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賣官 下

紳士們本來對此事毫無研究,也就很好忽悠,聽他這麼一說,頓時覺得很是有條理,紛紛點起了頭:“好,就該這樣,再也不怕貪官了!”

見他們心動,郭陽又拋出了更多的大禮包:“不止如此,既然知縣是你們選出來的,那麼你們也可以指定他去幹事,比如修橋補路之類的。嗯,福山縣除諸位,必然還有其他人要繳稅,但要是每個人都能來議事,爲免過於人多嘴雜,不如這樣,今日各位商議一下,將福山縣劃爲若干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代表,該選區的稅票都由他代爲行使。哦對了,還有,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既然要幹事自然要有資金,你們若是商議同意,也可以在福山縣內開徵新的稅種,這新稅就全由你們支配,不必上繳,但也不計入票權……”

紳士們第一次收到這麼多政治好處,頓時昏了頭,差點就要當場與他簽訂契約。

但是郭陽話鋒一轉,又說道:“但是,若是各位肆意行事,搞得福山縣民不聊生,那就不好了。自然,我們相信諸位都是鄉里鄉親,不會如此短視,但總要以防萬一。萬一你們搞得太過,激起民變,我們商社是救還是不救?這出兵的錢要由誰出?”

場上頓時冷了下來,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說什麼,有幾個有眼色的立刻說道:“那怎麼會,肯定不會的嘛……”

郭陽把手一揮,紳士們差點以爲是在召喚刀斧手,嚇了一跳,不過只是郭陽的幾個隨從抱了一疊書出來,分發給了他們。

紳士們拿着一看,封皮寫的是《東海基本法》,再往下一翻,頓時被密密麻麻的小字嚇住,趕緊合了起來。

郭陽笑了一下,說道:“爲了對各位有個保障,福山縣必須與膠東各地一樣,實行我們東海國的法律。諸位以及福山縣的官員們,行事與制定政令,不得違反東海法律。我社會在福山縣派駐法官,不干涉你們的政事,但是審判之事,必須由我們的法官來處理。”

衆人鬆了一口氣,又開始翻看起這本書來。書大致分了兩部分,前半部是刑法,後半部是民法,最後還有一些零碎法條。他們粗翻了一下,發現大都與他們以往對法律的認知相差不離,基本都算合理,於是趕緊出聲認可。

郭陽又補充道:“其中有幾條特別的,我強調一下。第一,福山縣作爲東海國的一部分,必須保證人員和物資的通行自由。也就是說,其他地方的商人,也包括我東海商社,來福山開店、置產、收購、出售、僱工等等,你們不得阻攔。自然,福山縣的商人,在東海國其他地方也有相同的待遇。”

“第二,福山縣不得執行歧視性的稅收和其他政策。也就是說,你們不管是收稅還是幹什麼別的,必須對福山縣人和其他東海國民一視同仁。嗯,東海國以外的就不必包括了。比如說,你們對境內的所有商鋪,都徵收商稅,這沒問題,但若是隻收外地商鋪的稅、本地不收,這就不行了。其餘諸事也是一個道理。”

“第三,跟第一條是一樣的,若是福山縣的民人想去其他地方做工、定居,你們也不得阻攔。”

這三條說得都有道理,紳士們剛剛地位上升,還沒想到那種把佃戶變成農奴的腐朽封建主義生活方式,紛紛表示同意。

郭陽想了想,又從書本的最後抽出一張硬紙,補充了一點:“第四,嘛,我們這東海法編得雖細,但難免有遺漏的地方,爲免留下太多漏洞,我們又寫了一份‘立法指南’,你們看一下,以後辦事,若是法條中沒寫明白,只要不與這指南違背,就可以做。”

紳士們紛紛把那張硬紙抽出來,只見上面寫的都是些“東海國是東海商社領導下的……”“東海國民有……”之類大而無當的話,沒什麼太嚴苛的限制,於是又表示了同意。

郭陽說到這裡,總算完成了今天的任務,偷偷鬆了口氣,又與紳士們商量了一會兒細節問題,便賓主盡歡地送他們離開了。

紳士們充滿了對明天的嚮往,離場之後仍然意猶未盡,三三兩兩聚成小組,去了城中的酒肆青樓,繼續討論起嚴肅問題了。

而郭陽在他們離場後,突然大出一身汗,趕緊回屋寫報告去了。

東海商社完全佔領膠東地區之後,如何對新佔領區進行統治就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他們接二連三地虎吃鯨吞,一個地方沒站穩腳跟就又多了一塊地盤,根本沒法對這麼廣大的區域建立有效統治。新培養出的管理人員,在商社內部都不夠用呢,怎麼能派遣到外面去?就算派遣出去了,怎麼監督他們?膠州內的三個縣,除了即墨縣由商社自己管理,膠西和高密可都還讓商會自治着呢。

這一下子又多了兩州七個縣,其中萊陽縣由於當地士紳開城有功,於是按照先例,由他們建立商會自治了,而掖縣和蓬萊縣兩個州城,由於是戰略要地,所以是要由商社親自管理的。剩下四個縣黃縣、招遠、棲霞、福山,就有些麻煩了,這些地方都位於北邊丘陵地帶,耕地不多,人口不少,已經被本地世家牢牢把持,傳統勢力很是強悍,沒有頃田制改革的空間。如果強行介入,非得費不少力不可,但若是按照寧海州的例子交給傀儡統治,那麼收益又太少不甘心。

於是全體大會撕逼了幾個月,終於做出了決定:把這四個縣的自治權賣給士紳們。

這其實跟財政部唾棄的包稅制差不多,但好一點的是,事情都擺在明面上,士紳們相互制衡,吃相總要比包稅制強一些,稅收估計也比包稅制多一些。

這個制度看起來與之前的商會自治差不多,但是商會自治,自治的只是縣城中及縣城周邊的事務,由他們自行籌款行事,剩下的廣大農村的稅收,是由商社負責和享用的。新四縣的制度則更進了一步,連農村稅收也外包了出去。

這樣的制度對東海商社自然有利有弊。利處在於幾乎不用投入資源,就能收到相當多的稅收,弊處就在於收的稅沒親自下場收得多……

但是親自下場耗用的人力太多了。以經營最深的東海市城陽區爲例,商務部可以在當地達到戶均八石的高收稅額,但這是建立在複雜的體制基礎上的——稅務人員分了三個獨立的系統,一個負責勘察各村土地,第二個負責根據前者的數據徵收稅賦,第三個監察前兩者。如此差不多得七八十人才能完成收稅工作,而這年頭讀書識字的人薪水可不好找,僱傭過來一年得五十貫,這幾十個公務員就是四千貫——要知道城陽區一年的稅收才兩萬石啊!

即使是如此昂貴的公務員,整個管委會系統也就才幾百個,不夠用不說,就是真有富裕的,也不如用去海關之類效費比更高的地方。權衡之下,本來就吃不到的鴨子不算飛,如果拋開潛在的損失,只看收益,那還是這個“賣官”方案最高。

而且東海商社的重點還是在於商業,只要能順暢地收購原材料、僱傭勞動力、出售商品,那麼稅收自然是可以權衡的。

商社所需要付出的資源,不過是派遣幾個法官罷了,正好可以把幾個有閒的股東發配過去,省得他們整天找事。也不用每個縣都發一個,這些地方纔多少人?就沒幾個案子。司法系統新設了一個登萊巡檢法院區,整個登萊六縣(萊陽已經被划進了東海軍)只派了三個法官,一人在登州蓬萊縣留守,兩人在各縣巡視,足夠用了。

只是這麼大的自治權會不會引發舊地區的擴權運動……這才几几年?他們才管不了這麼多呢!

第832章 熱那亞的崛起 四 國人第501章 窮途末路第59章 食品工業第729章 四野要入關了!第230章 戰爭之神第29章 什麼,我也通宋了?第745章 一鍵通關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59章 食品工業第110章 外交攻勢 上第443章 另一個世界:羅衛第831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三 羅薩第700章 散兵第452章 新的歷法,新的未來第819章 極點第146章 方陣(加更,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861章 外部勢力第287章 賞賜第231章 城破第297章 徐州危急(今日四更)第614章 共克時堅 三 得道多助第814章 新航路 三 南泥灣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88章 獅子搏兔 下第379章 忽必烈的驚愕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895章 天日昭昭第442章 龍牙半島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圍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591章 排隊槍斃第54章 東海儲蓄所第903章 終局第818章 探險第645章 香港第517章 南望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598章 訪問第103章 戰時經濟 一第818章 探險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720章 收拾殘局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424章 新幣制 下第831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三 羅薩第706章 團練使文天祥後8章 戰場 二第217章 賣官 上第885章 最後的選擇第510章 進城去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409章 隕星第612章 共克時堅 一 大烤大考第11章 闊馬戰役第909章 一路向南(大結局)第881章 陳氏代元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1章 漫長的等待過後是宿命的相遇第816章 新航路 五 地球的另一端第507章 列車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648章 前方吃緊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429章 北上:韶窯第314章 北清河船場第418章 東進:博多第614章 共克時堅 三 得道多助後18章 搶冬第77章 即墨商路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第873章 逆十字軍 二第98章 奪取膠州 中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209章 京東商城第347章 郭守敬第269章 天下震動第515章 熱點項目第738章 最後的騎兵(加更)第17章 買鐵第859章 鑿空 完 功成第476章 鮭魚杯帆船賽第588章 圍點打援第509章 天塹變通途第54章 東海儲蓄所第201章 海州灣海戰 中第463章 回家:衝古剌後17章 圩陽第119章 山河防線 八 圈馬第251章 大巡禮 四 獅牙炮(乾脆一起更了)第634章 鐵血強宋 七 萬劫不復第588章 圍點打援第623章 蒲甘第890章 匡扶社稷第187章 歸來第256章 大巡禮 九 鐵路第812章 新航路 一 啓航第331章 泰山之戰 六 騎對騎,鐵浮屠重現江湖!第874章 被偷家了第34章 整裝出發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