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南下:貿易

東海商社在泉州並非初來乍到。實際上,經過江南工作組的努力,四海商會已經在泉州開了分會,寧波公司也建立了一條來往慶元府和泉州的定期航班,觸角已經初步延伸了過來。

不過,泉州四海商會在架構上並非慶元四海商會的分公司,而只是交叉持股的合作機構。泉州這邊,四海商會經營模式與慶元府那邊如出一轍,都是以一個寬敞透明的交易中心爲核心,向外圍擴展出倉儲、物流、金融、餐飲、住宿等衍生服務,但是股權結構卻以本地豪商爲主,慶元府四海商會只是以整體的名義在其中持有20%的股份,而反過來泉州商會也持有少量的慶元商會股份。這削弱了東海商社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但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些地頭蛇把控了泉州大部分的商業渠道,沒他們合作是搞不定的。

但這倒不是說泉州商人們與東海商社是對立的,正相反,(至少到目前爲止)雙方的利益並沒有衝突,反而商品來源形成了互補,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合作意向。

泉州商人建立了四海商會,主要是因爲他們在慶元府見識過了之後,認可了這種模式的先進性,請東海商社和部分慶元府商人過來指導,開了分會。這個過程中,他們是需要東海人的技術指導的。而東海商社也更需要他們這些本地商人來進行貿易,至於商會那點經營收入其實只是聊勝於無。

泉州四海商會的負責人名叫謝明辛,是本地豪商謝應瑞的族侄。

謝家在泉州根基深厚,生意做得很大,而且有樂善好施之名。寶祐六年(1258),泉州饑荒,謝應瑞自掏腰包四十萬貫賑災,無數人因此活命,宋世祖聽說後給了他一個進義校尉的銜(話說泉州這樣的富地都能鬧饑荒,我大宋真是……)。

謝明辛在謝家子弟中並不算最出類拔萃的那批,但也正是因此,天才們都去讀書準備科舉了,他才被派去慶元府那邊處理生意,而且還不是當頭的,所以又進了四海商會在裡面學習兼打雜。結果在商會裡面,謝明辛對各種新鮮事物接受起來很快,辦事很麻利,爲魏萬程等人賞識,教授了他不少數學和財會知識。

等到泉州四海商會籌建的時候,他便被謝家召回來主事。他既是本地人,又是經過東海系統培訓出來的,屬於雙方都能接受的人選,因此直接做了商會的總經理。

遠洋艦隊到達的當天,謝明辛聽到消息,就帶人去港邊迎接了。

彼時泉州城已經閉門,但還好城市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城牆之外,四海商會就建在城外離碼頭不遠的一處高地上。它是以泉州另一家大戶陳家的一處莊園爲基礎擴建而成的,雖然籌建不久,規模尚未上去,但是周邊酒家、青樓等服務設施已經一應俱全,足以好好招待客人們了。

第二天,狄柳蔭和韓鬆帶着禮物,打起了濟陽伯的儀仗,出門拜訪泉州的諸多大員去了;朱龍草去了城裡觀光;李濤繼續在船上留守。四個東家都有事情要做,具體的繁雜事物就要由手下們來處理了,什麼檢修船體、讓水兵輪流放假、購買補給什麼的,都有具體人來做,商務部的章愷來到了四海商會,與謝明辛討論商貿的事宜。

章愷是福建浦城人,祖上也曾是世家大族,不過到了他這兒已經是遠支,家道也中落了。他也不好讀詩書,反倒喜歡些機巧之物,曾與人合夥出海行商,去過高麗、日本。去年戰時,他的合夥人畏懼風險,躲回了家鄉,但他一向有些憤世嫉俗、家國情懷,反倒逆流而上,加入冒險者協會闖出了一點名堂,後來乾脆被商務部吸收了進來。這次遠洋艦隊南下,途徑的福建一帶是重頭戲,正好他就是當地人,於是就被狄柳蔭叫來了。

謝明辛見到章愷來訪,不敢輕慢,寒暄了一會兒之後,便請他入了上等雅室,並命人取來最新的行情彙報,與他談起了生意。

兩人的談話方式相當有東海風格:一張大方桌,兩人對坐,左手邊各有一個算盤,還有一個大茶杯,右手邊是東海式的墨水瓶和細毛筆;胸前攤着兩本記事本,一本記正事,一本隨意塗鴉;兩人中間則擺放着各類數據文件,隨時取閱。

“絲價略高;瓷價相當;茶價相當,但品種不同……”

章愷一邊聽着謝明辛的介紹,一邊翻看着泉州的市場行情,一邊在本子上記錄着。

總體來說,福建當地的商品出產量不大,主要是作爲商品的中轉港,來自於江南的華貨與來自於異域的番貨在此匯聚。艦隊在江南採購的商品,在這裡賣出的話也能收益一筆,但他們是要下西洋的,相對於遠洋貿易的超額利潤,並不值得現在就出手。倒是從本土帶來的北貨,可以出手一些。

章愷又向他詢問了一些商品在南洋地區的行情,與之前商務部收集的情報印證之後,做出了決定:“那麼,皮毛之類的,再往南恐怕是不會有多少銷路了,就在這裡出清吧,只留幾箱供南洋權貴獵奇即可;山珍的話,南洋番人未必識貨,只需給廣州那邊留一些,剩下的也賣出吧;東海貨也會在此售出一些,大概是這個數。總計起來,差不多是五六萬的貨值,那麼,泉州這邊有什麼可買呢?”

貿易貿易,買賣買賣,只賣不買怎麼行?

謝明辛腦子迅速轉了起來,在平衡了幾家利益之後,開始推銷道:“你們是要往南邊去,那麼香料檀木之類的蕃貨肯定是不行的。論利厚的小貨,泉州其實頗有不少,但你們第一次下南洋,最好還是以易出手的絲、瓷爲主。絲的話,市場上最多的還是新來的江南絲,這個你們自然不會買,但也有些本地絲絹,雖不多但別緻,可以買上一點;閩瓷相比贛瓷,也別有風味,可以補上一些。哦,對了,福建多山,產的茶也不錯,尋常茶磚和上等龍鳳團茶都有,這個我建議你們多買些。”

章愷點點頭,這與他料想的大差不差,出洋貿易的話,最方便的還是絲瓷茶這老三樣。其中絲和瓷廣爲人知,最好脫手,茶還要差一些。他想了想,又問道:“除此之外,還有甚麼礦物沒?”

謝明辛也知道東海人收集礦物的喜好,說道:“福建多山,各類礦物皆不少,閩鐵品質頗優,又有銅坑、銀坑,鉛、錫等也有,還有明礬等物。只是,這些在南洋可不好銷啊。”

章愷開始寫一個單子:“無妨,南下的時候不買,等北歸的時候捎上便是。我先與你留些定錢,你幫着採購些,明年我們回來的時候帶上。那麼,還有什麼嗎?”

謝明辛又想了想:“嗯……剛纔說到銅坑,其實你們大可以帶些銅錢出去,南邊的那些土人最認這個,絲綢瓷器都不如。”

福建有錢監“豐國監”,鑄造銅錢,而這些銅錢有相當一部分通過海貿流出了國外,深受各國人民所歡迎。

章愷一愣:“帶銅錢出去,市舶司不管的嗎?”

謝明辛笑道:“放心,誰敢查你們啊!”

章愷又想起入晉江時江口寨子那些南宋水兵紀律渙散的樣子,相比膠州灣口的海軍真是天壤之別。既然如此,那麼多半給點小錢就能買通了……這泉州還真是商業天堂啊!

謝明辛似乎又想起什麼的樣子,又補充道:“對了,說到礦物,還有一物,你們可以帶些出去,在南洋、大食都有厚利,也就是硝石。”

章愷一愣,立刻就想起了火藥,問道:“等等,這不是軍國之器嗎?怎麼會出口的?”

謝明辛搖頭道:“不,他們不是用來做火藥,而是用來製冰的。南洋、大食炎熱,貴人多賴此物清涼,故有厚利。或許有些人拿它玩玩焰火,可能也有膽大的敢入藥的,但還沒聽說他們會做火藥。”

硝石有遇水成冰的特性,故被生活在炎熱地帶的阿拉伯人喜歡,經過貿易帶回了中東地區,並且稱之爲“中國雪”。這也是爲什麼當火藥技術一被蒙古人帶過去就迅速傳播開來的原因,因爲原料早就準備好了。

章愷半信半疑地點點頭:“好吧,那麼你們能供應多少?”

謝明辛隨便想了一下,說道:“如果要現貨的話,多了不敢說,至少裝滿你們一條船是沒問題的。再多就要等幾日了。”

章愷嚇了一跳:“這麼多?”

謝光明自信地說道:“嗯,因爲蕃商買的多,所以閩地有人專門集硝爲業的,採買起來也方便。

硝石不易得,但其實生產起來倒也不難,平時廁所角落就能刮下硝土,還可以有意識的堆硝田,而且南方還有天然硝石礦。市場上硝石少,與其說是供應不足,不如說是需求不足——因爲平時用的不多,所以生產的也不多,那麼一下子冒出來大量需求的時候,當然就買不到了。而福建這地方,因爲阿拉伯人的長期需求,所以硝石的生產量很大,差點嚇到章愷。不過他很快就樂了,這敢情好啊,本土硝石雖然大體上供需平衡,但需求量越來越大,如果能從福建買硝石回去,那可是大好事啊!

於是他很快做出決定道:“那好,給我來上一點……也不用太多,但我給你下個訂單,等明年回程的時候跟礦物一起捎上……沒問題吧?”

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416章 東進:濟州島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802章 暗流(加更)第577章 黑龍江上 四 煤(九月快樂,求月票!)第628章 鐵血強宋 一 大戰船第671章 臨安事變 完 跳進錢塘江也洗不清了第187章 歸來第795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第175章 廢奴第220章 是大汗,也是皇帝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78章 瀛山島與遠洋艦隊第532章 黑箱第763章   追逐第867章 米哈伊爾八世第360章 私掠第494章 義士們進入了山城國第397章 巨獸第521章 光明 上第394章 中統鈔第108章 義勇旅後19章 大海第334章 泰山之戰 九 兵對兵,滑膛槍的極致,疾風暴雨般的一分鐘!第26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34章 寒風將至第895章 天日昭昭第303章 遭遇第288章 認捐第759章 大斡耳朵第62章 北地貿易 三第119章 山河防線 八 圈馬第343章 蕭條一點感言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320章 間章第534章 人口 下第801章 求和第26章 即墨鄉紳與知縣第10章 海岸血戰第540章 上海第690章 轉進西南第281章 營救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174章 土地與人第171章 走進歷史 下(感謝七月寒冰~的打賞,加更2/2)第855章 鑿空 十一 玉龍傑赤第897章 疾風暴雨 一第248章 大巡禮 一 學宮谷第274章 徵召!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224章 崇明第660章 臨安事變 二 江口遭遇 (加更)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667章 臨安事變 九 轉角第152章 世事無常(第三更)後2章 兩個世界第430章 北上:造船業第279章 突襲平灤第337章 暫歇第467章 回家:又撿了一寶第185章 一手槍,一手藥第733章 清理(加更)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118章 山河防線 七 膠水縣第265章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第88章 獅子搏兔 下第46章 縱橫號第596章 寧陽模式 下第470章 東洋景 下第104章 戰時經濟 二第292章 局破第418章 東進:博多第487章 烏合對烏合,大保原合戰第777章 雲中第788章 改土歸流 下第470章 東洋景 下第502章 塵埃落定第819章 極點第835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七 地中海上的炮聲第578章 黑龍江上 五 奴兒干第639章 關門第27章 徵東海第438章 南下:猛虎第800章 第五方面軍第334章 泰山之戰 九 兵對兵,滑膛槍的極致,疾風暴雨般的一分鐘!第38章 東海覓天台第439章 南下:龍牙門第34章 整裝出發開地圖第713章 最後一戰第190章 雙桅星火級 上第705章 巷戰第342章 正向溪堂歡笑第28章 鐵雨後2章 兩個世界第270章 護衛 上第287章 賞賜第609章 李氏朝鮮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