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終篇

窗外風聲簌簌,空曠的大殿,簾帷深重,請脈的太醫剛剛退下,雲姑姑就上了殿,穿着正一品女官朝服,端端正正的給納蘭行了禮,卻並不起身。

納蘭見了,無奈的苦笑,問道:“姑姑這是怎麼了?”

雲姑姑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滿頭銀霜,皺紋極深,一雙眼睛平日看起來渾濁無光,可是此刻卻明亮若刀,擡起頭來,犀利的望着納蘭,聲音低沉的說:“皇上又去燕西山了。”

納蘭不置可否,靜靜一笑,點頭道:“玄王對江山社稷有功,難得皇上體恤功臣,這不是好事嗎?”

大殿裡很靜,靜的能夠聽到極遠處穿廊而過的風聲。雲姑姑跪在那裡,就那麼靜靜的望着她,並不說話,目光也並不如何嚴厲,可是被她這樣默默的盯着,納蘭表面上的那層僞裝卻一點點的褪去了。

她無奈的嘆息,苦笑着說道:“姑姑想怎麼樣?我現在很好,皇上也沒有背棄當初的誓言,何必多生事端呢?”

“可是皇上恨你!”

雲姑姑突然激動的說道:“他恨你奪了玄王的兵權,恨你抽調了他的親軍,恨你將他調往東海,恨你扣下了玄王最後寫給他的書信,他以爲玄王纔是與他守望相助的金蘭兄弟。這麼多年來,他早就恨毒了你,你難道不知道嗎?”

“是啊,他恨毒了我。”

納蘭微微一笑,聲音裡竟然還帶着幾分喜氣,不無開心的說:“姑姑你看,他不是無情之人,他對我這個結義兄弟,還是很好的。”

“公主!”

雲姑姑終於生氣了,拄着柺棍站起身來,臉色氣的發青。

納蘭輕咳了兩聲,然後無奈的嘆息:“姑姑,你都這麼大把年紀了,怎麼火氣還是這麼大?”

雲姑姑也不說話,只是定定的看着她,納蘭仍舊是微笑着,只是那笑容怎麼看怎麼帶着一絲說不出的苦澀。

“姑姑想要我怎麼樣?以此爲籌碼,去向皇上乞討一絲眷顧?姑姑,你當我是什麼,國破了,紅葉就連尊嚴都失了嗎?”

雲姑姑突然愣住了,大殿上的燭火照在她蒼老的面容上,有着一種無可奈何的滄桑。

“我並非是爲我一人活着,在我的背後,還有千千萬萬的皇室宗親。有皇后的尊位在,有玄墨的情分在,我們懷宋的遺臣纔不至於過的太辛苦。”

雲姑姑皺眉,勉力爭辯道:“可是如果皇上知道真相,也會對你好的,這並沒有什麼不同。”

“有不同。”納蘭轉過頭來,嘴角掛着一縷柔和的淺笑:“你明白的。”

香氣嫋嫋,一絲一縷盤旋而上,夜深了,重重帷幔落了下來,越發顯得整個宮殿深寂冷肅。她轉過身去,再不回頭,只是一步一步的走了進去。

“他與玄墨是手足之情,也只是手足之情而已,一旦兄弟變作妻子,情分便不在了。”

朱漆鎏金殿門吱呀一聲徐徐而開,大殿深處空無一人,納蘭背脊挺拔,望着明黃一片的輝煌宮廷,衣袖中的手指一根根的扣緊,又一根根的張開,依稀中,似乎放下了什麼,又似乎承認了什麼。

告訴他又能如何?他不會愛你,只是虧欠你罷了。

心底間,她對自己低聲說道。原來,承認這一切不過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她是何等蕙質蘭心的女子,一心九竅,玲瓏剔透,一生都在朝堂上博弈推演,玩弄人心。她知曉每一個爲自己贏取最大利益的方式和技巧,之所以不說,之所以隱瞞,只是因爲清楚的知道,即便是將一切大白於天下,也無法贏得他此生的回眸和眷顧。

與其得到一分感激兩分愧疚,卻仍舊要動情動心的與這整個後宮源源不絕的女子爭搶暗鬥,莫不如放他、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她早就明白,這世上有些東西是無法勉強的,人心便是這天地間最強大的枷鎖,正如玄墨對她,也正如她對燕洵,都是一樣,一旦被困其中,便無法超脫。

“公主!想要保住我大宋遺臣,最重要的就是誕下皇子,五年了,已經五年了!”

宮門緩緩關上,再也聽不到雲姑姑激憤的聲音,文媛帶着下人們也退了下去,殿上又只剩下她一個人。她步履平靜的走到小几旁,手扶着金漆雕花柱子緩緩坐下,她很安靜的爲自己倒水,湯水流出,都是黑色的湯藥,她也不嫌苦,就那麼一口一口的喝下去。湯藥還散發着熱氣,盤旋着一圈圈向上,杯壁的蘭刻花紋摩挲着指腹,有溫潤的觸感。就像是大婚之夜,她的手指輕觸到他的肌膚,傷寒累累,冰冷森然。

“只有平起平坐肝膽相照的兄弟,沒有坐擁三千心有他屬的夫君,我是懷宋的長公主,我是納蘭紅葉。”

寂靜中,有低沉的聲音緩緩響起,她睜大雙眼,兩行清淚,潸然而下。

眼淚蜿蜒着滾過她蒼白消瘦的臉頰,沿着下巴的弧線落在手腕上,冰涼的,僅有兩滴。

就這般枯坐,整整一夜。

第二日,大燕皇后的乳母病逝,燕洵親自下旨,冊封雲姑姑爲從二品康祿夫人,享正三品朝廷命官靈儀。雲姑姑一生未嫁,沒有夫家,就賞了她的母族,盡享哀榮,金銀錦緞,榮澤後人。

雲姑姑出殯的那天,納蘭站在真煌城西城樓的角樓上,穿着一身墨色鸞服,頭戴紫金后冠,靜靜的望着那長龍般的送親隊伍就這樣緩緩的出了真煌城,一路向南而去。

人死還鄉,落葉歸根,五年前,雲姑姑跟隨納蘭萬里迢迢離鄉背井,來到這片飄雪的土地。如今,她的公主已經長大,再不是曾經那個會躲在她懷裡痛哭的孩童,她也終於放下一切,撒手而去。

那天傍晚,天空又下起了雪,侍女爲她披上厚重的長裘,可是她卻仍舊覺得冷。她的面色青白,身形消瘦,獨自一人站在高樓上,像是一尊冰封的石像。

父皇走了,紅煜走了,玄墨走了,雲姑姑也走了。

終於,這天地間所有愛她的人都走了,只剩下她一個人,在家鄉的萬里之外,也許終她一生,也再也看不到故鄉的豔陽醇暖,嗅不到海濱的微鹹波濤。

淚意上涌,可是眼睛卻是乾的,她的心口突然那樣痛,喉間腥鹹,似乎有液體溢出嘴角,她卻一直那麼無知無覺的迎風站着,直到白色的大裘前襟變得殷紅一片,直到文媛的驚呼聲穿透耳鼓,直到極遠處的天空飛過黑色的烏鴉,她才軟軟的倒下。大雪蒼茫,天地昏黃倒轉,她似乎又看到了很多年前雲姑姑年輕的臉,溫柔的望着她,輕喚着她的乳名。

雲姑姑死後,納蘭就如同一朵枯萎的百合,一天天的衰敗下去。

天氣越來越冷,寒風肆虐的捲過大地,太醫院的大夫們每日往返十幾次,各種名貴的藥材流水般送進東南殿,可是都不見有什麼起色。

這天中午,大雪終於停了,外面的陽光很好,文媛叫一些小丫鬟在院子裡打雪仗,擡了納蘭到廊下坐着,她穿着厚厚的白貂披風,坐在軟榻上,那些歡快的聲音傳遍了東南殿,連帶着讓人的心境也稍稍開闊了起來。

突然,一個輕微的聲音傳到耳朵裡,納蘭微微側目,只見偏殿裡的王太醫和陸太醫正在低頭商量着什麼,似乎沒看到她,聲音稍微有些大。

王太醫是懷宋的老臣,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只見他眉頭緊鎖,因爲隔得遠,說話也不完全聽得清,只聽到幾個模糊的詞,什麼耗盡心血、心思太重、氣血盈虧、內外兩虛、已然油盡燈枯、藥石無力迴天……

“兩位大人說什麼呢?”

一聲輕斥突然響起,兩位太醫擡頭一看,卻是文媛站在門口滿臉焦急的怒視着他們,而納蘭則坐在一旁,面色安然,看那樣子,似乎已經聽了很久了。

兩人嚇得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忙不迭的賠罪。

納蘭卻沒說什麼,只是默默的轉過頭去,靜靜的看着院子裡的丫鬟們打雪仗。無喜無悲,好似剛纔的話通通不曾過耳。

吃晚飯的時候,文媛笑着陪她說話,見她心情還不錯,就小心的安慰她,說不必在意那兩個太醫的話,連帶着還將兩人數落了一通,說他們年老昏聵,不值一信。

納蘭淡笑着聽了,喝了藥之後早早的睡了。

第二日,東南殿就來了一批新的太醫,納蘭也沒有反對,她每日聽從太醫們的話,靜心調養,病雖然沒什麼起色,但是卻也沒有惡化。大夫們都很開心,說只要過了這個冬天,她的病就會有轉機了。

東南殿的下人聽了十分高興,正好趕上就快過宮燈節了,文媛帶着女官內侍們將東南殿佈置一新,紅紅綠綠,各色鮮豔的綢緞都掛了起來,看起來像是民間新婚一樣。納蘭知道她們的心思,也沒阻止,只是靜靜的躺在牀上,極少說話。

然而沒過幾天,天氣卻突然變得極冷,寒風呼嘯,滴水成冰,納蘭的病登時就惡化了。

這天中午,窗外大雪呼嘯,納蘭靠在榻上,聽着外面的聲音,微微有些出神,靜靜說道:“今年的宮燈節,怕是不能辦了吧。”

她的聲音十分沙啞,帶着掩飾不住的頹敗之氣。文媛終日滿面憂色,卻又不敢讓她看出來,見她說話,連忙笑着答道:“這麼大的風,什麼燈籠往出一掛立馬就被吹走了,應該是不能辦了。”

納蘭點了點頭,文媛繼續說道:“娘娘還是先睡一會吧,剛吃了藥,嘴裡苦嗎?要不要喝點糖水?”

納蘭搖頭,文媛正要繼續說話,忽聽外面三聲鞭響,清脆悅耳,頓時面色一喜,立馬站起身來,連聲說道:“娘娘,是皇上來了。”

說着,就帶着下人出去接駕。

不一會,大殿的宮門一層層打開,重重幔簾被掀起,燕洵穿着一身烏金色長袍走進來,一邊走一邊脫下外面的黑裘大衣,交給一旁的侍女。

他還是老樣子,英氣的眉,筆挺的鼻,薄薄的脣,眼眸像是幽深的湖,怎麼樣也看不到底。他坐在納蘭牀榻的對面,接過文媛遞上來的熱毛巾,先敷了臉,又擦了擦手,才問道:“病好點了嗎?”

納蘭靠在榻上,輕輕的點頭,臉上帶着她一貫淡定平和的微笑:“皇上掛心了,已經好多了。”

他點頭,繼續問:“太醫開的藥有按時吃嗎?”

納蘭道:“有按時吃。”

他沉吟片刻,又問道:“朕記得你很怕冷,如今天寒,宮裡夠暖和嗎?”

納蘭的眼底閃過一絲淡淡的神采,只是就那麼一閃即逝,幾乎不容察覺,她擡起頭來,臉頰已經消瘦成尖尖的一條,說道:“皇上不必擔心,我這裡一切都好。”

然後,大殿裡就這樣安靜了下來,寧靜的如秋天的湖水,窗外風聲依舊,一忽一忽的緊,兩個人就這樣坐着,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來打破這樣尷尬的僵局。

“那,皇后就好好歇着,朕先……”

“皇上用過午膳了嗎?”

一個極清脆的聲音突然在一旁響起,納蘭和燕洵都是一愣,擡頭看去,卻是文媛。年輕的侍女害怕的嘴脣發白,雙手在身前死死的攥着一方手絹,額頭已經沁出了汗珠,隱藏在衣袖下的手臂微微發抖。

燕洵詫異的看了納蘭一眼,隨即轉過頭去,卻並沒有生氣,反而點了點頭,說道:“沒有。”

“那皇上不如就在我們宮裡用膳吧,我們的小廚房手藝非常好,娘娘都喜歡吃,皇上還從來沒在我們宮裡吃過飯呢。”

燕洵一笑,點頭道:“好。”

文媛不由得喜形於色,幾乎有些手足無措了,連忙道:“那奴婢先下去準備。”

說罷,一溜煙的就跑了下去。

見她走了,納蘭無奈的說道:“臣妾管教下人無方,請皇上恕罪。”

燕洵卻搖頭:“沒事,她很忠心。”

納蘭怎不知文媛的心思,不過是希望燕洵能多留一會陪陪自己罷了,當下也不再說什麼。

燕洵卻站起身來,在大殿上隨意的走動,走到書架旁,隨手抽出一本,翻了翻,又放了回去,隨後又抽出了一本,納蘭則歪在榻上,細細的擺弄着一隻法郎扣夾。陽光從窗子處射進來,在地上畫出一個又一個的格子,午後的陽光很暖,縱然此刻外面狂風呼嘯,可是這一方居室裡,卻是平和安詳。

“你很喜歡商賈之術?”

燕洵突然開口問道,手裡拿着一本《經緯賈術》。

納蘭擡起頭來看了一眼,說道:“臣妾的祖輩以前就是商賈起家,宋地商貿發達,臣妾閒暇的時候也喜歡研究研究。”

燕洵一笑,道:“真是看不出。”

“看不出什麼?”

燕洵搖頭道:“沒什麼,只是朕知道一個人,也喜歡此道。”

納蘭笑道:“是玄王爺吧。”

燕洵微微詫異,問道:“皇后怎麼知道?”

納蘭很自然的說:“臣妾當然知道,臣妾自小就認識玄王爺,對他自然比皇上了解了。”

燕洵輕輕一笑,似乎不以爲然,可是也沒說什麼,只是轉過頭去,繼續翻看書卷。納蘭卻暗暗有一絲小得意,像是小孩子惡作劇得逞一般,嘴角牽起,低下頭去繼續擺弄那隻扣夾。

時間靜靜流逝,成親多年,燕洵似乎還是第一次認真觀看納蘭的寢殿,只覺自己這個皇后倒是個不尋常的人,不但品味出衆,見識更是廣博,所藏之書涉獵極多,而且大多都有翻看的印跡,不似其他宮妃,所有的書卷都只是擺設。

“皇上,皇后娘娘,請用膳。”

飯菜很快就擺了上來,因爲納蘭在吃藥,需要忌口。所以納蘭的一面,只有四道小菜,而燕洵的那邊,卻足足有六十多道冷熱葷素,洋洋灑灑擺了一大桌子,看起來蔚爲壯觀。

燕洵微微有些窘迫,不由得看了納蘭一眼。納蘭卻笑道:“皇上平時很少來臣妾這,下人們不知道您的口味,只得多做準備。皇上就不要怪他們了,他們也是誠心在討好您。”

這話說也就是出自納蘭之口,若是別人,定會讓人覺得是在捏酸吃醋。

文媛站在一旁,見燕洵什麼也沒說,聽話的吃了起來,不由得心花怒放,心道自己今天真是太英明瞭,娘娘平日哪裡會有這麼好的精神。果然心病還需心藥醫,沒準皇上多來幾次,娘娘的病就好了。

一頓飯吃的很慢,吃完之後,已經該睡午覺了。燕洵和納蘭隨意說了幾句話,此時就自然了許多,又交代下人好好照臉她,就要先行回宮。然後剛剛轉身要走,突然只聽嘶的一聲,原來袖子刮到了桌角,竟將袖口的布料撕了一個大大的口子。

燕洵一擡手臂,隨意的看了一眼,也沒放在心上,就要穿上大衣。

納蘭卻說道:“皇上,衣服破了。”

燕洵卻滿不在乎,隨意道:“沒關係。”

“等一下。”

納蘭拉過燕洵的衣袖,仔細的看了一眼,說道:“這是天賜繡的貢品,這種布料,天賜郡一年所出也只能做幾件衣服,皇上今年也只做了這一件天賜繡的朝服,如今壞了,就算拿到御繡房,恐怕也沒人敢補。”

燕洵哪裡想得到一件衣服還有這麼多的說法,當下不由得也多看了這件衣服兩眼,說道:“壞了就壞了,也沒關係。”

納蘭卻道:“皇上不心疼,臣妾還心疼呢,也不知道每年爲了這一卷布料,有多少繡女要繡盲了眼睛,你看,這布料不僅是雙面繡,就連布料的斷面仔細看,也是可以看到一個個小福字的。”

燕洵仔細一看,果然如此,不由得感嘆道:“果然精妙。”

“文媛,拿針線來。”

燕洵頓時一愣,問道:“皇后要做什麼?”

“既然御繡房沒人敢補,反正也是要扔了,不如臣妾來補,若是補壞了,皇上可不要怪罪。”

燕洵更是驚奇,不由得問道:“皇后還會女紅?”

納蘭眼梢輕挑,波光一轉,輕輕的看了他一眼,接過針線,就開始縫補了起來,一邊縫一邊說道:“坐下吧,一會就好。”

不知爲何,燕洵竟然有些緊張,他挨着納蘭坐下,卻又有些侷促的想躲開,皺着眉說道:“你別扎着我。”

納蘭挑眉:“上過戰場的人,還怕這小小的繡花針?”

燕洵明顯是信不過她的手藝,皺着眉也不說話。不過很快,只見納蘭極爲熟練的穿針引線,手指修長,那針線在她的手中好像活過來了一樣。

她那般瘦,從燕洵的角度看下去,只能看到一段優美潔白的頸項。陽光灑在她的身上,帶着平靜安詳的氣息,空氣裡有清淡的藥香味,沙漏裡的沙一絲絲的滑下,安靜的幾乎能聽到針線穿過衣衫的沙沙聲。

突然,納蘭手一抖,開始輕輕的咳了起來。

起初,她還在竭力控制,可是漸漸的,她越來越控制不住,聲音越來越大。燕洵皺起眉來,伸出另一隻手,爲她輕輕的拍着後背,一邊拍一邊叫道:“拿水來,快點。”

文媛急忙跑上來,燕洵接過茶水,爲納蘭喝了一口,慢慢的,她的呼吸漸漸平穩,只是臉頰潮紅,眼神卻越發倦怠。

“沒事吧,用不用叫太醫?”

納蘭虛弱的搖了搖頭:“不用了,老毛病了,歇一會就好。”

“這衣服今天別補了,等你精神好點的時候再補吧。”

納蘭也實在是累了,就點了點頭。

燕洵脫下外衣,交給文媛,囑咐道:“等你家娘娘精神好的時候再補,這幾天不許拿給她。”

文媛開心的直點頭,心道五年了,老天終於開眼了,皇上也知道心疼娘娘了。

燕洵穿上大裘,對納蘭說道:“朕先走了,你好好歇着。”

納蘭點頭,燕洵轉身就往外走,大殿的幔簾一層層撩開,一步一步的隱去了他的身影。不知道爲什麼,納蘭突然間覺得那麼心慌,像是心裡長滿了野草,突然高聲叫道:“皇上?”

燕洵一愣,遠遠的回過頭來。

宮殿深深,他們離得那麼遠,就這樣互望着,時間從他們之間穿梭而過,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還有那些他所不知道的,十年、八年、很多很多年。

“今天晚上,臣妾吩咐廚房多做幾樣好菜,皇上你,還來嗎?”

燕洵站在大殿中央,隔得很遠,望着那個坐在牀榻上的女人。

那是他的妻子,是他從未正視過,卻真的在實際意義上幫助過他很多的妻子。

他站在那,就那麼看着她,努力的在腦海中回想她以前的樣子,可是想起來的除了那滿目珠翠、錦繡金玉,就只剩下一片空白。而如今,她一身軟白單衣,發無半支頭飾,不施脂粉,面百脣青,瘦弱不堪,猶如風中殘燭,已不知還能燃燒多久。

罷了……

燕洵在心裡無聲一嘆。

縱然她奪了玄墨的兵權,縱然她有可能察覺到了自己和玄墨的關係,私自毀了玄墨臨死前寫給自己的書信。

罷了。

遠遠地,燕洵點了點頭,說道:“你先好好歇着,朕晚上再來看你。”

大門敞開,有清新的風吹進來。

納蘭坐在榻上,默默的望着他遠去的背影,面容溫和,目光如天上的浮雲,那般寧靜。

“娘娘——”

文媛開心的笑,幾乎不知道該說什麼,終於一頭衝了出去,嚷嚷道:“奴婢去準備一下。”

納蘭深吸一口氣,靠進軟綿綿的被子裡。突然記起了很多年前的那個黃昏,他騎着馬,遠遠的追上來,最終站在橋頭上對着遠行的她,大聲的喊:“我在梨花樹下埋了好酒,你明年還來嗎?”

你明年還來嗎?你明年還來嗎?還來嗎?

多少年了,只要她一閉上眼,就能聽到這個聲音。似乎就在昨日,就在耳邊。

“來!你等着我!”

她坐在馬車上,探出頭,衝着已經變成一個小黑點的他大聲的喊。

來!你等着我!

然而,她終究沒能再回去。

她父皇駕崩,獨留下她和病母癡弟,和滿朝狼子野心的皇親權臣苦苦周旋,江山家國通通落在了她單薄稚嫩的雙肩上。

而他,卻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昔日的天之驕子,轉瞬成了階下之囚。

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們終於再一次回到了昔日相遇之地,只可惜,山河已碎,物似人非,縱然相對,卻已不再相識。

她緩緩的閉上眼睛,嘴角輕扯,帶出一個淺淺的笑容。

天還沒黑,文媛就忙碌起來,爲她搭配衣衫,爲她梳妝打扮,廚房裡的下人知道皇上還來吃飯,也卯足了勁準備了起來。她雖然不願這樣,可是難得見她們這樣高興,也就沒有反對。

然而天色越來越暗,早已過了晚膳的時辰,還是沒見他來。

所有的下人都在暗暗着急,文媛派得力的下人出去打聽消息,自己則一遍一遍的安慰着納蘭。

納蘭心下卻漸漸瞭然,然而也不覺得如何傷心,只是覺得有些空曠。玉樹說的對,東南殿太大了,總是顯得冷清。

不一會,燕洵身邊的小太監跑來傳話,說是西北美林關傳來緊急軍情,皇上今晚在軍議處和幾位大人議政,就不過來了。

那一刻,納蘭幾乎能清楚的聽見整個大殿傳出來的嘆息聲,她面色從容的和那名傳話太監對答,打了賞。對文媛說:“好了,擺膳吧。”

文媛一愣:“啊?”

納蘭失笑道:“用膳啊,皇上不來了,難道本宮就不用吃飯了?”

文媛這才醒悟,連忙帶着失魂落魄的下人們傳膳。

納蘭自己一個人,吃了二十多道菜,她今天的胃口似乎格外好,精神也好,吃了很久,才叫下人上了湯。

隨後三天,燕洵一直忙於軍事,靖安王妃趙淳兒當年戰敗之後退入南疆,縱然遭到諸葛玥的幾番圍剿,仍舊僥倖逃了去,而諸葛玥礙着趙徹的情面,見她不再攻打卞唐,也沒有趕盡殺絕。可是近期,西北卻有消息傳來,說靖安王妃的人馬和關外犬戎人走動頻繁,恐怕有變。

一時間,各種情報火速傳往京城,大燕朝廷頓時緊張了起來。

這三天,納蘭的病情幾次反覆,東南殿愁雲慘淡,一片冷寂。

這天晚上,已經三日不曾下榻的納蘭突然坐起身來,要文媛將她那隻放在櫃子裡的錦盒拿來。

文媛本來想勸她不要操勞心神,可是見她神色堅定,也不敢再說什麼。

一隻香檀色的錦盒,看起來已經很舊了,並不沉,拿在手裡,輕飄飄的,也不知道里面有什麼貴重的東西,竟然並排上了三把鎖。

文媛用帕子彈去盒子表面的灰塵,不由得咳嗽了起來,只見那灰已經積得很厚了,也不知道放了多久。

納蘭接過盒子,默默的看了一會,然後從枕頭下面拿起三隻鑰匙,將盒子打開。

文媛伸長了脖子,只見盒子裡裝着的竟是厚厚的一摞書信,有很多信紙已經泛黃,看起來年代十分久遠。她不由得有些失望,納悶的皺起眉來。

“文媛,去拿一隻火盆進來。”

“娘娘,你要火盆做什麼啊?”

納蘭指着那些書信,說道:“燒了這些。”

“啊?燒了?”文媛一愣,雖然她不知道這些信是什麼人寫的,但是隻看皇后放的地方,就知道定是十分重要,忙問道:“爲什麼呀娘娘?爲什麼要燒掉?”

納蘭若有所思,輕輕道:“不燒掉,還留給別人傷心愧疚嗎?”

文媛顯然沒有聽懂,可是卻乖乖聽話的走了出去,不一會,就拿進來一隻火盆,炭火劈啪作響,暖意融融。

“文媛,你先出去吧。”

文媛點了點頭:“是,娘娘有事就叫奴婢。”

殿門被關上,大殿裡又安靜了下來。納蘭拿起那厚厚的一摞書信,蒼白的手指摩挲着那些不知道已被她看過了多少遍的信紙,目光漸漸柔和了起來。

是的,姑姑說的對,她是個膽小鬼。

什麼長公主的尊嚴,什麼懷宋的國體,什麼納蘭的姓氏,全都是假的,全都是自欺欺人的。她只是害怕,只是沒有膽量,只是不敢跨出那一步。

他不知道一切,那麼當她看到他懷念玄墨,看到他對玉樹、對永兒多加照料,她就會覺得甜蜜,就會覺得他還是重視自己這個義弟的,就會知道自己在他心中還有有地位的。

可是一旦他知道一切之後,卻並未愛上她,那叫她情何以堪?

她害怕,她沒有勇氣,她害怕一切挑明之後他也只是微微震驚,卻無法迴應她所期盼的感情。她害怕自己孤注一擲之後,卻還是無法同他心底的那個人一較長短。她害怕真相擺在面前之後,她還註定是失敗的那一個,卻連繼續幻想繼續做夢的權利都沒有,最起碼現在,她還可以騙自己說,自己和那個人,是一樣重要的。

看吧,她就是這樣懦弱的一個人,明知道是自欺欺人,卻還要頑固的堅持着。

可是,又能怎麼辦呢?她的愛情,就是一棵不結果子的樹,她害怕秋天來臨的那一刻,所以就固執的留在春夏,這樣,就不用去面對那慘淡的結局了。

她拿起一張泛黃的信紙,墨跡淋淋,她的手高高舉起,指尖蒼白纖細。信紙放的久了,已經又薄又脆,發出清脆的聲音,突然,納蘭輕輕的鬆開了手,信紙滑落,火盆裡的火舌頓時揚起,一下將那張她珍視了很多很多年的書信吞沒,轉瞬之間,就化作飛灰。

當年派玄墨去東南,她並不是想害死他,也並不是想要奪他的兵權。

當時懷宋積弱,各方軍隊蠢蠢欲動,她有意借燕北之力挽救納蘭氏挽救懷宋百姓於萬一,可是朝野上那些對江山有意和愚忠的朝臣卻不肯答應。那個時候,誰將國家獻出去,誰就是叛國的逆臣,誰就會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她只是不想讓數代忠貞的玄王府替她背上這個罵名,纔將他遠遠的調離中央。並且害怕他手下的親兵會有所鼓譟,若是部下羣起進言,就算玄墨不肯答應,將來燕洵主政,燕北的大臣也會爲玄墨羅織罪名,所以她才調走他的部下,讓他去統領和他完全不相干的東南海軍衙門。

然而,她千算萬算,沒料到東南賊寇會趁懷宋內亂而聯合起來攻打東南衙門,也沒想到玄墨以堂堂親王之尊,會親自披甲上陣,衝鋒殺敵。

想來,她會有今日,也是報應。

她從政多年,手上染血無數,一道聖旨,便是千萬顆人頭落地。從來落子無悔,她明白,她全都明白。

所以,當她看出來他每月都在算着日子來她的宮殿之後,她就突然明白了,他不想要她爲他生下孩子。

縱然她曾經爲了穩定朝野,答應過懷宋羣臣,定會保住宋臣的地位,定會讓下一代燕皇身上流着懷宋的骨血。但是在這件事上,她卻不願再去勉強,也不願將他們的一切,都烙上政治的標籤。

這,是她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任性。

以後的每次臨幸之後,她都會吞下苦藥,將一切他所擔憂的扼殺掉。直到後來,他來的次數越來越少,而如今,他已是兩年未在東南殿過夜了。

她這一生,所求的都如指尖流沙,越是想要握緊,越是逝於掌心,如今,已經什麼也不剩了。

火舌蔓延,一封封書信被烈焰吞沒,大火燒掉了他們相識的最後憑證,一點一點,連同她這支離破碎的人生,一同付之一炬。

有的愛是甜蜜,有的愛卻是揹負,她自己辜負了玄墨,一生愧疚,如今,她就要死了,又何必讓他知道一切,然後一生愧疚與她?

他這一生,已經足夠苦了,她又何必在累累傷口上,再灑上一把鹽?

燒吧,都燒掉吧。

世人都道富貴榮華,都道權傾於世,可是卻唯有她知道,唯有她看到,那滿目錦繡之下,隱藏的是怎樣一顆累累傷痕的心。

不是不夠愛,只是愛不起。

她和他都一樣,揹負着太多責任,揹負着太多使命,任性不起,衝動不起,熱血不起,更天真不起。

燒吧,都燒掉吧……

濃煙升起,她開始低沉的咳嗽,有腥熱的液體緩緩流下。依稀間,似乎還是那年春花如繁,白梨粉杏飛揚如初晨雲霞,他衣襟飄飄,立於三月春園之中,暮然回首,眼眸若星,嘴角含笑,打趣的望着冒然闖入的她,眉眼細長,目光炯炯,輕笑着問:“迷路了吧?哪個宮裡的?”

她一身男裝打扮,臉蛋漲的通紅,鼓足了勇氣開口,聲音卻仍是極小的:

“我、我是懷宋安陵王之子,我叫玄墨……”

也許,一開始就是錯的。

韶華春遇,明豔晨光,終究還是被這場顛沛流離的亂世煙塵覆上了沉重的埃埃土灰。天空明淨,卻也早已不是當日的雲朵彩霞,看不見的刀光劍影一重重割去了當初的曾經的年少天真,留下的,不過是殘垣斷壁,在暗夜中閃爍着暗黃的斑影,可笑的對那些逝去的簡單歲月,固執的念念不忘。

他的一生,唯有兩個人是最重要的,一個,已經被他親手放逐而去,另一個,卻終將成爲他最摯愛的兄弟,永遠的活在他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只可惜,這兩個人,一個也不是她。

大殿裡燈火輝煌,可是在她看來,卻好似隔了一層暗紅色的紗,矇昧陰鬱,暗淡無光。

這一生,堅忍執着,幾番風雨,終究化作一場無聲的痠痛,落在冷寂的深宮之中。萬千生靈、血雨腥風盡皆靜靜的被一雙素手翻轉,如今回眸,只覺憊倦沉浮,剎那芳華,浮生若夢,恍然落入茫茫歸墟。

掌中信箋驀然間若雪花滑落,輕輕飄蕩,散落一地,火盆中黑灰倒卷,呼呼作響,幽幽上竄,吞吐着蒼白的火舌。

她惘然一笑,手腕無聲垂下。

燕太祖開元五年,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皇后納蘭氏,薨於燕離宮東南殿。

“皇上。”

內侍在身後低聲說道:“找到了。”

燕洵緩緩回過身來,東南殿如今已經空寂下來,大殿裡空無一人,皇后喪期已過,東南殿的舊人都已分配各宮,如今留在這裡的,只有兩名年邁的內侍,負責一早一晚的灑掃。

打開盒蓋,是一件烏金色長袍,上繡青雲紋圖案,兩襟有着小團福字,看起來簡約華貴,只是左邊的袖口處有一道口子,已經被縫合,若是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來。

燕洵站在那裡,默默的看了許久,終於擡起頭來,將衣服交給下人,說道:“回宮。”

“是。”

一衆下人跟在他的身後,大殿的門大敞開,寒冷的風吹進來,揚起滿地細小的灰塵,殿外的陽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雙眼,站在門前,突然回過頭去,看向深深帷幔後的那方軟榻,似乎還是一月前,她坐在那裡,輕聲的問:“今天晚上,臣妾吩咐廚房多做幾樣好菜,皇上你,還來嗎?”

皇上你,還來嗎?

陽光刺入眼底,讓他的心突然變得荒涼。

僅僅是一時的耽擱,不想,卻成了永別。

他的眉輕輕的皺起,又緩緩鬆開,一點一點的,消泯了那絲悲涼之氣。

擡腳就要走,突然嗅到遠處有一絲煙塵之氣,他轉頭看去,卻是極遠處的一個拐角,一名小宮女蹲在那,正在燒着什麼。

他微微一愣,帶人就走過去。

那名宮女見了他,頓時一驚,整個人跳起來,連忙跪在地上請安。

燕洵看着她,微微皺起眉,說道:“你是以前皇后宮裡的文媛?”

“是,奴婢是。”

“爲何在這?”

“這是皇后娘娘的舊物,娘娘去前說過要將這些雜物都燒掉,這些日子奴婢被調到了安嬪娘娘處,一直沒有時間回來,今天得了空,就回來料理一下。”

燕洵見文媛穿着一身低等奴婢的衣衫,脖頸上還有淡淡的紅痕,知道皇后去了之後,她宮裡的舊人定是在別處受了欺負。默想了片刻,問道:“你家在何處?”

文媛一愣,沒想到皇上會問起這個,連忙答道:“奴婢是跟隨皇后娘娘來的,奴婢的家在宋地。”

“家中可還有人?”

“回皇上的話,家中還有老父老母,三個兄長,兩個姐姐,一個妹妹。”

燕洵點了點頭,對一旁的下人交代道:“傳令司奴局,賜她四品兆榮女官之位,享正五品朝官俸祿,另賜黃金百兩,即日就出宮,送她回鄉吧。”

“是,奴才記住了。”

文媛似乎是聽傻了,就那麼跪在那裡,久久也不說話。反而是那名內侍笑着說道:“兆榮女官,高興地傻了,還不領旨謝恩?”

文媛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一個頭就磕在地上,大聲叫道:“多謝皇上天恩,多謝皇上天恩。”

燕洵也不做聲,目光在那滿地白紙上淡淡掃過,終於就這麼的,轉身而去。

雪已經停了,天空那麼藍,藍的如一汪碧水,風從遠處吹來,捲起一張信箋,就那麼輕飄飄的飛起,穿過火舌,信尾曲捲,微微燒了起來。那封信就那麼飄蕩在風中,向着那人遠去的方向追去。

很多年前,在一盞孤燈之下,垂死的將軍用盡最後的心力,勉力提筆,寫了這封信。這封信經過了很多人的手,然而卻沒有任何人覺得不妥。那不過是寫給燕北大皇的一封普通信件,上面詳述了懷宋在大夏邊境的屯兵兵力,後方常駐軍隊,各位邊境將軍的脾氣秉性和優點缺點。

然而,當今世上,能看懂這封信的只有三個人,而其中的兩個,都已經不在了。

剛勁有力,筆走龍蛇,上書玄墨的大名和印璽,可是字跡,卻絕不是那個與燕洵寫了很多年信的故人。

風繼續吹,那封信追在燕洵的身後,盤旋着,飛舞着,火舌一點點的從後面蔓延上來,燒過了信頭,燒過了問好,燒過了請安,燒過了一半……

風突然猛了起來,那封信呼的一下高高的飛起來,眼看着就要越過前面那人的身影。然而這時,一棵梨樹突兀的出現在眼前,信紙高高的掛在梨樹之上,只差一個身位,就能趕到那人的前面。

燕洵卻微微一愣,他靜靜的看着那棵樹。想起來小時候,他就是在這裡,第一次見到玄墨,那時的他迷了路,傻乎乎的到處亂走,一張小臉急的通紅,像個害羞的小姑娘。

“皇上?”

內侍輕輕的叫:“皇上?”

燕洵回過神,嗯了一聲,轉頭就向着宮門而去。

火舌一點點蔓延而上,在那株梨樹的阻攔下,將那封延遲了五年都沒能送出去的書信,一點點的吞沒。終於,只剩下一段軟軟的黑灰,掛在樹梢之上,風過處,撲朔朔的零落成萬千飛灰。

極遠處,仍舊在哭泣的小宮女拾起地上的其他信件,全都倒進火盆裡,大火呼啦一聲燒的老高,揚起鮮紅的火焰。

縱然情深,奈何緣淺。

曾經是這樣,從來,都是這樣。

史料:

開元六年,納蘭皇后寢陵竣工,坐落於燕北落日以南。

二十三年後,燕太祖駕崩,葬入太極陵,太極陵位於落日山以北,與納蘭皇后陵寢遙遙相望。

赤水支流鉛華江流經此地,貫通兩陵,因寒冬飄雪,落於江面之上,類似梨花,當地人又稱此江爲“梨花江”。

【本卷完】

第151章 心若死灰第186章 生死不負第153章 爆竹聲聲青海第86章 詹府內亂第56章 大夏國宴第108章 得見燕洵第1章 軍事法庭第15章 金風玉露第117章 寒湖話別第146章 良人安在第109章 我做不到第95章 如此倒黴第62章 拳打太子第75章 戰前陰雲第102章 雙雙觸碰第3章 爲國捐軀第33章 禍福與共第119章 李策舌戰第55章 又見諸葛第8章 血濺門庭第32章 戰歌長奏第105章 當爹當媽第17章 分道揚鑣第161章 燈火闌珊第149章 大戰將至第36章 關山似鐵第127章 燕楚同歸第133章 往日情事第60章 點點溫存第150章 雙雄匯聚第28章 竹馬青梅第102章 雙雙觸碰第142章 月下綿綿第133章 往日情事第59章 天子賜婚秋思第68章 背道而馳弔祭第53章 狐裘之暖逆鱗第35章 深入虎穴青海第100章 大仇未報第180章 洞房花燭第94章 卞唐漸近第20章 學習騎馬第110章 李策逃婚第89章 春色無邊第83章 再入奴籍第25章 借刀殺人第39章 大風起兮第33章 禍福與共第112章 太子多情第94章 卞唐漸近第103章 我看着你第29章 大亂將起第34章 雪旅歸人第108章 得見燕洵第153章 爆竹聲聲第8章 血濺門庭第63章 極品太子第63章 極品太子卞唐繁花上第60章 點點溫存第133章 往日情事第50章 敗在何處第49章 十三皇子第96章 浴房春潮第118章 梧桐深深第107章 暴雨夜戰第98章 燕洵打劫第4章 皇家圍獵第68章 背道而馳第173章 大唐狐變第119章 李策舌戰第69章 獵場遇險第33章 禍福與共第108章 得見燕洵第118章 梧桐深深第46章 昔日兩小第66章 禍世之水陰陽第92章 走馬上任第163章 各奔前程第111章 夜遊唐京第101章 並肩而戰第23章 見招拆招第99章 閨房畫眉第54章 不知死活第100章 大仇未報第36章 關山似鐵第45章 恍惚經年第170章 歸田園居第47章 有朋遠來第74章 燕北獨立第105章 當爹當媽第177章 秀麗皇妃第147章 你多保重第71章 難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