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失敗的暑假教育:一個心軟的媽媽,養出一個不自律的娃
家長的不斷妥協,只會持續削弱孩子的自控力。
想要幫助孩子暑假彎道超車,你得先學着做“心狠”的媽媽。
作者 | 李核桃還沒下班,女兒就催我把平板和充電器帶回來,說暑假作業要用ipad查資料。
之前爲了杜絕她沉迷於電子產品,我把ipad帶到了辦公室。
但她時不時給我打電話要ipad、要充電器,還說放暑假了,希望放鬆放鬆。
我心一軟,便答應了。
可下班一進門,我就火了。
電視響着,空調開着,她抱了一牀被子躺在沙發上,暑假作業攤放在茶几上,一個字都沒寫。
我當即關了電視,拔掉了電視線,女兒一看便哭鬧起來,“都放假了我還不能放鬆一下嗎?你不是一個好媽媽……”
看着她委屈的眼淚,我心煩意亂,由着她又打開了電視。
第二天跟同事聊起這件事,同事笑我“心不夠狠。”
她家老大在市重點中學的重點班,早已經養成了自律的習慣。
老二與女兒同年級,成績一直不錯,放暑假了每天還堅持早讀,先做作業再玩耍的習慣一如放假前。
難道她的孩子就不想放假看看電視、玩玩平板嗎?
“我家的電視拆了很多年了,平板我也沒收了,他們都習慣了。”
她這招真絕啊,可謂釜底抽薪。
家裡沒有娛樂產品,孩子纔去尋找電子產品之外的快樂,比如去附近書店看書,或者跟同學約着打球,每天都很充實。
而我一看到女兒哭鬧就心軟妥協,她便屢屢得逞,一直戒不掉電子產品,原本制定好的暑假規劃也泡湯了。
我終於明白:孩子的不自律,都是家長妥協的結果。
心軟的媽媽,養不出自律的娃。
尤其暑假這個特殊時期,孩子面臨的誘惑那麼多:睡懶覺,看電視,宅在家裡玩ipad……
家長的心不狠,只需一個暑假,孩子的心就玩野了。
家長越容易妥協
孩子的自控力越差
我有個做了十幾年小學班主任的朋友對我說:“暑假千萬別指望孩子自覺,一定要捨得管。”
因爲偷懶、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暑假就是滋養這些壞習慣的溫牀。
如果放縱不管,孩子就會養成一堆壞毛病。
看過一個新聞,杭州一個嵐媽,從初一開始就控制女兒的電子產品,只有週末纔開放半小時玩一下平板,寒暑假各增加1小時。
本來女兒已經習慣了這個安排,也養成了管理時間的習慣,學習也不錯。
但這一次假期,老家的親戚來玩,親戚的小孩人手一個平板或手機,女兒見了便找嵐媽談判,也要一個手機。
嵐媽禁不住女兒的死纏爛打,心一軟,就把一個備用手機給女兒了,只是提醒女兒注意合理使用手機,沒有收回。
很快她便發現,原本每天早起背單詞的女兒,早上起不來了。一問就是困,想趁放假好好休息休息。
嵐媽這才發現,女兒天天躲在被窩裡刷視頻、看劇、跟同學聊天。
她氣得要求女兒馬上交出手機,女兒卻不依不饒,說放假就應該好好放鬆一下。
母女倆極限拉扯了半天,嵐媽妥協了,同意將玩手機的時間改爲每天3小時——這比原來制定的寒暑假1小時,已經翻倍了。
可後悔也沒用了,孩子已經嚐到了玩手機的甜頭,原本養成的早起背單詞、管理時間的習慣,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
更糟的是,孩子在與父母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嚐到了逼迫父母妥協的甜頭,以後父母再製定規則約束她,就更難了。
教育學博士錢志亮曾經說過:
家長越好說話,孩子就越不聽話。
很多時候,孩子自律習慣的養成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父母的約束。
越容易妥協的家長,孩子的自控力越差。
自律的孩子身後
站着嚴格的媽媽
衡水中學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沒有寒暑假,人生不是學期制。”
言外之意,學習是一件終身堅持的事情,沒有寒暑假和校內之分。
對一些孩子來說,暑假的確是放鬆、休息的好時候。
但對真正自律的孩子來說,無論放不放暑假都是一樣的,假期於他而言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學習而已。
刷到過一個視頻,一個學霸暑假每天7點起牀,早讀一個小時,吃早餐、休息一會兒,開始寫學校作業。
學校作業寫到11點半左右,然後吃午飯、睡午覺,一覺醒來下午2點左右。
然後開始做媽媽佈置的卷子,做到下午四五點的時候休息一下,上1個小時的網課。
然後吃晚飯,晚飯之後休息一會兒、稍微活動一下,再做一套卷子。
做完卷子再看一會兒課外書,就差不多9點多、10點了,然後洗漱睡覺。
每天如此,從不懈怠。
有人不理解:你暑假有這麼多作業要做嗎?
女孩回答說:“因爲我媽對我要求比較嚴。”
還有人問:“假期還做這麼多作業,不累嗎?”
高贊回答說:她可能早就習慣了。
想起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的話:
每個自律的孩子,都捨得對自己下狠手。
而他背後一定有一個捨得對孩子嚴格要求的媽媽。
人們常說:學霸不可怕,就怕學霸放暑假。
現在想想,真正可怕的是學霸的媽媽。
她能在漫長的、失序的、沒有學校和老師約束的日子裡,規範着孩子的行爲,維持着孩子正常的生活秩序,讓孩子即使放假也能很好地保持自律、自我約束。
所以,與其說,暑假是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期,不如說,心狠的媽媽,纔是孩子實現彎道超車的掌舵者。
自律的孩子身後,站着嚴格的家長。
好的父母
都有點心狠
我有一個侄兒,今年高考成績639,對我們考試大省來說,這個分數已經很不錯了。
侄兒看到成績後,說得第一句話就是:感謝媽媽對他的嚴格教育。
記得最深的一件事是放暑假時,別的小朋友都是睡懶覺、看電視,臨開學前才匆匆忙忙做完暑假作業。
而他呢?除了每天按時完成暑假作業,早上還被媽媽催着早起跑800米,吃過早飯後又讀名著,而且每天還要抄寫一頁的精彩語句,古典名著、外國名著都要抄。
當時他很不理解,天這麼熱,別的同學都在呼呼睡大覺,他卻要跑一身臭汗,回來後還要抄句子,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曾經他特別抗拒媽媽這個看似不合理的安排,但如今卻特別感謝媽媽。
正是因爲她一直以來的嚴格督促,他學會了堅持,無論環境怎樣改變,校內還是校外,放假還是學期內,都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穩定的學習狀態,這才贏了高考這場拉鋸戰。
真正對孩子好的父母,對孩子都不是“心軟”的,甚至有點狠心。
但正因爲父母捨得對孩子磨練,孩子才能經受得住考驗,纔有機會飛到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
當然,我們並不是一味地推崇對孩子嚴厲、逼迫孩子,只是在孩子的三觀還沒有定性的時候,給予規範化的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來。
這就好比種樹,樹小的時候才容易修剪,樹型才更好。而等到壞習慣已經養成,大樹已經枝蔓橫生,再去扶正,難免傷筋動骨。
自律的孩子,都是從小就被“管”出來的,是“他律”定型之後的“自律”。
作家蘇心說過:
暑假是滋養壞習慣的溫牀,千萬別高估孩子的自覺性。
孩子是否自律,就藏在父母的態度裡。
對孩子心軟妥協的父母,看似愛孩子,其實縱容了孩子壞習慣的養成。
對孩子狠心約束的父母,看似絕情,反而給孩子樹立了健康生活的規範。
尊重不等於放養,愛不等於放縱。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該對孩子狠心時,千萬不要心軟。
不縱容孩子沉迷於娛樂,纔是對他們暑假生活的真正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