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天下:劉必榮》世局又回到海陸對抗

俄羅斯紅場閱兵展示的洲際彈道飛彈。(取自微博@俄羅斯戰略研究)

從19世紀末開始,海權與陸權國家的較勁就一直是國際政治的重要解析架構。中國崛起後,雖然想用「新型大國關係」取代傳統的「權力平衡」,但因大國之間的猜忌而無法成功。大國之間的互動與角力,轉了一圈又回到海權與陸權的對抗。這種態勢在8月底以來這段時間尤其明顯。

中國與俄羅斯是傳統的陸權國家,美國、日本、澳洲、英國等爲海權國家。我們先看陸權國家這段時間的動作。

9月分,俄國要舉行「東方—2018」戰略演習。這是繼1981年「西方—81」演習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俄國派出30萬部隊、36000輛裝甲運兵車、1000架戰機參加演習。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派出3000名士兵參與,這是中國首次應邀參加俄國內部的軍演,而不是聯合演習,中俄關系的緊密可見一斑。習近平9月6日將訪海參崴,並且參加俄國主辦的東方經濟論壇,還可能宣佈成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更是中俄關系發展的最好見證。

俄國的演習並不止於此。9月1日到8日,俄國也在地中海進行演習。北海、波羅的海、黑海、裡海4支艦隊都參與了演習,目的當然是敘利亞的戰事。敘利亞戰爭進入關鍵時刻,俄國希望對敘國局勢能有充分的掌控。

俄國在北極海的活動也非常活躍。根據北約官員的說法,俄羅斯已增加在波羅的海、北大西洋和北極的海上巡邏,其潛艇活動處於冷戰以來的最高水平。陸權國家的頻頻動作,當然讓海權國家提高警覺。

中國在陸權方面的佈局也非常全面。8月底王毅去了蒙古,鞏固兩國關係。蒙古也表示蒙方的「發展之路」和中方的「一帶一路」要深度對接,加強兩國在基礎建設設施、能源、電力系統的合作。

8月29日香港《南華早報》也報導,中國將提供全額資金幫助阿富汗在瓦罕走廊(阿富汗巴達克山省連接中國帕米爾高原的狹長走廊)建反恐訓練營,阻止恐怖分子經由此一走廊滲入新疆。

海權國家這邊又是怎麼因應?

8月24日,美國正式重建第2艦隊,活動範圍從美國東岸、北大西洋,一路上到北極,爲的就是在北極抗衡俄國。尤其現在氣候暖化,冰山溶解、北極航線打通,北極更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另外媒體也報導,爲了抗衡中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美、澳、法、英將在南太平洋島國設使館,也將加強對這些小國的經濟援助。歐盟也將在9月19日出臺一個名爲「歐亞連結戰略」的新倡議,在能源、運輸、數位等領域與亞洲國家擴大合作。歐盟外長會議可能趕在11月一帶一路峰會登場之前,先批准通過這個倡議,與中國一別苗頭。一下子,海陸對抗變得異常熱鬧。

這些相互的較勁並不表示海陸對抗就壁壘分明,因爲必須靠大家合作才能成功的部分還很多。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自己就說,在敘利亞情勢方面,俄國與美國仍保持密切接觸,以避免敘利亞情勢失控。阿富汗方面,中國正式介入阿富汗,但川普介入阿富汗也很深,美國和塔利班也開始對話,將來中、美在阿富汗的行動勢必也得彼此協調。但是在大框架下,海權與陸權的角力仍是現階段觀察國際情勢的重要視角。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