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

尼堪讓這支艦隊開到大沽港,並不是僅僅閱示那麼簡單。

大夏國在長江出海口不遠處的乘泗島上的基地如今已經完全建好了,那裡,不僅有一個團的步軍在鎮守,還有十艘軍艦巡弋在附近海域,其中更有大夏國尚未完全淘汰的明輪戰艦。

這支艦隊來到天津之後,其下一步的目標便是南下到長江口附近探查一番,“沒有船帆,能夠自行行走的巨舟”,對於如今在朱慈烺上臺後有些躍躍欲試的小朝廷多少是一個警示。

當然了,偌大一支艦隊,光用來做這個肯定也是浪費了,這次南下,除了試航,還擔負着其它的任務。

當艦隊停靠在大沽港後,一場秋雨不期而至。

秋雨一下,天氣便陡然轉涼了。

吳三桂也來到了大沽港,不僅如此,還包括大量的前明文武官員和士紳。

這些人都是準備離開大夏國,去投奔南面的小朝廷的。

原本彼等是準備利用沈家、楊家、汪家的船隻乘着北風南下的,不過不知怎地,此事竟然被尼堪知曉了,對於其中的一些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尼堪決定讓彼等乘坐第五艦隊南下。

吳三桂便是其中之一。

在金州軍政學校學習半年後,吳三桂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關寧軍了,不不不,此時已經沒有關寧軍了,以前的關寧軍軍卒全部拆散分到了各個軍團。

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吳三桂暗地裡有些氣惱,雖然在他如願以高成績從金州畢業後得到了一個軍團指揮使的職位,不過在他看來,這些軍將、軍卒已經不是以前的軍將、軍卒了,他只能按照大夏國樞密院的規制按部就班地行事,想要將這支軍隊弄成自己的軍隊想都不要想。

這樣的軍隊,是他不想要的。

何況,此時的南明小朝廷在得知了他的情形後又與他取得了聯繫。

條件很好,如今雲南出了沙定洲叛亂的大事,讓他去雲南,以平西候的爵位兼任雲南總兵。

當然了,小朝廷打的主意是,除了平定沙定洲的叛亂,還要時刻警惕對面一江之隔的四川張獻忠部纔是主要的,而以現在的雲南明軍肯定是辦不到的。

吳三桂權衡再三,還是主動將此事向尼堪做了彙報。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尼堪一口便答應了。

“也好,你去吧,以前你在北京府上的錢財可以全部帶走,家屬也是,除此之外,王屏藩、吳應麒、胡心水、夏龍山、方光琛等人都可以跟你走,你還可以帶走三百名家丁,足以讓你作爲班底在雲南招兵買馬了”

吳三桂一聽大喜,沒想到眼前這人竟然如此通情達理,不過尼堪接下來的一番話也是讓他大吃一驚。

“雲南的兵馬,雜七雜八,最多五千步騎,以你的才能對付沙定洲自然夠了,不過想要對付張獻忠可是遠遠不夠,朕可是聽說了,那沙定洲在昆明得了沐天波積累幾百年的財富,你若是能將這些財富弄到手裡,並在短時間裡招兵買馬的話,還是有可能對四川的張獻忠部進行威懾的”

“你的運氣不錯,在四川西部、西南部,還有大量的明軍在那裡與大西營對峙,在重慶府還有曾英的人馬,彼等肯定是要先解決好境內的事纔會南下經略雲南、貴州兩處,那之前,你還有大把的時間”

吳三桂卻暗忖:“此人如此大方放我離開,肯定不是那甚胸懷大度,而是另有企圖,多半是覺得明國懦弱不堪用,遲早要被張獻忠、李自成兩賊禍害了,若是屆時南邊統一成一國,這大夏國就算實力強橫也要花費好一番功夫,不如讓彼等三足鼎立以便大夏國從容上下其手”

沒想到尼堪卻說出了這樣的話:“以大夏國的實力,不出五年,自當一統全國,不過以將軍的實力,屈尊於任何一方勢力都可惜了,吳將軍,你雖然厲害,不過還遠不是朕的對手”

“在雲南的南邊,有緬甸、南掌、安南三國,都與中原王朝有些牽連,南面的緬甸更是如此,你去之後不妨多多留意,將來若是不敵張獻忠,可退入緬甸,以你的能力,將緬王大敗,佔據整個緬甸也不在話下”

“俗話說得好,人生在世恍如白駒過隙,你吳將軍心裡難道就沒有諸侯一方的打算?”

“緬甸南邊便是大海,若是大夏國將來一統全國,絕對不會再南下征服以南諸國,屆時,你我兩國友好,有大夏國在北邊坐鎮,你大可徐徐將這中南諸國征服,讓華夏的語言、服飾傳遍溼熱之地豈不更好?”

吳三桂聽了心理一凜,他自然不會想去那甚溼熱遍地、瘴氣橫行的中南諸地,奇怪的是眼前此人是如何得知這許多訊息的?

還有,此人明明是一個蠻夷,爲何對華夏的名分如此看重?

饒是如此,他還是面不改色,“是,陛下”

……

有了吳三桂帶頭,又有不少官員願意回到南明的懷抱了,這些人多半是屬於以下情形:

一是在與大順軍的作戰中並沒有投降或被俘,否則的話,南明朝廷是不會接納彼等的;

二是彼等對大夏國沒收士紳的田地分給百姓甚爲不滿,同時對朝廷對於士人並沒有任何優免頗爲不滿;

三是自己家裡遭受了大夏國“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的波及,面上雖沒說,暗地裡卻懷恨在心。

這些人要走,尼堪巴不得,還大大方方讓彼等帶上家屬,乘坐自己的軍艦南下,一來讓彼等儘早離開,二來嘛,讓彼等坐上這沒有風帆也可以行駛如風的船隻,示威的意味也是濃濃的。

於是,在悽風苦雨中,約莫千人的隊伍扶老攜幼踏上了這九艘大船。

當然了,對於大夏國不滿的人自然不止這些,剩下來的那些人只能花大價錢乘坐汪然明、楊文利、沈家的商船南下了。

爲了示威,所有船隻的蒸汽機一早就發動了,於是在所有人的瞠目結舌中,船隻倒退着開到了衛河之上,最後又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掉頭的動作駛向大海,在大海上又在沒有風帆的情形下行駛了大約百里,纔將風帆升起來。

作爲在金州學習過半年的軍將,吳三桂在金州灣見過瀚海軍的明輪戰艦,不過那樣的戰艦,腰間有兩個大包鼓起的模樣,雖然也能不需要風帆行走,不過那模樣着實可笑。

但就是這樣的模樣,別說大明瞭,就是眼下以船堅炮利著稱的荷蘭夷也摸不着頭腦,一波又一波的間諜、細作派到了大夏國境內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人間蒸發了。

多年以後,有人見到了他們在遙遠的北境某處礦場勞作,有的人則永遠躺在了附近某處。

作爲皇帝親自接見過的人,吳三桂與方光琛兩人有幸被孫佳績邀請到他的旗艦金雕號上乘坐。

船隻是一早就出發的,如今正是中午時分,前面島嶼縱橫,應該是到了登州附近的海面了,吳三桂、方光琛兩人站在依舊細雨綿綿的甲板上,一面看着瀚海軍的水手操帆,一面小聲地說話。

“方兄,這大夏國國力如此強悍,別的不說,就說這水師,就這一個艦隊,估計整個中國海面難逢對手,原本還有鄭芝龍那廝可以抗衡,可惜彼等數敗之後已經完全是驚弓之鳥了,聽說彼等雖然獨霸日本的貿易,不過還是巴巴地每年到濟州島一趟,爲的就是不激怒大夏國”

“如此實力,只要將長江封鎖住,其佔據整個長江以北之地也無甚難度,爲何還讓李自成、大明都好端端待着?”

方光琛說道:“大夏國雖然強橫,不過一來彼等規制與中原大不同,吃下河北三省後,自然要細細消化,以前無論是大唐還是大宋,都是在穩定北方的前提下厲兵秣馬多年才突然出兵南下,一統全國的,那大夏國的皇帝雖然是武夫出身,不過一看就是飽讀詩書之人,對於這一節不可能不知曉”

“那大遼、大金倒是來勢洶洶,可惜最終不是被大河阻隔,便是被大江阻隔,作爲飽讀史籍之人,彼等自然要引以爲鑑”

“那你的意思是再過個三五年彼等就要南下了?”

“多半如此”

“……,唉!”

“將軍,留在大夏國雖然不如以前關寧軍那樣如意,不過真就是位高權重,若是三五年後……”

“唉,一句話很難說清楚,咱終究是大明的臣子!”

其實,在說這句話時,吳三桂的臉上隱隱有一抹紅暈,他自己也知曉這句話實在言不由衷,不過他爲何願意接受南明朝廷的邀請南下,並去那遙遠的雲南擔任總兵?

“沒了遼東,還有云南”

抓住一切機會稱王稱霸,這纔是像吳三桂這樣的梟雄心底的想法吧,何況那人所說的緬甸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

“寧爲雞頭不爲牛後,誰說不是呢”

秋冬之交,北風漸漸佔了上風,不過南風尚未徹底退去,最終的結果便是雨勢越來越大,風雨交加,海浪滔天,船隻此時重新發動了蒸汽機,在風力、蒸汽動力的雙重作用下,勉力破開巨浪向南駛去。

吳三桂兩人一身衣服早已溼透了,等他回到船艙換衣服時,終於體會到了“白浪滔天,風雨淒寒”的味道了。

吳三桂病倒了,他得了風寒。

暈暈乎乎中,他居然還有意識想着。

“自己這一步,到底走對了沒有?”

第八章 富庶的紅奇科伊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三十九章 行者無疆(7)壹岐島,秋雨之戰(下)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十五章 孤星傳之二:密會第四十章 尾聲:一道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二十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上)消失的玉印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五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九:新時代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三十七章 東方初曉(上)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五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7)圖坦卡里第三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中)第九章 北緯42度(三)驚濤駭浪第七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中)第三十三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中)第十三章 別爾非列夫,我們又見面了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二章 烏勒茲的烏巴什第二十三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1)第五十一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上)第三十二章 大對決(三)烏真超哈VS喀達喇庫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三十七章 山海關之三:突圍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四十六章 小玉茲風雲(2)夕照奧倫堡第二章 虎墩兔、朱由檢,憤中、憤青第五十七章 尾聲(3)人事(上)第一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一)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五十一章 收官(1):蓋州第十二章 土爾扈特(上)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二十六章 按圖索驥(下)咱雅班第達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十九章 龍戰於野(二)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上)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五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7)伊賀忍者第三十四章 定遠、定方、陳湯三城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③第三十章 大對決(一)讓他動起來,好嗎?第一章 畢方濟來信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①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二十七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5)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二十七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中)第十四章 斗轉星移(上)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四十七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五:莫愁湖上的憂愁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六十二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中)第八章 美洲公司之一:陳啓新再入詔獄,如夢似幻第七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⑤第二章 總攻前夕(一)天草四郎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十九章 大漠雄心之九:部族騎兵的對決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欽條約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第八十六章 惜別/尾聲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十七章 密信(上)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九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④第二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二:庫爾幹第七十一章 一路向東(1)第六十四章 川藏風雲(8)風雲變幻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第七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④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第二十三章 一怒殺人第十五章 孤星傳之二:密會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三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七:女人(下)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三十八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下)第五章 瀚海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