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巨頭加碼中國資產 唱多聲漸強

(原標題:資管巨頭加碼中國資產 唱多聲漸強)

隨着市場情緒的復甦,看多中國資產的外資機構持續增加。近日,全球資產管理巨頭安盛投資管理落戶上海,拿下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另一家巨頭資本集團旗下的主動管理ETF亦通過“真金白銀”持續加倉中國資產。

外資機構人士表示,很多領域的復工復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對於恢復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互聯網、汽車和消費板塊在中短期內有望表現出色。

巨頭落戶上海

近日,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OFE PFM)登記,成爲第36家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私募。

作爲全球性資產管理公司,安盛投資管理在全球22個地區設有辦事處,團隊人員超過2400人。截至去年年底,該機構資產管理規模超過8870億歐元。

安盛投資管理佈局中國資本市場已有較長時間。2016年,安盛私募基金於上海成立,由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全資控股。2018年,由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控股的安盛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成立,並於同年拿下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資格。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目前安盛海外投資基金旗下僅有一隻產品,規模小於5億元。

據安盛投資管理介紹,其全球團隊以基本面研究爲核心,在股票、固定收益、多元化資產及替代策略板塊尋求併發掘有效穩健的收益來源。作爲具備切實長線投資策略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安盛投資管理希望通過積極的長線投資,減少投資組合中的不必要週轉,追求穩定的回報。

安盛投資管理表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長期向好。其今年上半年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正在蓬勃發展,規模驚人。對全球的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投資者而言,吸引力巨大。該機構指出,中國的ESG主題投資已蔚然成風,同時得到了政策面的大力支持,“任何希望通過綠色投資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者都不能忽視中國”。

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中國資產

除了佈局中國業務以外,外資還在“真金白銀”加碼中國資產。隨着中國資產的吸引力增加,5月以來,KraneShares中概互聯網指數ETF(KWEB)資金淨流入達4.9億美元,在追蹤新興市場股票的ETF中,吸金規模名列第二。

該ETF是目前海外市場規模最大的中概互聯網股指數基金,前五大重倉股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美團。近期,部分中概互聯網股表現強勢。美國當地時間6月6日,滴滴股價盤前一度漲超50%;5月以來,美團累計漲超15%,京東、阿里巴巴股價均出現上漲。

此外,美國資產管理巨頭資本集團旗下的主動管理ETF近期加倉多隻中國股票。具體來看,其國際聚焦ETF(CGXU)持續增持貴州茅臺、藥明生物、藥明康德、新奧能源、匯川技術。另一隻持有中國股票的主動管理型ETF——全球增長股票ETF(CGGO)增持了貴州茅臺與中國平安。

市場或進一步反彈

外資機構普遍認爲,在很多領域有序復工復產的推動下,A股、港股市場的反彈勢頭將延續。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中國研究策略師及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鄧啓志指出,A股、港股市場將繼續反彈,反彈幅度取決於復工復產的進展和具體刺激措施的推進。鄧啓志強調,市場反彈或將循序漸進,可能還會經歷波動。一些行業將在短期內有出色表現,其中包括互聯網、汽車和消費板塊。互聯網板塊相對大盤而言更爲敏感,預計反彈幅度將會更大。

景順高級基金經理劉徽認爲,疫情因素對中國經濟的擾動已接近尾聲。近兩年,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關鍵轉型期,隨着疫情逐漸受控,中國經濟轉型將逐漸迴歸正軌。從中長期來看,“雙碳”政策將爲中國經濟找到長期平衡點。“下半年,隨着基建方面的逐漸發力,市場將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抱有較好的期待。”