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另一個世界:羅衛

1263年,11月27日,大雪30日,羅衛。

“前帆全降,主帆全降!”

“尾帆右轉三,左舵一!”

“動力中心再去兩個人幫忙!”

贏平大呼小叫着,指揮着各部水手完成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將逐日號緩緩驅入了羅衛港的碼頭。現在正是停泊的關鍵時刻,可馬虎不得。

遠洋艦隊決定繼續西行後,在龍牙門花了幾天時間,向本地坐商處理了一些貨物(主要是茶葉),收購了一些南洋特產(主要是香料)。雖然交換比肯定不如去佔碑一帶來得划算,但他們也沒有別的選擇(除非強搶),而且香料在大食價高銷路好,總歸是能賺到利潤的。

之後,他們便啓航繼續向西了。

從龍牙門往西,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西洋”,也就是印度洋。相比之前還算有些認知的南洋,西洋地區可算是另一個世界了。

等到進入了五嶼海峽,他們便徹底地認識到這條海峽爲什麼不受人待見——風力微弱,帆都吃不滿,而且海峽中水文複雜,夜間不敢行船,只能每日白天挪一點,慢如蝸牛。

他們就這麼一走一停的,足足用了十多天,才挪動到了貿易重鎮羅衛港,簡直比之前南下一路過來的全程加起來還累!

不過也有好處,經過這麼一段旅途,他們在龍牙半島的西岸偵察到了不少情報,與當地一些村鎮發生了聯繫。果然如同之前預料的一樣,當地文明水平很低,而且一般篤信佛教或印度教,戰鬥力很差,對於他們這些唐人也還算友善,總體來看很好對付的樣子。

總體來說,從龍牙門到羅衛,只有兩座上規模的城池,其餘的都是不成氣候的村莊乃至部落。

一個叫“無枝拔”,在後世馬來西亞峇株巴轄(鑿石城)附近,依山依河,外圍有大片農田,地勢不錯,但開發程度仍然不盡人意,艦隊在這裡拿出幾噸貨物就把當地的特產換空了。

另一個是樑存忠說過的“蘇洛鬲”,又有唐人稱“吉達”“吉陀”的,也就是後世的吉打,其實都是同一個詞,只是翻譯不同。不過後世馬來西亞的吉打是遷址過的,原址是在南邊的雙溪大年一帶,也就是現在的蘇洛鬲。

蘇洛鬲的情況相比前面的村寨就要好多了。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沿美保河築城,人口很多,開發程度很高,周邊羣山環抱,以當前的人口是個立國的好地方。城周圍有很多農田,停靠的商船也不少。更令東海人驚訝的是,這裡的居民的樣貌更類似中國人,而不是周邊的馬來土著。

實際上,蘇洛鬲是緬甸孟族人南下建立的城邦國家,而孟族是史前時代從東亞遷移到緬甸的,所以人種與漢藏民族更接近,和馬來人並不盡相同。不過從文化上來說,孟族人受到印度的影響要更深,他們篤信佛教,文字也類似梵文。

蘇洛鬲當前附庸於三佛齊,同時,他們也是在三佛齊一帶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的先驅者。水稻種植就是他們從北方帶來的,而土著之前還在吃木薯。因此蘇洛鬲城的文明程度明顯要比周邊高了一個等級,在西方和中國的海商中也是小有名氣的。

當地也有不少唐人海商定居貿易,遠洋艦隊在這裡停靠了幾天,就交易到了不少特產。他們甚至都打算直接啓航一路向西了,但是又打聽到北邊有一個貿易重鎮羅衛港,是與東北邊衝古剌溝通的橋頭堡,離蘇洛鬲不過一日航程,便決定去看看。

於是他們就這麼來了羅衛。

羅衛港大致位於後世泰國的沙敦一帶(也就是在馬來半島上的領土的西南角)。羅衛和東北邊的衝古剌之間的陸路轉運貿易路線,便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陸地轉運路線之一了(另一個是溝通紅海與地中海的埃及貿易路線)。

這條路線,並非龍牙半島脖頸處的最短路線,論距離,北邊的戎城(後世克拉地峽)要短得多。它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因爲東方的衝古剌,也就是後世的泰國宋卡,是龍牙半島上最發達的城邦,沒有之一。這座城邦之所以有這樣的優勢地位,除了地理環境優越,更重要的是受中國的影響最深——唐人海商從湄公河三角洲跨海過來,首先到達的就是這一帶。由於有衝古剌這個大城在半島東岸矗立,吸引海商聚集,所以離衝古剌最近的西岸港口羅衛就成了貿易路線的另一個端點。

其次,羅衛當地人也比較爭氣。羅衛此地大河密佈,經常氾濫,這自然是壞處,但氾濫過後也肥沃了沿岸土地,既促進了種植業,也培養了當地人的危機意識。在土地肥沃的同時,可利用的總面積卻不多,因此人口很快超過了承載力。這就導致羅衛人像浙南、福建等地的人一樣,有愛闖蕩、愛打拼的意識,四處外出行商。《島夷志略》記載當地人“春末則禾登,民有餘蓄,以移他國。氣候不時。風俗勤儉”,與周邊怠惰的土人截然不同。

畢竟貿易首先是人類活動,然後纔是物資流動,所以衝古剌和羅衛這兩個有“人的優勢”的地方,就自然發生了聯繫。

而兩地之間的交通條件還算不錯,大部分路程可以通過內河水路運輸,中間翻山越嶺的時候又有一段自然山谷,總體來看並不算太費力,所以經年累月下來就成了一段成熟的商路。

來自印度和大食的商船在羅衛大量停靠,與本地坐商完成交易後,不再東行而是就此返回。而所謂本地坐商成分很複雜,既有真正的本地人,也有相當多的外來的印度人、阿拉伯人和華人。他們用東方貨物或貴金屬購買西方貨物,將貨物向東運輸到衝古剌地區,在那邊售出或換回東方貨物,再運回羅衛。這條路線在中古時代長期興盛,直到後世航海技術發生了進步並且有了歐洲殖民者的介入,才被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航路所取代。

冬季盛行北風,不但對於東方唐商來說是南下季,對於西邊的印度商人來說同樣是南下季。現在羅衛港中,就停泊着密密麻麻的印度商船,其中比較大的都是中式船隻,之所以能看出是印度商船而非中國商船,是因爲上面懸掛的不是漢字旗而是一些奇怪的圖案,或許這是他們從中國訂購的。剩下的大部分與之前在龍牙門見過的船隻類似,都是尖船身配混合帆裝的形式,或許是這一帶的流行款式。

羅衛港也有自己的造船廠,規模不大,主要是給過往商船提供修理服務,也有自產業務,生產的就是後面這種本地船隻。客觀來說,這樣的小船設計很合理,用的又是熱帶優質木材,其實頗有可取之處。

……

“城牆又是木製的,太弱,形狀也太簡單,沒什麼可說的。但是外圍各家都有自己圍牆,這就有些麻煩了。”

“河口還算寬闊,但稍往上游一點就水量驟減,海船通行不了,看來想擴大控制的話,得就地收集一些內河船才行。”

“這麼看的話,我們可以現從這個羅衛搞起,北邊的衝古剌先放一放。這樣先只對外國人收稅,就不容易與國內勢力引發連鎖反應了。

“但羅衛是不是離本土太遠了點?這可是印度洋,在南海另一邊呢。”

“沒什麼,反正都是乘季風過來,一年一趟,早個晚個十幾天航程也沒多大區別。”

“有道理,既然如此……不知道北邊的道路是個什麼情況,沿途的叢林危不危險,要是路況好的話,就可以走陸路去衝古剌了。不然羅衛的船走海路去那邊的話,得繞過大半個半島,足有一千海里航程,都能從本土到廣州了,更別說風向還不會配合了。”

“單看距離是不長,但就怕沿途的蚊子,之前在馬六甲那邊見到的那些烏泱烏泱的蚊子,可嚇死我了。有它們在,多少兵也不夠填進去啊!”

“是啊,還是一步步來吧。”

既然已經把龍牙半島視作碗中的肉,那麼韓鬆和李濤二人到達羅衛之後,便自然地開始評估起這座城池的戰略地位和防禦條件來。

羅衛也是一個河港,不過由於水量不大,只能在出海口附近停靠,所以城市也接近海邊。但鑑於河水經常氾濫,所以城址是在一處高地上。該城理論上歸屬於南邊的蘇洛鬲國治下,但實際上由於它地處沙裡(羅衛西北邊的一個城邦)、蘇洛鬲、衝古剌三個邦國之間,又有大量外來強人居住,所以處於事實上的自治狀態。

城裡也有一個當地酋長,名曰“羅隆王”,名義上是本城的統治者,但實際上幹不了什麼屁事。他會對商人收取少量的稅賦,維持一支約三百人的衛隊,這在龍牙半島的土著中算是相當大的一支武裝力量了,但訓練度低,基本沒什麼用,也就嚇阻一下小海盜、維持一下集市秩序罷了。此城更大的防禦力量,是本地的商人們,他們自募保鏢,自建屯堡,真有大規模海盜來襲的話,往自家屯堡裡一躲,海盜們便無可適從了,總不能一家家打過去吧?

而在軍頭們不懷好意地打量着這座城市的同時,狄柳蔭又例行公事地進到了城中,瞭解一下當地的市場行情,易手一些貨物,順便打探一下情報。

羅衛城牆很是簡陋,但是城內的文明狀況明顯要比周邊地區好很多。裡面有很多石質建築,其中最高大的那幾間都是宗教場所,與中國和本地風格都不一樣,大概是印度人造起來的。只是城裡的規劃得很亂,建築都是隨便建的,道路適應建築物彎彎曲曲的,而且髒亂差得很,顯然這裡根本沒什麼市政工作。

如今是貿易旺季,城中人頭攢動,各類異形交通工具和異域人種來來往往,其中不乏狄柳蔭已經十年沒見過了的印度和黑非洲兄弟,令他倍感親切。不過護衛他的水兵們就沒這個餘裕了,不時皺着眉頭揮散傳來的濃厚體味,鄙視且警惕地看着這些番人,手掌來回擺動的時候不經意地滑過腰間的手槍——這倒不是怕城中人圖謀不軌,而是怕躲在街角的小賊趁不注意過來把它給偷了。

狄柳蔭當然不會印度話,現在的印度人當然也不會英語,溝通是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還好,羅衛城中也聚集了不少唐人,有些就專門做牙人這行的,見到狄柳蔭一行人過來,就熱情地自薦起來。

“公子,可是從中土大宋來?”“公子,可要通譯嗎?”“公子,我這有上好……”

“得……一個個來,你,就你吧,你會天竺話嗎?”

“公子有眼力,小底王叻,天竺話雖不會,但小底在這羅衛城也混了近十年了,通曉本地風土,必能襄助公子買低賣高。”

“你不會天竺話?那這麼多天竺來人,你怎麼跟他們交流?”

“哈哈,公子有所不知。天竺雖大,但不類中華,沒有官話。就算同是天竺人,也不一定是一國人、說同種話的,所以學甚天竺話也沒用。不過羅衛此地,各國來客匯聚,言語不通,幾年下來自然有了一套規矩,照規矩行事便可貿易。公子初來乍到,或許對規矩不熟,但只要有小底指點一二,必可融會貫通。”

“行,有意思,王叻是吧?你跟我來吧,什麼價錢?”

“好嘞,公子眼光真好。承蒙惠顧……”

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232章 奪城第725章 真正的實力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146章 方陣(加更,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416章 東進:濟州島第744章 多鉚蒸剛第556章 沙漠風暴 四 澳門第750章 大漠攻略第769章 一、擁有下列四座城市之一:……第634章 鐵血強宋 七 萬劫不復第4章 臨時穿越大會第306章 東海號,再出發!第462章 回家:跨越地峽第756章 大定府第560章 沙漠風暴 八 一艦當千第490章 惡黨第162章 財政問題(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八次加更)第548章 華羅城第440章 朝貢體系的受益者第467章 回家:又撿了一寶第426章 野戰合成營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55章 自造艦與新型帆第333章 泰山之戰 八 山動後5章 榮光不再第491章 混世魔王在難波登陸第74章 金口鐵廠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第828章 佩德羅三世第72章 對日貿易 完 石見國(第九更)第498章 關原第816章 新航路 五 地球的另一端第452章 新的歷法,新的未來第738章 最後的騎兵(加更)第750章 大漠攻略第659章 臨安事變 一 乘風破浪第648章 前方吃緊第290章 亳州第457章 另一個世界:沒翼第784章 大冶第876章 威尼斯第455章 另一個世界:威尼斯商人第638章 紅海行動(祝大家雙節快樂,求月票)第793章 氣吞萬里(加更)第119章 山河防線 八 圈馬第802章 暗流(加更)第130章 行軍第659章 臨安事變 一 乘風破浪第538章 大祭第101章 全面動員 一第123章 李庭芝第136章 遠程通信 上第516章 文化場所第403章 不落人後第247章 教育事業第117章 山河防線 六 高密第137章 遠程通信 下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裡第830章 熱那亞的崛起 二 吉伯林第595章 寧陽模式 上第133章 傀儡第400章 推恩第656章 大變局第673章 重鑄秩序第418章 東進:博多第537章 貧民窟第885章 最後的選擇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第117章 山河防線 六 高密第378章 以一破十!第882章 蜀道難第510章 進城去第760章 以星辰爲刃第803章 真金西奔第752章 會盟 一(加更)第130章 行軍第382章 清河之盟第614章 共克時堅 三 得道多助第909章 一路向南(大結局)第160章 新風(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六次加更)第695章 匡扶宋室第512章 東海之子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84章 新的建設 er….等等,有麻煩了?第477章 新星級(加更)第75章 獅吼炮第543章 深圳堡第457章 另一個世界:沒翼第189章 五九軍制後17章 圩陽第757章 內亂第475章 逐客第292章 局破第305章 封鎖第343章 蕭條第458章 另一個世界:買馬第172章 馬耕隊第782章 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