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

(原標題:宗慶後: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宗慶後開始談及“智能製造”與“數字化轉型”。

12月9日,當宗慶後穿着那雙標誌性的黑色布鞋出現在會場時,依然引人矚目。“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要抓住這一重要的發展拐點,積極推動智能技術和產業相融合,進行創新變革和轉型升級。”按照宗慶後所說,他希望娃哈哈能夠引領傳統食品飲料業的轉型與發展。

可以肯定的是,娃哈哈越來越開放。在這個消費和渠道都進入風雲突變的時代,現年74歲的宗慶後希望能夠在企業內部推進一場溫和的變革。宗慶後希望娃哈哈能成爲一家百年企業,這個“大家長”也一直在企業內部貫徹自己的信念——“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與此同時,作爲“老一輩”的企業家代表,宗慶後依然關注社會民生,依然堅持自己的使命。

“我國擁有4億的中產階級,他們的消費支撐了以往的高速經濟發展,但目前他們房子、車子等該有的都有了,所以現在真正能夠拉動內需的是剩下10億不太富裕的人羣。”但在宗慶後看來,想要真正拉動這一部分的內需,還是需要增加這些人羣的收入,同時要真正解決人們“看病、住房、教育”這三大保障。

12月9日,在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進行了演講,對當下的經濟形勢、企業應堅守的使命以及娃哈哈的轉型做出了迴應。

以下爲宗慶後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的演講整理,有刪節:

很榮幸來參加《中國企業家》雜誌主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能夠與這麼多優秀的企業家聚在一起互相學習探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全國人民走過了“溫飽階段”,即將迎來“全面小康”。那麼在這決勝的關鍵時刻,我們企業應該怎麼做?藉此機會,我向大家彙報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感悟。

我國經濟將繼續一枝獨秀

世界經濟繼續在惡化,而且我看一時還扭轉不了局面。經濟危機開始到現在,西方國家一些根本問題尚無法解決,例如美國的脫實就虛,國家、老百姓都在負債過日子,依靠美元在世界的地位,讓全世界養活美國。現在全世界人民快養不起美國了,已經開始用本幣在作交換,美國迴歸實業很難了。

美國到處與人家打關稅戰,我看會繼續衰退下去。歐洲高福利、高稅收的政策已很難改變,財政很困難,銀行存款已是負利率了,再加上大量的難民問題,而且歐盟又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想要儘快經濟復甦是困難的。

南美一些欠發展國家尚未擺脫貧窮,經濟很困難,更爲關鍵的是現在各國都在印錢,而不是關注如何發展經濟,這樣發展下去,尚會產生金融危機。我國的經濟受世界經濟的影響壓力雖然比較大,目前來講還是一枝獨秀,發展算是最好的,而且我認爲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下,拉動內需,我國的經濟會更好。

畢竟我們有一個14億人口的大市場,我認爲中國的經濟會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質量會越來越好。

據媒體報道,我國有4億中產階級,他們的消費支撐了以往的高速經濟發展,但他們房子、車子等該有的都有了,目前主要消費在旅遊與子女教育,他們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已基本持平,所以現在真正能夠拉動內需的是剩下的10億不太富裕的人羣。我想如果每人增加1萬元/年的消費,就是10萬億的消費,把他們的消費拉動起來,GDP又可以增長不少。

但要拉動這個內需就需要增加這些人的收入,每年增加1萬元的收入,每月僅833元,我想企業給員工多發點錢,政府少收點錢,這個目標不難實現。但要老百姓能放心大膽地用這個錢,還要按習總書記的指示,要解決三個保障,即看病保障、受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真正做到習總書記提出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老百姓纔敢花錢,內需才能拉動。

決勝2020,企業應該怎麼做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國家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蹟,躋身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我們企業親身經歷了這一歷史鉅變。

決勝2020,就是我們企業要牢記“爲家人員工謀幸福,爲國家社會謀發展”的初心使命,我認爲,作爲企業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辦好企業,管好自己的員工。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辦企業要堅持“以人爲本”,堅持發展爲了員工,發展依靠員工,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不斷提高員工收入,讓他們勞有所得,激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去創造財富,增強員工的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將自己的個人夢想,融入企業的發展,融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中。

二是繼續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

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企業的應盡義務和社會責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最重要的不是給錢,而是要讓貧困百姓能自立,讓發展成爲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娃哈哈從1994年開始在西部貧困地區投資辦廠,截至2018年底,我們先後在中西部、貧困地區的17個省市,投資85億元建立了71家分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805億元,上交稅金114億元,直接吸納當地就業13000人。

在我看來,當前“互聯網+扶貧”模式,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前由於物流難題和落後的供應鏈,很多農產品無法走出去,特別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有了電商,像阿克蘇蘋果一樣,更多的農產品走向了廣闊的市場,農村搞電商,已經成爲脫貧致富的便捷途徑。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企業亦要調整發展模式,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從速度規模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

娃哈哈有怎樣的打算?

娃哈哈是伴隨着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成長髮展起來的民營企業,2020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那麼在這樣的當口下,娃哈哈會怎麼做?

我想首先,娃哈哈會抓技術革命的拐點,轉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形成了歷史性交匯,我們要抓住這一重要的發展拐點,積極推動智能技術和產業相融合,進行創新變革和轉型升級。

我們將繼續立足主業發展,深挖飲料行業的創新潛力,把飲料產品從“安全”向“健康”方向發展,開發出更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健康功能的創新型產品,爲國人的健康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以我們的益生菌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爲例,從2010年開啓益生菌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現已建成國內一流的智能化菌種生產車間。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娃哈哈已建立了擁有超過3000株菌株的菌種資源庫;已成功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的菌株。

在致力於提升產品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的同時,我們還計劃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及時洞察消費者對於產品功能、樣式、包裝等方面的需求,甚至還可以讓消費者直接參與產品設計。這樣我們的益生菌產品也可以更適合國人體質,保健功能更加完善,能夠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健康生活的需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將積極發展智能製造,讓生產變得更加互聯、智能、安全、綠色。

其實娃哈哈很早就在做智能裝備產業化的研究,我們在目前已有的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工業機器人的基礎上,計劃建立更完善的智能倉儲系統,實現運輸物流智能化。

2019年我們成立了智能機器人公司,重點對工業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領域進行開拓創新。我相信這些實踐和探索將大大提高娃哈哈的生產效率,確保生產過程中質量的穩定性,能夠對傳統食品飲料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我一直相信,“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2020年,我們會繼續堅持娃哈哈的家文化,我們會努力讓員工獲得更多的收益,齊心協力把企業經營好,努力爲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爲社會創造實實在在的財富,努力解決更多的就業,繳納更多的稅收,惠及更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