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更新五年產量規劃,2025年鋰產量指引下調至10萬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董鵬 成都報道

紫金山初創十年、全國大發展十年、全球化開拓十年,三個“十年”之後,紫金礦業銅、金、鋅的產量已經躋身全球10強。

5月16日晚間,該公司發佈公告,對未來五年(至2028年)主要礦產品產量規劃進行更新,“2014年以來,公司逐年或以三至五年爲區間披露主要礦產品的產量規劃。”

2023年1月,紫金礦業發佈《關於三年(2023-2025 年)規劃和2030年發展目標綱要》,提出至2030年要實現的主要經濟指標爲:控制的資源儲量、主要產品產量、銷售收入、資產規模、利潤等綜合指標排名進入全球一流礦業行列,主要經濟指標和銅、金礦產品產量進入全球3~5位,鋰進入全球前10位。

“鑑於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旗下世界級項目的產能釋放可期,有必要對原規劃的主要經濟指標和達成時間進行細化和調整。”紫金礦業稱,公司力爭提前2年(至2028年)達成原定至2030年實現的主要經濟指標。

就更新後的產量指引來看,到2028年,公司礦產銅產量指引爲150-160萬噸,礦產金產量指引爲100-110噸,礦產銀產量指引爲600-700噸,分別較爲2023年的基數均至少出現45%以上的增長。

具體措施包括,加快三大銅礦基地產能釋放,比如加快西藏巨龍銅礦二期露天礦建設,啓動西藏朱諾銅礦、謝通門銅金礦建設,以及保持蘇里南羅斯貝爾金礦、哥倫比亞武裡蒂卡金礦等項目穩產高產。

鉛鋅方面的產量指引增幅較小,公司2023年礦產鋅/鉛產量爲47萬噸,到2028年預計增加至55-60萬噸。

相比之下,未來鋰產量將成爲紫金礦業的重要增量之一。

對此,紫金礦業表示“推進阿根廷3Q鹽湖、西藏拉果錯鹽湖、湖南湘源鋰礦項目一期和二期建設,啓動馬諾諾鋰礦東北部勘探開發……”以“兩湖兩礦”爲基礎,以幫助公司達成上述“鋰進入全球前10位”的目標。

紫金礦業年報顯示,去年公司旗下的湖南道縣湘源硬巖鋰礦已經實現鋰雲母精礦的產出,當期產量約0.3萬噸LCE。

根據規劃,2025年公司鋰產量指引爲10萬噸,到2028年將進一步增加至25萬噸到30萬噸。

上述中期產量指引,較公司年報給出的目標有所下調。其中,2024年2.5萬噸的產量指引沒有變化,2025年的產量指引較年報給出的12萬噸規模小幅下調。

不過,即便是10萬噸LCE的產量也已經非常可觀,基本與去年贛鋒鋰業的鋰鹽產量相當,並超越天齊鋰業和國內絕大多數鋰鹽企業的產量。

實際上,紫金礦業雖然是鋰行業的後來者,但是由於公司是先有礦、後建配套的鋰鹽產能,屬於典型的一體化項目,預計其成本也會更具優勢。

“公司擁有一批世界級銅、金、鋰、鉬礦產資源項目,擁有強勁且持續增長的現實產能,將全力達成新五年發展規劃目標……”公司董事會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產量指引能否實現,還取決於宏觀經濟形勢、政策環境、產品市場價格、項目建設進度、運營管理及投資併購等多種因素,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而從上一個十年的產量規劃完成情況來看,公司各主要產品的平均完成率爲銅104%、金96%、鋅(鉛)96%、鋰97%、銀112%、鉬135%、鐵111%。

此外,紫金礦業還是全球前10家頭部銅企中,唯一連續五年礦產銅產量超過產量指引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