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新春禮物

伴隨着隆隆響聲,混凝土從水泥車攪拌桶中緩緩流出,經過自卸成套裝置後,最終在底板上完成澆築作業,整個過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前不久,記者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見證了站臺層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澆築完成。

據介紹,該綜合樞紐分爲進站層、候車層和站臺層,規模約128萬平方米。工程東西長2.1公里,南北最大寬度650米,基坑最大深度47米。超大、超寬、超深是該工程最顯著的特點。

環顧工程四周,北側是運營中的京哈鐵路,南側是成片的居民小區和市政道路,西側則毗鄰北運河。“我們採用蓋挖逆作法施工工藝,在完成樁基、地連牆、樁柱一體化施工後,先進行頂板施工,逐層向下開挖。”中鐵建設集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項目負責人孟嘯告訴記者,選擇該工藝能夠最大限度降低大基坑開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孟嘯介紹,項目樁基工程必須一次成型、一次成樁,而且逆作工藝需提前預留內容多、蓋挖土方難度大、技術間歇多且時間長。施工策劃不僅要細緻,還要超前,工程管理面臨不少挑戰。安裝過程中,團隊應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對鋼筋翻樣、加工、連接、安裝各環節進行精細化設計,將鋼筋的各項誤差控制在0.5毫米以內,保障了整體支撐體系的堅實穩定。

從業20多年的孟嘯是我國高鐵站房工程最早一批建設者,親歷了站房工程建設的迭代升級。孟嘯介紹:“剛參與站房建設時,許多技術手段相對落後,在樁基施工中應用的旋挖機成孔偏差大、效率低、深度淺。如果遇到土質疏鬆情況,一個月時間都很難打好一根樁。如今,隨着GIS(地理信息系統)、BIM等數字化技術的引進,站房建設已進入智能化階段,安全、質量也有了全方位保障,真正實現了高效建造。”

隨着副中心站主站房站臺層的完工,該區域蓋挖逆作法施工全面完成。不僅實現了對地下空間的充分利用,還加快了整體施工進度,爲今後同類站房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這是最好的新春禮物。”看着一座座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孟嘯對建設好這座意義重大的樞紐工程充滿信心。 (經濟日報記者 李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