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持續“去肥增瘦” 飛書裁員或20%:張一鳴AI迭代危與機
AI大模型浪潮之下,字節又一部門開始調整、裁員。
3月26日,飛書CEO謝欣發佈全員信,宣佈進行組織調整。謝欣表示,飛書發現團隊規模雖然較大,但組織不夠精幹,導致效率降低和力量分散,這不利於業務的長期發展。因此,經過多次討論和慎重抉擇,飛書決定適當精簡團隊規模。
作爲字節旗下to B業務之一,飛書於2020年正式商業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飛書團隊人數之“多”也一直被字節內部“吐槽”。受疫情影響,飛書在2022年達到高峰6000多人,也有消息稱飛書人數超過8000人,而目前人數降至5000多人——這一規模仍遠超同行。
在字節整體“去肥增瘦”的大背景下,飛書裁員並不讓行業人士意外。事實上,字節的去肥增瘦始自2022年,當時方向還不算明顯。據界面新聞報道,字節跳動於2022年12月開啓裁員,今日頭條、抖音、飛書、Tiktok、商業化、Data、懂車帝等業務線均有員工收到了裁員通知。
在AI大模型到來之後,字節的裁員方向性明確了不少。去年底,字節相繼在PICO(字節承載XR探索的業務部門)、朝夕光年(字節遊戲部門)收縮。去肥增瘦是一個原因,也不排除業務發展的需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AI能力將成爲飛書今年發展的重點,而AI大模型,也是字節的目前爲數不多投入的新方向。
“去肥增瘦”
3月20日,飛書將裁員的消息已經在脈脈上流傳。有“預言家”發帖稱:“新一輪的飛書裁員又開始了。”
26日一早,飛書團隊的員工收到了謝欣發來的全員信。信中,謝欣表示:“由於存在團隊規模大、組織不夠精幹、效率變低、力量不夠聚焦等問題,經過反覆討論和慎重抉擇,公司決定做一些調整,適當精簡團隊規模。”
信中表示,將爲受到影響的同學提供補償方案或轉崗機會的支持,幫助平穩過渡。
此次裁員佔比大致在20%。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企業內部來說,目的還是在於降低成本。
字節的“去肥增瘦”由來已久。早至2021年11月,字節跳動CEO樑汝波對字節進行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隨後,字節啓動“去肥增瘦”計劃。
2022年下半年,字節跳動公司整體人數和組織規模沒有增長;2022年11月,字節跳動CEO樑汝波在公司全員會議上表示,公司會持續進行“去肥增痩”。
從飛書時間線來看:飛書於2020年正式商業化;2022年,受到疫情對協同辦公市場的催化,飛書團隊規模達到巔峰,人數一度有6000多人,也有媒體報道稱有8000多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飛書沒有被爆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多位當時在崗的字節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2022年,飛書的員工數整體比較平穩。
直到2023年年初全員會上,樑汝波表示,公司對飛書投入很大,不低於抖音、Tiktok,但ROI(投資回報率)不划算。而2023年正是字節內部開始討論GPT的時間。
2023年,飛書開始推出AI產品。當年4月11日,飛書宣佈將推出智能助手“My AI”;11月22日,飛書正式發佈“飛書智能夥伴”等系列AI產品。在發佈這套AI產品之後,CEO謝欣把飛書稱爲“新飛書”。
2023年11月,字節的XR部門率先收縮,緊接着是遊戲。2024年1月底,字節舉行2024年年度全員會上,樑汝波提到了組織平庸化趨勢,舉例之一就是效率變低。
2024年3月,飛書開始裁員。
飛書裁員20%
在脈脈那則爆料裁員的帖子下,“人效比不高”也是飛書被評論最爲集中的軟肋。
去年下半年,字節不同業務線的多名員工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過一些不同業務的“標籤”,比如,抖音電商、巨量引擎是“賺錢大戶”,本地生活“即將賺錢”,而對飛書的評價是“人多,不賺錢”。
同是互聯網大廠旗下的協同辦公軟件釘釘於2015年上線,企業微信於2016年上線。作爲後來者,飛書在協同辦公這個比較重視先手優勢的市場始終是一名追趕者。
其實飛書賺錢,只是比較艱難。
2023年,飛書宣佈2022年已經達到1億美元ARR(年度經常性收入)。在行業裡,1億美元ARR是SaaS產品的一個重要門檻,中國市場上能實現1億美元ARR的企業或不超過十家。2023年,飛書實現2億美元ARR,翻倍增長確實亮眼。
但考慮到飛書龐大的團隊,這樣的業績就不太讓人驚喜了。
一位協同市場行業人士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飛書人效比不高的原因與“後發”有很大關係。他認爲,市場上的大客戶已經被釘釘、企業微信收入囊中。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去年4月,釘釘MAU(月活躍用戶數)爲1.99億,排名首位,企業微信以1.02億MAU位居第二,而飛書遠遠落後於前兩位玩家。
飛書拓展客戶時,一個一個“啃”訂單需要下大功夫。有媒體報道稱,飛書在開拓市場服務客戶時,不得不匹配數百人的團隊,長期耗在單一大客戶身上,成本高、週期長,而客戶的預算是固定的,就容易造成飛書虧損。
知乎平臺上,“如何看待字節跳動的飛書(LARK)的前景?”問題被瀏覽了兩百多萬次,在近200多個回答中,提及“用戶體驗好”的頻次很高,但與釘釘、企業微信對比起來,又有不少回答者表示,飛書在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上落了下風。
此外,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商業模式上來說,AI產品,或許是企業協同產品的強競爭對手。“AI的盈利模式無非就是按時間、按人、按流量收費,AI的盈利模式比較清晰。”莊帥說。
新方向:AI
字節對ROI的要求一向很高。在2023年3月樑汝波發言“砍掉不必要的項目,削減成本、收攏資源,全力支持核心業務的增長”之後,字節“去肥增瘦”開始變得大刀闊斧。
去年底,字節XR領域探索的主要團隊PICO進行了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整,隨後,字節遊戲(朝夕光年)迎來大裁員,已上線項目會在保證運營情況下尋求剝離,未上線項目除了少了創新、技術項目外均將關停。
對於字節來說,養人才不是沒有經濟實力。張一鳴作爲字節”第一HR(人力資源總監)”,其重視人才被行業熟知。2015年,張一鳴曾發過一條簡短的微博: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張一鳴認爲,創業者其實同時在做兩個產品,一個是提供給用戶的產品,另一個是提供給員工的產品,就是公司本身。晚點Latepost也報道稱,張一鳴認爲很多事表面上是戰略問題,本質上是人才問題。
之所以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大刀闊斧,去肥增瘦之外,或許是因爲字節確切地看到了新方向:AI大模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去年下半年開始,字節內部在大模型上投入不小。
一是,字節大模型組成立,並在內部招兵買馬。據瞭解,大模型組要求很高,是內部活水的主要流向之一,而篩掉的人也不少。這個組以業務爲主;一是AI Lab,類似孵化器,承接字節的一些具體業務,但以做研究爲主。
今年1月底,字節2024年年度全員會上,樑汝波提到了組織平庸化趨勢,舉例就是效率變低。樑汝波還提到,字節跳動2024年的關鍵詞是“始終創業,逃逸平庸的重力”,並批評內部2023年纔開始討論GPT。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目前,字節的AI已經在各個BU開花,“幾乎所有業務都接入了AI”。“AI+”成了字節各個部門2024年發展產品的基調。
在這封全員信中,謝欣提到,未來還要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尤其要提升AI的能力。
從辦公協同市場來說,AI看似辦公協同市場的強競爭對手,其實是給賽道帶來了新的機遇。民生證券一則研報表示,無論是流式軟件、版式軟件、會議系統,還是在項目協作工具中,AI可以顯著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實現倍數級生產力提升,從而有望驅動用戶數、付費率和ARPU值共振提升。研報認爲,AI加持下的辦公軟件,將迎來體系化的範式重構和模式升級,重塑估值天花板。
飛書轉向AI是大勢所趨。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飛書與字節,都進入了自己的迭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