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巡禮 六 青島牧場

1261年,4月5日,青島。

張正義在東海堡附近呆了半個多月,接連受到獅牙炮研製成功和電力工業進步的鼓舞,感覺到非常滿意。於是他決定繼續往南走走,先去了城陽工業區轉了一圈,然後又過了劈石口,來到了更南邊的青島地區。

說來也是造化弄人。青島這地方,當初商社剛成立的那幾年,一直對這裡垂涎欲滴,欲佔之而後快,號稱要重建繁華的青島市。可是當他們真的控制了這一地區之後,反而對這塊地方卻幾乎沒怎麼開發,一直閒置在側。即使東海市成立時連着青島地區也一起劃了進去,開發核心也還是山北的城陽地區,對南邊幾乎沒什麼投資。

沒辦法,青島雖然在後世是大城市,但在20世紀之前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窮鄉僻壤,這不是沒有理由的。

青島地區的地形大部分都是丘陵,還有常年的海上寒風,除了盛夏時可以來避暑,其它時節就是標準的苦寒之地啊!所以除了少量漁民,和一些爲嶗山宗教事業提供給養的村民,這一帶就沒多少人。

明明一山之隔就是廣闊的膠萊平原,有大片大片的平地可以利用,幹嘛要去費事開發那些丘陵地帶?

雖然青島港有深水優勢,但是對於現在這些吃水不超過四米的小帆船來說,也用不到這個優勢。而且因爲周邊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提供服務,就算強行設立港口也是沒法維護的。

所以,即使當初海洋部信誓旦旦要把青島港作爲艦隊母港,但是最後還是慫了,老老實實駐在對面基礎設施更完善的黃島地區。青島這邊只設置了一處簡易碼頭,佈置了幾門火炮,作爲海軍巡邏隊的臨時落腳點,配合黃島那邊封鎖膠洲灣口。

嗯,不過,也是有意思,海軍雖然沒用上這裡,但陸軍反倒用上了……

自從當初從膠水縣蒙古人那裡奪取了大量馬匹之後,安全部就和衛生部、農業組開始配合起來自行牧馬。但是他們這些二把刀手藝不精,爲了降低風險,所以把幾千匹馬分散到了好幾個牧場分開飼養。東海平原牧馬場養一點,田橫鎮那邊養一點,膠水縣那個舊北山牧場也養一點……最後一看,青島這地方到處都是野草,地形也封閉,不是正適合養馬嗎?於是在這裡也設置了一個牧場。

後來時過境遷,東海地區地形狹小,隨着開發程度的提升和馬匹的增多,草地不太夠用了;北山牧場因爲鄰近前線,所以也限制了規模;田橫牧場因爲太靠近金口工業區,範龍城害怕自己的寶貴馬兒被污染,也動起了搬遷的主意。到了現在,青島牧場居然已經發展成了最大的牧場了!

現在範龍城不但在青島養馬,還把這裡當成了騎兵的大本營,新兵選進來後來此訓練,等出師了,再去中央市參加野戰團集訓。而如今春去夏來,大地已被嫩綠覆蓋,正是騎兵操練的好時候。

“我們盡力了,但騎兵沒法像步兵那樣量產。”

大致位於後世李滄區的騎兵訓練場上,張正義和範龍城兩人騎馬而行,後面還跟着幾個同樣騎馬的近衛兵。前方遼闊的草場上,不知道是有幾百的騎兵,正分成幾團在進行着訓練,他們一行人緩行着,範龍城舉着鞭子,給張正義講解當前的騎兵形勢。

“簡單地分成新兵或老兵,志願兵或義務兵,在這裡肯定是不行的。實際上,我把我們的騎兵分爲了四類:訓練兵、主力兵、精兵和野兵。”

“哦?”張正義有了興趣,“前三個的意味從名字上就能聽出來,野兵是什麼?”

範龍城往最西邊一指,那邊也有一羣騎兵在訓練,雖然穿的也是制式的白色作訓服,但是並未像其他騎兵那樣排成整齊的隊列,而是四散開來,各自拿着長槍或弓箭,對着草靶練習攻擊。

“野兵就是我們從遼東直接僱來的女真契丹等族的士兵,還有一些投誠的蒙古人。這些人大多已經有了深厚的騎術和格鬥術底子,個人武力不錯,但是桀驁不馴,很難與我們的正規騎兵體系整合起來。所以乾脆把他們編成單獨一部,也就是陳醫生帶的那個勇敢連,哦,現在升勇敢營了,作爲驃騎兵使用,用於偵察、絞殺敵方遊騎、騷擾敵後。嗯……這些野兵不用長期訓練,成本比較低,又不是本族人,死了也不心疼。”

歐洲近代騎兵有胸甲騎兵、槍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等諸多分類。其中,胸甲騎兵是裝備厚重盔甲的重騎兵,靠集團衝鋒和馬刀發動兇猛的進攻;槍騎兵也是衝陣近戰的重騎兵,不過武器是長槍,需要較高的武藝,難以訓練;龍騎兵是騎馬步兵,上馬機動、下馬作戰;驃騎兵是輕騎兵,一般用於戰前偵察、騷擾,多單打獨鬥,更貼近傳統的遊牧騎兵。

看着範龍城毫無愧疚地說出這番話,張正義無奈地搖了搖頭,不過也沒說他什麼,而是繼續問道:“那什麼,之前從北地買來的那些小孩子,比如黃家那幾個,不都是編入正規騎兵的嗎?怎麼現在又改了?”

說到這個,範龍城的表情就換了:“沒改啊,現在也在繼續往這邊買呢,如果是小孩子,那就是正常的上學再統一訓練,跟漢人孩子都是一樣的,嗯,應該這麼說,只要進了我們東海,他們就都是華夏人了!”

“嘿,你這華夷之辨用得不錯啊。”張正義笑了出來,“那前面那些訓練兵、主力兵、精兵又是怎麼用的?”

“顧名思義嘛。訓練兵就是剛學會騎馬的,放在這邊訓練基礎技能;主力兵就是訓練好,能夠完成戰術要求的,但是個人武力仍然堪憂,只能集團行動,一般是編入重騎兵排;精兵嘛,就是在主力兵的基礎上,技藝更加精湛,能夠單獨或者小規模出動執行任務的,大多進了輕騎兵排。現在我們騎兵剛擴充還沒多久,軍役制還比較混亂,有些技術不佳,但靠資歷久混到了軍官的,還有些天賦驚人的卻仍然是義務役。以後我們會盡可能整理一下,按軍銜分級,訓練兵不管幾年都只能是列兵,進了主力之後,就有資格轉爲士官,而精兵則從上士起步。”

張正義點頭道:“行吧,你儘管放手練兵,這邊一定會給你最大支持!嗯……你們現在都訓練些什麼科目?”

“哈,我們部這些二把刀畢竟不是真騎兵,哪知道什麼騎兵秘訣?現在的科目,基本是從蒙古人和姜家騎兵那裡學一些,然後把後世的軍事思想套進去一些,雜糅出來的。大致上分了基礎騎術、集團行動、射擊、格鬥和軍事學識五科。

不過我們一竅不通,倒也有好處,不用被舊經驗誤導。比如說長途行軍怎麼做才最有利,我們就不是單純聽那幾個蒙古人講經驗,而是分了好幾組,每組用了不同的負重和步速,不斷實驗才得出的結論,遠比他們瞎蒙科學多了。”

“好……那麼既然如此,今年你能練出多少兵來?”

範龍城眉頭一皺,說道:“現在我的訓練兵倒是不少,但是能拿出手的還是不多。如果以我的要求,努力一下,到年底,差不多能編三個營一千多人出來。如果像夏有書說的那樣放低要求,只要能上馬跟着一起衝就行了,實在不行就下馬步戰,當快速步兵用,那出師標準還可以放寬一些。訓練兵大部分都能滿足這個標準,馬也不用太好的,這就又有四五百人了,若是讓我把步兵營裡有天賦的再挑一遍拉過來訓練,說不定能擴充到三個營。但不管怎麼練,真正能達到精兵標準的也就二百人。”

馬的食量差不多是人的十倍,若是全靠後勤運輸糧草,那這一千騎兵的補給量可就比剩下的全部步兵營還多了。即使這樣,面對幾十萬蒙古鐵騎仍然是杯水車薪,但這也沒辦法,騎兵總不可能一下子變出來。

張正義嘆了口氣,說道:“行吧,我這外行也不好指導你們,你們安全部自己做好方案,該怎麼編制還是你們自己決定吧。”

此時,前面一隊訓練兵開始了衝鋒練習,二十匹馬開始齊頭並進,一起向前方的空地不快不慢地衝去,一開始還能維持隊形,但是很快就散亂開來,甚至還有一人落下了馬。

範龍城搖了搖頭,說道:“唉,盡力吧。不過這邊再急也沒用,我們可沒那麼多馬呢。按一人雙馬的最低標準算,一千騎也需要兩千匹馬,而兩千匹戰馬總得有個兩萬匹規模的種羣吧?我們還差得遠呢。如果再過一年,情況會好一些,今年有一批小馬剛騸,等明年就可以挑些大個兒開始訓練了。”

東海商社當初搶了三千多匹馬,其中大部分是母馬,這倒是好事。但是這也沒過幾年,母馬生下的小馬還沒多大呢,母馬自己也不能騎出去,所以這批馬其實是提供不了多少戰馬的。

現在騎兵營用的馬,少部分是戰場繳獲的,大部分是這幾年外購的。現在他們已經不用擔心官府掣肘,北地馬匹存量也不算小,所以買馬還算容易,只是質量就很一般了。商社幾個牧場,加上各部門自用的馬,這幾年也才攢出了七千多匹的規模,遠遠談不上充裕。

而且就算有了馬,也不是能立刻就能上戰場的。馬跟人一樣,訓練過的和沒訓練過的戰鬥力能差幾倍。有了戰馬,還得對它進行長期的訓練,培養體能、矯正體態、提升服從性、熟悉戰場氣氛、訓練戰術動作,比訓練一個火槍兵還麻煩。

張正義倒是有些樂觀:“我看會好的,不僅我們的馬在不斷長成,民間養馬業也在不斷髮展。這幾年我們不斷修路,民間的運輸需求也隨之增長,馬價不錯,願意養馬育馬的人越來越多了,存量肯定會逐年上漲的。我看,十年之內,整個膠東的馬匹達到十萬匹,也不是不可能嘛。”

範龍城嚇了一跳,說道:“首席,沒犯暈吧?你知道馬一年要吃多少糧食嗎?它可不是光吃草就能養活的啊!十萬匹?我們有那麼多糧食可以消耗?”

張正義擺擺手,道:“就你知道!也別光養馬玩馬,去農村看看吧,馬不光吃糧食,還能種糧食呢。養一匹馬,至少能多種十五畝地,它吃得再多,能有十五畝產的糧多?所以現在安定下來的頃田戶,都願意養馬呢。現階段,各家都在買小馬駒,是需求大於供給,等過幾年,市面上就會出現一波大爆發了!”

中原王朝似乎自古以來就給人一種缺馬的印象,宋朝尤甚。論起原因,無非就是“中原沒有合適的牧馬地”,這其實是很可笑的,馬吃草能活,吃糧反而不能活了?

實際上,馬匹並不是農耕民族的負擔,反而是一種生產工具。雖然看起來養馬成本很高,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但是能提供的產出更多啊!

比較一下,之前的漢、唐,都能從漢地動輒拉出幾十萬匹馬。近代時的歐洲英法等國,地域狹小,同樣以種植業爲主,但是隨意徵調幾萬十幾萬的馬匹毫不費力。這都是因爲民間存在着龐大的用馬需求和養馬業,所以有豐富的馬資源可用。

如果非要說宋朝人口稠密,沒那麼多資源養馬的話,那可以比較一下人口更稠密的新中國。改開前,中國還沒有大量使用化肥,人均糧食佔有量也沒多高,但是能保有高達千萬的馬匹,北方農村隨處可見耕地和拉車用的馬,隨着機械的普及才逐漸被淘汰,可比挫宋強太多了。其中,有政府推動的作用,但更多的還是民衆有真實的用馬需求。

宋朝缺馬的原因,更大的因素在於糟糕的馬政,是官僚低下的管理水平摧毀了養馬業。實際上,若是他們什麼都不管,聽由民間自行養馬,情況反而可能好得多。

而所謂的南方“不適合”養馬,其實並不是水土的問題,而是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南方水網密佈,水路在運輸方面成本很低,相比之下畜力運輸就沒有競爭力了,所以民間不會爲了運輸而大量養馬。所謂北人乘馬、南人乘船,正是如此。

這個時代的北地農村,畜力是重要的動力,一般的農家只要不太破敗,大都會養至少一頭大牲畜,至於是養牛還是養馬,各有優劣。兩者都能耕田,馬耕得更快,但是吃得也多,如果是小塊田地,那麼耕快一點慢一點差別不大,牛更有優勢,而且水田只能用牛耕,反過來就是馬有優勢了。兩者都可以拉車,馬車速度快,牛車載重大,但有了四輪車之後,還是馬有優勢些。馬可以騎乘,農閒時可以騎出去兜風,但是牛肉比馬肉更好吃,老死之後還能賣肉……

所以總體來說,牛和馬各有適用範圍,牛更適合樸實的小戶人家,馬更適合大戶人家,兩者的市場需求各自存在,形成了一個平衡。但是東海商社的介入,給本地帶來了更好的道路、更大的運輸需求、更大的田地、更高的收入,使得這個天平開始向馬的方向傾斜。當然,有馬不等於有戰馬,但是更多的馬必然也能提升戰馬的選擇範圍。

張正義繼續說道:“反正我是挺看好未來的馬業的,錢少的時候精打細算,錢多了之後,大部分人還是喜歡馬的。這其實就像後世的私家車行業,真算成本的話,難道坐公交或出租車不比自己買車划算?但是有錢了之後,大部分人還是願意買車。這道理放現在也是適用的。”

“那敢情好啊!”範龍城聽了他的話,有些振奮,摩拳擦掌起來,“現在擴大規模是最重要的,不過提升質量也不能落下,我看得讓種馬們操勞一下了,對民間開放配種服務。嗯,這也能賺點錢吧?不過爲改善種羣的百年大計考慮,我看是免費,甚至提供補貼吸引他們配種也應該的啊!只是我們現在這些種馬也只不過是矮子裡面拔高個,真正要改善,還得大規模引入優良馬種啊……”

第904章 泉州第22章 武裝力量第152章 世事無常(第三更)第821章 征戰第267章 天命之地第216章 昂貴的正義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84章 新的建設 er….等等,有麻煩了?第428章 北上:郵遞業第639章 關門一點感言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第301章 劫掠第526章 戰列艦第543章 深圳堡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877章 水城,火城第228章 火炮第722章 小試牛刀第194章 鄂州之戰第733章 清理(加更)第614章 共克時堅 三 得道多助第344章 救市第88章 獅子搏兔 下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514章 東海式炫富第143章 血肉磨坊第731章 血色軍令第807章 引夏軍出關 下第258章 交易第354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上第712章 蘄水防線第243章 技術驗證船 三第2章 難道是穿越?後26章 回到羅馬第222章 渠道第283章 萊蕪,萊蕪!第28章 鐵雨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第713章 最後一戰第534章 人口 下第290章 亳州第400章 推恩第104章 戰時經濟 二第253章 大巡禮 六 青島牧場第511章 城市交通第9章 龍王寨第776章 以路爲城,機動對機動,漠南防禦策略第632章 鐵血強宋 五 泛海而來(加更)第39章 基層的擴張第134章 寒風將至第266章 大變局第173章 田頃法(補上加更)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581章 黑龍江上 八 補給第364章 商業船第602章 進擊的滕國 四第347章 郭守敬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313章 大殺四方第182章 新村第865章 既非拜占庭,也不是什麼東方帝國,它就是羅馬!第698章 陷阱第438章 南下:猛虎第638章 紅海行動(祝大家雙節快樂,求月票)第209章 京東商城第789章 出大事了第365章 利刃第559章 沙漠風暴 七 文明之歌第735章 敵後第59章 食品工業第900章 硬骨頭第372章 兄弟鬩牆第334章 泰山之戰 九 兵對兵,滑膛槍的極致,疾風暴雨般的一分鐘!第524章 煤鐵複合體 下第232章 奪城第104章 戰時經濟 二第177章 新型火槍第213章 鍊鋼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第92章 騎兵第757章 內亂第506章 入境第695章 匡扶宋室第252章 大巡禮 五 電學第103章 戰時經濟 一第405章 真正的進步 下第118章 山河防線 七 膠水縣第558章 沙漠風暴 六 大典第142章 不動如山第71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後23章 英格蘭的隕落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895章 天日昭昭第845章 鑿空 一 太和旅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259章 傳媒 上第400章 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