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法國比隆府邸 走近羅丹

羅丹博物館門票 《三人影》 青銅雕塑 《羅丹半身像》 布爾德爾 《吻》 大理石雕塑 卡蜜耶·克洛黛爾 瑪麗安娜半身像 《烏戈林與他的孩子們》 參觀博物館的法國小學生

◎顧睿

每次去巴黎旅遊,羅丹博物館都列在旅遊清單上,但是每次都在最後被割愛,美其名曰:時間不夠。2023年11月的巴黎之行,我終於下定決心專門參觀羅丹博物館。

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於1857年曾經先後三次被法國美術學院拒之門外,後來拜師雕塑家安東-路易·巴列,巴列對動物雕塑的精細手法對羅丹產生了很大影響;1864年,羅丹與女裁縫露絲·貝蕾同居,1866年露絲爲他生下一個私生子,她爲羅丹做模特,操持家務,助理畫室,讓羅丹專心致志搞創作。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羅丹應徵入伍,但因爲近視很快就離開了軍隊。

1875年,羅丹前往意大利旅遊。羅丹曾說是米開朗基羅把他從學院派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羅丹最具原創性的作品擺脫了學院派提倡的神話和寓言傳統主題的束縛,以自然主義塑造人體,突顯人物的性格。他以《青銅時代》《思想者》《三人影》《巴爾扎克》《加萊義民》《吻》和《地獄之門》等雕塑作品聞名於世。

羅丹與露絲同居50餘年。1917年1月29日,露絲修成正果,羅丹與之結婚;同年2月14日,露絲·貝蕾去世,11月17日,羅丹去世,他們都長眠在巴黎市郊默東的墓地。他們唯一的兒子奧古斯特-歐仁·貝蕾卒於1934年,無子嗣。

2023年11月10日,和風日麗,林蔭大道上的梧桐樹葉呈現金黃色,與榮軍院的金色圓頂相互映襯,給深秋的巴黎都市增添了溫馨的感覺。羅丹博物館位於巴黎第7區幽靜的瓦雷納路72號,與榮軍院林蔭大道交匯,羅丹博物館就在法國榮軍院的側對面。

羅丹博物館上午10時準點開門迎客,門票爲13歐元,兒童免票。隨機打印的門票上印着羅丹的各種雕塑作品,猶如一張優美的小書籤,令人愛不釋手。檢票後我小心翼翼地把門票與信用卡一起放入皮夾,以免褶皺。

博物館中除了羅丹的雕塑,還有他的素描和油畫

羅丹博物館坐落在一個花園式的法式建築裡——比隆府邸,這是一座巴黎洛可可式風格的豪宅。比隆府邸的前身是銀行家亞伯拉罕·佩倫克於1737年建造的別墅,1753年這座豪宅成爲豐特努瓦戰役的英雄比隆侯爵的財產,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爲比隆府邸。後來該別墅幾經易主: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比隆府邸成爲教皇使節的住所,1811年成爲俄羅斯大使的官邸,1820年又被改建爲貴族女子寄宿學校。自1919年開始,此建築成爲供大衆觀賞雕塑藝術的羅丹博物館。

1993年,景觀設計師雅克·斯加德對博物館內的花園進行了改造和重新種植,以襯托和增強羅丹博物館在花園裡的一些大型雕塑作品的展示效果。《地獄之門》《加萊義民》《巴爾扎克》《思想者》《三人影》等著名大型雕塑作品悉數坐落於花園的不同區域,參觀者可以在花園裡漫步徜徉,感受藝術文化的薰陶。

進入期盼已久的展廳,迎面是一尊由羅丹的學生安託萬·布爾代爾於1910年創作的羅丹半身青銅雕像,非常精緻。轉入展廳,羅丹不朽的雕像作品,包括大文豪《雨果頭像》《巴爾扎克頭像》以及《青銅時代》等原作,逐一呈現。觀衆們輕聲細語,目光聚焦在雕塑作品本身,關注作品的質感、肌理、體積感與比例關係的表現技巧,從各個角度欣賞基座和人物造型的細節。

在我的印象中,羅丹是一位鼎鼎大名的雕塑家,沒想到他的素描和油畫也十分出彩。羅丹博物館收藏了他的50幅人物和風景油畫作品,這些油畫都是在1871-1877年間創作的。羅丹博物館的策展人試圖讓觀衆在觀賞羅丹的雕塑作品之餘,也觀看羅丹的素描與油畫作品,讓觀衆全面瞭解羅丹的通才。

我們很幸運,遇上好天氣,展廳內陽光充足,給室內的雕塑作品帶來了天然之光。看到心心念唸的羅丹雕像原作《吻》,我十分激動,繞着雕塑360度圍觀,不想錯過任何細節。這件大型雕像是法國政府於1888年向羅丹定製的,鑑於向羅丹定製的收藏家與各種機構紛至沓來,法國文化藝術部具有足夠的耐心,1898年大理石雕像《吻》終於問世,參加國家美術協會沙龍展,獲得空前好評,真可謂十年磨一劍!羅丹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150件作品,也獲得了廣泛讚譽。

這件珍貴的大理石雕像《吻》是從奧賽博物館長期租借,法國博物館在下一盤藝術大棋,哪裡合適,作品就在哪裡展示,讓觀衆有更完整的藝術體驗。

女子寄宿學校如何成爲羅丹博物館?

女子寄宿學校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爲羅丹博物館的?根據1905年法國關於政教分離的法律,女子寄宿學校被下令關閉,這幢豪宅被用作普通住宿對外出租,並拆除了洛可可風格的豪華裝飾,如細木護壁板、鐵飾、繪畫裝飾等,這些物品被賣給富裕的古董藝術愛好者,以換取改造工程所需的經費。

畫家亨利·馬蒂斯1905年也曾在比隆府邸租房。1908年,羅丹通過一位詩人朋友的介紹,在一樓租了4個房間,這裡不僅成爲他的工作室,還用於存放他的雕塑作品。3年後,羅丹租用了整棟建築,朋友們蜂擁而至,他在花園裡招待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和收藏家等朋友。

從1909年開始,羅丹聲名鵲起,他萌發了建一座專享博物館的念頭。但資金從何而來?羅丹言辭懇切地給政府寫信,請求幫助與支持。蒼天不負苦心人,1911年,法國政府宣佈購買比隆府邸,於是羅丹極力與政府協商,提議在他去世時遺贈他的財產、所有作品以及他所收藏的古董與藝術品,以換取法國政府同意將比隆府邸作爲收藏他作品的博物館。羅丹於1909年致信:“我將我所有的石膏、大理石、青銅、石塑作品和畫作都捐贈給國家,我收集的古董藏品也贈送給國家,作爲培養和教育藝術家和工人的資源。我請求政府將所有這些收藏留在比隆宅邸,將它改建成羅丹博物館,並允許我在此終生居住。”

1916年,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一項法令,接受羅丹的三項捐贈,並宣佈將比隆宅邸及其花園改名爲羅丹博物館。羅丹於1916年分三次將其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法國政府享有對羅丹作品複製的專有權。

政府委託建築師亨利·尤斯塔什對比隆宅邸進行了一些必要的修繕工作,羅丹博物館終於在1919年8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出了近300件羅丹的作品及收藏品。羅丹不幸於1917年11月17日去世,沒有看到羅丹博物館開門的那一天。

羅丹的情人卡蜜耶也擁有一座她的博物館

說到羅丹,必要提及他的學生、模特、情人卡蜜耶·克洛黛爾,她也是一位雕塑家。有些藝術史學家認爲克洛黛爾爲羅丹提供了大量的創作構思與靈感,羅丹的有些作品甚至出自於克洛黛爾之手。

青少年時期,卡蜜耶就對泥塑充滿喜愛。1881年,卡蜜耶在法國雕塑家阿爾弗雷德·布歇門下學習雕塑,但由於布歇在獲得法國沙龍大獎後移居意大利佛羅倫薩,於是羅丹接替了布歇的雕塑課程。由此,卡蜜耶與羅丹在1882年相遇,並於次年加入羅丹工作室。兩人一見鍾情,從1883年一直合作至1899年。在長達16年的激情愛戀漩渦中,他們之間極致的性愛纏綿與卡蜜耶的數次墮胎痛苦,通過其雕塑作品表達得無比豐盈與真實。

卡蜜耶早期作品的神韻與羅丹相像,但是她的《華爾茲》卻呈現了獨有的想象力與抒情性,她的《成熟年代》被闡釋爲象徵人生中的三個階段:代表成熟的男人被攬進象徵老年和死亡的年長女人懷中,象徵青春的年輕女子跪在男人面前,伸出雙手緊緊凝視着對方,仰起的臉充滿乞望,男子側着頭表達深深的眷戀。這件作品生動地描繪了羅丹在老伴侶露絲·貝蕾與年輕美貌的情人卡蜜耶·克洛黛爾之間難以割捨的揪心場景。這件作品被視爲卡蜜耶與羅丹的分手之作。

1899年,羅丹第一次見到卡蜜耶的作品《成熟》後,感到十分震驚,有一種危機感,他立即停止對卡蜜耶的所有經濟資助,包括阻止沙龍對卡蜜耶的委託,因爲羅丹是沙龍的評委。藝術界的競爭激烈而無情,受到雙重打擊的卡蜜耶變得精神錯亂。1913年,卡蜜耶的家人將她送進了精神病院,結束了她的藝術生涯。1943年,卡蜜耶在精神病院孤獨去世。在被稱爲天才的羅丹的光環之下,卡蜜耶作爲羅丹的模特和情人被記錄下來,她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腳註,但藝術史沒有遺忘她。

2003年,法國政府宣佈將塞納河畔諾讓的卡蜜耶·克洛黛爾家族住宅改建爲卡蜜耶博物館,並與其家族談判購買了卡蜜耶的70件雕塑作品,其中包括卡蜜耶創作的羅丹半身雕像。卡蜜耶·克洛黛爾博物館2017年3月對外開放,這是一座專門展示克洛黛爾作品的法國國家博物館。卡蜜耶博物館收藏有90件她的作品,雕塑家卡蜜耶·克洛黛爾在法國藝術史上終於擁有了她的應有一席!

羅素與羅丹的友誼是流傳於藝術界的一段佳話

羅丹不僅自己畫油畫,還收藏了150幅其他印象派藝術家的油畫作品,包括莫奈的《百麗島》、雷諾阿的《坐着的裸女》、梵高的三幅作品《唐吉老爹》《豐收》《阿爾勒的鐵路》以及蒙克的《羅丹的思想者》等名作。

1890年,雷諾阿的《裸女》被掛在安布魯瓦茲·沃拉爾租用的非正規畫廊裡銷售,當時的標價才250法郎,可人們連看都不願看一眼。

1893年9月,沃拉爾決定把畫廊開在位於巴黎第九區的拉菲特街37號,那裡是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畫廊林立,畫廊開在拉菲特街,生意會好一些。雖然競爭更趨激烈,但雷諾阿作品的價格已略有上升。畫廊老闆沃拉爾斗膽爲這幅《裸女》標價400法郎,一位熟客收藏家不屑一顧地對他說:“我若是有400法郎的餘錢,我一定買下這幅油畫,好當着您的面把它扔進壁爐裡燒掉,我一看到雷諾阿畫得這麼糟糕的裸女就感到噁心。”

當印象派獲得公正的評價之後,雷諾阿這幅經過多位收藏家之手的《裸女》最終被羅丹慧眼識珠,他於1910年從巴黎畫商伯恩海姆-瓊處購買,花了將近2.5萬法郎,如今爲羅丹博物館的珍寶之一。

羅丹博物館還收藏了三幅梵高的作品,其中要數《唐吉老爹》最有名氣。唐吉老爹在世時,有人向唐吉老爹購買這幅畫,他獅子大開口,要價500法郎,此人嫌價格“太過分”,唐吉老爹幽默一句:“我並不想把自己的肖像賣掉。”這幅油畫一直伴隨着他,並在他手中待價而沽,直到他離開人世那一天還不捨得出手。1894年,在唐吉老爹去世後的藏品拍賣會上,還是羅丹識貨,舉牌充盈了自己的收藏。

文森特·梵高爲他的顏料供應商朱利安·唐吉畫了三幅肖像,梵高與他的藝術家朋友都稱他爲“唐吉老爹”。唐吉同情藝術家,藝術家沒錢買顏料,他允許他們以畫抵債,他也因此成爲一個收藏家。梵高爲唐吉老爹畫過三個版本的肖像畫,羅丹獲得的版本爲最上乘:坐在牆前的唐吉穿着布列塔尼服裝,牆上掛着很容易辨認的日本浮世繪版畫。明亮的色彩、平坦的透視和光線處理是梵高繪畫藝術的特色,羅丹認爲梵高是“令人欽佩的、打破學院派束縛的叛逆者”。

巴黎的藝術界圈子不是很大,與羅丹有委託關係的藝術家一定繞不過澳大利亞印象派畫家約翰·披得·羅素。羅素與羅丹的友誼是流傳於藝術界的一段佳話。

澳大利亞印象派藝術家羅素出生在富裕家庭,父親去世後給他留下一筆可觀的遺產,當時在巴黎藝術界不差錢的藝術家之中,羅素算一個。

1888年1月,羅素通過朋友阿奇·塞斯布倫找到了羅丹,希望羅丹爲自己即將結婚的妻子瑪麗安娜製作半身像。法國最偉大雕塑家和澳大利亞印象派畫家之間真正的友誼開始了,並持續了30年之久。

其實當時羅丹正專注於國家委託的定製任務,包括《地獄之門》,爲此他拒絕了許多私人肖像委託,並說“我只做我的門”。但他接受了羅素的請求,這可能是因爲在遇到瑪麗安娜時,他被她的古典美迷住了。他問羅素希望用什麼材料來製作這尊雕像,羅素選擇白銀。

用昂貴的白銀鑄成的瑪麗安娜半身像於1889年交付給了羅素。

法國學生有藝福

羅丹博物館共有300件收藏品,分佈在18個展廳。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還還原了一間羅丹生前的工作室,讓參觀者彷彿穿越時空,回到羅丹生活與工作的時代。

走出室內展廳,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修剪整齊的花園,包括一個漂亮的玫瑰園。花園盡頭有一個圓形水池,水池中央是羅丹著名的悲劇雕塑組像《烏戈林與他的孩子們》。這個著名的悲劇雕塑組像,取材於但丁的《神曲·地獄篇》第33篇,講述了意大利比薩的烏戈林伯爵和他的兒孫被囚禁在監獄,最終死於飢餓的故事。如此充滿張力的雕塑姿勢在當時的藝術界前所未見,羅丹將這個組像放置在《地獄之門》的一個顯要位置上,同時也將它製作爲一尊獨立的雕塑作品,與他的《思想者》如出一轍。

羅丹從學院派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他的作品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強調光影的作用,尤其他的穿着睡袍、披頭散髮的“巴爾扎克”雕像,曾引起極大的轟動,但直到他去世多年後的1939年這座雕像才正式在巴黎對公衆展示。

當我準備離開羅丹博物館時,耳邊忽然傳來兒童的歡聲笑語。每次在法國看展,毫無例外,總能看見老師帶學生來博物館參觀,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溫馨場景。國外的藝術教育從兒童抓起,而巴黎又是一個藝術博物館集聚的大都市,法國學生真有藝福!

返回酒店的路上,在附近的瓦雷納地鐵站內居然又看到兩座羅丹的雕塑複製品:《思想者》與《巴爾扎克》。瓦雷納站得名於羅丹博物館的瓦雷納路,如果乘地鐵去瓦雷納路,一般都是衝着羅丹博物館去的。

羅丹的作品在各大洲博物館展出。羅丹知道如何用他的藝術之手觸及人類,無論他們的文化、傳統或命運。在他不斷變化的雕塑作品表達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理解或豐富自己情感的東西,參觀羅丹博物館的遊客往往會獲得一種獨一無二的體驗。

羅丹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傳奇,與米開朗基羅一樣,他用雕塑的詞彙來講述激情和命運,在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之間扮演着關鍵角色。如果說托爾斯泰使瑪斯洛娃與聶赫留多夫雙雙復活,那麼可以說羅丹復活了他所有的雕塑作品。挪威著名藝術家愛德華·蒙克對羅丹的《思想者》鍾愛有加,他甚至把《思想者》畫進其作品。

2017年3月21日,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舉辦“羅丹百年祭”大展,在正式開幕前一天的VIP邀請展上,時任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親臨現場觀賞。法國人無論是總統還是百姓,血液裡都流淌着藝術細胞。

羅丹是古典主義時期最後一位雕塑家,同時又是現代主義時期的第一位雕塑家,他的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作爲歐洲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翹楚、舉世公認的最偉大的現代雕塑家,和他的兩個學生——雕塑家馬約爾和布爾代爾,被譽爲歐洲雕塑的“三大支柱”。

羅丹的代表作《思想者》翻制超過20座,散見於世界各地。2004年8月,法國收藏家伊曼紐爾·伽弗戈將一尊“思想者”捐贈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如今,它坐落在上海圖書館北大門西側的草坪上。這件心向光明的藝術作品,見證了中法兩國人民在文化與藝術領域交流合作的美好時代。

“世界上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用羅丹的名言作爲結束語吧,再恰當不過。

供圖/顧睿

藝術圖片:致謝羅丹博物館

【作者簡介】顧睿,曾在上海國際海員俱樂部擔任英文翻譯,上海交通大學英語老師,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會員。新著《走近梵高》於2023年10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