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羣融合 英才書院正名揭牌

苗栗高鐵特區內的英才書院11日正式揭牌,書院位處平埔道卡斯族生息之地,也有漳泉及客家族羣移墾,地方人士認爲,過去稱作「閩南書院」太過狹隘。(黎薇攝)

苗栗高鐵特區內的閩南書院正式更名爲「英才書院」,書院所在地,早年是平埔道卡斯族、新港社聚落,也是漳州、泉州及客家移墾地,地方文史學者認爲過去稱作閩南書院太過狹隘,縣長徐耀昌11日揭牌更名,期望苗栗子弟在文昌帝君庇佑下勤奮向學,成爲國家棟梁。

苗栗縣政府在高鐵特區內興建客家圓樓與閩南書院,象徵族羣融合,但地方文史工作者認爲,書院地處後龍鎮豐富、校椅、新民3裡交會處,昔日爲平埔道卡斯族、新港社聚落,也是漳州、泉州及客家移墾地,稱作「閩南書院」有不妥處。

文史工作者指出,大陸有「南文昌北孔子」說法,書院供奉的文昌帝君爲長江以南的民間習俗,侷限「閩南」易造成族羣誤解爭議,對文昌帝君也有不敬之意。

縣府教育處邀集陳運棟、古鎮清、黃鼎鬆、林本炫等專家學者商議,考量教育與文化傳承及維護族羣和諧目標,一致同意正名爲「英才書院」。

縣長徐耀昌、縣內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古鎮清、縣府教育處長劉火欽等人昨共同爲「英才書院」揭牌,徐耀昌表示,縣內閩南、客家、賽夏、泰雅等族羣和睦相處、共享資源,期望書院正名後,文昌帝君能繼續庇佑縣內學子,都能考取第一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