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科學獎頒獎 中研院3院士李文雄、胡正明及葉永烜獲獎

「2023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24日在總統府舉行,得獎者分別是應用科學組的胡正明(左起)、生命科學組的李文雄及數理科學組的葉永烜;「總統科學獎」自2001年開始舉辦,每2年頒發1次,藉以獎勵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在國際學術研究上具創新性且貢獻卓着的學者,是臺灣最高榮譽的科學研究獎項。 (郭吉銓攝)

「2023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24日在總統府舉行,由蔡英文總統(左二)親自頒獎給三位得獎者,分別是應用科學組的胡正明(左一)、生命科學組的李文雄(右二)及數理科學組的葉永烜(右一),蔡肯定三位得獎者不僅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其學術研究更對臺灣的經濟、社會及產業都有重要影響。 (郭吉銓攝)

「2023年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24日於總統府舉行,中央研究院的三位院士李文雄、胡正明及葉永烜分別是生命科學組、應用科學組及數理科學組得獎人。李文雄建議政府加大對生物科技投資;胡正明要將200萬獎金捐出來鼓勵年輕人投入應用科學領域;葉永烜則建議大學要好好接手培育高中科學班畢業的菁英學生。

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獎給李文雄、胡正明及葉永烜,肯定他們在工作上結合結合興趣,而且保持熱情,因此創造出非凡的成就,不但開創臺灣新的科學領域,也提升臺灣的競爭力。

李文雄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爲分子演化和生物遺傳學領域帶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推動「分子時鐘理論」的應用,在遺傳性別差異、人類演化及病毒演化等領域持續不懈創新研究,更是首位榮獲遺傳與演化最高榮譽「巴仁獎」的亞裔學者。

李文雄表示,現在臺灣年輕人想念生命科學的愈來愈少,主因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不發達,這個領域的學生畢業後不易找到好工作。他建議政府加大對生物科技的投資,這個產業發達了,就能容納更多年輕人。

胡正明領導研究團隊於1999年成功開發「鰭式電晶體」,改善晶片過熱與微型化問題,將半導體制程帶入新境界,獲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譽爲「微電子領航者」。

曾任臺積電技術長的胡正明表示,臺灣的電子產業已達到世界頂尖的地位,現在不能跟在別人後面,而是要爲別人擋風。不過在電子業工作,每天上班時間可能是早上8時至晚上12時,實在太辛苦了,因此很多年輕人不想做。他決定將這次的獎金200萬元捐給潘文淵文教基金會,以鼓勵年輕人投入應用科學領域。

葉永烜爲彗星物理學、行星動力學、衛星與與磁層之間相互作用等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他發表的研究論文超過500篇,其中有60於篇刊登於《自然》和《科學》等國際頂尖期刊,爲人類瞭解太陽系和行星起源提供珍貴資料。

葉永烜一直在推動科學教育,他表示,國內許多高中設立科學班,每年培育出200多位菁英,但這些人進入大學後,大學並未接續好好培育,導致他們慢慢就變平凡了。他說,在其他國家,都把菁英當成寶貝來培養,因爲這些人是國家未來的棟樑。臺灣也應注重菁英人才的長期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