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樣的工作…有人買房、有人租不起房?她有感:理財方式決定你的晚年生活

Dr.Selena認爲,能不爲錢所困所苦,自由選擇自己所定義的美好生活,是追求財務自由最大的原因。 圖/freepik

財務自由的真正意義

前陣子看到一本書提到財務自由的真正意義,「能不爲錢所困所苦,自由選擇自己所定義的美好生活, 是我們追求財務自由最大原因;當你不用花畢生的時間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痛苦的等待退休。也代表你可自由選擇有意義的工作,不用爲了溫飽而工作, 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的能力。」

而現在我真的可以完全體會書中描寫財務自由的精神,每日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研究投資、分享理財知識、種花畫畫、學習藝術、旅遊放空、錄製podcast....不用再過着朝九晚五的上班壓力生活,每一天都可以自由選擇安排,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真心覺得還好我很早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並及早規劃好退休金規劃。但其實我的危機意識是從我小時候所看到金伯伯及周伯伯的人生選擇後,而有所警惕。

金伯伯與周伯伯的故事

當我小一的時候,我的媽媽日夜辛苦打拼存了一筆錢,在萬華買了間小公寓,並把我們從九份接回來臺北一起團圓生活。

爲了分攤沈重房貸媽媽把兩間房間分租給兩位老榮民金伯伯及周伯伯,當時他們兩都在榮民印刷廠工作,兩個伯伯因爲都沒有家人在臺灣,所以對我們三個小孩視如己出,常常在我們沒飯吃的時候買煎包或買面給我們吃。

金伯伯因爲平時有投資理財,所以身上小有存款,但是周伯伯反而是賺多少錢就花多少,是個月光族阿伯,後來金伯伯也買了小房子當自己的退休養老房,之後我們一家搬到樹林。兩人搬走後,周伯伯在退休幾年後就一點退休金花光光,最後還繳不起房租被新房東趕走無家可歸,後來媽媽不捨設法協助周伯伯申請到某個榮民之家居住。

從小看了金伯伯及周伯伯兩人因爲對理財及金錢的態度差異,造成了兩人晚年生活品質的巨大差異,就讓我開始明白有房子的重要性,還有學習理財的好處。因爲沒錢沒房的晚年真的很心酸及沒有尊嚴。

爲未來做準備

每個人有一天都會老去,都會有無法工作的時候。因此,Dr.Selena衷心的建議,不管是小資族或大齡族都要提早爲自己的退休金做準備。

每個人要把「提早財務自由+存退休金計劃」當成你人生努力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學習好正確的財務管理及控制好每月的花費,好好地投入時間精進自己投資理財的知識及技能,相信你未來有機會提早財務自由,享受你的美好新生活及精彩的第二人生。

文/Dr.Selena(楊倩琳博士)

本文轉載自《Dr.Selena(楊倩琳博士)FB粉絲團》,原文爲:「你的選擇,你的未來」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