授德語、拉丁語,還能教授數學、天文學,不過這幾年他的知識明顯不夠了,無論是瀚海大學還是京師大學堂,凡是從這兩所大學裡畢業的,學識都在他之上,於是他便成了專門的德文、拉丁文教授。

他從北京出發後,一路上,都是在大夏的馳道上渡過的,與他的故鄉科隆相比,大夏這裡,無論是道路還是馬車都強了太多。

在大夏的馳道上,三排整齊的白樺樹是標配,排水溝、全部使用了小石子混合泥土夯實的路面是常態,部分雨水較多的地方還用上了大夏特產的水泥,每隔五十里還有一處工部所轄的“道班”對道路進行養護。

這幾年,隨着大夏水泥產量的提高,以及瀝青的運用,在人煙稠密路段,也逐漸開始水泥化、瀝青化,在那上面,載重馬車可以跑到最高速度。

還有馬車。大夏國的蒸汽機已經在國內用了一段時間了,在此之前,大夏工部的虞衡清吏司已經對煉焦、含硫高的鐵礦、含磷高的高爐進行了專門的應對,鋼鐵開始大量生產了,若不是礦石供應不及,產量還能上一大塊。

有了蒸汽機之後,真正的機牀便出現了,那之後對各類金屬製品的處理就上了一個臺階,彈簧,眼下在大夏已經不是一個大問題了,已經廣泛使用到了馬車上面,與之相比,此時的歐洲自然也有馬車用彈簧,不過緊緊侷限於貴族使用,對於廣大的公共馬車、普通馬車,想要普遍用上減震彈簧還需要至少兩百年。

何況,大夏國馬車的車輪已經進化到粗膠的階段,遠不是木質車輪所能比擬的。

最令他驚駭的自然是火車了,作爲眼下在大夏國眼裡已經是“友好人士”的他自然可以瞭解一個大概,用蒸汽機帶動,利用鐵軌進行滾動摩擦行駛,看起來很簡單,可這後面卻有着一整套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理論的支撐,以及大夏自立國(從1625年算起)長達二十五年的摸索。

當然了,尼堪那根若隱若現、無恥的金手指在裡面起到了關鍵作用,不過若是沒有瀚海大學、大量的高級技工學校,以及一大批有着豐富經驗的漢人工匠支撐,光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的。

不過在湯若望這樣篤信天主教的人看來,這就是“神蹟”。

此時,放眼整個歐洲,國家、民族剛剛有了雛形(得益於三十年戰爭後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而在他的家鄉德意志諸國,只有領地、領民一說,並無國家、民族的概念,在那裡,宗教信仰遠大於居住地、族羣。

故此,他選擇了加入大夏國籍,今後,他便是大夏駐普魯士公國的副總領事以及宗教事務代表。

除了湯若望、祖澤洪,還有一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戈仲文,那位大明河間天文世家之後,從河間一路乞討到芝罘島投奔大夏的少年,在瀚海大學畢業後,已經是在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哲學等方面卓有成效,並得到尼堪親授書籍的幾人之一(另外還有李光宗、陳文光、劉文獻)。

這一次,尼堪讓他也參加到使團裡,並作爲領事館的科學、文化參贊,當然了,與此時歐洲的大科學家笛卡爾、帕斯卡、惠更斯、費馬、伯努利交流交流科學與哲學的問題也是尼堪的設想之一(此時,笛卡爾已死,但尼堪並不知曉,而伯努利家族的幾個人還沒出生)。

“雅丹,此去中東歐諸國,朕並不是要與這些國家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眼下我國已經與普魯士公國、羅馬尼亞王國建交,從普魯士公國那裡基本上可以領略德意志諸國的情形了,從羅馬尼亞那裡基本上可以瞭解以馬紮兒貴族爲主的匈牙利以及波西米亞諸國了,這些國家,包括即將成立的烏克蘭大公國在內,都有求於我國,並不會對我國產生非分之想”

“但俄羅斯、波蘭、奧地利就不同了,這些國家,一來人口衆多,二來信仰堅定,就算他們願意與我國建交,肯定也會對我國的方方面面進行刺探,在這種情形下,若是基於貿易的需要建交還不如就維持目前的狀態就可”

“眼下,俄羅斯、波蘭都各有隱患,不足爲慮,神聖羅馬帝國是一盤散沙,法國離我們太遠,奧斯曼正與熱那亞對峙,境內又有大起義,想要集中精力來對付我國還沒到時間,實際上,目前的中東歐,以信仰新教、重商、民風剽悍的瑞典最爲強悍,不過他們與我們之間隔着大量的勢力,也不足爲慮”

“目前,荷蘭人幾乎壟斷了海上的貿易,而法國在陸地上稱雄,你在柯尼斯堡,自然無法直接影響到他們,不過他們既然稱爲強國,肯定少不了貿易,故此,通過貿易對歐陸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大夏設置柯尼斯堡領事館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注意,大夏國的科技已經是世界最強,也保不準流到了歐洲,仔細探查,追根溯源,也是目的之一”

隊伍裡還有一人。

那位能自如遊走在俄羅斯、哈薩克、大夏以及歐洲諸國的俄羅斯商人——伊萬.謝爾蓋,與此時歐洲諸國的普遍做法一樣,此人身上肩負着各種使命,並非單純的商人那麼簡單。

(PS:俄羅斯商人謝爾蓋,書中出現的各哥薩克,俄羅斯農夫托爾斯契希內等名字都來自蘇聯歷史學家瓦西里耶夫所著的《外貝加爾的哥薩克》一書,其中謝爾蓋更是在真實歷史上與準格爾、大清首次接觸的俄國人,此處一併回覆讀者,並非作者杜撰)

寒風中,雅丹騎在馬匹上,腦海裡回想着尼堪臨行前的話,腦袋不禁有些大。

二十多年前,他不過是一個在外貝加爾叢林中掙扎求生小部落酋長的庶長子而已,唯一的愛好就是打鐵,處在眼下這個位置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不過,作爲大夏國曆史上第一任禮部尚書,從接觸黑龍江流域各達斡爾部落開始,一直到與明國、清國、準格爾汗國、哈薩克汗國、葉爾羌汗國、希瓦汗國、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接洽,就算他不是專業的外交人士,此時也有一些心得了。

但與尼堪的要求比較起來,他自己也很明白,還是差的太遠了,究其原因,出身蠻荒小部落,驟然見到外面更加廣闊的世界,骨子裡帶來的自卑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他現在做到了這世界上最大強國的禮部尚書也是如此,不過在大夏國的二代,像孫魯這樣的人身上便沒有這樣的心理了。

幸虧他出身的安加拉部處在布里亞特蒙古、索倫各部落的環伺之下,自身又是貝加爾湖以東的唯一一個乞爾吉斯部落,別的不說,在語言方面倒是頗有優勢,他這個部落,除了自身的突厥語,精通索倫語、蒙古語肯定是少不了的。

何況,到了眼下這個當口,身後站着強大的國度,就算他不是專業人士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一想到這裡,雅丹面上緊繃的神色稍稍放緩了一些。

“駕!”

他喝了一聲,馬匹的速度陡然快了起來,周圍的人趕緊跟上。

第四十八章 小玉茲風雲(4)春臨阿特勞第九章 亞速(下)第十一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3)明、清衰亡之辯(下)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三十二章 白山黑水(四)通溝堡,鴨綠江斷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十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2)明、清衰亡之辯(上)第四十二章 勒拿河(二)哈巴羅夫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二十二章 關稅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七章 索倫羣像之威:根特木爾與烏力吉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六十一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1)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2)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五十一章 半島之殤(7)瓦爾納海戰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五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三:大對決(5)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三十八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下)第三十一章 大對決(二)還是動起來了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二十九章 白山黑水(一)恩索與葉鐸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十五章 返程航線:暖流與西北風第三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十二:火中取栗(1)第十二章 摩爾多瓦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9)尾聲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七十八章 流放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五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5)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五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下)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7)伊賀忍者第三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3)第二十一章 挺進中原之二:小袁營(上)羣寇雲集第七十九章 落基山(1)庫斯基亞城第四十一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上)第二十二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⑦第三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二:林茂春的救贖(上)第十六章 赤塔(下)第二十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上)消失的玉印第五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六十八章 川藏風雲(12)又一隻黃雀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四十二章 山海關之八:新一片石之戰(3)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三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四:黑與綠(上)第三章 大搖大擺渡河?第十二章 摩爾多瓦之戰(上)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國(11)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五章 夜襲第十七章 佛林,遠東最大的船廠第十二章 一路向東(2)令人意外的弘吉剌部第二十七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上)第二十二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下)塔什干總督的禮物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十七章 金不換的夢想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六十一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1)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八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①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第二十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五:尼布楚運河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五十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2)密西西比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七十四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上)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五十四章 齊魯風雲之五:最後一戰(4)第四章 秋之行(4)風浪起(中)第八章 紫禁城第九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九:交易大會(中)第三十三章 直布羅陀之戰第五章 旅順口殘唱之一:大義悲歌第六十七章 川藏風雲(11)萬馬奔騰與並駕齊驅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三十四章 定遠、定方、陳湯三城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四十三章 山海關之九:新一片石之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