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中途城

1270年,8月2日,占城,賓特羅。

“喂,快起來,財神來了!”

“哪裡哪裡?哦,看到了,哈,是東海船,這下子發達啦!”

賓特羅江口,東南方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大羣掛着東海旗幟的船隻,一艘占城國的巡邏船發現了這一點,上面的船員非但不驚懼,反倒一個個都興奮起來。

賓特羅位於中南半島東南角,是南洋海路中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各方海商經常來往,自然也包括東海國的船隻。這些年來,當地人對這些形體優美的大船也很熟悉了,它們每次來這裡,都會放下新奇的中國商品,收購本地特產。這就意味着大量的財富流動,而他們這些引路收泊費的巡邏船多少也能分潤一些。所以他們現在看到東海艦隊,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反而覺得財神又來了,主動迎接了過去。

東海艦隊中,驅逐艦“青衣江”也發現了這艘巡邏船,加速離開船團向它迎過來。巡邏船上的占城水兵見到這種新式艦船後,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

“嚯,那是什麼船,怎麼冒起煙來了?”

“是不是失火了?唉,可惜,這麼大的船,裡面得有多少貨啊……”

青衣江號上冒出了黑煙,雖然是從煙囪中冒出來的,但是普通人遠遠看着也看不真切,怎麼會想到船上居然裝了煙囪還在燒火?所以只能判定爲着火了。

船上的二十多個水兵好歹還有些良心,見起了煙,就主動划槳往那邊趕過去,看能不能救上點人來——這在後來成爲了他們的一大際遇——不過出乎他們的意料,在黑煙滾滾冒一陣子之後,這艘船非但沒沉,反而以更快的速度主動向他們迎了過來。

青衣江號是去年派駐龍牙半島的兩艘江級驅逐艦之一,龍牙都護府需要在海峽設卡收稅、打擊走私,最需要這種能無風自動的快船了。由於西洋郡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可以進行設備維護,所以青衣江號和吳淞江號一樣,配備的動力單元都是高功率的版本。現在她鍋爐全開,加上風帆助推,航速很快超越了十節,直奔十三節極速而去,剛過半個小時,就與占城巡邏船打上了照面。

呵,青衣江號雖然只有二百噸的排水量,但是水上部分足有四十米長,又有高艦橋,看上去很是唬人。當它來到巡邏船近前的時候,還真是把上面的人嚇了一跳,等到收了帆卻依然穩定自如前進,更是讓他們議論紛紛。

沒一陣子,青衣江號便準確地停到巡邏船旁邊,艦橋上有幾人走出來,其中一名水兵扯着嗓子問詢道:“你們是賓特羅的水師麼?”

巡邏船要與外來海商打交道,船上標配了一些外語人才,其中便有一人是唐商後裔,會說漢話。這時候他就結結巴巴地靠到舷邊,對青衣江號上問道:“敢問,諸位船上可是失火了?需要我們幫忙嗎?”

水兵聽到這個問題,忍俊不禁。不過旁邊的艦長吳風平少校聽了後倒起了興致,從舷邊探出頭來,說道:“你們是爲了救火而來的?那可真是謝謝了。不過不用擔心,只是艙裡生火而已。對了,這位兄弟,你漢話說的不錯,叫什麼名字?”

艙裡生火是什麼鬼?這人腹誹着,但還是老實答道:“在下湯三,現在在賓特羅城補由城主手下做事。先生可是要去城中停泊貿易?按規矩,我們可爲船隊領路,只要按規納了水費便可。”

吳風平聽了哈哈一笑,說道:“不了,這次就不交了,我們不是來貿易的,而是來宣戰的。對了,既然你給補由做事,這份戰書便幫我們遞進城去吧?”

說着,他就命人將一份裝幀精美的文書送到了巡邏船上。

“什麼?”湯三瞬間感覺自己耳朵瞎了,“宣宣宣戰??這,這,這怎麼了?占城國應該沒有得罪東海國的地方吧?”

吳風平又哈哈一笑:“沒得罪,但你們是蠻夷啊……對了,你們的船太慢了,要不要我拉你們一程?”

……

東海艦隊突如其來的宣戰對統治賓特羅的占城副王補由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這禍從天降,可怎麼辦?

實際上他手頭爲了防禦西方的真臘國,是有不少兵力的,但這些兵力大都分散在西部的高原和山區地帶,賓特羅城中只有少量維持秩序的衛隊和後備兵員,這關頭能頂個屁用?

東海人的威名這些年來可是越傳越遠,他也知道不少。賓特羅三面環山,若是從陸路攻來的話,他很有自信把他們擋在外面,可是他們居然從海上過來,這可太不講理了!

但是沒辦法,就只能匆匆應戰了。

相比之下,東海人的準備要充分得多。這一次他們是三方聯合行動,廣南工作組出了一個營,龍牙都護府出了一個營,又徵召封建南洋的士大夫們再出了一個營。這些陸軍再加上開船的海軍,差不多有兩千人的兵力,可見東海人對這座位於南洋航線中途點的重鎮可以說是勢在必得。

賓特羅城與當前的大部分海港一樣,雖近海卻不靠海,而是個內河港口,依賴於從城邊流過的賓特羅江與大海聯繫。此江發源於西北山區,向東南曲折流入大海,實際上對於東海軍來說,這次行動最大的困難與其說是作戰,不如說是如何把船逆江水開到賓特羅城邊的碼頭上。而在青衣江號開着蒸汽機靈活地清理掉江上的少數占城戰船之後,這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艦隊除了青衣江號,剩下的都是普通的風帆船,乘着南風逆水艱難地溯江而上,所幸碼頭離海岸也就十多公里,挪了兩個小時也到了。

此後,他們輕鬆地佔領了碼頭,一隊隊的士兵從船上有序地下到了陸地上,以三個營的兵力將賓特羅城包圍了起來。

……

“怎樣,王子以爲如何?”

烈焰級“霜寒”上,杜松林指着前方的景象,對同行的安南王子陳國峻問道。

此時,戰場上正有一隊占城弓箭手對上了廣南營中的潮州連。雙方一開始拿着遠程兵器相互對射,局面尚能僵持,可潮州連端着刺刀發動衝鋒之後,占城兵便一觸即潰了。

陳國峻“略通”武學,看到這副場景,立刻佩服地讚歎道:“東海兵器銳甲堅,又守紀敢戰,實乃天下強兵也!”

實際上,陳國峻對於軍略之學絕非“略懂”,而可以說是天才級別。他是越南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如果歷史未曾改變,十五年後統一了南宋的元軍會再次入侵安南,而安南正是在陳國峻的帶領下挫敗了他們,維持住了獨立的地位。後來,陳國峻獲封“興道王”,在後世成爲越南的民族英雄之一,鈔票上都印着他的頭像。

不過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他的軍事天才尚未顯露出來。之前蒙軍入侵之時他也曾領軍出戰,但卻沒有出彩的戰績。在安南國內,他更多的是作爲紈絝子弟而出名,名聲可以說差得很。

當下,安南由陳姓統治,對外稱王,對內稱帝。陳氏安南的政制說來和日本的院政倒有些像,開國皇帝陳煚至今仍然在世,將皇位傳給了兒子,自己卻作爲太上皇仍然掌握着安南的大權。

而這個陳煚有個兄弟,即已故的安南安生王陳柳,陳柳的嫡子便是這個陳國峻。所以說,陳國峻是太上皇的侄子,陳朝頂級宗室之一,可以說位高權重了。

不過他這人太過輕浮,當年曾做過一件臭名昭著的混賬事。當時陳煚要把女兒天城公主出嫁,都送到婆家了,結果陳國峻潛入了進去,把自己的這個堂妹給**了。後來陳煚沒辦法,只能把天城改嫁給了陳國峻,但他會如何看待自己這個侄子可想而知。

再後來安生王去世,陳煚本來就與自己這個兄長有隙,所以乾脆就沒讓陳國峻襲爵,現在國峻只能掛着“王子”這麼個沒實際意義的名頭闖蕩了。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陳朝雖然尊儒,但對於倫理綱常實在是不怎麼看重。而且陳煚本人其實也是個混蛋,搶了陳柳的妻子爲妻,兩家之間早有冤仇。總之安南陳朝創立之初的各種混賬事實在太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找。)

廣南工作組一早就與安南建立了外交關係,雙方遠隔五千裡沒什麼利益衝突(至少安南人是這麼認爲的),所以相處起來很融洽。聊聊天扯扯關係,互相交易一些貿易品,符合雙方的利益,關係進展得很快。

有意思的是,現在陳朝的王族陳家是安南即墨鄉人(當年秦軍入交趾,以中原大城給當地命名,這個即墨鄉的名字就一直傳承了下來),而東海人當年第一座控制的城池就是即墨,所以意外地找到了共同話題,拉扯關係更容易了。

而最近一段時間,東海商社對於中南半島有了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現在,東海商社作爲一個海洋勢力,已經可以說相當成功了。他們的勢力範圍從東邊的此岸郡跨越上萬公里一直到達西邊的澳門島,從北邊寒冷刺骨的黑龍江一直到南邊炎熱潮溼的坤甸,龐大無比。如果他們臉皮厚一點的話,足可在地圖上把大片的土地染成自己的顏色,國土面積要多少有多少……

但是,雖說這龐大的勢力範圍爲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卻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很少有適宜居住的土地。算起來,只有此岸郡那一點關東平原算得上不錯,其餘地方要麼太冷要麼過於炎熱,要麼太乾要麼太溼,要麼已經有了大量的人口和成熟的文明,絕不適合來自中原的農耕民族居住。

所以在地圖上指指點點,他們發現現在能夠到的真正有開發潛力的地方,也就湄公河三角洲這一帶了。這片區域農業條件很好,水稻一年三熟,而且人口不算太多,如果進行充分的開發的話,是有望成爲華夏文明的又一處發光點的。而作爲開發湄公河三角洲的跳板,賓特羅城這個要點是無論如何就要拿下的了,這就需要與占城國開戰了。

開戰倒沒什麼,可問題是,打贏容易,佔領很難。畢竟占城國也是有長久歷史的古國,而東海人能投入的兵力有限,要是占城人不正面跟你打,而是在邊邊角角隨時騷擾,那就只能難受至死了。所以,最佳策略應該是攻城之後逼迫占城政權承認戰敗,收兵罷戰,好安心治理,而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所以朱龍草、杜松林、張正義等在這一帶話事的大佬討論之後,決定把安南國拉上戰車。安南自北方走陸路南下,東海自南方走海路北上,兩國南北夾攻佔城,各自撕下一塊肉來,然後逼迫占城和談,夾在中間做個人畜無害的緩衝國,最後豈不是皆大歡喜?

後來張正義把這個議題送到安南,安南太上皇對此也很有興趣。

陳煚一直對占城國的烏、裡二州(也就是後世的順化地區)垂涎三尺。此二州位於兩國邊界,若是納入治下,安南便可把國境線推進到橫亙于山海之間的天險白馬山上,之後對於占城便進可攻退可守了。

十多年前,他也曾試圖發動戰爭奪取此地,但是被蒙古人的入侵所打斷。如今算算也過去十二年了,安南休養生息完畢,是不是該動手了呢?

或許本來他還下不定決心,但現在有了東海人的慫恿,決策的天平一下子就傾覆了過來。當然,陳煚作爲開國皇帝,自然是個老狐狸,不會任由東海人一遊說就出兵。他立下盟約,若是東海人從南邊先開始進攻,那麼他也會出兵,不然就作罷吧。而陳國峻就被他派到了東海軍中觀察戰況,如果一切順利,那當然要趁火打劫,否則的話盟約也就只是一張紙而已。

而現在看來,東海人的力量遠超陳國峻最高的預期,看來安南國不日便要打到白馬山下了。

杜松林聽了他的恭維,哈哈一笑,擺手道:“這不過是我東海軍中最弱的一部分,算不得什麼。不過,今日的攻城只是開始,之後占城軍會被我們吸引到南邊來,屆時就是你們進取的時候了。對了,我們在新安府的商站,還要請王子多照應啊。”

東海商社結盟安南,另一個重要的戰略意圖便是擴展在安南的商貿,尤其是重要的煤炭貿易——在蒸汽船如餃子一般下水的現在,航海業對煤炭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本土已經有成熟的煤炭產業倒是順理成章,可在南洋就是個難題了。而安南就正好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就是後世著名的鴻基煤礦,靠近海岸,採掘容易,品質極佳,正能補足這個短板。如果換個場景,東海人說不定就出兵打過去了,但現在他們對安南並沒有什麼領土野心,而且陳家人很識相,在商務上大開方便之門,所以各相關部門更傾向於通過商業手段解決問題,直接買買買就行了。

當然,安南畢竟是封建社會,就算是買買買,也需要上面有人照應才行,而現在東海人就看陳國峻很順眼,把這個照應並且能賺很多錢的職責交給了他。而陳國峻雖然是天才,也意識不到煤炭的重要作用,只是當作普通的商品,隨口就答應了。現在,他眼睛放光看着東海人搬出來的形形色色的火器,顯然他對這些東西要感興趣得多。

在占城軍敗退城中之後,海軍們便把船上的火炮搬了下來,對着城牆和城門一頓猛轟,又有士兵用步槍瞄着城頭守軍逐個點名。這辦法雖然老套但確實有用,不久後士兵們就衝了進去。

此時,城內的內應們也適時發動了攻勢,將士兵們引向補由的王宮,並且開始安撫起了城內的秩序。話說,這些年來,東海人逐漸在航路各港口建立了商站,修築圍牆建立防禦,在內自行管理,在外與本土勢力結交。有這些商站爲依靠,他們相比當初人不生地不熟的境遇好了許多,進可攻退可守,隨時能派上用場。

杜松林看着這座朝思暮想的城市終於落入了他的手中,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很好,這裡從此永遠是我們的了……既然是航路的中點,那就叫中途城吧!”

第560章 沙漠風暴 八 一艦當千第813章 新航路 二 香蕉島(加更)第882章 蜀道難第633章 鐵血強宋 六 水陸並進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圍第114章 山河防線 三 75mm炮族第123章 李庭芝第92章 騎兵第5章 燒炭第627章 事不過三第777章 雲中第811章 丁香島第698章 陷阱第105章 戰時經濟 三第515章 熱點項目第243章 技術驗證船 三第732章 陷盧龍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569章 紡織與信息化產業後14章 新戰場第794章 八路齊發第551章 同行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271章 護衛 下第757章 內亂第818章 探險第418章 東進:博多第799章 長安!第247章 教育事業第377章 空心方陣後18章 搶冬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第675章 從中央王朝到民族國家第624章 使者第659章 臨安事變 一 乘風破浪第593章 四面漢歌第248章 大巡禮 一 學宮谷第850章 鑿空 六 怛邏斯之戰第543章 深圳堡第699章 前哨戰第221章 合謀第7章 即墨城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第335章 泰山之戰 完 改變歷史,開創未來!第502章 塵埃落定第13章 改制會議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447章 另一個世界:血色旗語第152章 世事無常(第三更)第107章 築基計劃第849章 鑿空 五 怛邏斯第826章 闖關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434章 南下:貿易第795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533章 人口 上第348章 剃髮易服第281章 營救第756章 大定府第38章 東海覓天台第581章 黑龍江上 八 補給第109章 第二艦隊第117章 山河防線 六 高密第470章 東洋景 下第585章 拓展後22章  追擊英格蘭號第564章 贖金第186章 情報工作(感謝破布麻衣的打賞)第65章 星火級(第二更)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595章 寧陽模式 上第484章 江湖令與德政令第883章 驚弓之鳥第357章 疑慮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510章 進城去第638章 紅海行動(祝大家雙節快樂,求月票)第116章 山河防線 五 第二艦隊北上第225章 自由港第421章 西拓:連雲郡 上第123章 李庭芝第274章 徵召!第699章 前哨戰第29章 什麼,我也通宋了?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662章 臨安事變 四 概率與數量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769章 一、擁有下列四座城市之一:……第91章 就緒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62章 北地貿易 三第825章 麻煩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410章 向東望第232章 奪城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218章 賣官 下第652章 高達就是用來搶的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