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染疫靈長類動物證據:即使輕症 新冠病毒仍會傷腦

最新染疫靈長類動物證據:即使輕症 新冠病毒仍會傷腦。(示意圖/Shutterstock)

全球漸漸走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臺灣亦然。就在防疫漸漸鬆綁之際,科學界發表首次針對靈長類動物進行的神經病理研究,這份報告顯示,即便染疫後沒有嚴重的呼吸道症狀,病毒都會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帶來傷害。這樣的發現,對於人們有什麼樣的啓示?

新冠疫情席捲全世界兩年多來,人們陸續注意到染疫後可能出現的特殊症狀,大腦神經的合併症是其中之一。相關神經症狀相當多樣,從輕微的嗅味覺喪失、頭暈頭痛到中風都有,有時嚴重且持久,但其潛在病理機制尚不清楚。

美國杜蘭大學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崔西.費雪已研究大腦數十年。2020年春季,這個研究單位啓動新冠肺炎先導性研究計劃不久後,費雪就開始着手研究許多被感染者的大腦組織。

今年4月,她與研究團隊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靈長類動物研究,經由觀察12只疾病嚴重度不同的成年恆河猴及非洲綠猴的腦部變化,更清楚展示新冠病毒如何影響染疫者的中樞神經系統。

●腦炎、出血、神經退化凋亡 與人類解剖研究發現一致

研究團隊觀察到,染疫猿猴整個大腦都可見反應性星狀膠細胞及微膠細胞,這顯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損傷,其中基底核、小腦與腦幹分佈較多;中樞神經遭受到的影響包括嚴重的腦神經發炎、血流或氧氣減少一致的腦傷(包括神經元退化與凋亡),以及腦部的微量或少量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發現同樣出現在那些沒有嚴重呼吸道疾病的個案身上。這些在猿猴身上看到的現象,跟死於新冠肺炎人類的解剖研究結果一致。

此外,這項研究注意到腦缺氧在疾病過程中的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在分子研究中看見,即使大腦只有輕微持續的氧氣減少,也會增加感染過程中的傷害,尤以對神經元的損傷最大。即使沒有出現急性呼吸窘迫,在動物身上看見的神經病理也顯示可能會發生長期的神經後遺症。

費雪在杜蘭大學發佈的新聞稿中談到,由於個案並未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因此沒人預期他們會出現這樣的腦部損傷,「但是這些發現是明顯且深刻的,且不可否認是感染帶來的結果」。

●少數猿猴表現推論至人類?醫師態度保留

當世界各國乃至臺灣漸漸走向與病毒共存,這篇研究結果的發表令人震驚。

「不過,目前我們會採取保留態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不否定上述實驗中看見的證據,但他指出,少數猿猴出現的病理表現未必能推論到所有猿猴、甚至所有人類。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暨診所醫師林應然同樣保守。他說,新冠病毒具有物種專一性,容易感染人類、未必容易感染其他物種,因此,它究竟能造成猴子多大程度的感染?需要多少量的病毒才能讓猴子有跟人類一樣的生理反應?這些都是將動物實驗結果推論到人類身上時需要考慮的細節。「猴子也沒有打疫苗,免疫力可能相對來得弱」。

然而,費雪等人在論文中多次提到,在猿猴身上看到的中樞神經損傷與人類染疫死後的解剖報告一致,這又怎麼說?

對此,黃高彬迴應,染疫死亡的人類往往是重症患者,其餘大量的輕症患者則沒有機會接受解剖觀察,因此仍難斷言輕症猿猴的腦部病變跟輕症人類相同。

●猿猴實驗仍具積極意義 與病毒共存更需充分防疫

雖然,對於猿猴實驗結果的推論需要謹慎,不過這也提醒民衆,染疫後有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病理變化。因此,國內防疫漸漸鬆綁、確診者持續增加之際,更需要積極將防疫化爲生活習慣。

「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儘量縮減感染嚴重度,包括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羣聚,儘可能不要讓大量病毒一下侵犯到體內,」林應然提醒。

黃高彬也表示,任何病毒感染人類,在不同人身上會有輕重差別,這跟個體免疫情形有關。如果沒有潛在疾病、控制好慢性病、維持免疫力,那麼病毒帶來的威脅將會大幅降低,而這是我們可以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