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刷到哪!臺灣ATM密度、「嗶」支付筆數冠全球

金管會公佈2023年普惠金融指標衡量結果,23項衡量指標中,有6項指標冠全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公佈2023年普惠金融指標衡量結果,23項衡量指標中,有6項指標冠全球,包括可提供服務的銀行家數、ATM臺數、「嗶」支付筆數、擁有銀行帳戶、電子化支付、及持有壽險保單等6大項,顯示國人在取得金融服務便利度、金融商品使用程度都最高。

這也是首度有半數普惠金融指標、超越全球的佳績,國人走到哪,刷到哪、也領到哪,似也凸顯臺灣金融業高度競爭又飽和的現況。

這六大冠全球指標,一、每十萬成年人平均擁有17家銀行分行服務,高於全球15.9家分行,二、每十萬成年人平均擁有168臺ATM服務,高於全球的51.2臺,等於臺灣人擁有ATM是全球的3.3倍。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臺灣ATM臺數多,是因各銀行多與超商結合,推升設置ATM臺數。這兩項指標都代表國人取得金融服務可及性最高。

三、每十萬成年人完成近424萬行動支付交易筆數,高於全球的423萬餘筆,四、18歲以上使用電子化支付(指非現金支付)比率95.5%,高於全球64%,這兩項指標都顯示國人數位金融愈益深化。

林志吉說,行動支付、和電子化支付比率高,也與臺灣資通訊、智慧型手機普及、和聯網覆蓋率高有關,也與網路基礎建設高有關。

五、20歲以上成年人有92%有開銀行帳戶,高於全球76.2%,六、每千位成年中人,有740人有壽險保單,高於全球平均的683人,這兩項指標都顯示國人金融服務、商品使用程度高。

金管會參考世界銀行等標準,訂出23項衡量普惠金融指標,2023年有6項冠全球,12項有訂目標者也達陣,進一步調整2024年衡量及觀察指標,包括調整金融教育課程滿意度及成效等指標。

2024年增訂6項衡量指標,包括網路投保件數、微型保單累計承保人數、小額終老保單有效契約件數、強制車險、和住宅地震險有效保單件數均要逐年成長、及推動保險區塊鏈服務等。

2023年網路投保、微型保單、小額終老等三大險種,投保件數、累計承保人數、有效契約件數,各是621萬件、172萬人及105萬件,三年後的目標值各是600萬件、181萬人及114萬件,其中網路投保目標件數較去年還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