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賊喊抓賊?美作家曝大陸是晶片戰元兇 親吐關鍵原因

大陸晶片業遭美國製裁。(示意圖/shutterstock)

以撰寫《晶片戰爭—全球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一書而聞名的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近日接受韓媒訪問時指出,大陸晶片業的大規模補助活動,可能會使晶片競爭進一步升溫,他認爲這樣的政策,打造出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米勒接受韓國先驅報訪問時說,美國的《晶片和科學法案》,目的是鼓勵在該國設廠的全球晶片製造商,這是在反制大陸培養自家晶片業,以切斷與全球供應鏈連結的一項計劃。

米勒強調,從《中國製造2025》計劃,可以明確看出北京的盤算,大陸把大規模補助政策做爲主要戰略,在此背景下,他預期晶片競爭將持續升級。

米勒提到,過去大陸技術並不先進,外界以前容忍着大陸的高補貼和技術轉移政策,但大陸在過去10年已取得實質進展,對關鍵高科技產業包括半導體、顯示器和電池等產生威脅,使得大陸主要貿易國家,也認爲必須開始推動補助政策,才能讓自國企業保有競爭力。

至於大陸是否能在晶片領域成爲霸主?米勒則說,大陸希望在晶片領域取得優勢,因此每年向晶片產業投入上百億美元,但現在正面臨2大難關,首先是半導體技術太過複雜,加上美國、日本和荷蘭正限制向大陸出售製造先進晶片的工具、材料和零件等,是目前面臨的龐大挑戰。

美國政府去年10月公佈新一輪對大陸晶片的禁令,大陸則自今年8月1日起,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外界認爲,北京是想報復美國等國家對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