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榜》華爲汽車到了獨立融資的時刻(趙晉傑)

華爲創辦人任正非。(美聯社)

任正非的一封內部文件,不僅把寒氣傳遞給了每個華爲人,連A股都一片冰冷。

8月22日,華爲內網上出現題爲《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件,基於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的預測,任正非要求縮減或關閉那些不能產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並將獎金升職升級與經營結果掛鉤,喊出「讓寒氣傳遞到每個人」的口號。消息傳出後,大陸股指全線下跌,週三收盤,滬指跌1.86%,深成指跌2.88%,科創50指數大跌3.46%,創業板跌3.64%。

對經濟形勢抱有悲觀預期的企業家不只任正非一個。早在今年6月初,馬斯克就在宣佈特斯拉裁員約10%的內部郵件中指出,自己「對經濟有一種超級糟糕的感覺」。

至於爲何任正非選在此時發佈這樣一份文件,華爲前人力資源副總吳建國分析稱,這並非是華爲本身又遭遇了新的打壓,更多是基於國內外今年上半年環境的重大變化,全球消費端的弱化,勢必導致華爲起死回生的週期延長,這也意味着華爲需要有比應對美國打壓之外更大的動作調整,「(2022年前)還不是那麼明確,現在終於篤定了(經濟衰退的趨勢),任正非才敢明確站出來調整戰略。」

最先感受到這股寒氣的人中,少不了餘承東。作爲華爲終端和車BU的雙料CEO,餘承東負責的手機業務在晶片斷供和谷歌GMS服務中止打擊下,銷量直接從全球第二滑落至Other陣營,整個終端BG營收在2021年近乎腰斬;汽車業務更是被其在7月份的對外演講中稱之爲「華爲當前唯一的虧損業務」。

儘管車BU仍被任正非視爲可以暫時不計虧損、保持戰略投入的核心項目,但在告別規模增長,轉向創造利潤的最高方針統領下,華爲汽車業務顯然不能再單純以虧損換規模,餘承東需要在增長和賺錢之間尋找平衡點。

兩難之下,華爲的另一種選擇浮出水面——分拆汽車業務,向外部尋求獨立融資機會。

這並非沒有可能。在去年4月份簽發的一封題爲《用幹部隊伍激活的確定性,應對環境與商業變化的不確定性——任總在幹部管理工作思路溝通會上的講話》的文件中,任正非首次提到將來讓一部分業務慢慢走上資本市場的可能性。

接近華爲終端業務的知情人士李鵬當時就認爲,華爲尋求獨立上市的分拆業務將會從終端業務中剝離,其中,雲衍生業務、造車增量部件都是潛在標的。

現在,就看餘承東能不能從任正非手中要來令箭了。

●當前唯一的虧損業務

今年7月初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餘承東演講中特意強調,當前的汽車行業還是一項燒錢、難乾的生意。具體到華爲汽車業務上,光是研發投入,今年就達到了15億美元。根據餘承東介紹,汽車業務是華爲當前唯一的虧損業務,其人員規模上直接投入有7000人,間接投入超過1萬人。

按照任正非在最新文件中的指示精神,華爲汽車業務將不能再追求完整戰線,減少科研預算的同時,還要加強商業閉環,聚焦在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爭力。

顯然,在如何保持汽車業務增長同時,進一步降低虧損,這是任正非給餘承東佈置的又一道難題。

「從華爲汽車業務當下的佈局來看,加強商業閉環的路徑,要麼多賣產品,要麼自己下場造車」,國信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唐策指出,這兩項選擇都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投入。

在唐策看來,多賣產品無外乎兩條路,華爲要麼通過降價手段擴大合作車企名單,但這又不利於利潤的增長;要麼提高產品零部件售價,而這又會將部分潛在車企客戶推向競爭對手。

如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領域,繼百度Apollo、Mobileye、大疆、毫末智行等競爭對手外,「一些定位全無人駕駛的公司也開始降維加入戰局」,印證唐策這一觀點的最近例子是,原本聚焦在Robobus領域的輕舟智航,和以Robotaxi起家的文遠知行等兩家L4自動駕駛公司,6月份先後推出面向主機廠的L2-L3前裝量產解決方案。

親自下場造車更是一場投資豪賭。從現實情況來看,除特斯拉外,全球尚未誕生第二家能夠實現年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車公司。

剛剛披露二季度財報的理想和小鵬汽車,都仍處在以虧損換規模的階段,都是增收不增利。其中,理想汽車第二季度營收87.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3.3%,但淨虧損6.4億元,同比擴大 172.4%,單季度虧損創近兩年新高;小鵬汽車第二季度營收74.4億元,同比增長97.7%,但淨虧損也達到27.1億元,同比擴大126.7%。

就連去年3月新加入造車陣營的雷軍,都制定了未來十年投資100億美元的資金計劃。

準備過冬的華爲,還能否願意投入這麼多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面對親自下場造成所帶來的短期內高額虧損,也與任正非倡導的追求利潤相悖。

以上種種困境,伴隨着任正非新文件的頒佈施行,將會使得餘承東所率領的汽車業務陷入兩難境地。

這封文件還意味着,華爲2023年很可能也不會獨立造車了。

2020年11月,任正非簽發《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文件,明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並給出了3年禁言期限。

在任正非將未來三年視爲艱難時期,並將2023年和2024年視爲生命喘息期後,即便屆時禁言期滿,擡頭望着要利潤不要規模的公司最高宗旨,估計內部也沒多少人再敢建言造車故事了。

●銷量難達預期

車BU成立之初,華爲內部一度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打算。

2020年,時任華爲輪值董事長的徐直軍對外介紹,華爲車BU年度投資規劃在5億美元,且已經做好了短期內不考慮收入和盈利的打算。這個週期,華爲預計是8年左右。

按此計算,在撐到盈利之前,華爲至少要在汽車業務上投入40億美元。但徐直軍顯然還是保守了。2021年報顯示,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年度投資達到10億美元,而根據餘承東的介紹,2022年這一金額將超過10億美元,後來在餘承東的公開演講中,投入數額還在不斷擴大。

車BU成立的初衷是爲了彌補手機業務下滑所造成的虧空。2021年4月20日的上海南京東路華爲旗艦店內,餘承東首次對外宣佈門店賣車計劃,說道「智能電動汽車銷量雖然沒有手機那麼大,但是單價高,能夠彌補手機的銷量缺失」,甚至一度定下2022年銷售30萬臺汽車的目標。

截至目前,唯一進入華爲渠道銷售的汽車品牌只有賽力斯一家。問界M5去年12月發佈後,餘承東曾豪稱,問界M5要衝擊30萬年銷量。到今年5月份接受媒體訪談時,餘承東改口稱,30萬是一個不可能的目標,「第一年能完成10-20萬輛已經是奇蹟了。」

銷量難達預期之外,華爲所能獲得的直接財務回報也相對有限。

畢竟合作車企自身還深陷虧損之中。根據賽力斯發佈的2022年上半年財報,報告期內營收124.16億元,同比增幅68.14%,但淨虧損卻高達23.16億元,同比擴大226.29%。

對於賽力斯業績承壓的原因,外界給出的一種分析是問界系列定價過低,導致賽力斯盈利水平不佳,也間接使得華爲從中分成的收益被限制。

就在8月24日問界M7交付儀式上,餘承東以調侃的方式迴應了這一問題,稱有人告訴他問界M7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太便宜了,「因爲他過去都是買一兩百萬元以上的車,貴一點能體現到他的身份。」

華爲合作造車的模式也在引發車企警惕。作爲當下與華爲深度合作的賽力斯、北汽、長安、廣汽中的一家,財新23日報導稱,接近華爲的知情人士透露,華爲與廣汽埃安深度合作項目已經中止,現在雙方是零部件供應和採購關係。

隨後,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迴應媒體稱,該消息「不屬實,我們和華爲的合作項目還在正常推進。」

但廣汽埃安對華爲的不滿卻有跡可循。8月份的第十九屆中國汽車營銷首腦風暴•杭州峰會上,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曾吐槽道:「可能不僅僅是電池,華爲也是大牌的供應商,它的價格比較高,也不受控,我們想跟華爲合作,會發覺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

肖勇稱,在同華爲保持合作的同時,廣汽內部正在進行電池技術自研以及電池工廠建設,在三電核心技術、域控制器、智能座艙等方面努力建起自研體系,「兩條腿走路……未來埃安30%自研,70%選擇市場採購和合作」。

這也意味着在基本告別「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訂單後,華爲車BU已經開始面臨丟失傳統車企訂單的風險。留給華爲汽車業務可供拓展的客戶名單或將越來越少。

●兩全其美的辦法

任正非在最新文件中提及,2023年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爲最主要的綱領。面對未來這三年的艱難時期,華爲一切業務的出發點都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上來。

但如果華爲還想繼續在戰局未定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一席之地,持續不斷地投入又是必需的,「就像『蔚小理』一樣,以虧損換增長是一條不得不走下去的路」,唐策認爲。

基於此,或許將華爲汽車業務從集團中分拆出來,尋求單獨融資,不失爲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保證了華爲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不會缺席,又不會受限於任正非縮減支出、追求利潤的文件宗旨。

更何況,任正非還曾在去年4月親自說過將來讓一部分業務慢慢走上資本市場的話。當時正值華爲雲業務震盪期,徐直軍、餘承東又先後接任雲業務董事長和CEO,外界將更多關注度都放在了雲業務的拆分可能性上。

在恆業資本創始人江一看來,華爲所有的舉措,都可以分爲兩個方面:一是允許內部業務什麼賺錢幹什麼;二是賺取更多自由現金流,不排除允許部分業務體系走向資本市場。

這也貼合任正非在最新文件中提出的要求,即當下華爲的理想就是活下來,哪裡有錢就在哪裡賺一點。

對於上市公司MBO(即管理層收購)而言,拆分出來的一般都是優質資產。但華爲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家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通過工會委員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

再加上任正非將自由現金流看得比其他公司更重,在江一看來,如果華爲走到拆分業務這一步,它秉持的一個原則可能就是「把能夠賺錢的握在手中,然後把那些未來才能賺錢的給放出去,推向資本市場」,像對眼下創收利潤幫助不大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就是一個很好的拆分目標。

事實上,拆分業務對於科技巨頭來說並不鮮見,給華爲做過戰略諮詢的IBM就曾經數度拆分業務,國內巨頭中京東將拆分玩得爐火純青,拆分之後業務發展的成績也不錯。總而言之,將車BU拆分出去獨立融資,未來不排除單獨上市的可能,已經成爲華爲的一個現實選項,現在就看任正非能不能下這個決心了。

(本文來源:「字母榜」公衆號,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